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三上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三上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ID:83497438

大小:12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3-06-18

上传者:用户名
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三上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三上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三上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三上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三上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三上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6页
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三上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7页
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三上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8页
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三上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9页
资源描述:

《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三上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福建省福州八中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白头搔更短,。(杜甫《春望》》)(2)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3)几世几年,。(杜牧《阿房宫赋》)(4)______________,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5)问君能有几多愁?。(李煜《虞美人》)(6)______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古砚说【明】许獬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予闻诸言,亦从而宝之,不暇辨其为真五代、宋与否。虽然,斯物而真五代、宋也,当时人亦仅以当一砚之用耳,岂知其必不毁、必至于今而为古耶?盖至于今,而后知其为五代、宋也,不知其在五代、宋时,所宝为周、秦、汉、魏以上物者,视此又奚如乎?而又不知其以周、秦、汉、魏以上物,示周、秦、汉、魏以上人,其人自视又奚如?人见世之熙熙者,沉酣于纷华绮丽之乐,奔走于权贵要津之门,褰裳濡足,被僇辱①而不知羞。于是有一人焉,出而矫之,卓然以道自重,以淡泊自守,以古先琴书图画、器物玩好自娱,命之曰好古。故凡名能好古者,必非庸俗人也。以其非庸俗人之所好,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于是士之射利求进者,必穷极其所无,以谄事权贵要津;权贵要津亦时出其所有以夸士。而士之慕为古而不知务者,亦每与世竞逐,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噫嘻!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夫既与庸俗人同好矣,而犹哓哓②然窃好古之名,以求其自异于庸俗,不知其名则是,而其意则非。吾之所谓好古者,学其道,为其文,思其人而不得见,徘徊上下,庶几得其手泽④之所存而以玩焉,则恍然如见其人也,是以好之而不厌。故夫古之为好者,非以其物,以其人也。予观今世之所好,大率类是。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作古砚说。【注】①僇(lù)辱:羞辱,侮辱。②哓(xiāo)哓:吵嚷。③手泽:先人或前辈的遗墨、遗物。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A.人见世之熙熙者      熙熙:忙碌来往追求名利B.出而矫之矫:违背C.于是士之射利求进者      射:追逐D.大率类是类:似,像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B.褰裳濡足,被僇辱而不知羞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C.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D.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今者项庄拔剑舞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得知家中之砚是古砚后,没有及时验证真伪。这古砚产生时仅是普通工具,没有特殊意义。B.文章围绕人们对待古物的不同态度展开议论,借题发挥,联系现实,最后点明了写作缘由。C.作者认为“好古”是淡泊,不与坏风气同流合污,体现了直面时俗的批判和卓尔不群的个性。D.真好古的人,搜求古物,追慕古人的道义;可“好古”后来渐渐变成附庸风雅,谄媚权贵。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示周、秦、汉、魏以上人,其人自视又奚如?(2)而士之慕为古而不知务者,亦每与世竞逐,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6分)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分)

