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238554
大小:1.64 MB
页数:7页
时间:2023-08-09
《20世纪30年代上海晚报时代曲史料研究_李子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北方音乐2023年第1期JournaloftheNorthernMusic20世纪30年代上海晚报时代曲史料研究李子林摘要:1937年前发行于上海地区的四份晚报——《大晚报》《新夜报》《大美晚报》《华美晚报》包含有丰富的时代曲史料。这些史料呈现了时代曲在20纪30年代的传播方式,见证了时代曲对抗日救亡音乐思潮的呼应,记录了社会大众对时代曲的真实观感,对研究近代时代曲乃至近代上海区域音乐史,都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关键词:20世纪30年代;晚报;时代曲;歌舞团体;史料中图分类号:J6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7X(2023)01-0138-07时代曲是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种栏,不少信息都与歌舞团体直接相关,为我们了解适应时代潮流。这类歌曲当时被冠以“摩登歌曲”20世纪30年代歌舞团体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时代新歌”等称谓,而“时代曲”则是1949年后港线索。台音乐界对此类歌曲通用命名。时代曲的产生和“九一八”事变爆发,掀起全国性抗日浪潮,不发展,离不开近代上海的公共传媒、初具造星机制同阵营的音乐家均以实际行动宣传抗日、呼吁救的歌舞团体,以及活跃于各大舞厅中的伴奏乐队,亡。在抗日救亡背景下,商业性和娱乐性的时代这些传播平台和时代曲与受众一道构建上海时代曲表演,受到来自各方的非议和抨击。通过晚报曲文化。在上海沦为“孤岛”之前,最具影响力的上时代曲史料的梳理,笔者发现30年代歌舞团体四份晚报——《大晚报》《新夜报》《大美晚报》在国难逼近的环境下,以播唱爱国歌曲、编创爱国《华美晚报》刊登了大量与时代曲相关的广告、新歌舞剧的形式为救亡宣传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黎闻报道和音乐文论。据不完全统计,在1932年到锦晖带领的“明月社”便是例证:1937年间就四份晚报包含有近3000条与时代曲如今播音室里的人们,还没有丧失灵魂的话,直接相关的史料。这些史料从多个方面呈现出时那就在九一八当天,我们将听不到:毛毛雨、特别代曲在上海20世纪30年代的生存境况,具有极高快车、十送郎⋯⋯的史学价值。本文根据史料的内容特点,兼视及给大家认为无聊制歌家的黎锦晖,闻将于九时代曲的自身特征与传播平台,对上海四份晚报一八日,领导其明月社,举行以爱国歌唱周,籍以上的时代曲史料予以梳理和论述。警惕国人,激励民气云云。我们希望他永久地警惕下去之外,更望他从此改变作风,则无线电里的一、歌舞(歌唱)团体与时代曲歌唱,将有新的姿态展开。一个无线电的歌唱从业员,当站在麦克风的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歌舞(歌前面时,至少须得问一问自己:这一支歌,或者一唱)团体与时代曲重要传播时期。这些团体通过句对白的播出,除了尽工作的责任之外,有否尽了①歌舞商业公演、电台传播等方式获得收入。