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250576
大小:1.14 MB
页数:3页
时间:2023-08-08
《“情景再现”在国内历史题材纪录片创作手法中运用的研究_凯山江·艾尔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SILUJINGJIYANJIU“情景再现”在国内历史题材纪录片创作手法中运用的研究文/凯山江·艾尔肯摘要:“情景再现”的泛滥并非源于当下,早在纪拍摄的新闻片和专题片。”从广义的纪录片发展来看,录片诞生伊始便可寻见蛛丝马迹。不可否认,这种手只要是真实记录社会思想文化、自然风光的都可以定法某种程度上弥补了纪录片创作中因“历史缺席”而性为纪录片。制作者用自己的思想将真实的世界进行造成的缺憾;但回顾近些年的创作,不难发现情景再独立的剪辑,或是追赶时代的步伐,或是纪录人性的现早已泛滥成灾,甚至引发了各界关于纪录片“纪实”美丑,以自己的认识和方式描绘他们眼中和心中的世本质的探讨。本文对纪录片中真实观念的历史流变进界。正如倪祥保教授所言,纪录片的概念也要与时俱行了基本的阐释和研究,通过对纪录片发展的理论渊进,不能武断地为其确定一个一成不变的公式,科学源和发展轨迹的梳理,勾勒出纪录片发展过程中真实技术为纪录片带来的表达形式、审美思潮和审美动机观念的嬗变过程,联系当前的创作实践,对“情景再现”都使它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样式,所以,需要以多元思在纪录片中的应用作出展望。维去看待这个充满活力的艺术,同时不能忽视用历史、关键词:纪录片;情景再现;新纪录运动;真实性技术和观念这三个发展变化的因素来认识纪录片的发展规律。一、关于纪录观念的嬗变(二)国内纪录片的发展及创作历程“纪录片”这个名称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最早我国纪录片走过的多年历程使其创作理念也发生由英国纪录电影大师格里尔逊提出,在当时简称“纪了巨变。从最初的“音配画”到20世纪90年代的“同录电影”或“纪录影片”。最初纪录片从一般电影中完期声”再到21世纪初出现的“情景再现”,都对中国全分离出来时被称为一种高级的电影艺术形式。随着纪录片的整体面貌和风格产生了很大影响。无论是主电视技术的发展和摄制手段的丰富,纪录片侧重于展观表达还是客观纪录,创作理念的更迭影响着对它的现真实的而非电影制作者想象出来的世界。发展到中责任与使命的认识和判断。我国纪录片的发展按时间期,纪录片开始区分与电影的制作手法,根据不同的顺序大致分四个阶段:80年代以前的纪录片、80年代目的拍摄,包含了电影制作者和影片主体之间不同的的大型纪录片、90年代以来的电视栏目纪录片及新纪关系属性;已历经近一个世纪发展,纪录片的创作以录运动兴起与DV艺术的发展。最早的纪录片制作方不同的视角分为很多类型,如微型纪录片、调查性纪式是声画两张皮,主要的社会功能为政治说教,很难录片、记录发展历程纪录片等,这使纪录片成为一个在艺术上有所突破;到了第二阶段由于有国外团队的相对独立的传播手段。合作,纪录片的视角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一系列以(一)国内关于纪录片的定义人文艺术反映国家大山大河的作品,“求真务实”成为中国纪录片发展至今,国内的研究者一直试图从当时纪录片制作的潮流。它本身的创作手法、表现特征、主客观等方面勾勒出大体定义。苏州大学倪祥保教授认为:“纪录片的概念二、从时间顺序看我国大型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创应当与时俱进,因此不断对此进行新解的可能性与必作状况要性都应得到充分的理解和重视。广义的纪录片不仅我国纪录片是伴随着国内电影的诞生而产生的。包括那些早期电影,还包括大部分用电影和电视手段最早的纪录片是1905年在泰丰照相馆拍摄的《定居39
