资源描述: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2-2023-2高一年级3月学情检测历史试题(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8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雅典有大量公共职位的任期很短,且人选由抽签决定,所以一个普通的雅典公民在自己的一生中可能因为抽签轮换担任各种各样或者重大或者琐碎的公职。这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的什么特点()A.崇尚法治B.间接民主C.城邦至上D.轮番而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以一个普通的雅典公民在自己的一生中可能因为抽签轮换担任各种各样或者重大或者琐碎的公职”可得出雅典的公民都有机会可以担任很多公职,说明雅典是处于轮番而治的一种状况,D项正确;雅典是直接民主,排除B项;AC项与主旨无关,排除。故D项。2.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这主要是因为()A.农耕和畜牧经济的发展B.各大文明早期都是小国寡民状态C.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D.自然环境和历史的不同【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所处的区域自然环境和历史都不尽相同,这就使得各地文明特点也不尽相同,导致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格局,D项正确;农耕和畜牧经济的发展是文明诞生的前提,不是呈现出多元格局的原因,排除A项;并不是所有的文明早期都是小国寡民的状态,排除B项;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是导致古代文明呈现多元格局的影响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3.古希腊城邦雅典是民主政体的发祥地。即使在雅典民主政治繁盛时期,城邦成年男性公民所占比例也较小,据哈蒙德《希腊史》等文献的数据整理如图所示。由此可知,雅典民主政治是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A.少数人的民主B.绝对公平的民主C.多数人的民主D.现代意义的民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饼状图可以看出,雅典成年男性公民占比仅为9%,其余大部分人没有政治权力,这说明当时雅典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A项正确,排除C项;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并非绝对公平,排除B项;现代民主是间接民主,雅典是直接民主,排除D项。故选A项。4.古希腊的戏剧家素福克勒斯在他的悲剧中常常提到诸神,可是他主要关心的不是宗教问题,而是各式各样的人ー一高尚而可钦佩的人、作恶多端的人等。这反映出当时A.艺术创造体现出功利化的趋势B.艺术创造关注人本身与人的价值C.民众的宗教信仰意识日益淡薄D.神与人地位平等的理念得以弘扬【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高尚而可钦佩的人、作恶多端的人”可知,古希腊艺术创造关注人本身与人的价值,这是人文主义的体现,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功利化的趋势,排除A项;材料与民众的宗教信仰无关,而是强调人文精神,排除C项;材料不是强调神,而是强调人,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5.世界最初的文明主要发源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这反映出古代文明A.深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B.建立完善的国家机器C.相互间处于封闭隔绝状态D.建立较为紧密的联系【答案】A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解析】【详解】根据“主要发源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可得出,早期的文明受到河流、海洋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分布各有特色,形成各自的文明,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文明的起源分布状况,没有涉及到国家机器,排除B项;“封闭隔绝”的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各文明紧密联系的信息,当时的文明间联系并不紧密,排除D项。故选A项。6.东亚、南亚文明与西亚、北非、南欧文明,都以农畜牧经济文化为起点,从而产生国家和文明,从奴隶制小邦开始,发展为奴隶制帝国。发展到后来,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都日益复杂,文明地区的分区分界逐渐失去意义。这说明A.不同文明区域发展道路相同B.早期文明普遍存在奴隶制度C.不同文明区域在交流中携手共进D.早期文明发展自有内在历史逻辑【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东亚、南亚文明与西亚、北非、南欧文明,都以农畜牧经济文化为起点,从而产生国家和文明,从奴隶制小邦开始,发展为奴隶制帝国”体现的是早期文明发展都有其内在的历史逻辑,D正确;不同区域文明的发展道路是有所区别的,A排除;B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早期文明具有封闭性特征,C排除。故选D。7.亚里士多德指出:“在雅典,个人实际上不受到保护,并且任由集体摆布。”材料体现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A.轮番而治B.城邦至上C.权力制衡D.间接民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在雅典,个人实际上不受到保护,并且任由集体摆布。”可得出其强调城邦集体的作用,故体现的是城邦至上的特点,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主旨。8.古埃及王国时期,太阳神“拉”被奉为埃及的最高神,国王被说成是“拉”之子,是“拉”的直系后裔。国王的名字后面都要缀上“拉”的名字。这反映了A.君主专制开始确立B.宣扬君主至上权威C.官僚机构日益庞大D.王权带有神秘色彩【答案】D【解析】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详解】据材料“太阳神‘拉‘曾被奉为埃及的最高神”“国王被说成是‘拉'之子”等信息可以看出,统治者极力宣扬君权神授学说,王权带有神秘色彩,故D项正确;由材料无法看出君主专制开始确立,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君主王权的神化,无法看出君主至上权威,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有关官僚机构的信息,故C项错误。