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银川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思想政治试题一、选择题(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将唯一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对应位置)1.以下属于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相同点的是()①它们都体现全体社会成员的意志②它们都是剥削阶级统治被剥削阶级的工具③它们都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④这些国家的劳动者都没有人身自由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答案】D【解析】【详解】①④: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都不体现全体社会成员的意志;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者都有人身自由,故①④错误。②③: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都是剥削阶级统治被剥削阶级的工具,都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故②③正确。故本题选D。2.固原博物馆收藏的石磨棒的出现时间为距今大约5000年,通长51.4厘米,砂岩石质。石磨棒整体为圆柱状,中间粗,两端渐细,形状与现代社会使用的擀面杖极为相似,一般与石磨盘配套使用,适用于加工各种需要碾磨和脱壳的谷物。材料说明当时()①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②人类社会处于新石器时代③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④生产力水平非常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②:固原博物馆收藏的石磨棒整体为圆柱状,中间粗,两端渐细,形状与现代社会使用的擀面杖极为相似,一般与石磨盘配套使用,适用于加工各种需要碾磨和脱壳的谷物,材料反映的是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这个时候出现了原始畜牧业和农业,表明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①②符合题意。③④:材料反映这个时候出现了原始畜牧业和农业,说明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这个时期生产力非常低下,旧石器时期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③④说法错误。
1故本题选A。3.下列传导正确的是()A.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确立B.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确立→生产力发展C.私有制确立→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D.生产力发展→私有制确立→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答案】D【解析】【详解】ABC: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私有制开始出现,私有制导致贫富分化的加剧,原始社会逐渐解体,进入阶级社会,国家随之产生,故ABC错误。D:考查私有制的确立、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依据教材知识可知,D表述正确。故本题选D。4.学习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模块,同学们开展了热烈的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同学甲: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氏族内部的阶级斗争愈发剧烈。同学乙:希腊保存的“债务石碑”,印证了奴隶被奴隶主压榨剥削的残酷事实。同学丙:相比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农民拥有充分的人身自由但没有任何土地。同学丁:以生产绝对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A.甲同学B.乙同学C.丙同学D.丁同学【答案】B【解析】【详解】A: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阶级尚未产生,氏族内部的成员地位是平等,A说法错误。B:希腊保存的“债务石碑”,石碑上记录着土地抵押以及偿还期限,一般出现的结果是,债期一满,不仅土地落入贵族之手,而且债务人全家都沦为奴隶了,这印证了奴隶被奴隶主压榨剥削的残酷事实,B说法正确。C:相比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有自己的一点土地,劳动成果除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C说法错误。D:以生产相对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5.
2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这说明()①生产社会化是资本主义灭亡的总根源②消灭私有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③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④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根本对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②③:马克思这段话说明当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无法解决时,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消灭私有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②③符合题意。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灭亡的总根源,①错误。④:材料强调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灭亡的总根源,资本主义灭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强调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根本对立,④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6.为进一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高一年级鸣鸣同学根据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形态的划分(如下图),得出以下推断,其中正确的是()A.前四个人类社会形态都存在剥削制度B.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C.生产工具的改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在封建社会,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答案】C【解析】【详解】A:石器是原始社会的生产工具,原始社会不存在阶级和阶级剥削制度,A错误。B: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B错误。C: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生产工具的改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正确。D: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是历史的进步,D错误。
3故本题选C。7.2022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204周年纪念日,也是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发表174周年。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党纲,《共产党宣言》()①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②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③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原则和方式④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品格、政治立场和崇高理想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④:《共产党宣言》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品格、政治立场和崇高理想,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①④正确。②:十月革命,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②错误。③:《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但是没有明确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原则和方式,③错误。故本题选B。8.列宁曾说:“为建立工人阶级国家,巴黎公社走了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第一步,苏维埃政权走了第二步。”根据材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①巴黎公社所走的第一步是指巴黎公社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②苏维埃政权所走的第二步是指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飞跃③苏维埃政权所走的第二步是指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④巴黎公社所走的第一步是指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巴黎公社所走的第一步是指巴黎公社是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次尝试,《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①说法错误。②:苏维埃政权所走的第二步是指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到现实的飞跃,②说法错误。③④:巴黎公社所走的第一步是指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苏维埃政权所走的第二步是指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③④表述准确。故本题选D。
49.某校同学在探究“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课题时,收集到以下事件,其中对应正确的是()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②十月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③空想社会主义的形成——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础④资本主义三大工人运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实践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石,①正确。②: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的理论变为现实,是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②正确。③: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而不是理论基础,③排除。④:资本主义三大工人运动之所以失败,就在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而且资本主义三大工人运动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还没有诞生,④排除。故本题选A。10.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这一状况决定了近代中国面临的历史任务是()①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③缓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④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③: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近代中国某些中间派尝试改变中国的设想,缓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也只是某些政治力量的想法,都背离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不是当时的历史任务,故①③不选。
