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487378
大小:480.8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3-07-06
《北京市西城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Word版无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北京市西城区2023届高三5月模拟测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共8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正是黄河和长江这两条横贯中华大地的河流,哺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下图“中国新石器文化的分区示意图”中,中原和江浙两大文化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有()A.龙山、半坡B.红山、河姆渡C.仰韶、良渚D.陶寺、大汶口2.有学者指出:西汉在继承秦制的基础上,构建了由中央至地方较为完整的监察系统。以下史料,可作为论据的是()①“御史大夫典正法度,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②“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③“各计县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盗贼多少,上其集簿”④“(大夫)专掌议论事。苟疑未决,则合中朝之士杂议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藻井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的顶棚特有的一种装饰形式。早期多以藻纹作为装饰,“井者,束井之像也;藻,水中之物,皆取以压火灾也。”隋代纹饰吸收了波斯图案花纹,《唐会要》中提到“王公已下,舍屋不得施重栱藻井”。明清时期造型多上圆下方,合乎古代宇宙观。由此可知,藻井()①反映了阴阳五行和天圆地方的观念②借鉴了古罗马的穹顶式建筑风格③其使用遵循了较为严格的等级礼制④作为文化遗产应加以传承与保护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4.宋神宗熙宁年间,苏颂两次使辽,他在诗作中描述以奚人为主、汉人和渤海等多民族共居的燕山山地“田畴高下如棋布,牛马纵横似谷量。”又在诗下注说:“问之皆汉人佃奚土,甚苦输役之重”。材料反映了()A.王安石推行募役法背景B.辽朝农牧结合的经济特点C.北宋时期土地契约的出现D.设置南、北面官制的影响5.明朝工匠吸收战国成书的《考工记》总结的经验,采用初创于商周时期的陶范法,铸成了约46.5吨重的永乐大钟。钟体上“惟愿皇图万世隆”“惟愿人人尽忠孝”等铭文位置醒目。后从宫中移至万寿寺,“藉佛力以寓劝化”的功能扩大到民间。永乐大钟的铸造()①体现了稳固统治和教化人心的主旨②说明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③反映了手工业技术深厚历史积淀④推动了佛教的兴盛和禅宗的形成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6.1898年8月,林辂存上书推荐一种拼音文字方案,认为以此为基础,“正以京师官音,颁行海内……无论蒙古、西藏、青海、伊犁,以及南洋数十岛,凡华民散居处所,不数年间书可同文、言可同音,而且妇孺皆能知书,文学因而大启。”这表明()A.该方案有利于边疆各族创造自己的文字B.清政府试图发展东亚传统的宗藩关系C.维新期间曾有推行国家通用语言的倡议D.旨在文化普及的文学革命拉开了序幕7.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案》,明确提出“全国妇女运动的大联合”“男女职业平等”等口号,并要“引导占国民半数的女子参加国民革命运动”。该会议应是()A.中共三大B.八七会议C.洛川会议D.中共七大8.下图为近代某刊物刊登的一组漫画,依次以“镇静!”“抗争?”“谅解!”和“前进!”为配文。第一幅中左下角是日本军队,中间为燃烧的沈阳和歌舞升平的北平;第四幅则表现了当时中国堪忧的“前途”。这组漫画讽刺的是()A.清政府割让台湾岛给日本B.袁世凯签订“中日民四条约”C.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D.日本侵略者实行“以战养战”
29.1947年3月,中共中央作出决定:一方面成立中央前敌委员会,由毛泽东等主持,仍留陕北,同敌“兜圈子、扭辫子”并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同时成立中央工作委员会,撤出陕北后“经五台往太行”疏散,负责“中央委托之工作”。这些调整()A.促进了土地改革群众运动的高涨B.成功开辟了国统区内的第二条战线C.是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具体实践D.有助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10.下表为1949—1952年全国私营工业的相关数据。这一时期私营工业的发展()年份企业数(个)职工人数(万人)总产值(万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1949123165164.3868281663.3%1950133918181.5872782651.8%1951147650202.28101183650.1%1952149571205.65105261139%①以建设“四个现代化”为目标②符合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特征③在增长速度上超过了国营工业④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A.①②B.①④C.②④D.②③11.早期国家形成时,许多国家已具备文字符号系统。阅读《文字的演变和传播示意图》(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①西亚楔形文字是各种文字的源头②日耳曼人的迁徙推动了楔形文字的传播③社会生活的复杂化推动了文字产生④多元的世界文明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交流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12.