9.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由此可以判定,当时的波斯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封建帝制B.君主立宪制C.民主共和制D.君主专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凡我给他们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可知国王大流士所发布的命令被坚决执行,国王是政权的中心和最高主宰,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D项正确;材料强调君主专制制度,并非封建帝制,排除A项;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是近代民主制度,排除BC项。故选D项10.2世纪,有人曾这样描述罗马城:“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材料表明当时罗马城是()A.世界贸易中心B.欧洲政治中心C.欧亚联系桥梁D.亚非文化中心【答案】C【解析】【详解】罗马城是所有货物的汇聚地,如果在这里看不到的东西,那必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说明当时罗马帝国经济发展空前繁荣,是欧亚联系桥梁,货物种类丰富,C项正确;题干未对罗马与世界其他地区贸易对比,因此无法判断罗马帝国的世界贸易的地位,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罗马城是欧洲政治中心、亚非文化中心,排除BD项。故选C项。11.在埃及神话中,每一位法老在死后都将成为奥西里斯神,享受生命的永恒。马其顿征服埃及后,将奥西里斯神与希腊的阿皮斯公牛合体,并将其认同为希腊的塞拉匹斯神。由此可见()A.神话都具迷信色彩B.战争促进文化交融C.东西文化多元一体D.埃及法老政教合一【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每一位法老在死后都将成为奥西里斯神”“马其顿征服埃及后,将奥西里斯神与希腊的阿皮斯公牛合体,并将其认同为希腊的塞拉匹斯神”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4可知,马其顿征服埃及,促使了埃及奥西里斯神与希腊的阿皮斯公牛合体,成为希腊的塞拉匹斯神,战争促进了文化交融,B项正确;神话的迷信色彩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东西文化多元一体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法老政教合一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2.侯建新在《交融与创生:西欧文明的三个来源》中指出:“在地中海世界,特别是在欧洲的中西部,商品经济的复苏与发展需要更灵活、更都市化的法律,也需要一种比地方习惯法的适用范围更广、普适程度更高的法律。系统而又缜密的罗马法恰逢其时。”材料主要说明( )A.欧洲的商品经济高度发达B.罗马法是欧洲法律的源泉C.罗马法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D.罗马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需要一种比地方习惯法的适用范围更广、普适程度更高的法律。系统而又缜密的罗马法恰逢其时”可知,罗马法适应了当时欧洲中西部商品经济复苏和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材料主要是说明罗马法的恰逢其时,而非欧洲商品经济高度发达,没有说明罗马法是欧洲法律的源泉,排除A、B两项;材料没有涉及罗马法对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13.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字母”,在东方演化成阿拉马字母,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这反映了()A.不同文明间相互影响与交流B.西亚是人类文明最早发源地C.腓尼基文字是最古老的文字D.拉丁字母是人类文字的源头【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东方演化成阿拉马字母,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可知,腓尼基文字经过传播,促进了字母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说明不同文明间相互影响与交流,A项正确;西亚是人类文明最早发源地说法错误,排除B项;腓尼基文字是最古老的文字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拉丁字母是人类文字的源头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14.据古罗马史书记载,公元前5世纪,三名罗马使者被派去雅典以熟悉其制度和风俗,并了解其他希腊城邦的法律。他们抄录了“梭伦法”,回国后参与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这一记载反映了A.希腊各城邦文化的优越B.罗马法的包容特征C.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D.十二铜表法的来源【答案】C【解析】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5【详解】材料“他们抄录了‘梭伦法’,回国后参与制定了‘十二铜表法’”体现了希腊法对罗马法的影响,说明希腊文化对罗马具有一定的影响,故C项正确;A项“各城邦文化的优越”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并没有说明罗马法的具体内容,因此不能看出罗马法具有包容性,排除B项;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奴隶制经济发展的产物,排除D项。故选C项。15.英国历史学家AR·布恩说,亚历山大最大的功绩是“用最迅速最深入的方式将希腊文化灌注到亚洲”,而“东方的影响也以席卷一切之势涌入西方”。这反映出亚历山大的扩张A.扩大了帝国的版图B.改变了文明交流的方式C.打通了亚欧商贸通道D.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将希腊文化灌注到亚洲”“东方的影响也以席卷一切之势涌入西方”可以看出其强调的是亚历山大的扩张对东西方文明交流所起到的作用,故D项正确;AB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16.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古代希腊人则以移民和殖民方式向地中海和黑海地区扩大影响。造成这种不同扩展方式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分工与生产效率B.