5②④:根据教材可知,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故②④正确。故本题选D。1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的革命都是资产阶级革命,但是中国资产阶级无法承担领导革命的任务。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是()①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②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③工农联盟为基础的革命④以消灭私有制为根本目标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②③: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的革命都是资产阶级革命,但是中国资产阶级无法承担领导革命的任务,只能由无产阶级领导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工农联盟为基础的革命,②③说法正确。①: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已经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z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①说法错误。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目标是在中国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生产关系,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为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基础,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2.1956年,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意味着()①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②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革命阶段③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③: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①③符合题意。
6②: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革命阶段,②观点与题意无关。④: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13.中国共产党原来设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后,用10至15年的时间来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但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以及对社会主义改造步骤有了新的认识,原来的设想发生了一些变化。1952年底,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改变了原来的认识,提出了可以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是()①个体农业经济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不需要组织起来②国家积累了利用和管理个体农业经济的经验③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④从国际形势看,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①错误。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不是个体农业经济,②错误。③: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③正确。④:从国际形势看,社会主义国家充满向上发展的活力,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④正确。故本题选D。14.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回首百年党史,我们可以用“4个天地”来形容,即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所谓“开天辟地”,就是指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成救国大业。而1921年便是承担救国大业的开启之年。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穿过重重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的诞生()①从此以后,中国人民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中有了主心骨②如同一声惊雷响彻大地,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7③意味着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中有了值得信赖的新领导者④标志着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③:材料中“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这说明党的诞生让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有了主心骨,有了值得信赖的新领导者。①③正确。②:“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②错误。④:五四运动标志看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④错误。故本题选A。15.董必武曾经是中国同盟会会员,他回忆说,“我们过去和孙中山一起搞革命……革命发展了,孙中山掌握不住,结果叫别人搞去了。于是我们就开始研究俄国的方式。”此说法可以印证的观点有()①十月革命的道路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经之路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③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才是出路④孙中山没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俄国十月革命走从城市到农村的道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两国道路不一样,故①错误。②③:“我们过去和孙中山一起搞革命,革命发展了,孙中山掌握不住,结果叫别人搞去了”说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才是出路,故②③正确。④:题干中并没有体现孙中山没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故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6.社会主义制度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世界宣告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过去革命的目的是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而现在的目的是消灭剥削制度,解放生产力,实现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 )①以新中国的成立为标志
8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③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④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而1949年新中国成立,①错误。②③: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世界宣告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这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②③正确。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④错误。故本题选B。1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理解正确的是( )①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进行了第一次结合 ②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③经历了严重的曲折,启示我们要以史为鉴,更好发展 ④启示我们不能借鉴外国经验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②③: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我们要以史为鉴,更好发展,②③正确。①: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进行了第二次结合而不是第一次结合,①错误。④: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不是不能借鉴外国模式,④错误。故本题选B。18.党的八大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
9A.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B.回答了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重要课题C.提出了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答案】A【解析】【详解】A:1956年秋召开的党的八大最重要的贡献是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A正确。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重要课题,是崭新的课题。B不符合题意。C:1955年毛泽东在党内首先提出了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不符合题意。D: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19.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回顾历史,从1953年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关于“一五”计划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当时社会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社会②我国已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③我国仍处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④“三大改造”如火如荼地正在进行,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革命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③④:“一五”计划的实施时期为1953年至1957年,我国仍然处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三大改造”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变革,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革命,③④正确。①: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社会性质才是社会主义社会,①错误。②:1953年我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②错误。故本题选D。20.