高额一个人的责任?经济回报,使这类团体在30年代初大量涌现。作在日军侵华的背景下,人们对歌舞团体提出为文娱资讯报道的“晚报”现代传媒,都开辟有专——在国难面前,歌舞团体需要以实际行动响应收稿日期:2022-10-28作者简介:李子林(1996—),男,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2020级博士研究生;导师:冯长春教授(上海200031)。①《今晚精彩播音情報》,《大美晚报》,1934年9月11日,第三版。
120世纪30年代上海晚报时代曲史料研究❙139时代救亡浪潮。1934年9月18日到25日间,明月除演唱爱国歌曲以外,有些歌舞团体还创演社以“豪歌周”的名义在明远电台播唱爱国歌曲。爱国歌舞剧作品,践行“娱乐不忘救国”的思想,如于是,《大美晚报》《大晚报》刊登了电台节目单,从飞燕歌舞团1935年上演歌舞剧《沙场血泪》。《大③中可知,明月社多位知名歌星如白虹、黎明健、黎晚报》载《飞燕歌舞剧团首次公演》一文对《沙场莉莉、张静等人,都参与了此次演出活动。白虹作血泪》一剧的情节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为1934年大晚报播音歌星选举的冠军,其影响力第一幕是描写民众因受军官的感动,而坚决无须多言,而黎明健、黎莉莉、张静三人也是当时投军,结束这幕戏的是一曲很宏壮的杀敌歌。第广播界知名歌手。明月社多位核心成员演唱爱国二幕则是描写军官和爱人的离别,几声寒冷冷的歌曲的举动,体现了黎锦晖的爱国之心。军号,真用得有力呢,第三幕是描写军官的爱人,在“豪歌周”期间,明月社播唱均为爱国歌在救护队的账前独自相思,至第四幕,则是描写军曲。其歌曲大多由黎锦晖创作,收录在明月社出官的殉国,黑沉沉的夜里,迟强人的枪炮哄哄地④版的内部刊物《新民歌》中。节目单附带的歌词可响着。看出,这些爱国歌曲体现黎氏歌曲的爱国主义色尽管没明言“抗日”,但在抗日呼声高涨的背彩,以《嫁给勇士吧》为例:景下,《沙场血泪》中诸如“参军”“杀敌”等的元素,我为民族钦佩你,为国家钦敬你,我嫁给你凸显了剧作者宣扬爱国主义的意图。由此可见,吧!我为民族而出嫁,为国家而出嫁,嫁给歌舞剧和时代曲的创作在30年代受到了救亡思②你吧!潮的影响。《嫁给勇士吧》突出女性在抗战当中的地位和从商业角度来看,歌舞(歌唱)团体也可能出价值——在国难当头之时,女子以“爱情”鼓舞“英于提升知名度目的参与救亡音乐活动,但客观上雄”也能达成抗日救国的目的。如果说过往爱国看,他们确实为抗日宣传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这歌曲大多以“刀”“炮”等阳刚意味的意象,来表现些晚报史料,为我们认识与理解时代曲与救亡思杀敌之决心,而黎锦晖的此类爱国歌曲则是视潮的互动关系,提供了启示。“爱”为救国之利器,并将人性的“小爱”融入抗日作为时代曲的重要传播的平台之一,歌舞团救亡的论述当中。类似的歌曲在黎锦晖的创作中体不仅使歌舞表演和播唱歌曲成为大众娱乐的组并不鲜见,说明黎锦晖在抗战时期歌曲创作延续成部分,还为中国培养了一些歌星和影星,对推动了他此前在儿童歌舞音乐中歌颂“爱”、赞颂“美”中国早期流行音乐的发展,功不可没。可惜的是,的创作经验,另一方面他也努力将“爱”和“美”相歌舞团体在30年代前期的繁盛没得到延续。随关的论述与爱国主义相捆绑,力图使“求爱”与“尚着上海电影业和舞厅业的不断崛起,电影和舞厅美”不脱离时代救亡的思潮。