文明开化的程度C.社会组织与管理系统D.经济形态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不同扩展方式,并结合所学可知,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扩张潜能,使文明区域不断扩大,即受经济形态的影响,故D项正确;社会分工与生产效率、文明开化的程度和社会组织与管理系统均隶属于经济形态,排除A、B和C。故选D。17.艾因哈德在《查理大帝传》中写道:“凭那份地产,我就可以使某个臣属效忠,而他也会像随便哪个主教或伯爵一样好,或者还要好些。”这表明( )A.封建制下的权力具有绝对的专制性B.封臣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C.封臣与领主之间关系具有契约特征D.封建领主对封臣具有绝对控制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封君与封臣之间以土地为纽带,形成保护与被保护的契约关系。C项正确;地方封建主具有相对独立性,封君不具有绝对的专制权,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法律规定,排除B项;中古西欧封建领主对封臣不具有绝对控制性,封臣具有相对独立性,排除D项。故选C项。18.8世纪后,西欧出现了由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而领取土地者必须效忠领主,承担服兵役义务的制度是()A.农奴制度B.庄园制度C.封君封臣制度D.种姓制度【答案】C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6【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而领取土地者必须效忠领主,承担服兵役义务”可知,这是封君封臣制度,C项正确;农奴制度、庄园制度、种姓制度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19.下面是西欧中世纪庄园平面示意图。据此可知,西欧中世纪庄园()A.领主与村民间和谐共处B.经济形态具有一定封闭性C.村民实行集体劳作方式D.为城市的兴起奠定了基础【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世纪西欧庄园经济。分析“西欧中世纪庄园平面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中世纪庄园的经济形态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主要是为了满足庄园的生活需要,具有一定封闭性,B项正确;西欧中世纪庄园村民份地是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需向领主服一定的劳役并缴纳租税,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古西欧的庄园中,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自由农份地是自耕自收的,并不是集体劳作,排除C项;庄园经济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利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20.8世纪,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在教皇的支持下夺取了王位。丕平继位后,帮助教皇打败了他的敌人,并将意大利半岛中部包括罗马城在内的土地赠送给教皇,史称“丕平献土”。这个事例说明()A.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借此加强对教会的控制B.西欧封君封臣制度逐步强化了封建等级制度C.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和教皇之间具有利益关系D.罗马教皇始终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实际统治者【答案】C【解析】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7【详解】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在教皇的支持下夺取了王位,丕平帮助教皇打败了他的敌人,并将意大利半岛中部包括罗马城在内的土地赠送给教皇,说明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和教皇之间具有利益关系,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教会”的控制,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君主和教会的关系,而非封君封臣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D项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21.中世纪的时候,西欧有贵族向国王效忠时宣誓:“与您一样优秀的我们,向并不比我们更优秀的您起誓,承认您为我们的国王和最高领主,只要您遵从我们的地位和法律;如果您不如此,上述誓言即无效。”这一誓言可佐证中世纪西欧的封建依附关系是A领主和附庸都受到约束B.领主最低程度约束附庸C.领主与附庸的权力等同D.附庸最低程度依附领主【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承认您为我们的国王和最高领主,只要您遵从我们的地位和法律;如果您不如此,上述誓言即无效”体现的是在封君封臣制下,领主与附庸之间存在相互约束的关系,A正确,BD排除;二者的权力并不等同,排除C。22.拜占庭帝国颁布了一部巩固奴隶主统治地位的法典,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该法典是A.《汉谟拉比法典》B.《唐律疏议》C.《十二铜表法》D.《查士丁尼法典》【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颁布的《查士丁尼法典》,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的古代法律,D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法律,A项错误;《唐律疏议》是唐朝颁布的法律,与材料“拜占庭帝国颁布的巩固奴隶主统治地位的法典”的限定不符,B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的第一部成文法,C项不符合题意。23.“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菜园、池塘、树林、草地。”这段文字反映了庄园大体上是A.比较发达的经济实体B.开放式的经济实体C.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D.