2(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4分)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    )(5分)A.宝玉挨打之后,黛玉哭得哽咽难言。宝玉心里记挂,叫晴雯去探望黛玉。晴雯要求找个事由,宝玉就拿了两条旧帕叫送去。黛玉见了旧帕,体察出手帕的深意,神魂驰荡,不顾嫌疑避讳等事,研墨蘸笔,在帕上题写了三首诗。(《红楼梦》)B.当觉新期待朦胧爱情的时候,父亲带给他一个晴天霹雳“你爷爷希望有个重孙。”于是父亲让觉新用拈阄的办法定了门婚事,匆匆完婚。从此觉新不得不断了与心上人梅的爱情之路,这件事毁了梅一生的幸福。(《家》)C.吴荪甫与赵伯韬正在小客厅里谈论朱吟秋的事情时,吴少奶奶走进小客厅,她的气色不太好,可是一心想着公债的吴荪甫没有过问她的身体,就匆匆与赵伯韬出去了。正当吴少奶奶失落时,她的昔日恋人——雷参谋突然来访,向她倾诉了爱意。(《子夜》)D.葛朗台是爱财如命的守财奴。瘫痪后他总是把轮椅转到面对密室铁门的地方;监督女儿亲手把钱袋秘密地堆好,把门关严;总是把钥匙放在坎肩的口袋里,不时伸手摸摸;一有力气睁开眼睛,便把眼珠转向密室房门:那里面藏着他的金银财宝。(《欧也妮·葛朗台》)E.小爱斯梅拉达被抱走时带走了一只小鞋子,留下一只在房间里,后来爱斯梅拉达在“老鼠洞”里看到隐修女珍藏的小鞋,赶紧将自己香囊里的鞋子拿出来比对,发现两只鞋子的形状和颜色完全一样,分别多年的母女才由此相认。(《巴黎圣母院》)8.简答题。(5分)《三国演义》六十六回中关云长说:“昔战国时赵人蔺相如,无缚鸡之力,于渑池会上,觑秦国君臣如无物;况吾曾学万人敌者乎!”后人有诗赞关公曰:“当年一段英雄气,尤胜相如在渑池。”这件“尤胜相如在渑池”的事情是什么?关云长在这件事中如何显示“英雄气”?请简要叙述。9.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孟子》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3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4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摘自陈鹏举《诗与歌词》)10.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唐诗让人感到真切、亲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B.唐朝写诗的人太多了,唐诗并不都为了求取功名而作。C.唐诗在当时是社会场合的交流方式,也是流行的东西。D.大诗人李白的诗在盛唐被歌唱,到晚唐渐渐不再流行了。11.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唐诗为宋词元曲所取代,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长盛不衰,值得欣喜。B.李谷一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异曲同工表达了对故乡的依恋怀念。C.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比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色。D.唐诗和现在的流行歌词都写人的现实和梦想,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12.根据原文内容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最美歌女唱的是王之涣的诗,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被广泛传唱。B.时间和距离产生美,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若干年后应该会被人们推崇。C.杜甫的诗难以流行因为它可能文本些,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系。D.唐朝人没把唐三彩和唐诗看得很珍贵,它们就是流行、时尚的东西。(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湿湿的想念七十年前,爷爷沿着一条沅水,走出山外,走进那所无法毕业的人生学校,读那本未必都能看懂的大书。后来,因为肚子的困窘和头脑的困惑,他也写了许多本小书和大忆,里面有许多很美的文字和用文字作的很美的画卷,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七十年后,我第一次跑到湘西山地,寻回到沅水上游,寻找爷爷一生都离不开的故水故土。正值冬季,湘西竟还处处葱茏青翠,与北方都市的昏灰底色成鲜明对比。山还是那座山,湾依旧是那道湾,但桥已不是那座桥,房也不是那幢房,人是新人物,事是新故事了。凤凰城镇里风味独特的吊脚楼,也被速生的凤头砖瓦楼渐渐替代,这片土地已悄悄变了模样。看不到了,爷爷,你的印象或者只是你的梦想。你笔下的那种种传说、风情和神奇故事,我怎么想像它们曾经在这山地水域中发生过,流动过,辉煌过,闪耀过?而眼前这支清流,亦负载,亦推托,一点也不动声色。而我回到这里,并不是要寻找你七十年前的起点,有多少风景将永远不能回来,我只想读一读你的天地,这里有着必须刻意维护而能留存下去的东西。

5在水边长大、水边懂事,爷爷的第一所学校就是这条沅水。他在自传中说:“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水给爷爷三样东西:水给了他想像力和自己的思索方式。爷爷认识字,是从私塾小学校开始,而他认识课本上无从写出的丰富人生,却是在校园外,老街店铺,桥头渡口,水上人家……没有谁来教他,他用眼睛、耳朵和机敏的鼻子接受水边的光色、声音和气味给予一颗小小心灵的感觉,把各种事物的内容和意义在游戏中黏合起来,丰富自己的想像。最终凝聚为他对生活对世界的独特思索。水给了他坚忍柔韧的性格。爷爷曾说过:“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从不排斥拒绝不同方式浸入生命的任何离奇不经事物,却也从不受它的玷污影响。水的性格似乎特别脆弱,且极容易就范。其实则柔弱中有强韧,如集中一点,即涓涓细流,滴水穿石,却无坚不摧。水的性情品格,恰好是爷爷一生境遇和面对境遇时处事方式的写照。他是那么温和,又是那么倔,倔得从从容容。水激发他对人世怀抱虔诚的爱与希望。正如爷爷说过的那样:“水教给我黏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乐,并做横海扬帆的美梦”,“美梦”中蕴含着他的人生热望。他执著地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古代文明的美编织朴实单纯的理想。虽然他不奢望以此取代社会理想,但是他热切地希望能为百病缠身的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爷爷曾说:“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此时我的眼睛也是湿的了,谁能体会他那种热情洋溢之中的忧虑,幽默后面的隐痛,微笑之间的悲凉,悲凉之外的深重的爱!很多年,我们和他一起生活,可是我们不懂。水边学校水边书,我是否来得太晚?尽管爷爷从二十岁起就离开了家乡,但这一片水土上的光辉,在爷爷生命中终生不灭。我记得爷爷最后的目光,默默地,停留在窗外的四季中,停留在过去的风景里。爷爷,有一天我要送你回来,轻轻地,回到你的土地,回到你的风景里。那风里雨里,透明的阳光里,透明的流水里,有我湿湿的想念,永远永远。(取材于沈红《湿湿的想念》)【注】①本文中的“爷爷”指作家沈从文(1902—1988)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沈从文的乡愁静静地流在中国大地,流动在他和他的民族记忆的河流中。B.“水”影响了沈从文一生,它兼容并包、柔弱中有强韧赋予他温和而倔强的性格。C.本文侧重描述故乡的风景,表达作者希望在爷爷有生之年陪他回故乡的热切和憧憬。D.“书”在文中指爷爷的创作,也喻大千世界。回到爷爷的故乡,作者感到物是人非。E.本文简介爷爷一生,记叙湘西所见、沅水对爷爷的影响及自己愿望思念,文脉清晰。14.文题为“湿湿的想念”,主旨是“湿湿的想念”。请分析“湿湿的想念”含义。(4分)

