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福建省惠安县高三质量检查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福建省惠安县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本试卷分五大题,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 ,余不忍为此态也。(屈原《离骚》)(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3)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有所希冀。(李密《陈情表》)(4)当余之从师也, 行深山巨谷中。(宋濂《送东阳马生序》)(5)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6)?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尚书都官员外郎陈君墓志铭 曾巩 元丰元年,巩为福州,奏疏曰:“臣所领内,知泉州事、尚书屯田员外郎陈枢,质性纯笃,治民为循吏,积十有五年,不上其课,故为郎久不迁。宜优进其官,以奖恬退。”于是天子特迁君尚书都官员外郎。 君为人恂恂蹈规矩,有善不自伐。于势与利无秋毫顾计心,于义所在侃然自任,人莫能及也。所至必兴学校,以教化为先。初尉鄱阳,令得盗五人,属尉使为功,君辞不受。令旌德,旌德之民岁输米于芜湖县仓,路回远,费甚,君请输钱以便民。谯县民输豆于会亭仓,以给驿行者。君复请输钱,以直给驿行者。罢县,民绝桥闭门留君,以间乃得去。泉州岁凶,君筑室止穷民,饥者给食,病者给医,人忘其穷。使者搜兵于闽,以益戍广西,君建言兵当搜者,父母老,或疾,至无他子,皆可听免,诏定著于令。余尝闻繁昌有大姓杀人,州县不能正其罪。君时令旌德,或徙其狱属君,君验治僮客,尽得其隐伏。杀人者论死,人以为尽其情。又闻君之令旌德也,州有所赋调,他县皆奉行,至旌德,令独计曰:“非吾土之所有也,非吾人之所堪也,不敢以赋民。”争或至十反。守恚,出语诋君,君益争,州听然后止。后闻泉州旱,君图所以赈民者,欲预为具。或讥君近名,君不为动。此君之事,余得之于耳目者也。 君字慎之,湖州长兴人。君进士及第,初尉饶之鄱阳,用荐者令抚之宜黄,避亲嫌,令宣之旌德,用荐者迁秘书省著作佐郎,知亳之谯县。今上即位,恩迁尚书屯田员外郎,用荐者知越州司录。未至,丁父忧。服除,授三司盐铁判官。未至,丁母忧。服除,徙权发遣明州事。未至,又徙泉州,留再任,以疾请致仕,未报而卒。 君既行治高,世皆以谓宜不次用。然卒不得至中寿,而用止于此,其非命也夫!余与君好为最久,故不辞而铭君墓。辞曰:所处而安,绌外累也。所守而固,笃自强也。诗以铭之,其常存也。(选自《元丰类稿》,有删节)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积十有五年,不上其课 课:赋税
1 B.使者搜兵于闽 搜:征调 C.未至,丁母忧 母忧:母亲去世 D.诗以铭之,其常存也 存:思念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君“所守而固”的一组是(3分)( ) ①所至必兴学校 ②属尉使为功,君辞不受 ③君筑室止穷民 ④君验治僮客,尽得其隐伏 ⑤守恚,出语诋君,君益争 ⑥或讥君近名,君不为动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④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陈枢生性淳厚笃实,为人谦恭低调,从不夸耀自己的善行德政;为官以民为本,注重教化,体恤民生疾苦,曾多次为民请命。 B.陈枢担任谯县县令期间,曾为了减轻百姓输粮的负担,多次请求以纳钱的方式方便百姓,结果被免职,而百姓却设法挽留他。 C.陈枢颇有吏才,当世的人都认为朝廷应该重用他,但事实上他却因为性格耿直、家庭屡遭变故等缘故,仕途并不顺达。 D.曾巩与陈枢友情深厚,曾上书朝廷为陈枢久不升迁鸣不平。文中所叙写的陈枢的事迹都是作者的所见所闻,因而真实可信。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⑴后闻泉州旱,君图所以赈民者,欲预为具。(3分) ⑵留再任,以疾请致仕,未报而卒。(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鹧鸪天 魏初(元代)去岁今晨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⑴“一春心事闲无处”,综观全词,“心事”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⑵词中用了哪些手法写“心事”?