315世纪末,安特卫普市(位于今比利时)当局和议会制定了新的商业制度,健全了商业体制。葡萄牙国王选择安特卫普作为亚洲胡椒在西欧的中转中心。从16世纪30年代起,安特卫普集市取消了时间限制,成为长期性的国际交易所。对此分析正确的是()①封建君主是商业革命的主要动力②城市的政策促进商业贸易的繁荣③大帆船贸易航线密切了亚欧联系④新航路的开辟推动经营方式变化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3.下表摘自《日本近现代经济史》附录“大事年表”。从中可知,近代日本()1872年 官营模范工厂富冈缫丝厂开工1873年 颁布征兵令;制定地税改革条例1887年 颁布所得税法;大阪电灯公司成立1889年 东海道铁路东京至神户通车1901年 国营八幡制铁所开工1904年 日俄战争爆发①以国家力量主导推进近代化进程②引进了工业革命的成果殖产兴业③以中国为参照建立现代税收制度④军国主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膨胀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14.1881年,德皇颁布诏书,宣称:“社会弊病的医治,一定不能仅仅依靠对社会民主党进行过火行为的镇压,而且要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福利。”随后,政府出台了《医疗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和《伤残和养老保险法》。据此可知当时()A.这些举措意在提高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B.德国通过立法方式缓和阶级与社会矛盾C.德国基本实现全民覆盖的社会保障制度D.第一国际推动欧洲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15.1951年,印度政府的一份备忘录显示,外国(主要是英国)资本在印度主要工业投资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石油工业97%、橡胶工业93%、火柴工业90%、黄麻工业89%、制茶工业86%、冶金工业73%、采煤工业62%。材料表明()①英国殖民统治给印度工业带来毁灭性打击②资本输出是帝国主义获取利益的重要手段③印度急需发展本国经济巩固民族独立成果④印度此时已形成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4第二部分本部分共5题,共55分。16.史料研习关于唐朝食物的部分材料序号内 容①白居易在四川任职时作《寄胡饼与杨万州》诗云:“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②《刘禹锡嘉话》:“刘宴入朝,见卖蒸胡饼之处,买啗之。”③《旧唐书》:高力士“于京城西北截沣水作碾,并转五轮,日破麦三百斛。”④唐代小说《任氏传》:郑生在长安升平坊,天未亮,“门旁有胡人鬻饼之舍,方张灯炽炉。”⑤杜佑《通典》:开元年间“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⑥《唐大和上东征传》:鉴真第二次东渡前在扬州购入的补给中有“干胡饼二车”⑦吐鲁番出土文献《唐于阗某寺支用簿》:“雇李□伍斗半面胡饼脚八十文。买果子二百卅五文,沽酒□。”⑧日本僧人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开成六年正月六日,立春,命赐胡饼寺粥。时行胡饼,俗家皆然。”⑨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直径19.5厘米的薄饼(甲);201号墓的彩绘劳作妇女泥俑群(乙),再现了舂粮、簸糠、推磨、擀面、烙饼的全过程⑩莫高窟第159窟的唐朝壁画(丙),胡饼位于供桌左上角
5举例说明以上材料包括哪些类型的史料;提炼一个研究主题,运用至少三则史料加以阐释。17.礼与法1902—1911年,清王朝谕令大臣沈家本主持修订新律法。在其倡议下,设立修订法律馆、编译外国法律著作、开办法律学堂,制定了多部新式律法。然而,本次修律却引发了一场关于“礼法”的大争论。礼教派提出“中律为体,西律为用”,法理派认为“如为筹备宪政,模范列强,实非博采东西大同之良法难收其效”。礼法之争被《申报》报道,清朝覆亡后,相关法律被民国政府完善后颁行。清末修律中的“礼法之争”(部分)修律过程法理派礼教派《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1906年),第一个单行诉讼法,受驳斥后搁置沈家本:主张父祖子孙别籍异财、男女平等;否定“宗法”“家族”的作用;采用西方的陪审制和律师制张之洞:“本法所纂,父子必异财,兄弟必析产,夫妇必分资”;“应博采东西诸国律法……而仍求合于国家政教大纲”;“欲求节操端严、法学渊深者,实不宜得”《大清新刑律草案》(1907年),受抨击后修正沈家本:更定刑名、酌减死罪、废除凌迟等酷刑;“子孙违犯教令”“全是教育上事……无关刑事,不必编入刑律中也”劳乃宣:加重卑幼对尊长、妻对夫杀害伤害等罪的刑罚;把“旧律有关伦纪礼教各条”“逐一修入新刑律正文”《大清新刑律》,1911年清政府正式颁布正文采用近代西方单一刑法体例,分为总则和分则。附录增补礼教派主张,如保留斩刑、加重对有违传统礼教的犯罪行为的处罚、卑幼对尊亲属不得适用正当防卫之法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清末修律中的“礼法之争”。18.“艺术赞助人制度”与欧洲近代绘画
