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模拟检测语文(二) Word版无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模拟检测语文(二) Word版无答案

ID:83492451

大小:38.2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3-07-06

上传者:老李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模拟检测语文(二)  Word版无答案_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模拟检测语文(二)  Word版无答案_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模拟检测语文(二)  Word版无答案_第3页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模拟检测语文(二)  Word版无答案_第4页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模拟检测语文(二)  Word版无答案_第5页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模拟检测语文(二)  Word版无答案_第6页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模拟检测语文(二)  Word版无答案_第7页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模拟检测语文(二)  Word版无答案_第8页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模拟检测语文(二)  Word版无答案_第9页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模拟检测语文(二)  Word版无答案_第10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模拟检测语文(二) Word版无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成都七中高2023届高考适应性模拟检测试题(二)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地名是文化的载体之一,中国文化对越南的巨大影响也深刻地体现在越南的地名上。举凡越南历史上的国名、政区通名、地名渊源解释、地名别名等,无不受到中国文化的辐射。越南是与中国山水相连的南邻,位于印度支那半岛东部。其北部的莱州、老街、河江、高平、谅山、广宁诸省与中国的云南、广西接界。历史上的越南长期臣服于中国,嘉庆八年(1803),清朝册封阮朝创立者阮福映为“越南国王”。《嘉庆重修一统志》中记载:“先是,阮福映表请以“南越”二字锡封。上谕大学士等曰:“南越”之名,所包甚广。考之前史,今广东、广西地亦在其内。阮福映即有安南,亦不过交趾故地,何得遽称“南越”?该国先有越裳旧地,后有安南全壤。天朝褒赐国号,著用“越南”二字,以“越”字冠其上,仍其先世疆域;以“南”字列于下,表其新赐藩封;且在百越之南,著于《时宪书》内,将“安南”改为“越南”。“越南”之名一直沿用至今。拉丁化的国名Vietnam,亦为此意。

1秦朝立国之后,秦始皇不满足于现有七国旧土的疆域模式,在向北开拓匈奴领地的同时向南发展,派大军越过南方五岭占据了今天的闽粤桂等地。被新纳入中央王朝管辖的领土中,就包括了今天的越南北部地区(骆越)。当年的象郡是管理这块越北地区的上级单位,从行政上确立了中央王朝对越南北部的管辖权,来自秦和被征服六国的军民开始进入封闭的南方山区,找到了立足点,汉地文化就此传入。秦朝末年,历经长者赵佗在纷乱时期的暂时自立,但其本属秦国旧臣。百越诸地在各代南越王期间仍然吸收着中原文化,尤其是文字官制等高级行政工具得到了普及。当然,此时这里的中原文化已经有所本土化,和越文化逐渐融合。同时,南越领土也在不断地扩张。至汉武帝平定南越国之时,其领土已扩展至越南中部。经魏晋乱世,至唐王朝,因红河流域的大规模开发活动,其发达程度甚至比肩当时的珠江流域。