时代曲包含抒发个逐渐取代歌舞团体成为时代曲最为重要的传播平人情感的通俗歌曲,具有时代曲之形式特征,并利台。报纸作为文化变迁的见证者,那时的歌舞团用现代传媒进行传播的爱国歌曲,也是时代曲的体由盛转衰的历程在晚报上留下点点印迹。歌舞一种,时代曲的创作在战争年代同样收到了救亡团体之所以会人才流失逐渐走向困境,最为关键音乐思潮的影响,“豪歌周”以及其中播唱的爱国的原因正如《华美晚报》所载:歌曲,是黎锦晖及明月社积极投身抗日宣传洪流明月歌舞团,可算是歌舞团中一个创始最早的明证。但可惜的是,此前黎锦晖回忆录和相关者,可是因为种种原因,形势逐渐陷入不振……天研究,都鲜未提及“豪歌周”这一重要史实。晚报资好一点的演员,多半踏上了影坛,于是歌舞团里⑤记载的史料,为我们深入了解明月社在抗战时期的人才,遂愈见冷落。的活动,提供重要的资料。随着电影逐渐成为最受大众追捧的娱乐方②梁惠方主编:《黎锦晖流行歌曲集下》,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341页。③《飞燕歌舞剧团首次公演》,《大晚报》,1935年1月29日,第三版。④《飞燕歌舞剧团首次公演》,《大晚报》,1935年1月29日,第七版。⑤《金鱼游上火山——歌舞团无疑地没落了》,《华美晚报》,1936年8月24日,第三版。
2140❙北方音乐2023年第1期式,各大电影公司纷纷招揽演艺人才,先后向一大应该再下功夫,每日至少规定四个小时,定出日程批活跃于歌舞界的演员投出了橄榄枝,不少核心时间表,重新锻炼字音,同时勤于基本练习,行有演员选择投身银幕,“唱而优则演”成为了歌舞界余力,则以学文。……兼攻电影为将来仰事俯畜的常态。这现象瓦解了歌舞团体的向心力,客观之源。但今尚未长成,世情犹未多谙,表现人情尚⑨上造成歌舞团体人才的流失。另外,也因歌舞团难透彻,故一切须重新学习。体过分急功近利,而忽视人才培养,其走入困境的如今看来,黎锦晖对晚辈的关心和期望依旧重要内因:让人动容。白虹获得大众认可,黎锦晖第一时间歌舞团在上海,本来就已经失去了独立的精想到的并非明星效应下的商业利益,而是白虹的神……歌舞团自己的不努力,是不能辞其咎的,歌个人成长。这样的做法不仅表现在她一人身上,舞团失败的最大的原因,便是胡乱找几个少女,训黎锦晖对明月社的其他成员,也如是。在当时活练了没有多久,便想拿来卖钱,人才剧本……都没跃于播音电台的歌星中,大部分会弹奏钢琴的歌⑩有相当的完备,这种演出使人看了没有不失星都出自明月社。黎锦晖注重基本功训练、重⑥望的。视文化素养积累,支持团员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更有一些歌舞团体的领导者,将团员视为是观,成就了明月社的熠熠星光。但作为商业机构,自己的私人财产:歌舞(歌唱)团体的性质注定了它们必须以盈利作凡与现在歌舞界比较接近的人,都知道歌舞为首要追求,黎锦晖所带领的明月社也不过是当界的黑幕是那样重重的。借了歌舞团的名义,可时歌舞界中鲜有的“另类”。当人才培养不能得到以用很少的薪水售卖一些无出路的少女,借了她歌舞界的普遍重视时,歌舞团体乃至歌舞剧的发们的大腿、肥臀、媚眼、歌喉,一切少女的青春来换展成为上海滩的“明日黄花”也就不足为奇。钱,养肥了自己。歌舞团的老板对待歌女正如妓1934年,国民政府开始推行“新生活运动”,⑦院的老鸨对待妓女一样。上海华界的播音节目迎来较此前更严格的审查制该文章笔下的“黑幕”并非空穴来风,曾有记者报度,凡是“涉及露骨内容”“使用淫荡词汇”的歌曲上撰文,揭露歌舞团体管理者的恶劣行径:都会被禁止播送,能够在华界合法播唱的时代曲国发歌舞团在该院表演,连演数日,生涯尚称大幅减少。