10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某校学生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成就”为题开展演讲比赛,以下选项适用于这一主题的有()①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②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完成了国家统一③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④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③:根据教材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成就包括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①③正确。②:解放战争国民党退居台湾,与大陆分离,目前尚未完全实现国家统一,②错误。④:三大改造完成,在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这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成就,④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21.一部新闻纪录片的解说词曾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列能说明这一点的是()①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②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推动了历史的前进③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④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①③正确。②④: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②④排除。故本题选B。
1122.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①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②描述了一个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③与时俱进,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④从理性、正义原则出发,设计未来美好蓝图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③: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不断与时俱进,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故①③正确。②④:空想社会主义从理性、正义原则出发,设计未来美好蓝图,描述了一个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②④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23.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改革使古老的中华大地焕发勃勃生机。允许雇工,让“个体户”创业逐梦;城乡流动,为经济腾飞提供了人口红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①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②实现了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转移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②④:党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转移,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②④符合题意。①: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①错误。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错误。故本题选C。
1224.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风雨同舟、披荆斩棘、砥砺奋进,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从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体制等一系列重大改革,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关于改革开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②深圳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完成③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④党的十八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①正确。②: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②错误。③: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③正确。④: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④错误。故本题选C。25.中国经济特区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长于90年代。截至2021年,我国共有深圳等7个经济特区。从特征上讲,经济特区是我国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吸引外部资金,特别是外国资金进行开发建设的特殊经济区域;从功能上讲,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窗口、排头兵和试验场。由此可见,设立经济特区()①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②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③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④能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新的经验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④: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知识。由材料可知,设立经济特区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能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新的经验,①④符合题意。
13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②说法错误。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26.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今天中国兴旺发达的大好局面”。关于改革开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②1980年四个经济特区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③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④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表明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③④: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表明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③④正确。①: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①说法错误。②:1990年,开放开放上海浦东,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27.道路走得怎么样,最终要靠事实来说话。世所罕见的发展与巨变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①立足基本国情,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同步富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立足基本国情,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①③符合题意。②: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错误。
14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不是同步富裕,④错误。故本题选B。2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这一论述旨在强调()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③中国道路源自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④牢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历史使命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材料强调要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不体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①不选。③:中国道路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而不是源自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③错误。②④: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习近平书记的这一论述旨在强调要牢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牢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②④正确。故本题选B。29.人民日报头版刊发“宣言”署名文章《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文章指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顽强奋斗中,信仰的光芒熠熠闪烁,伟大的事业青春盎然,我们无比自豪,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下列论述可能作为其论点的是()①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迎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②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③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彰显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力量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③: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中国一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迎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也在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彰显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①③正确。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生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②错误。
15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④错误。故本题选A。30.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孕育的中华传统文化、②熔铸于党领导人民所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③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④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最优秀的文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②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所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②③符合题意。①:传统文化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①错误。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是最优秀的文化说法错误,④排除。故本题选C。31.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判断,赋予党的历史使命、目标任务和发展战略以新的时代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①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②决胜总体小康社会,继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③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④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同步富裕的时代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①③正确。
16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继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②排除。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④排除。故本题选A。32.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二零二二年新年贺词指出:“我同外国领导人及国际组织负责人电话沟通、视频连线时,他们多次赞扬中国抗疫和为全球疫情防控所作的贡献。截至目前,中国累计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20亿剂新冠疫苗。”这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A.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时代B.我国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C.全体中华儿女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D.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答案】B【解析】【详解】B:外国领导人赞扬中国为全球抗疫做的贡献,中国向国际提供20亿剂新冠疫苗,体系了中国为世界作出贡献,B符合题意。AC:题干反映中国对世界的贡献,而A和C是体现各族中华儿女自己的努力奋斗,和为世界做贡献无关,AC排除。D:在2020年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时代是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目标,排除D。故本题选B。33.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①拓展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②必须牢牢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③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④是我们党在科学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考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①错误。
17②:必须牢牢把握以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②错误。③:根据教材知识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③正确。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新的历史发展方位,是我们党在科学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考量,④正确。故本题选D。34.2022年6月10日,中美防长在新加坡举行会谈。中国国防部长魏凤和在会晤中明确,如果有人胆敢把台湾分裂出去,中国军队必将不惜一战,不惜代价,坚决粉碎任何“台独”分裂图谋,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就需要青少年()①发扬斗争精神②增强忧患意识③实施科技强军战略,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④推进伟大事业,发挥伟大事业的决定性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②:国防部长魏凤和在新加坡中美防长会晤中明确表示,如果有人胆敢把台湾分裂出去,中国军队必将不惜一战,不惜代价,坚决粉碎任何“台独”分裂图谋和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启示青少年需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①②符合题意。③:国家要实施科技强军战略,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而不是青少年,③不符合题意。④:材料主要强伟大斗争,而不是伟大事业,且“四个伟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并不是伟大事业,④错误。故本题选A。35.请欣赏《错位时空》五四特别版歌词(节选)。歌词给我们的启示有()
18①着眼于个人的前途,勇于追梦、勤于圆梦②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③坚定信念,把中国梦融入个人人生理想中④肩负使命,砥砺前行,做新时代的追梦人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②④:从《错位时空》五四特别版歌词中,为了创造新天地,匆匆走进风雨,我们能够感受到为了创造梦中新天地而决然转身投身革命洪流中的家国情怀。启示我们要志存高远,肩负使命,砥砺前行,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做新时代的追梦人,②④符合题意。①:要着眼于祖国的前途命运,而不是着眼于个人的前途,①错误。③:要把个人理想融入到中国梦的奋斗之中,而不是把中国梦融入个人人生理想中,③错误。故本题选D。36.2021年9月25日,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被加拿大无理拘押1000多天后,终于乘坐中国政府包机平安回国。孟晚舟感言:没有强大的祖国,就没有我今天的自由,感谢亲爱的祖国,感谢党和政府,正是那一抹绚丽的中国红,燃起我心中的信念之火。孟晚舟的这种信念来自( )①中国已迈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新时代 ②中国全面实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 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国际地位不断提升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已迈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表述错误,①排除。②: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才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②错误。③④:“正是那一抹绚丽的中国红,燃起我心中的信念之火”,这种信念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来自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37.