请举出两种加以简要赏析(4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面对罢工风潮,屠维岳让吴荪甫假令开除姚金凤而提拔告密女工薛宝珠,此令遭到了女工的反对。吴荪甫就以收回成命作为复工条件之一,从而平息了工潮。(《子夜》) B.夜里,鸣凤打开自己“灵魂的一隅”,回忆过去,思索归宿,最后两个大字不住地在她的脑子里打转,就是“薄命”。(《家》) C.就在乞丐们攻打圣母院的时候,克洛德副主教诱骗甘果瓦将爱斯梅拉达骗出了圣母院的小屋,然后和甘果瓦一起,把爱斯梅拉达带到格雷沃广场的绞刑架下,并且逼她在绞刑架和克洛德中选择一个。(《巴黎圣母院》)
2 D.得知夏尔迎娶侯爵小姐的消息,欧也妮虽对爱情仍心存幻想,但还是答应与德·蓬风结婚,德·蓬风为此而激动得跪在她的脚下,浑身抖个不停。(《欧也妮·葛朗台》) E.孔明十分赏识姜维的将才,就巧用反间计,派人扮作姜维攻打魏军,让魏军认为姜维已降蜀。姜维无路可走,只好投降了诸葛亮。(《三国演义》)8.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完成后面题目。 “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罢了,倒是回来的妙。想毕抽身回来。”这里的“自己”指的是谁?“罢了,倒是回来的妙。”简述“回来”的路上发生了什么事。 (2)阅读下面《复活》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完成后面题目。 “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 说这话的人是谁?“利用我作乐”指的是什么事?并简述这个人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样的话。答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雍也》) 材料二: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①也?”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②。君子引而不发,跃如③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孟子·尽心上》) [注] ①孳孳:同“孜孜”,勤勉。②彀率:拉开弓的标准。③跃如:跃跃欲试的样子。(1)孟子以“大匠”“羿”为例,是要说明什么问题?(2分) (2)从以上两个选段看,孔孟的教育方法怎样体现“中道而立”的思想?(4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吹牛的资本 郑连根 中国传统的道德是推崇谦逊、反对骄傲的,附带着,也就反感吹牛。可是,无论翻看史书,还是观察身边现象,爱吹牛的人还是很多。而且,不少大名鼎鼎的人也爱吹牛。若不信,我可举例说明。
3司马迁,中国一流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道德文章堪称后人典范,可他吹牛的口气也不小。他在《太史公自序》中说:“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岂敢让焉?”意思是说,五百年而圣人出,周公死后五百年出了个孔子,到今天,孔子死了又五百年了,面对着“继承”圣人事业的重任,我司马迁怎么敢让给别人呢?看看,直接拿自己与周公、孔子之类的圣人相比,这哪里有一点谦虚的影子?当然,司马迁说到做到,他写出了《史记》。这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巨著,足以让他跻身文化巨人的行列,所以,后人会把司马迁的吹牛说成是当仁不让! 大名鼎鼎的苏轼也爱吹牛,他说:“我本不擅书,知书莫若我。”意思是说:我老苏本来不擅长书法(或许这与他的诗、词、文相比),可是,若论对书法的理解没人能超过我。这话以自谦之辞道出自负之心,自得自信之情溢于言表。他还说,我老苏写书法,不能把纸全部写满,要留下足够长的空白,以便让五百年内的后人在上面写下赞美我的话。谁能说这话不带有吹牛的色彩?可是,苏轼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十项全能”(柏杨语),他的诗、词、文、书法均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后人对他的赞美岂止“五百年”? 