615.沈从文二十岁起就离开了家乡,有评论家却说“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文章第一段也指出“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说法的理解。(6分)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16.请将下面6个句子,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2分)紫禁城位于北京的中心,      什刹海位于紫禁城的西北面,那里是娱乐休闲的好去处。①背后是景山②周围绕有城壕与金色瓦顶的墙垣③由景山可以看到北京的中轴④顶上盖有色彩灿烂的瓦⑤还可以看到附近的鼓楼⑥山上共有五座亭台17.对下列句子作2处修改,使表意准确、表达通顺、语意连贯,不改变句子意思。(4分)人类曾经凭借理想、信念和追求未来而创造了文明,并以此自豪;但是在贪欲如潮的物化世界里,却常常迷失自己,还为此浑然不觉。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材料一:某社区办公室大门贴出这样一则告示: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即将开始,希望本社区各住户密切配合工作人员开展这项工作,否则责任自负。材料二:该项工作开展后,不少媒体都在报道人口普查遭遇入户难的问题。原因多种多样,有人认为其中一个问题可能就出在此类的告示上。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有理。(150字左右)五、写作(70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世界上最著名的杂志之一《生活》的办刊核心是“去看生活;去看世界;去见证伟大的事件;去端详穷人的面孔和伟人的手势;去看奇异的事物——机器、军队、人群、丛林和月亮的影子;去看人的杰作——他的画作、高楼和发现;看墙后的,看房内的;看危险的;看男人爱的女人和孩子们;去看并享受快乐;去看并震撼;去看并领悟。”上面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7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浑欲不胜簪不畏浮云遮望眼剽掠其人臣生当陨首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城阙辅三秦2、B(纠正,改变)3、B(转折连词“但是”。A项第一个“它”,指古砚;第二个“我的”。C项第一个承接连词“那么”;第二个并列连词。D项第一个助词“的”,第二个语气助词,不译。)4、C(“卓尔不群的个性特征”属无中生有。)唉!这不是真能爱好古物,只不过与平庸世俗的人趣味相同罢了。既然与平庸世俗的人爱好相同,可是还要吵嚷着要拥有好古的名声,来显示与那些平庸世俗的人不一样。不知道他们的名声是这样,而他们真实想法却不是这样的。我所说的好古的人,想学习(先人或前辈)的道义,写他们那样的文章,思念他们的人却不能相见,上下徘徊,期望只能得到他们的遗墨、遗物来保存把玩,就好像恍然见到他们真人一样,因此喜好而从不满足。所以古代的那些“好古”的人,不是因为他们留下的器物,而是他们的为人。我看当今诗人所爱好的,大都像这样。不能详尽阐述,只能表述相近似的,就写了一篇《古砚说》。6.(1)驿站秋夜难眠图(2)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87.BC(B是父亲用拈阄的办法来给觉新定亲。C吴荪甫与杜竹斋谈话,与杜出去) 8.指“单刀赴会”(1分)。鲁肃在陆口临江亭宴请关羽;索要荆州,如其不从,便欲杀之(1分)。关羽明知是计,却独驾小舟,只用亲随十余人,单刀赴会(1分)。席间关羽谈笑自若,巧辞拒绝鲁肃要求(1分)。最后佯推酒醉,右手提大刀,左手挽鲁肃,直至江边才放手道别。鲁肃被吓得魂不附体,东吴伏兵亦不敢妄动(1分)。   9.1)C(不全面,温饱无忧又受过教化才能同仇敌忾打胜战。)2)追求理想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当身陷困境时,有德行的人坚信自己的理想一定会实现,执着地坚持着,决不半途而废。(意思对即可)   10、D(绝对化)11、B(A欣喜的原因不是;C“出色”不准;D“三十年来中国流行歌词……”非唐诗。)12、C(张冠李戴、强化因果)13、CD(C“有生之年”错;D“物是人非”错)14、两层意思:爷爷“湿湿的想念”是对沅水深情的想念,“湿”因沅水,因泪水。“我”湿湿的想念因想念爷爷而流泪。15、“这些文字与画……理想”中理想指:①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古代文明的美编织朴实单纯的理想;②热切希望能为百病缠身的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沈从文……生活了一辈子”指他二十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二十岁以后虽然人没有生活在那,但沅水给了他一辈子的影响,他生活在对这片土地的记忆里。16、④②①⑥③⑤17、a在“追求未来”后加“的热情”或改为“对未来的追求”。b删除“为此”。18、人口普查告示需人性化。首先人口普查是对人民信息的统计收集,应以人为本,强硬语气易引发群众不满。其次工作忙、多套住房、外出旅游出差等是情有可原的。威胁性的语言会损害政府形象,对普查工作的开展造成困难。最后,如把语言改成“多谢您的支持配合,祝您全家快乐!”等,人们会积极配合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