但是随着唐末战乱,各节度使的自立,越南中北部逐渐脱离中原王朝控制,至北宋时期,已经事实上独立。虽然明朝初期一度恢复对越南北部的统治,但旋即丧失。虽然越北政治体系在事实上脱离了中央王朝,但是在文化体系发展方面,越南仍在进行汉文化的本土化继承。最典型的代表则是越南在东南亚设置的一套“小中华体系”,在朝贡天朝的同时要求其他国家来朝贡自己。而在具体的地名上,越南借鉴中国的程度也不浅。值得一说的是安阳王【注】。“安阳”一词相传是古蜀国王子的称号,与中国的河南安阳并无什么关系,其名称来由的一种说法为越南境内的卡露河,因王城居其北侧,按照汉字文化圈的命名习惯,将其命名为安阳。也许是由于迁都的原因,越南有两处存有安阳王相关的遗址,一处是永福省麋泠县光明社,另一处是河内市东英县古螺社,后者在此建有安阳王庙。而越南境内的各种安阳地名,如永福省立石县安阳社、海防市黎真郡安阳坊、安海县安阳镇,足以见得“安阳”一词对越南的深远影响。“山南水北谓之阳”的命名规律,正是汉文化的常见遗存,对古越人便已经起作用了。中原王朝南下以后,在越南置郡县,留下了一些和我国目前行政区划名称“撞车”的名字。比如北宁省仙游县,与福建仙游“撞车”;太平省东兴县,则与广西东兴“撞车”。三国的孙吴政权对越南北部有着强有力的控制,并在此设置武宁县,与今天的江西武宁相同。西晋时期,设置南定县,后改为武安县,与河北武安相同。隋唐五代期间,这是中原王朝长时期大规模统治越北的最后阶段,曾设慈廉县、怀德县、新安州、安人县、武峨州等,而其中的新安州与河南新安同名。值得注意的是,唐朝的贞观年间曾设演州,至今仍留有演州县,这是越南唯一历时1200多年一直使用且基本未曾中断的地名。究其源头,有可能与河流命名法有所关联。有时越南也会出现同中原王朝一样,因避讳而进行改名的地名。这其中,有的是因为中原王朝的皇帝而改名,比如唐朝的龙渊县讳李渊之名改为龙编,又如越南自身的黎朝时期,因武宁县避庄宗黎维宁讳改为武江县。上述提到的这些带有中国风味的地名,大多是等级非常低的地名,在越南当地也不见得每个人都会知道。但在越南,“撞车”的高等级地名也很多。首先就得说越南的首都,在历史上李朝效仿唐朝将其首都也称为长安,黎朝也效仿明朝设立应天府,阮朝则效仿清朝设立承天府。而今天的首都河内是越南最重要的城市之一,难免让人联想到古代中国的“河内”,取“黄河北岸,殷商畿内”之意,大体位于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广义的河内包括今日广袤的豫北地区,而狭义的河内则专指沁阳。越南河内一词来源很明显也是受到了汉文化的命名原则影响。但是,这一词很晚才出现,中国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几年,越南阮朝的明命帝以该地为陪都,因“城市环抱于红河大堤之内”,遂称为河内,并沿用至今。另一个则是太原。在中国,太原是山西省会城市,而在越南,不仅有太原市,还有太原省。中国的太原因太原盆地的“大原”而得名,而越南的太原则是在宋辽之时的李朝建立之时初次得名。除了像河内、太原、重庆这些地名与之“撞脸”外,还有其他知名地名也与中国“撞脸”,比如越南的河南省、山西市、西宁市、高平省、兴安省、平顺省等,都和中国有一些渊源。

2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地名大多是因为与中国地名的命名方式结构性相似,才会充满浓郁中国风味乃至“撞脸”,并非完全的拿来主义,很少直接使用中国固有的地名进行复制。而且这些地名大多集中出现在红河流域附近,及越南的北部和中部地区;而在南部地区,由于历史上与中原王朝无太多的交集,仍然是一堆堆带有南岛语系纯正越南风味的地名,比如邦美蜀、芽庄、波来古、巴地头顿等。(摘编自地球知识局、中国社会出版社《东南亚,一个复杂的世界》等)【注】安阳王本名蜀泮或开明泮,原是古蜀国的王子,在秦国于公元前316年灭古蜀之后,辗转到达越南北部,建立瓯雒国,自称为安阳王,建都于古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中华体系”指在朝贡中原王朝的同时也要求其他国家朝贡自己。B.“安阳”一词既是古蜀国王子的称号,也是王城北侧河流的名字。C.“河内”作为越南城市名,其命名明显受到汉文化命名原则的影响。D.“拿来主义”的“拿来”体现在对中国固有地名不加改动的机械复制。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地缘关联与中华文化的辐射作用,越南历史上的国名、政区通名、地区别名等各类地名均在不同方面烙下了汉文化的印记。