相似的情形还发生在欧阳修的身上,他写了一首吟咏庐山的诗,便说当时的人谁也写不出来,只有唐朝的李白能行;又写了一首《名妃曲》,就说这首诗的后篇连李白也写不出来,只有杜甫能行,至于这首诗的前篇,就连杜甫也写不出来,只有我欧阳修才成。这样的话,如果出自常人之口,他非被众人的唾沫淹死不可。可是,说这话的是北宋的文坛领袖欧阳修,他是中国文学史上顶尖的散文大师,他吹牛有资本,别人也不好反驳,只好说他这是真性情。 而且,吹牛这事还有传染性,前人吹牛的思路、语气、方法,常常被后人模仿,借以说明我就是吹牛也是有学问有“师承”的。著名画家张大千就借鉴了欧阳修吹牛的思路,他画了一幅《青城山景》,效仿欧阳修的方式自赞,说自己的这幅画“宋人有其雄奇而无其温润,元人有其气韵而无其博大,明清以来毋论矣”。这算不算吹牛?当然算。不过,人们可以从张大千的自夸中看到他的艺术自信和“挑战意识”。如果没有艺术自信,没有敢于挑战前人、挑战权威的创新意识,那张大千还能是张大千吗? 李敖更善于吹牛,他曾说,五十年以来和五百年之内,中国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有人对他的这种说法提出质疑,他便举出前文提到的司马迁、苏轼等人的例子进行反驳,说如果你们要骂我吹牛,请先骂司马迁、苏东坡等人一一我这是从他们那里学来的。 由此看来,吹牛还是不吹牛,不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和才能高下的标准。吹牛本身不是什么大错,错就错在有些人爱吹牛却又没有足够的资本。嘴上说的是“亩产万斤粮”,可实际上连亩产千斤都做不到,这样的吹牛害国害民。所以,奉劝爱吹牛的人,在大话出口以前,先掂量掂量:自己到底有没有足够的本钱,说出去的话到底能落实几分? 另外,我还觉得,文学家和艺术家们吹吹牛是可以理解的一一夸张变形本来就是一种艺术手法,他们用惯了,话里话外难免会有职业特点。可是政府官员就不应吹牛,因为他们讲的是实事求是,职业特点要求他们不能像文学家、艺术家那样惯于使用夸张的手法。可现在的实际情形是,一些政府官员惯于把成绩夸大,再夸大,把缺点缩小,再缩小。 不该吹牛的乱吹牛,这算不算是一种可怕的错位? ( ) 10.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吹牛本身不是什么大错,错就错在有些人吹牛以前没有掂量自己是否有说大话的本钱。
4 B.文学家和艺术家们吹吹牛是可以理解的,政府官员不应吹牛,这是由职业特点决定的。 C.作者认为伟人吹牛是真性情,凡人吹牛是毛病,因为中国传统道德推崇谦逊,反感吹牛。 D.后人吹牛往往模仿前人的思路、语气和方法,借以说明自己吹牛也是有学问有师承的。1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3分) 12.依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吹牛者需要有哪些“资本”,并举例说明。(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月,阙也 张晓风“月,阙也。”这是一本两千年前的文学专著的解释。阙,就是“缺”的意思。那解释使我着迷。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作“求阙斋”,求缺?为什么?为什么不求完美?那斋名也使我着迷。“阙”有什么好呢?“阙”简直有点像古中国性格中的一部分,我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我不再爱花好月圆了吗?不是的,我只是开始了解花开是一种偶然,但我同时学会了爱它们月不圆花不开的“常态”。在中国的传统里,“天残地缺”或“天聋地哑”的说法几乎是毫无疑问地被一般人所接受。也许由于长期的患难困顿,中国神话对天地的解释常是令人惊讶的。在《淮南子》里,我们发现中国的天空和中国的大地都是曾经受伤的。女娲以其柔和的慈手补缀抚平了一切残破。当时,天穿了,女娲炼五色石补了天。地摇了,女娲折断了神鳌的脚爪垫稳了四极(多像老祖母叠起报纸垫桌子腿)。她又像一个能干的主妇,扫了一堆芦灰,止住了洪水。中国人一直相信天地也有其残缺。我非常喜欢中国西南部一少数民族的神话,他们说,天地是男神女神合造的。当时男神负责造天,女神负责造地。等他们各自分头完成了天地而打算合在一起的时候,可怕的事发生了:女神太勤快,她们把地造得太大,以至于跟天没办法合得起来了。但是,他们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们把地折叠了起来,形成高山低谷,然后,天地才结合起来了。是不是西南的崇山峻岭给他们灵感,使他们有了这则神话呢?天地是有缺陷的,但缺陷造成了褶皱,褶皱造成了奇峰幽谷之美。月亮是不能常圆的,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当我们心平气和地承认这一切缺陷的时候,我们忽然发觉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