自然村落的联合体【答案】C【解析】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8【详解】材料“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菜园、池塘、树林、草地”反映的是中世纪欧洲的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C正确;庄园经济并不发达,A排除;庄园经济封闭性较强,B排除;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24.欧洲中世纪后期,在教会神学的笼罩下产生大学世俗教育的根本原因是A.教会势力的衰落B.传统教育的崛起C.城市经济的发展D.传播神学的需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随着西欧城市经济的发展,世俗教育发展,大学兴起,C项正确;教会势力仍然强大,排除A;BD项都不是根本原因,排除。25.646年,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开始改革,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这场改革是()A.大化改新B.镰仓幕府建立C.明治维新D.农奴制改革【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等信息可知,这场改革是古代日本由孝德天皇主导的大化改新,由A项正确;镰仓幕府的建立是在12世纪,排除B项;明治维新是在19世纪,排除C项;农奴制改革是在俄国,排除D项。故选A项。26.《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它把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的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成为研究阿拉伯帝国的珍贵资料。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A.重视历史资料收集B.地跨亚、非、欧三洲C.继承融合世界文化D.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它把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的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成为研究阿拉伯帝国的珍贵资料。”可得出阿拉伯文化整合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化,体现了文明的交流,也体现了阿拉伯帝国继承融合世界文化,C项正确;材料强调文化的融合,而不是历史资料的收集,排除A项;从材料中看不出阿拉伯帝国的版图如何,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文学的发展情况,不能看出生活的丰富程度,排除D项。故选C项。27.646年,日本最高统治者颁布改革诏书规定:一切土地收归国家所有,政府把土地按一定标准授予农民,受田农民向国家缴纳田租贡物,并服徭役。这次改革A.标志日本进入封建社会B.类似中国西周的井田制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9C.与唐朝均田制完全一致D.效仿西欧的土地庄园制【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的改革是日本“大化改新”,其标志着日本进入封建社会,A项正确;井田制下的土地名义上归国家所有,排除B项;均田制只是把国家控制的土地进行分配,不是“一切土地”,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A项。28.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有人说“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表明A.欧洲文明源自阿拉伯文明B.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C.阿拉伯文化是最先进文化D.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使者【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并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文化融合了古代埃及、西亚、希腊、罗马文化,对欧洲的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文艺复兴运动就是在借助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下进行的,故B项正确;欧洲文明源自古希腊和罗马文明,故A项错误;“阿拉伯文化是最先进文化”说法错误,因为文明没有优劣,各具特色,故C项错误;“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使者”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29.“当他们分割普鲁沙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刹帝利),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这反映出A.古埃及法老拥有至上权威B.两河流域法典宣扬君权神授C.古印度各种姓间不平等D.古罗马奴隶制度的迅速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婆罗门、刹帝利、吠舍等都是印度种姓制度的内容,故C项正确,ABD与种姓罐无关,排除。30.菲利浦·希提在《阿拉伯通史》中写到:“巴格达城的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染料….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等。”这体现了阿拉伯帝国()A政治秩序稳定B.贸易范围广泛C.政教合一突出D.文化发展繁荣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0【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从中国运来”“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等可知,当时巴格达城贸易范围广泛,商品经济繁荣,B项正确;AC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AC项;材料信息与文化发展繁荣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31.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A.推动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B.促成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C.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深远D.