1丝路经济研究山》。新中国成立后拍摄的纪录片一直以单片为主。直表《敦煌》,创作者们六年磨一剑,为观众呈现出用人到1979年中日合拍了《丝绸之路》,自此拉开了我国物贯穿全篇,勾画出敦煌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并以纪录片创作的帷幕。国内大型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发展独特的音乐风格吸引大众。也是从此时开始形成规模的,代表作有《话说长江》《话说运河》《周恩来外交风云》等。在世纪之交的1999三、历史题材纪录片中的“情景再现”年10月,中央电视台推出了长达52集的《百年中国》,当中国纪录片开始出现“情景再现”的探索时,这是迄今为止通过独特的视角、丰富的资料来反映中西方纪录片主要生产国也出现了相似的发展思潮,国国在20世纪发展最为完整的一部历史题材纪录片。进外针对“情景再现”手法的探索与实践也加速了国内入21世纪后的十多年间,我国纪录片进入了迅速发展纪录片创作的风格演变。从国际的角度看“情景再现”时期,特别是大型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发展取得了巨大作为创作手法的产生受到多种纪录片风格的影响。被突破。称为“纪录片鼻祖”的弗拉哈迪在制作《北方的那努克》时就使用了“摆拍”手段拍摄那努克人造冰屋、捕猎表1数据来自中央电视台国际网站的统计数字年份2000-20052006200720082009等场景,但这并不妨碍他的作品实现了“结果的真实”。纪录片数量(部)328948200弗拉哈迪对这一真实性的独特而富有启发性的理解对透过表1可以发现国内纪录片的数量逐年增多,于今天的纪录片创作仍具有很大的启发性。安德烈·巴到2009年达到了200部。通过调查资料发现在2000赞在20世纪50年代曾说:“《北方的那努克》至今都年—2010年期间播出的纪录片大部分是历史题材;可非常的耐看。”他用单打独斗的拍摄视角,没有剧本的见历史题材纪录片数量从2005年—2009年间是逐年边拍边找故事的方式,为纪录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增加的。2005年作为一个分界点,因为这一年出现了(一)镜头语言的“真实再现”和《丝绸之路》在中国纪录片发展史中同样具有“里局部镜头的暗示往往运用象征的意义,也可理解程碑”作用的《故宫》,在2005年10月26日正式播为象征再现或虚化再现,主要以局部细节或虚化处理出后,其影响力一度成为这一年中很重要的文化现象。的情景来象征某一种事物,如虚影、局部和特写,用同期上映的还有以中央电视台拍摄的《1405——郑和火把和脚步象征寻找,以匆忙的脚步、拥挤的人流象下西洋》及SMG纪实频道所拍摄的《去大后方》等征奔波等。局部镜头的暗示只需要一两个镜头就可以为代表的大型历史题材纪录片,多次采用了“情景再达到目的,是“情景再现”中比较简单的方法,其规现”的创作手法。特别是《故宫》中使用的大量的电模小,所需的资金少,对于演员的要求低,有时甚至脑动画技术使数字技术与纪录片叙事完美结合,标志不需要演员。例如,在中央十套播出的大型纪录片《马着我国的历史题材纪录片在制作水平上达到了一个新尔嘎尼访华》中(见表2),英国使团成员对乾隆帝行高度。三跪九叩礼,纪录片表现这段场景时运用了一组非常2010年在中国纪录片发展史上是一个转折年。当规的长镜头让观众看的头昏眼花,这个方式巧妙地模年10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的《关于加快纪录片产拟了当年第一次进京的英国使者的视角。这组镜头是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纪录片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政对当时情景的模拟再现,而非真正马尔嘎尼的主观视策保障。这一年中最受欢迎的电视纪录栏目是各类反野,但却能被观众接受和认可。映近代历史题材的剧情类纪录片,各种“档案”成为表2《马尔嘎尼访华》中英国使团成员对乾隆帝行三跪九叩礼的镜头当年度在纪录片栏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由地方起幅大殿宝座上方的屋顶镜头1下摇到地面政府、传媒集团及旅游公司等合作拍摄的历史人文类镜头2上摇到屋顶镜头3下摇到地面纪录片开始繁荣,主要有《太极武当》《大秦岭》《庐山:镜头4上摇到屋顶镜头5下摇到地面人文圣山》等。作为2010年大型历史题材纪录片的代落幅上摇到宝座正中央40