19伟大梦想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执着追求的愿景目标。它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的道路,指引着中国人民的前进方向。下列关于四个伟大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①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②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实现伟大梦想③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④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③: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①③符合题意。②:应是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此项颠倒了伟大梦想和伟大工程的关系,②错误。④: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未涉及关于四个伟大之间的关系,排除④。故本题选A。38.“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守正创新,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为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世界历史的对话与结合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①是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②系统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问题③为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④在新的历史方位与时代条件下有效回答了新的时代课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
20③④: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中,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方面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的历史方位与时代条件下有效回答了新的时代课题,为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③④正确。①:毛泽东思想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①错误。②:科学发展观系统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问题,②错误。故本题选D。3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对四个意义解读正确的是()①时代意义:洞察时代风云,顺应时代诉求,是超越时代的科学理论 ②理论意义: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③实践意义: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④世界意义: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应对全球共同挑战、维护人类共同利益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理论来源于现实,该思想是时代的产物,不能超越时代,①说法错误。②:唯物史观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②说法错误。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意义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③符合题意。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是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应对全球共同挑战、维护人类共同利益,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4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凝聚新的时代命题,凝结新的思想精华,总结开创性独创性的实践经验,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建起新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载入我国宪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行动指南③被载入宪法,决定了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④提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方案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
21【解析】【详解】①②:根据教材可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行动指南,故①②正确。③:决定了新时代中国的经济社会的说法夸大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作用,故③说法错误。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但未提供具体方案,故④不选。故本题选A。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40分。请认真审题,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位置。)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这是一首写奴隶不堪忍受奴隶主的剥削和压迫,准备远走逃亡的诗。在奴隶主的眼里,奴隶和牲口一样,是可以任意转让、出租、赠送、买卖甚至杀死的。材料二“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首古代民歌,鲜明深刻地揭示出封建统治阶级对农夫的剥削。中国的封建地主对自有土地采取多种经营形式:有的是由自己经营,采取剥削僮奴或剥削雇工的形式;而主要是将土地租给他人经营,采取以地租剥削依附农或佃农的形式。(1)简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生产关系。(2)有人认为“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演变,在剥削方式上虽发生了变化,但阶级剥削和压迫依然存在,社会历史并没有进步”。请结合材料,对此观点加以评析。【答案】(1)①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②在封建社会,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除此之外,地主阶级还利用高利贷,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来剥削农民。(2)①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演变,在剥削方式上虽发生了变化,但阶级剥削和压迫依然存在,因此该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②由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进步,因此,上述观点认为“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演变,社会历史并没有进步”是错误的。【解析】【分析】背景材料:描写古代社会的诗歌
22考点考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知识能力考查:调动与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小问1详解】本题为简答题,考查的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生产关系,根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小问2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评析类试题,需要从阶级社会的演进方面,辩证的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从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演变,在剥削方式上虽发生了变化,但阶级剥削和压迫依然存在→可联系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说明该观点具有合理性。关键词②: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演变,社会历史并没有进步→可联系由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进步。说明该观点具有不合理性。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战胜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结合材料,谈谈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答案】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②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③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解析】【分析】背景素材: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考点考查:伟大的改革开放的有关知识
23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改革开放;设问类型为意义类主观题,需要调用改革开放的有关知识,从意义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可联系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关键词②: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可联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关键词③: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可联系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4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深圳的战略定位是:——高质量发展高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法治城市示范。全面提升法治建设水平,用法治规范政府和市场边界。——城市文明典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新时代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引领者。——民生幸福标杆。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可持续发展先锋。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造安全高效的生产空间、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碧水蓝天的生态空间。结合材料,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关知识,说明深圳打造先行示范区应怎样贯彻落实“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答案】①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②坚持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深圳。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城市文明典范。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打造民生幸福标杆。
24⑤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可持续发展。【解析】【分析】背景素材: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考点考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需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关知识,说明深圳打造先行示范区应怎样贯彻落实“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联系新发展理念;关键词②:法治城市示范→可联系全面依法治国;关键词③:城市文明典范→可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④:民生幸福→可联系以人民为中心;关键词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联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