在沟通东西方文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可知,阿拉伯文化对于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非常重要,对助推欧洲社会转型发挥了巨大作用,C项正确;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的影响是间接性的,并没有直接推动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和促成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排除AB项;材料强调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的影响,与沟通东西方文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32.《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以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索,把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等地。这反映了阿拉伯文化()A.推动了西欧文化的发展B.不断向外进行传播C.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D.具有多元一体特点【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把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等地”可知作为阿拉伯文学代表的《一千零一夜》吸收了许多其他的地区和国家的文明成果,因此体现了阿拉伯文化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C项正确;材料内容不能体现阿拉伯文化对西欧文化的发展和不断对外进行传播,更不能体现“多元一体”,排除ABD项。故选C项。33.在世界历史上,5-15世纪一般被成为“中古时期”。在欧洲,西欧出现了封建社会,东欧拜占庭一度强大;在亚洲,突厥人建立了德里苏丹国;在西非,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先后兴起;在中南美洲,印第安人创造了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这表明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的文明A.具有多元面貌B.完全没有联系C.都有近代特征D.宗教信仰相同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1【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中古世界的欧洲、亚洲、非洲及美洲均建立了相应的文明,说明的是各地区的文明具有多元的面貌,A正确;当时有局部交流,B排除;材料与近代文明无关,C排除;各地区的宗教信仰不同,D排除。故选A。34.据记载,马里国王穆萨麦加朝觐,朝觐队伍至少有8000人,其中奴隶500人,每人手执一根2公斤重的金仪仗,随后是100头骆驼组成的运输队,每头驮130公斤黄金,这说明古代马里A.赋税沉重B.国王穷奢极欲C.盛产黄金D.主要和伊斯兰国家贸易【答案】C【解析】【详解】马里国家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极其富有,所以500名奴隶每人手执一根2公斤中的金仪仗,运输队的每头骆驼都驮130公斤黄金,故选C;马里国王携带大量黄金不能证明马里王国赋税沉重,国王穷奢极欲,更不能说明马里主要和伊斯兰国家贸易,排除ABD。故选C。3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关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可以说,人们已经承认,在从形成时期(约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实物或记录,都是不可靠的。”材料说明美洲文明衰落的原因是( )A.西班牙人人侵B.新航路尚未开辟C.天灾与战争频繁D.文明之间缺乏交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从形成时期(约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实物或记录,都是不可靠的”可知,该学者认为美洲文明缺少内部的交流,这是衰落的原因。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西班牙人入侵,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新航路的开辟,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天灾与战争,排除C项。故选D项。36.印加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使用“萨帕·印卡”作为称衔,意思是“独一无二的君主”,他们在国内拥有无限权力,且被人们当作神一般来供养。由此可见,印加帝国()A具有极权主义色彩B.统一了南美宗教信仰C.阶级矛盾异常尖锐D.建立起垂直管理体系【答案】A【解析】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2【详解】依据材料“独一无二的君主”,“他们在国内拥有无限权力,且被人们当作神一般来供养”,可以看出印加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有着极权主义的色彩,A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南美的宗教信仰状况,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印加帝国的极权色彩,并不能得出阶级矛盾的状况,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印加帝国的管理体系,排除D项。故选A项。37.大津巴布韦遗址是非洲最大和最重要的古代文化遗址,遗址旁保留着古代的梯田、水渠、水井,遗址地基上还找到了古代铸造钱币的泥模。这表明当时的大津巴布韦()A.农业发展具有较高的水平B.对外贸易较为发达C.具有较高的经济、技术水平D.是政治和经济中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大津巴布韦遗址是非洲最大和最重要的古代文化遗址,遗址旁保留着古代的梯田、水渠、水井,遗址地基上还找到了古代铸造钱币的泥模,这表明当时的大津巴布韦具有较高的经济、技术水平,C项正确;“农业发展具有较高的水平”只符合材料的部分主旨,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对外贸易情况,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政治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38.非洲的技术进步使这块大陆的种族成分受到影响。