B.明朝初期之后,虽然越南北部在政治体系方面已经脱离了中央的实际控制,但是在文化体系发展方面始终未中断对汉文化的本土化承袭。C.越南有时也会出现与中原王朝一样因避讳而进行地名改动的情况,有的原因是为避中原王朝的皇帝名讳,比如龙渊县讳唐朝李渊之名。D.越南的高等级地名与中国地名“撞脸”的现象更多,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名与中国地名的命名方式在结构方面高度相似,并非直接使用固有的中国地名。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秦国的“象郡”是管理越南北部地区的上级单位,从行政上确立了对越南北部地区的管辖权,中原军民进入带来了汉地文化。B.在赵佗及各代南越王管理下的百越诸地对中原文化的营养进行了本土化继承,尤其是普及文字官制等高级行政工具。C.追溯与河流有关的命名方法,可以以越南历史上唯一历时一千多年持续使用且基本没有中断的地名“演州县”为证。D.如太原、重庆、河南省、山西市这些越南高等级地名与中国“撞脸”,很明显都是受到汉文化的命名原则影响。(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

3在上古神话中,有一支西北大荒神话系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叛神的形象。这里有偷了天帝的“息壤”跑到人间治水的鲧,后被天帝命火神祝融杀于羽郊,神话说他化为黄龙而入于羽渊。这个叛神很有点近于希腊神话中盗火的普罗米修斯,不过有书说他不服尧让位于舜而率众造反。这里有人面蛇身而朱发的水神共工,他与火神祝融交战,不胜而怒,头触不周之山,把支撑天地的天柱撞倒,所以才有女娲炼石补天,积灰理水。这里有敢和黄帝争战的刑天,失败后,被黄帝砍下脑袋。断头的刑天以乳为目,以脐为口,继续拿着干戚作战。在叛神的诸神中间,以环绕后羿的神话最有叛逆的特色。神话说当尧之时,天上十日并出,草木不生,民无所食。后羿原是天神,奉帝命而降大地,以箭射落九日……后来他爱上洛水之神宓妃,射瞎宓妃丈夫河伯的左眼,被河伯上诉于天帝,而失败于天帝,这时的后羿已是叛神之神了。成为叛神的后羿不能自由上达天都,他西上昆仑取得不死之药,但是不死药带给后羿另一个更大的悲剧;他的妻子嫦娥因为不死的诱惑背叛了他,偷吃不死之药,飞身入月。后羿最后死在他最心爱的学生逢蒙的桃木杖下。逢蒙认为天下能胜过自己的唯有老师后羿,所以设下埋伏,杀了后羿。叛神、叛情、叛师,古代后羿的神话是由叛逆而组成的悲剧。古代神话中的诗情、悲剧、叛逆,构成了中国文化中的另一个人文意境,存在于后世无数中国人的思想之中,个体自我的成长使它已不再浮现神话所含有的原初隐喻和象征,它被赋予了更多的人文意义。在这种人文特性的笼罩下,这种叛逆思想在文学上一般衍化为两支系统。一支是作为“士”的知识阶层的情感流露,大都体现为诗词创作常以“佯狂”的形象出现,流露出一种愤世嫉俗、不与黑暗现实合作的自然情绪;而在具体的文化规约下,这种倾向又大都有“隐者”的因素,回归自然是这批人所共同具有的美学理想。另一支主要体现了市民精神,尤其是进入明代以后,这种市民精神又主要以爱情婚姻的题材出现,像“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许仙与白娘子的民间传说等。当然,这只是一般而言,“士”的文化与市民文化一直处在相互影响之中,清代的《红楼梦》可以说是融合了当时中国的各种思想精神,其流露出的叛逆精神就很难用某一简单的概念加以框定。这种人文意义的逐步加强,固然明确了文学的特指内涵,但随着知性原理在思想方法上的占统治地位,所观照出的世界也逐渐演化为一个价值的世界、一个有序的世界、一个善恶可辨的世界。这在美学上,反而丧失了神话所体现出的那种原初的混沌与无序,那种更有审美意义的叛逆悲剧。在美学上,比较接近于神话的,有古典小说《封神演义》。其中哪吒“剜肠剔骨,还骨肉于父母”,除了表示“好汉做事好汉当”外,还意味着对亲情的割舍,在当时的道德文化中,确是一种大胆的叛逆。最富悲剧意味的还是纣王的儿子殷效,殷效的母亲因纣王而死,要报母仇就必须杀父,可是他又是殷王的太子,如果要维护殷商的江山,就必须助父抗周。结果终于叛师,违背了答应师父的诺言而抗周,最后惨死在太极图中。这幕悲剧展现出一种人的不可选择的叛逆结果,应该说具有极为震撼人的美学力量。