6材料一15世纪以来,罗马教廷和意大利的一些大商人,都有对文化事业的爱好,他们乐于充当文化赞助人。艺术家把作品卖给赞助人,买家也会委托艺术家制作特定作品。有学者称其为“艺术赞助人制度”。《蒙娜丽莎》是达·芬奇为富商约稿所绘,米开朗琪罗应教皇要求创作了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西斯廷圣母》则是拉斐尔为西斯廷教堂创作的祭坛画。此后三个世纪,欧洲画家们也多依宫廷贵族的委托进行创作。画家被委托人和贵族阶层供养,几乎等同于显贵家族的仆人。这段时间盛行祭坛画、肖像画,风景画普遍遭到鄙夷。材料二19世纪之后,新一代艺术家们不再依附教皇和贵族,画家们的创作目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法国画家库尔贝宣称:“(我)一时一刻也不违背我的良心,一分一寸也不画仅仅为了取悦于人、易于出售的东西。”雷诺阿的名言是:“如果画一个东西不能给我乐子,我画来干吗呢?”他们相信自己可以画一切事物。随着照相术的发明,传统的“画得像”失去了意义,“风格”变得至关重要。1872年,莫奈创作的《日出·印象》标志着一个新画派——印象派问世。他们借助当时光学领域的新成就,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1)阅读材料一,结合历史背景,分析15世纪以来欧洲画坛“赞助人制度”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欧洲画坛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简述变化的原因。19.中国的“世界史”书写中国传统史书总体采用“中国中心”的书写视角,一直盛行到晚清。1874年出版的《四裔编年表》虽仍在彰显中国的尊贵,但也融入了一些圣经历史,并将传统纪年方式和西方公历纪年相结合。黄遵宪在1895年刊行的《日本国志》中主张以“华夏”而非“中华”为国名,以淡化“自尊卑人之意”。进入20世纪,“欧洲中心论”影响较大。从20年代起,有不少中国学者对此提出挑战:1924年,陈衡哲《西洋史》出版,她希望借此“揭穿武人政客的黑幕,揭穿他们愚弄人民的黑幕……国际的混乱状态,不但不是西洋文明的精神,并且是他的一个大缺点”,提出“国际主义的目的,是在求人类的彼此了解,及各国文化的成为世界的共产”。20年代末,共产党人杨贤江在译著《世界史纲》中,将世界划分为三个阵营:苏维埃阵营、帝国主义阵营和被帝国主义盘剥的广大殖民地,并指出“这一新时代——即帝国主义时代,又普罗列塔利亚特(无产阶级)获得政权时代”。1934年,何炳松《外国史》认为:“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关系世界前途确是非常重大”“旧式外国史总以欧洲一洲为中心;东洋史则以中国一国为中心。欧洲和中国固然为东西两洋文化的重心,不可忽视;但亦不宜偏重。”(1)阅读材料,概括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世界史”书写视角转换的过程。(2)结合所学,对民国时期中国学者挑战“欧洲中心论”现象进行阐释。20.科技规划材料一科技规划的理论源自规划科学。20世纪20年代,苏联提出“规划科学”的思想。1930年,苏联科学院首次制订全面的科学研究计划。1931年起,“规划科学”的思想被引入西方。1940年,美国成立国防科学委员会(后扩展为科学研究与发展局),以集中管理国家实验室、工业实验室、高校实验室、私人基金会和非营利机构等科研力量。1945年,该局局长在报告中系统阐释了政府“为何”和“如何”支持科学,强调国家资助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性。该报告被视为二战后美国科技政策的蓝图。
7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定过多个科技发展长期规划。其中,《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简称《十二年规划》)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简称《规划纲要》)的影响尤为深远。规划方针内容摘要《十二年规划》(1956年制定)重点发展迎头赶上从13个方面提出了57项重要的科学技术任务,在目前人力不足的情况下抓住12个重点;对数学、力学、物理学、地质学等八门科学的发展方向做了说明;对于少数重要的空白和薄弱学科的研究机构,如原子能、无线电电子技术等,必须采取紧急措施,优先给予支持《规划纲要》(2005年发布)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选择任务明确、有可能在近期获得技术突破的68项优先主题进行重点安排;确定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重大新药创制、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16个重大专项;超前部署一批前沿技术,发挥科技引领未来发展的先导作用;从学科发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等方面对基础研究进行部署(1)阅读材料一,分析科技规划兴起和发展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我国《十二年规划》和《规划纲要》认识。
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