5在另一则汉民族的神话里,说到大地曾被共工氏撞不周山时撞歪了--从此“地陷东南”,长江黄河便一路浩浩淼淼地向东流去,流出几千里的惊心动魄的风景。而天空也在当时被一起撞歪了,不过歪的方向相反,是歪向西北,据说日月星辰因此哗啦一声大部分都倒到那个方向去了。如果某个夏夜我们抬头而看,忽然发现群星灼灼然的方向,就让我们相信,属于中国的天空是“天倾西北”的吧!五千年来,汉民族便在这歪倒倾斜的天地之间挺直脊骨生活下去,只因我们相信残缺不但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是美丽的。而月亮,到底曾经真正圆过吗?人生世上其实也没有看过真正圆的东西,即使是圆规画的圆,如果用高度显微镜来看也不可能圆得很完美。真正的圆存在于理念之中,而不在现实的世界里。我们只能做圆的“复制品”。就现实的操作而言,一截圆规上的铅笔心在画圆的起点和终点时,已经粗细不一样了。所有的天体远看都呈球形,但并不是绝对的圆,地球是约略近于椭球形。就算我们承认月亮约略的圆光也算圆,它也是“方其圆时,即其缺时”。有如十二点整的钟声,当你听到钟声时,已经不是十二点了。此外,我们更可以换个角度看。我们说月圆月阙其实是受我们有限的视觉所欺骗。有盈虚变化的是月光,而不是月球本身。月何尝圆,又何尝缺,它只不过像地球一样不增不减的兀自圆着--以它那不十分圆的圆。花朝月夕,固然是好的,只是真正的看花人哪一刻不能赏花?在初生的绿芽嫩嫩怯怯的探头出土时,花已暗藏在那里;当蓓蕾悄然结胎时,花在那里;当花瓣怒张时,花在那里;当一场雨后只见满丛绿肥的时候,花还在那里;当果实成熟时,花恒在那里;甚至当果核深埋地下时,花依然在那里。或见或不见,花总在那里。或盈或缺,月总在那里。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吧!不要做一夕的赏月人吧!人生在世哪一刻不美好完满?哪一刹不该顶礼膜拜感激欢欣呢?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他们原是同一个月亮啊!(选自张晓风《一一风荷举》,有删节)1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或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这篇散文以“月阙”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所用的素材之间在内容上看似联系不大,但由于始终紧扣“月阙”来选材和组材,所以主题仍旧非常突出。B.本文在叙述神话传说和日常生活现象的同时,用直接表明作者观点和情感的句子穿引其间,这样的结构布局破坏了散文的含蓄美。C.本文以独特的观察视角,从“天残地缺”的中国神话传说中,发现了月亮没有真正圆过的真相,并从中悟出了“人生世上其实也没有看过真正圆的东西”这一道理。D.文章在主体部分引用了汉民族和少数民族三则神话传说,主要是为了增添文章的神秘色彩,强调“中国人一直相信天地也有其残缺”的道理。E.本文语言富有感染力,如“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不要做一夕的赏月人吧!人生在世哪一刻不美好完满?”这些句子的抒情色彩都很浓,很容易引起读者共鸣。14.文章开头画线句子“‘月,阙也。’这是一本两千年前的文学专著的解释。阙,就是‘缺’的意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5.文章结尾说:“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他们原是同一个月亮啊!”这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6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背负十字架轻松走人生山水梅子①她是台球赛场上最抢眼的女人,完美的手臂线条,婀娜多姿的身段,专注的神情,举手投足都散发着无法阻挡的魅力,她是球场上冷艳性感的“黑寡妇”。自1993年出道至今,她已赢得世界女子台球协会的15个冠军和世界锦标赛的冠军。她,就是曾蝉联世界第一的韩裔美籍台球运动员珍妮特·李。②没有人会想到,这样一个在世界竞技体育中独领风骚的女性,从小就经历了数不清的磨难:4岁得了肿瘤,11岁腿上生脓肿,12岁得了脊柱收缩症。