2SILUJINGJIYANJIU(二)声音的“真实再现”科学性,有必要将蒙太奇方法和实验片方法引进来,声音作为“情景再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而“情景再现”的研究和应用正好提供了这样的机会。镜头语言反映事实真相,而且更需要与声音的结合才其次,“情景再现”具有实用价值。对于从事电视能给予观众身临其境的真实感。镜头语言虽然具有很纪实作品或电视纪录片拍摄的相关从业人员来说,“情强的表现力,但某种程度上还具有残缺性,需要通过景再现”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它已不再声画的结合来实现完整的叙事意义。因此,声音语言是一种偶尔使用的补救手段,而是电视工作者创作中在“情景再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一种主动和自觉,成为一种融合了剧情片优势的新(三)后期剪辑中的“真实再现”创作理念,有助于提高电视专业人员的基本功和专业“情景再现”在国内再度兴起的主要原因:一是纪素养。实拍摄手法在纪录片创作中的局限性使然,二是纪录最后,“情景再现”具有使用价值。它是在纪录片片创作的市场化取向需要。如今“情景再现”越来越走向边缘化,渐渐失去受众群体时出现的。它一直在多地被纪录片用作再现真实的“利器”,然而这种手法不断地探索,寻求一条让普通观众接受的创作方法,除了考虑镜头语言与音乐、音响的处理外,更重要的以便将纪录片所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关是对剪辑技法的揣摩。不少电影大师说纪录片是剪辑照以观众更能接受的方式呈现,让他们获得更高层次的艺术,纪录片基本上是在剪辑台上完成,由此可见的精神享受,将这种历史观和文化内涵发扬光大。剪辑的艺术是此技法的灵魂所在。对“情景再现”的研究意义绝不仅限于真实再现(四)“情景再现”的真实性原则本身,它探索出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组合思维或者“情景再现”手法运用同真实性一样,是纪录片不整体思维,肩负着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责任感。“情景再可逾越的底线,应持尊重事实而非改造事实的态度。“情现”具有实验品格,是探索的产物。它自身处于不断景再现”的运用也同样要遵循这条道德底线,不能滥发展变化中,人们对它的认识与使用也在不断丰富和用影视手段改变视角来表现人物和事件,所以,“情景深入。相信变化的是创作手法与作品,不变是对纪录再现”的运用要注意:首先,不能因图省事省力而用片发展探索的精神;同时这一类创作手法也必将顺应模拟现场进行创作拍摄,这将无法体现它本身的价值,时代发展的潮流,拓展外延,适应新媒介的发展。变成了创作者投机取巧的手段。其次,“情景再现”不(作者简介:凯山江·艾尔肯,新疆财经大学文化能为了追求所谓的艺术性,对真实再度虚夸。“情景再与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专硕2021级研究生。)现”本身已经是再现现场,而不是真实情景,要尽可能地重现现场的真实,一切都要在保证“真实性”的参考文献前提下才能灵活运用。[1]比尔·尼科尔斯.纪录片导论.陈犀禾,刘字清,郑洁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四、“情景再现”在历史题材纪录片中的价值意义[2]W.兰斯·本奈特,罗伯特·M.恩特曼.媒介化首先,选题至关重要。一个有感染力的选题能有政治:政治传播新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助于开展故事的讲述环节。对于有价值的选题一个关[3]肖平.纪录片历史影像的制作基础及实践理论键的选择标准是:该选题能否体现当下时代的主流和[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72.社会意义、能否符合大多数观众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因此,一个有价值的选题应当必备清晰可见的矛盾点、吸引观众的话题、引发观众思考的内涵。前两者是故事的典型特点,通过跌宕起伏的内容可以将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感受传达到观众心里。面对研究缺乏4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