4神话是集合了许多无意识活动的群体思想,具有人类更多的普遍性。后世的文学在具体文化的规约下,则呈现出它的特指涵义,因为文明社会的价值判断逐步加强,社会要求代替了人的自然情欲,在知性原理的分割下,逐步丧失了神话所具有的那种原初的隐喻和象征。(摘编自蔡翔《叛神世界》)材料二: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神话大抵以一“神格”为中枢,又推演为叙说,而于所叙说之神、之事,又从而信仰敬畏之,于是歌颂其威灵,致美于坛庙,久而愈进,文物遂繁。故神话不特为宗教之萌芽,美术所由起,且实为文章之渊源。惟神话虽生文章,而诗人则为神话之仇敌,盖当歌颂记叙之际,每不免有所粉饰,失其本来,是以神话托诗歌以光大,以存留,然亦因之而改易,而销歇也。如天地开辟之说,在中国所留遗者,已设想较高,而初民之本色不可见,即其例矣。(摘自鲁迅《神话与传说》)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西北大荒神话系统提供了鲧、共工、后羿、逢蒙等众多叛神形象,从而充满叛逆带来的悲剧性。B.《红楼梦》叛逆精神中体现的“士”文化和市民精神,是由古代神话包孕的叛逆思想所衍化的。C.人文意义的加强使后代文学更强调社会价值判断,丧失了神话原初的混沌与无序所体现的美学价值。D.随着后世对神话的演说,先民当时所遇到的真实的自然现象,以及他们的思想和生活状态全都湮灭。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鲧偷天帝“息壤”而被杀和他不服尧让位于舜而造反的不同讲述,反映了神话在后世演说中会有改变。B.面对具体的社会文化规约,市民阶层对婚姻爱情的追求比知识阶层流露的“狂”“隐”情感更具叛逆性。C.《封神演义》中殷效的结局之所以呈现出震撼人的美学力量,是因为他的叛逆体现了人的不可选择性。D.通过研究不同时代对古代神话进行改易文学作品,我们能够发掘出不同时代的社会价值观念。6.有评论认为,从大闹天空到修成正果,《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审美力量是逐步减弱的。请结合材料一的相关论述作简要分析。(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破冰人

5红柯春天一到,从天山里蹿出一条冰冷的大河。牧人的羊群全被冻死了,马大声咳嗽喘不过气,开天辟地以来谁也没见过这么暴烈的河,河里翻滚的不是浪花,是大块大块的冰,硬得跟铁块一样,前呼后拥,轰隆隆铺天盖地响着一个可怕的名字,“奎屯①奎屯”。奎屯这个词儿是人们失魂落魄喊出来的。人们躲在地窝子里不敢动,这个恐怖的词传遍大地。牧人和他们的牲畜,一年四季从冬牧场到春牧场到夏牧场不停地转场,暴风雪都挡不住他们,他们把一次次灾难和灾难后的喜悦看成一种信仰。他们信这个,雪也信这个。当那条凶猛寒冷的奎屯河吼叫着扑过来的时候,雪静静躺在地上,动都不动,河流扫荡过的地方白雪变烂泥,冰碴正乱七八糟扎在泥里还没有化开。雪遭到了灭顶之灾。外边呜呜响起风。这些天一直没刮风。老婆子的身体好像硬了,拉长了一大截,她听半天,那确实是风。风从准噶尔大地刮过来,风从高高的天空刮过来,风往山里刮,风顺着河谷一下子冲了进去。“风把我的话带走啦,就带一句话,带声平安就行啦,我老婆子只让你带这么一句。”风确实把她的话带到山里。狂风呼啸,疾行数百公里,在天山腹地、大河的源头,她的儿子和另外五个人腰扎粗绳,手持十字镐,轻手轻脚走在河面上。河面就像扇大玻璃,冰层是造明的。在冰层下边水流湍急,两岸的山崖峭壁像拔着白雪的大汉,那些粗绳就攥在它们手里,河面上的破冰人就像一群猎犬。群山带着猎犬巡查河道。老婆子看见那亮晃晃的冰玻璃,老婆子小声说:“冰啊冰啊,是我儿子的长命灯啊,你要亮下去你一定要亮下去。”冰玻璃一直亮着。她看不清儿子的面孔。那六个人穿着皮大衣戴着皮帽子,脸上一个风雪镜,就像蓝色的外星人,十字镐一闪一闪跟神秘的新式武器一样。野兽吓得不敢动,藏在雪下边轻轻地喘气。河道静悄悄的。风吹不到山里,可风能吹到河道里。河谷就像山的喉咙,一呼一吸就把河道弄干净了。雪落满山谷,河道没有雪,雪堆在岸上。六个壮汉踩着坚冰。冰层再厚再坚硬,冰层也是玻璃,他们走在玻璃上。玻璃上的亮光呆滞起来,破冰人奔到岸上,贴着石壁摸索前进。在亮光消失的地方,冰层嘎嘎响起来。破冰人捂上耳朵。大河山崩地裂般怒吼着从冰层底下冲出来,长长地出着气,破碎的冰块一块叠一块,河流的冲力在搬运它们,很快就把它们垒成一座山。破冰人变成真正的猎犬,嘴里发出恶狠狠的呜呜声,一起奔向冰山。他们挥舞着十字镐疯狂地冲击着,必须在冰山冻实之前把它们捣开。那个力大无比的壮汉举起一个大冰块,奋力一扔,冰块藏进冰窟窿,喷起高高的水柱。整个冰山塌落到激流里,浮冰扑到岸上,又落下来,严寒很快把河面封住,留下许多节疤。破冰人从岸边的岩石底下爬出来,继续赶路。