③脊柱收缩症是一种可怕的疾病,不能站着、不能弯腰、不能走路,只能整天躺在床上。情窦初开的年龄,她只能穿XXXL的裤子以容纳背上的金属支架,更不能让人碰。④13岁时,医生在她的背部安装了一个金属支架,两根钢条焊在一起,让她得以重新站起来。之后她又因颈部椎间盘突出、肩膀二头肌肌腱炎等经历了多次手术。每一次手术都如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她对自己说:每个人都有一个十字架要背,上天既然如此安排,不是为了压垮我,而是为了让我在爬起来之后能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天。⑤她默默地在黑暗中寻找出路。18岁那一年,上帝终于开恩了。她遇到了改变她一生的台球。这个要强的女孩很快沉醉于这项运动中,每天的练球时间超过10小时,并不停地看书,向老一辈职业选手求教。她迷恋台球简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有一次连续练球达37个小时,直接躺着被送进了医院。为了掌握最完美的架球杆手型,珍妮特每晚上床前都会用塑料胶带把手按照标准姿势固定下来,起床和洗澡也不例外。每天萦绕在她脑海中的只有台球,晚上睡觉会梦见打球,闭上眼睛就会想到把球摆好,想象着自己在开球,步伐、神情、姿势,还有对手在摆球、笑、皱眉头……⑥疯狂的训练使她的生命在那一刻转了弯。三年之后,她加入美国女子职业撞球联盟(WPBA),当年就进入了WPBA前10名,接下来,她赢得一项又一项比赛,捧回一座座奖杯,在WPBA的排名急速飙升,很快登上了世界第一的宝座。⑦一个完全没有台球基础,甚至背部需要金属支架支撑才能直立行走的人,仅用五年的时间,就迅速超越了很多健全人,在世界球坛一举夺魁!很多人难以想象。她却给出这样的答案:“我首先卸掉了身上无形的十字架,然后用努力才最终卸掉了背上有形的十字架。”⑧两根钢条焊成的十字架是有形的,而对于曾患病的珍妮特·李来说,那留存在内心深处的无形的十字架更是对她身心强大的考验和煎熬。十几年来的病痛折磨,无法直立行走的痛苦,都无时无刻不在吞噬着她。可是,她却以豁达的心态、坚强的意志,坦然接受苦难,终于重获健康,取得巨大的成功。⑨生命赋予我们每个人的,并不只有欢笑,还有贫穷、病痛、失意和泪水。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座十字架要背。当潜藏的暴风雨袭来,你是否能如珍妮特·李一样,选择傲视苦难,并一度以胜利者的姿态勇敢地超越它?(选自2010年8月26日《南国都市报》)13.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A.珍妮特·李从小就经历了数不清的磨难,但她并没有因此而失去生活的信心,而是乐观地相信会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天。
7B.只因为卸掉了身上无形的十字架,仅用五年的时间,珍妮特·李就迅速超越了很多健全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C.“十字架”在文中除了指珍妮特·李为了治病背负用两根钢条焊成的十字架外,还有留存在内心深处对成功的期盼的含义。D.文章叙写有详有略,兼有议论与直接抒情,有力地表现了珍妮特·李顽强地超越自身的病魔走向人生辉煌的中心。E.文章运用了倒叙的写法,先写她的成功,然后叙述她身体的病害和不屈的努力,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14.文章第⑤自然段画横线部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5.文章的结尾说:“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座十字架要背。”作者说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阅读下面句子,根据拼音写出词语,给加点词语标上汉语拼音。(2分)美国一向以世界警察自居,但这位“警察先生”显然是个性情暴(lì) 的家伙,为了自身利益他动辄挑衅()其他国家。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2分)灰色只有在和其他颜色搭配时,才能显示出它的普遍性,显示它的高贵和纯粹,因此,灰色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 ,千姿百态,可谓“万类霜天竞自由”。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多彩保证了活力,而灰色促进了品位。(1)在横线上填写一个描写色彩的成语:。