采用农业和冶铁技术并从中得益的,是班图黑人;而俾格米人和科伊桑人依靠狩猎和采集为生,木器、骨器和石器是主要生产工具。班图人从发源地喀麦隆高原出发,不断他们向东南推进,到达大湖地区。然后,他们继续向南穿过热带大草原。班图人成为非洲主要种族的原因是()A.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B.班图黑人广泛分布于非洲各地C.铁器使用推动班图族人口增长D.非洲各地文明发展程度的差异【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采用农业和冶铁技术并从中得益的,是班图黑人;而俾格米人和科伊桑人依靠狩猎和采集为生,木器、骨器和石器是主要生产工具”可知,班图人采用农业和冶铁技术,俾格米人和科伊桑人依靠狩猎和采集为生,使用木器、骨器和石器工具。班图人由于生产方式和技术先进,势力不断扩大,成为非洲主要种族。由此可知,班图人成为非洲主要种族的原因是非洲各地文明发展程度的差异,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排除A项;班图人成为非洲主要种族的原因是非洲各地文明发展程度的差异,而非广泛分布于非洲各地,排除B项;C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故选D项。3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非洲诸文化是非洲与外界相互影响的结果,这种相互影响就其程度而言,远远大于南北美洲或澳大利亚与外界所可能有的相互影响。这说明()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3A.非洲文明是多种文明交融的结果B.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文明落后C.非洲文明对世界影响范围更广D.非洲积极吸收借鉴世界先进文明【答案】A【解析】【详解】非洲与外界相互影响产生了非洲诸文化等,说明非洲文明是多种文明交融的结果,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并非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文明落后,排除B项;非洲文明对世界影响范围更广与“非洲诸文化是非洲与外界相互影响的结果”不符,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并非只有非洲“积极”吸收借鉴世界先进文明,排除D项。故选A项。40.阿拉伯帝国的制度基本继承了拜占庭帝国和波斯帝国的传统,古埃及、波斯、印度、欧洲等地的民间故事被阿拉伯人接受和融汇为《一千零一夜》。这说明阿拉伯A.沟通东西交流B.文明影响深远C.文明的包容性D.借鉴多创新少【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阿拉伯帝国的制度基本继承了拜占庭帝国和波斯帝国的传统,古埃及、波斯、印度、欧洲等地的民间故事被阿拉伯人接受和融汇为《一千零一夜》”可得出阿拉伯文化吸收了其他地区的文明成果,体现出包容的一面,C项正确;材料强调文化的融合,而不是沟通东西,也不是文明的影响,排除AB项;没有比较,不能得出借鉴多创新少,排除D项。故选C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0分)二、非选择题(本卷共1小题。第41题20分)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希腊半岛绝大部分的土地山岭纵横,群山分隔成面积较小而分散的小平原,且土地极为贫瘠。“河流最长不过100多公里。大海也一平如镜,且到处望得见海岸和岛屿,丝毫不令人害怕。分割零碎、自成一统的小平原为城邦国家的存在提供了可能。”因此,有利于形成一个个天然政治单位的地理特征促使希腊城邦确立。……每个城邦辖地不过百里,人口不过数万。各城邦从建立之初便十分珍视独立自治,也没有任何一个城邦具有征服其他城邦的绝对实力。——摘编自张慧、张文伟《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特殊性分析》材料二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4值得反思的是,基于民主对话精神而创造古代政治制度辉煌的雅典民主,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自身明显的局限性。参与雅典民主的公民构成有着十分强烈的“排他性”,妇女、奴隶、外邦移民被排除在雅典民主殿堂之外。在苏格拉底的印象中,雅典的公民大会是由一帮没有专业知识的人构成的,“用抽签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办法来雇佣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吹笛子的……而在这些事情上如果做错的话,其危害要比在管理国务方面发生的错误要轻得多。”——摘编自张三夕、邹明军《从城邦对话到代议制政治》(1)根据材料一,指出影响古希腊城邦形成重要因素及城邦的主要特征。(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局限性的表现。(3)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呈现出什么特征?【答案】(1)重要因素:多山、平原分散而零碎、三面临海的地理环境、海洋文明。主要特征:小国寡民,独立自治。(人口少、领土小等)(2)表现:是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是少数人的民主;直接民主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言之有理即可得分)(3)多元性【解析】【小问1详解】重要因素:根据“希腊半岛绝大部分的土地山岭纵横,群山分隔成面积较小而分散的小平原,且土地极为贫瘠”可得出多山、平原分散而零碎、三面临海的地理环境、海洋文明。主要特征:根据“每个城邦辖地不过百里,人口不过数万。各城邦从建立之初便十分珍视独立自治,也没有任何一个城邦具有征服其他城邦的绝对实力。”得出小国寡民,独立自治。【小问2详解】表现:根据“每个城邦辖地不过百里,人口不过数万。各城邦从建立之初便十分珍视独立自治,也没有任何一个城邦具有征服其他城邦的绝对实力。”得出是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根据“妇女、奴隶、外邦移民被排除在雅典民主殿堂之外。”得出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是少数人的民主;根据“用抽签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办法来雇佣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吹笛子的……而在这些事情上如果做错的话,其危害要比在管理国务方面发生的错误要轻得多。”得出直接民主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小问3详解】综合材料和所学可得出多元性。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5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