6院子里全是雪,她铲菜窖上的雪。有人敲门,她身子震一下,天刚亮,天空全是雪光。老婆子突然感到有点吃力,她走过去,轻轻拉开门。门口站着破冰队的人,老婆子说:“你小声点。”那人说:“勇敢的老太太老大妈,我们都知道你是勇敢的人。”“别说了,我知道了。”“我们六个人,只回来两个。”那人就哭了。老婆子踢他一脚:“还是条汉子呢,哭什么哭!”老婆子望着荒原那边的群山,望着静静的冰河,老婆子眼窝里的鹰一下子飞走了,再也看不到那炯炯的神光了,那眼睛一下子成了灰蒙蒙的麻在眼睛。她眼睛里没有鹰了,可她眼睛里有灰麻霍,那只灰麻啾啾啾叫起来,她赶紧闭上眼睛,可她闭不住那啾啾声。她脸上终于出现两粒带上腥味的泪,她捏在手里,她小心地说“这么丑的泪,也好意思流出来。”眼睛不再流泪,眼睛也就空旷了。第三天,家家户户的门打开了,人们走到河岸上。没有人说话,全是呼吸声,全是虔诚的凝望,望着遥远的山口。山口发出惊天动地的轰隆声,冰山呼啸着顺河而下。……大漠辽阔,冰雪的洪流越来越猛,在太阳底下闪闪发亮。男人们脸膛涌起血光。女人像在说梦话:破冰人的马。破冰人的马。(有删改)【注】①奎屯:蒙古语,寒冷的意思。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开头描写冰块汹涌而下的场景,描写了特有的地域环境,侧面烘托破冰人的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B.小说中在听到有人敲门时,老婆子身子震了一下,符合一直在等儿子消息的母亲的心理,也增添了小说真实性。C.文末“破冰人的马”指顺河而下的冰雪的洪流,女人反复说表达了对成为破冰人的男人们不畏牺牲的由衷敬仰。D.小说中破冰人常年在极寒地带工作,开凿冰山,通过人与自然之间进行对抗来揭示他们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8.小说围绕破冰展开情节,此过程中,老婆子有哪些心理活动?请结合文本分析。9.小说中的人物是没有名字的,但显出了更丰富的意义。请据此简要分析本小说中人物的意义。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7(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凡农者,月不足而岁有余者也,而上征暴急无时,则民倍贷以给上之征矣。耕耨者有时,而泽不必足,则民倍贷以取庸矣。秋余以五,春粜以束,是又倍贷也。故以上之征而倍取于民者四,关市之租,府库之征,粟十一,厮舆之事,此四时亦当一倍贷矣。夫以一民养四主,故逃徙者刑而上不能止者,粟少而民无积也。常山之东,河、汝之间,蚤生而晚杀,五谷之所蕃孰也,四种而五获。中年亩二石,一夫为粟二百石。今也仓廪虚而民无积,农夫以鬻子者,上无术以均之也。故先王使农、士、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终岁之利无道相过也。是以交能易作而得均。交能易作则田垦,奸巧不生。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奸巧不生则民治。富而治,此王之道也。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粟多,则天下之物尽至矣。舜一徙成邑,二徙成都,三徙成国。舜非严刑罚重禁令,而民归之矣。去者必害,从者必利也。先王者,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下之民归之。所谓兴利者,利农事也;所谓除害者,禁害农事也。农事胜则入粟多,入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虽变俗易习、驱众移民,至于杀之,而民不恶也。此务粟之功也。上不利农则粟少,粟少则人贫,人贫则轻家,轻家则易去,易去则上令不能必行,上令不能必行则禁不能必止,禁不能必止则战不必胜、守不必固矣。夫令不必行,禁不必止,战不必胜,守不必固,命之曰寄生之君。此由不利农、少粟之害也。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选自《管子·治国》,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B.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C.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D.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蚤生而晚杀”与“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中的“蚤”用法相同。B.五谷,五种谷物,具体指哪五种,说法不一。也常用“五谷”泛指所有粮食作物。