(1分)(2)文中有一个句子有语病,请找出并修改。(1分)改为18.把下面加横线句子的内容放在A、B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变换。同学甲缺少科学的学习方法,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老师对他说:“既要有刻苦的学习精神,又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强调二者缺一不可)A.同学乙片面地认为只要学习方法科学,有没有刻苦的学习精神并不重要,于是班主任老师对他说: 。(强调刻苦的学习精神) B.同学丙学习非常刻苦,但学习方法不太科学,于是班主任老师对他说: 。(婉转地强调学习方法) 要求:①原意不变,强调的侧重点不同;②要用复句形式表述。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7分) 2013年4月23日是第18个“世界阅读日”。某媒体机构对中国人的阅读现状作了相关调查,其中两项数据如下: 材料一:2012年中国人纸质图书的平均阅读量(统计对象为18-70周岁人群) 专业图书(本) 新闻娱乐报刊(份) 其它期刊(份) 4.39 77.2 6.56
8 材料二:2012年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对比(单位:本) 以色列 韩国 日本 美国中国 64 11 8.45 7 4.39 ⑴以上两则材料中的统计数字,反映了中国人在阅读方面存在什么问题?⑵请简要阐述你对此问题的看法。(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⑴(2分) ⑵(5分) 五、写作(7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小天莺听见一位老人在叫卖“一根羽毛换取两只虫子”,就忍痛拔下一根羽毛换了两只虫子,美餐一顿。第二天,妈妈带着小天莺飞翔于天空,妈妈说:“等你羽毛丰满了就可以飞得更高更远,得到你所需要的一切。”小天莺虽点头,但心中仍惦记着虫子的美味。第三天它一狠心拔下三根羽毛换了六只虫子,吃得非常高兴。以后,它成了老人的常客。不久,小天莺发现自己飞翔的本领远不如从前,但出于吃虫的欲望,它继续拔毛换虫。直到有一天,它再也飞不起来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9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宁溘死以流亡兮(2)一觞一咏 (3)岂敢盘桓 (4)负箧曳屣 (5)无为在岐路 (6)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2.(3分)A(课:考核的情况) 3.(3分)B(①③④都不是表现陈枢对他为人处世原则及对“义”的坚守) 4.(3分)B(一是错在“多次”;二是错在“请求以纳钱的方式方便百姓,结果被免职”。) 5.⑴(3分)后来(我)听说泉州发生旱灾,陈枢考虑用来救济灾民的各项措施,希望事先为赈灾做好准备。(“所以”、“具”、语意通顺,各1分。) ⑵(3分)(陈枢)被朝廷留任两次,因为身体有病请求辞官归养,没得到朝廷回复就去世了。(“再”、“报”、语意通顺,各1分。) 【参考译文】元丰元年,我担任福州知州,呈上奏章说:“在我的辖区里,泉州知县、尚书屯田员外郎陈枢,性情纯朴笃实,治理百姓是个清正廉洁的好官,一共有十五年,因为对他的政绩考核不曾上报,所以长期担任郎官而没有升迁。应该优先升他的官,来奖励淡泊谦让的人。”于是皇上特地升陈枢为尚书都官员外郎。 陈枢为人谨小慎微、循规蹈矩,有好的政绩也不自夸。对于权势和利益,他丝毫不放在考虑之内;对而于符合道义的事情,他却能果敢地自觉承担,没有谁能比得上他。到任之处一定兴办学校,把道德教化放在首位。起初任鄱阳县尉,县令抓住五个盗贼,嘱咐陈枢作为自己的功劳,他辞谢没有接受。后来任旌德县令,旌德百姓每年要将米运输到芜湖县仓,道路曲折遥远,花费非常多。陈枢请求直接送钱来方便老百姓。谯县百姓要运输豆子到会亭仓,来供应驿站行者。陈枢又一次请求只送钱,把钱直接给驿站行者。离任时,百姓阻断桥梁关闭城门挽留陈枢,过了一段时间才得以离开。泉州遇上荒年,陈枢修筑房屋来留住穷困的百姓,饥饿的送给吃的,生病的为他医治,人们都忘掉了自己的穷困。朝廷使者到福建征调士兵,来增加戍守广西的军队。陈枢建议在应当征调的士兵里,父母年老或者生病的,或者没有其他儿子的,都免去征调,皇上下诏由县令定夺。我曾经听说繁昌有一个大户人家杀了人,州县无法治他的罪。陈枢当时在旌德任县令,有人将此案委托给他,他审问奴仆核实这件事,将隐藏的情况全部查清。杀人者被判死罪,人们都认为处理得合情合法。又听说陈枢在任旌德县令时,州中征收赋税,其他县都遵照执行,到了旌德,唯独陈枢考虑道:“不是我们这里出产的东西,不是我们百姓能承受的,我不能向百姓征收。”有时争论十多次还是退回征调文书。太守很生气,说话责骂他,陈枢更加据理力争,直到州里答应了才停止争论。后来我听说泉州发生旱灾,陈枢考虑用来救济百姓的措施,希望事先为赈灾做好准备。有人讥讽他急功近利,他也毫不动摇。这些就是陈枢的事迹,都是我耳闻目睹的。