8C.“此王之道也”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两句中的“道”的含义不同。D.“此务粟之功也”与“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两句中的“务”的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官府向农民征税完全不顾农业生产收入实际特点,既急迫又不根据时节,这就导致农民不得不借加倍的高利贷来交税。B.常山东麓,黄河、汝水之间是粮食生长的好地方,此地农作物生长期早而凋落时间晚,四季都可种植而五谷都可丰收。C.先代圣王让农、士、商、工四民交能易作,这样农民每年收入就能超越其他人,农民就会开垦田野,奸巧之事就不会发生。D.舜第一次率民迁徙建成“邑”,第二次迁徙建成“都”,第三次迁徙建成“国”,人民愿意跟随他是因为他能为百姓除害兴利。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以一民养四主,故逃徙者刑而上不能止者,粟少而民无积也。(2)今也仓廪虚而民无积,农夫以鬻子者,上无术以均之也。(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①欧阳修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万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惊。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头已白。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注释:①谢法曹:欧阳修的朋友,当时在许州(今河南许昌)任司法参军,此地有一个西湖。欧阳修因为支持范仲淹的政治革新,被贬谪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令。谢法曹从许州寄诗安慰他、他便写了这首诗作答。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前四句写景,不仅咏叹西湖的自然风光,更是以美景烘托友人的美好情谊。

9B.“白发题诗愁送春”一句,诗人描摹诗友白发多情,寥寥数笔,却十分生动传神。C.诗的最后四句采用类比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在春天里的不同感受,令人回味无穷。D.全诗将想象之景与眼前之景交织在一起,各具特色,同时衬托了诗人的复杂心情。15.本首诗抒发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辛弃疾在《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以“看剑”的细节表现了英雄的愤懑,《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词人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类似的情感。(2)《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蔺相如的高尚品德深得人心。(3)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远近结合,描写京城街道上的雨丝和钻出地面的小草在雨中若隐若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瓷器是我们中国的伟大发明,几千年的绚烂历史,恰如唐代杜甫的诗句:“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如行山阴道上,令人应接不暇。