10陈枢字慎之,湖州长兴人。他考中进士后,起初做饶州鄱阳县县尉,因为被推荐,做抚州宜黄县县令,为避亲戚之嫌,改做宣州旌德县县令,因为被推荐升为秘书省著作佐郎,后做亳州谯县知县。当今皇上即位,蒙受恩赐升为尚书屯田员外郎,因为推荐任越州司录。还没到任,遭遇父亲去世。服丧期满后,被授予三司铁盐判官。还没到任,又遭遇母亲去世。服丧期满后,调派他代理明州事务,没到任,又调往泉州。在泉州两次留任,因为生病请求辞官归养,没有得到朝廷回复就去世了。 陈枢品端才高,世人都认为应该被重用。但最终没有活到七十,而任用也到此为止,这难道不是天命吗!我和陈枢交好的时间最长,所以没有推辞就为他写了墓志铭。文辞是:“能随遇而安,不为外物所累。能坚守道义,笃实而自强不息。用诗作铭,永远思念。”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⑴“心事”指想家,想与家人团聚安享天伦之乐;厌倦奔波与官场,希望归隐田园。(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⑵①对比,用去年与家人团圆的欢乐跟今年与家人分离的痛苦作对比,写出了诗人想家的痛苦心情。②反衬,用夕阳照射下的满树林的归鸦,来反衬自己的想家而不得归的无奈之情。③细节描写,“两鬓秋霜细有华”刻画了诗人两鬓的白发,抒发了诗人因想家又不得归的痛苦无奈之情。(或“儿女团圆夜煮茶”描写了想象中与家人团圆的欢乐情景,抒发了诗人渴望回家与家人团聚的心情。)(手法1分,分析1分。答其它手法言之成理也可。)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CD(C错在“然后和甘果瓦一起”,应是“甩掉甘果瓦”;D一是错在“夏尔迎娶侯爵小姐”,他们只是订婚;二是错在“欧也妮虽对爱情仍心存幻想”,欧也妮的爱情理想已破灭。) 8.(1)宝钗。(1分)宝钗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便取出扇子来扑,被蝴蝶引到滴翠亭上。(1分)宝钗听到滴翠亭里边有人在说话,(1分)就煞住脚,细听了两个丫鬟的私密话。(1分)两个丫鬟担心被人偷听,正要推窗察看,宝钗用金蝉脱壳法轻松脱身。(1分) (2)玛丝洛娃。(1分)指的是聂赫留朵夫年轻时诱奸玛丝洛娃使她怀孕并抛弃她的事。(1分)聂赫留朵夫第二次去探监请求玛丝洛娃的宽恕,表示要和她结婚以赎罪。(2分)玛丝洛娃断然拒绝,发出悲愤的指责。(1分)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1)是要说明教学不能降低“道”的标准。(2分) (2)①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根据从学者才智水平的高低传授相应的知识,这种恰到好处的教育,正是中道的体现。②孟子要求教育既要启发到位又不要包办代替,这种恰到好处的指导也是中道的体现。(每点2分。本题的难点在于理解“中道而立”的含义,从第二则料可知,“中道而立”强调的是“示范”而不是“代替”“降低”,联系第一则材料的“中”,就可以推断出“中”其实就是“中庸”。明确了“中”的含义后,结合两个语段的教育方法,略加阐述即可。) 【参考译文】①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
11②公孙丑说:“道是很高很好啊,(但要学它,)那就像登天那样,似乎不可能达到;何不让它变得有希望达到从而使人每天不懈地追求它呢?”孟子说:“高明的木匠不会因为笨拙的徒工而改变、废弃绳墨,羿不会因为笨拙的射手而改变拉开弓的标准。君子(教导别人,正如教人射箭,)拉满了弓却不射出箭,只是跃跃欲试(地做示范)。君子站立在道的中间,有能力的人便会跟从他学。”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0.C(C项,原文表述是“[欧阳修吹牛]别人也不好反驳,只好说他这是真性情”,不能泛指所有“伟人”,这句话也并非“作者认为”。) 11.①先引出论述话题:吹牛。②举例子说明“不少大名鼎鼎的人也爱吹牛”。③提出作者的观点:吹牛不能没有资本;文人、艺术家吹牛难免带有职业特点,但政府官员不能吹牛。(答出①②,得1分;答出③得2分。) 12.(1)吹牛者要有自信,说到做到,如司马迁、张大千;(2)吹牛者在某领域造诣极高,成就极大,如苏轼、欧阳修。 (一个要点1分,表述完整1分,共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甲)13.AE(B错在“这样的结构布局破坏了散文的含蓄美”;C错在“发现月亮没有真正圆过的真相”及从中悟出“人生世上其实没有看过真正圆的东西”;D错在“主要是为了增添文章的神秘色彩”。) 14.①?设下悬念,吸引读者兴趣。引用中国古代文献中对“月”的独到解释,引起读者的好奇。②“月亮”本是美好的代名词,象征团圆,而这里却用违背常理的解释,别具匠心,为下文所阐述的哲理做铺垫。 (4分,每点2分。言之成理亦可。) 15.①世间万物乃至人生就如月亮一样,圆满和完美总是相对的,而且常与缺憾相生相伴,我们要一样地坦然面对。②我们总是期盼美好,希望一切顺如人意,这是人之常情,③但是,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因此,我们更要以豁达的心胸,面对、接受这些不如意,因为它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乙)13.AE(B.就文章来看,珍妮特·李创造奇迹,仅仅“卸掉了身上无形的十字架”是不够的,还需要“疯狂的训练”等条件。C.“成功的期盼”的说法有误,应该是由有形的十字架造成的心灵的创伤和心理负担。D.文章没有直接的抒情。)(5分,选对一项得3分,选对两项得5分。) 14.①表现了珍妮特·李对台球迷恋简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以及在黑暗中寻找出路的艰难。②照应开头对珍妮特·李的描写,交代了她的成功来自她超出常人想象的努力。(4分,答对一点得2分。) 15.①暗示每一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需要自己去克服的缺陷与缺点;②这些缺陷与缺点即便像珍妮特·李身上的这样严重也是能够克服和超越的;③鼓励人们像珍妮特·李一样勇敢地去克服和超越这些苦难,赢得人生的辉煌。(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戾(1分) xìn(1分) 17.?(1)姹紫嫣红(万紫千红)。(l分) (2)“促进”与“品位”动宾搭配不当,应改为“灰色提升了品位”或“灰色促进了品位的提升”。(1分) 18.A.当然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但还要有刻苦的学习精神。 B.固然要有刻苦的学习精神,但也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
12 19.⑴与其他国家比较,中国成年人纸质阅读量明显偏少(1分),而且以消遣性的报刊阅读为主。(1分) ⑵示例一:我国成年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十分必要的。(1分)首先,学校教育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走出校园的成年人要以知识为导师,自觉地阅读学习,才能更好地走过漫长的人生路。其次,只有努力提高阅读品味,才能不断充实自我,让人生更丰富多彩,让视野更开阔。因此,我国成年人有必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4分) 示例二:我认为不一定要刻意地阅读纸质材料。(1分)首先,我们生活的环境本身就是一个“万花筒”,成年人有一定的接受能力,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无形的阅读。其次,阅读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可以根据个人的习惯和爱好,选择具体的阅读方式。因此,不一定要拘泥于纸质材料的阅读。(4分) (个人观点1分,阐述理由4分。言之成理,语言连贯流畅即可。) 五、写作(70分) 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立意参考】 ①在欲望袭来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丧失理智,冲昏头脑,干出蠢事,贻笑大方; ②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必将自食苦果; ③要志存高远,自强自立,不为蝇头小利所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