实在说来,这些年市面上有关陶瓷的书籍可谓缤纷多彩,洋洋大观。①但其中写给大众的通俗读物可以说屈指可数。近年来,由于在收藏热、文化热甚至网红经济的裹挟下,坊间也②有不少陶瓷鉴赏、收藏等方面的书籍行销问世,但不是花里胡哨,就是抄抄编编,难得有靠谱实用的普及性读③物面世。可以说,这一领域的书籍向来鱼龙混杂,甚至成为“国宝帮”觊觎的灰色地盘。④中国瓷器,历史悠久,窑口众多,风格各异,既有时代的超越,也有多种风格的相互启发。回望中国瓷器发展,可谓层峦叠嶂,奇峰迭起。呈现中国瓷器历史,如果用“老夫子掉书袋”的写法,试图面面俱到,势必会大费周章,读者也是云里雾里,不得要领。有鉴于此,陈克伦的《瓷器中国》,不厌其烦,大胆根据釉彩工⑤艺特点将瓷器分成七类,逐一予以阐述,好比给我们打开七间宝库或者七个宝盒,分门别类,如数家珍,让人一目了然。⑥17.文中标了序号的6处成语有三处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换成恰当的成语。(1)_______(序号)处应换成______________(2)_______(序号)处应换成______________(3)_______(序号)处应换成______________18.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将它修改正确。19.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0(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过了云步桥,我们开始走上攀登泰山主峰的盘道。南天门应该近了,由于山峡回环曲折,反而望不见了。野花野草,什么形状也有,什么颜色也有,挨挨挤挤,芊芊莽莽,要把巉岩的山石装扮起来。连我上了一点岁数的人,也学小孩子,掐了一把,直到花朵和叶子全蔫了,才带着抱歉的心情,丢在山涧,随水漂去。但是把人的心灵带一种崇高的境界的,却是那些“吸翠霞而夭矫”的松树。它们不怕山高,把根扎在悬崖绝壁的缝隙,身子扭得像盘龙柱子,在半空展开枝叶,像是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又像是和清风白云游戏。有的松树望穿秋水,不见你来,独自上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有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有的松树自得其乐,显出一副潇洒的模样。不管怎么样,它们都让你觉得它们是泰山的天然的主人,谁少了谁,都像不应该似的。雾在对松山的山峡飘来飘去,天色眼看黑将下来。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又一级,迈前脚,拖后脚,才不过走完慢十八盘。我靠住升仙坊,仰起头来朝上望,紧十八盘仿佛一架长梯,搭在南天门口。我胆怯了。新砌的石级窄窄的,搁不下整脚。一位老大爷,斜着脚步,穿花一般,侧着身子,赶到我们前头。我抓住铁扶手,揪牢年轻人,走十几步,歇一口气,终于在下午七点钟,上到南天门。20.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A.对偶借代夸张B.比拟比喻排比C.反复借代排比D.比拟比喻反复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我精疲力竭地在下午七点钟,上到南天门。”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国务院总理李强3月30日上午在海南博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李强表示,当今世界,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成为常态。人们迫切希望能有更多更强大的确定性力量,推动世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国家如此,人亦如此。请结合以上材料围绕“确定与不确定”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