在这样的环境下,歌舞(歌唱)团体的不恶,前日为该歌舞团表演之最后一日,发生虐待状况可谓是雪上加霜,有人在报纸上直言:舞女、用铁棍殴打等事……据吴佩珍(受害舞女姓要晓得歌舞界的趋势,不像十年前那样新兴, IS名)称,加入国发歌舞团两月,在抗拒表演时,患有在歌舞界简直不足以糊口。足疾。故不能登台表演,张氏夫妇说我不能做事,面对此等情形,不少歌舞团体的成员也就只⑧表示不满,故时被殴打……故上身满身鲜血。能另谋生计,勉强维持生活。已经在歌唱界获得电影业的冲击,加上歌舞团体管理者欠缺培较高地位的歌星自然可以选择投身电影界继续从养人才的远见,歌舞团体走入困境是在劫难逃。艺,但对大部分歌舞演员而言,他们只能够“打野 I2与之相比,黎锦晖在人才培养上则显得更有鸡式似的东一个团体跑跑,西一个团体走走”,远见。在白虹一举夺得1934年大晚报播音歌星以通过增加演出场次的方式,勉强维持原有的收大赛冠军之后,黎锦晖曾为此专门撰文,谈起了自入水平。面对生存和艺术发展商的危机,一些歌己对于白虹的期待和日后的培养计划:舞团员索性投身舞界,伴舞为生。歌手白燕便是我对于白虹将来之展望,专就唱歌一艺而谈,当时投身舞界的歌星之一:⑥《金鱼游上火山——歌舞团无疑地没落了》,《华美晚报》,1936年8月24日,第三版。⑦《从南京取缔歌舞团说起》,《新夜报》,1934年6月30日,第二版。⑧《歌舞团虐待舞女》,《大美晚报》,1934年7月24日,第二版。⑨黎锦晖:《白虹的前途》,《大晚报》,1934年6月28日,第七版。⑩《播音杂景》,《新夜报》,1935年10月21日,第二版。 IS《歌星又有一个做舞娘——明明团台柱白雪加入辣菲》,《大美晚报》,1935年3月9日,第四版。 I2《播音杂景》,《新夜报》,1935年8月17日,第三版。
320世纪30年代上海晚报时代曲史料研究❙141白燕,他是黑猫歌舞团的团员,这黑猫歌舞团Clayton)就在回忆录中说:“一发现这新差事也得就是在“永安天韵楼”和“新新屋顶花”表演的。白演奏中国歌曲,我们便马上动手学。那时我挑了燕,是黑猫团独特的人才,颇得观众赞美。月前,几首最流行的中国歌,想了个大概,练了几次,吹 I5她一度在无线电里播过音,擅长演唱《桃花江》《妹起来就像是我们早就吹惯的老曲子了。”除外国妹我爱你》《摇摇宝贝》《特别快车》等,姿态娇媚,爵士乐队外,还有一些由国人组成的舞厅伴奏乐绰号天真姑娘。现在,黑猫团为了经费问题,加上队也以时代曲作为演奏选曲,中国第一支全部由内部腐化,已经无形的解体。白燕,所以进了维也国人乐手组成的舞厅爵士乐队——清风舞乐队便 I3纳,投身舞国来归宿了!是其中的代表。在该乐队成立一周年之际,《大美在管理失衡、人才流失、新兴娱乐形式不断崛晚报》专门为其开辟了纪念专栏——“清风舞乐队起等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歌舞团体最终走向周年纪念特刊”,以期报道乐队的艺术成就,这为了集体衰落的结局。上述引用的这些史料大多出我们了解这支乐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线索。自晚报上的“花絮新闻”,它们大多零星散落在副作为“清风乐艺社”组成部门之一,清风舞乐刊的边角,专以只言片语传播娱乐界的各类传闻队建立于1933年12月13日。该乐队在成立之初和小道消息。尽管其中内容有真有假,甚至有捕便成为了扬子舞厅的伴奏乐队,并得到了杜月笙、风捉影之嫌,但这些信息却为我们认识当时歌舞会仲鸣、唐海安等上海各界人士的支持和赞助。界的整体环境,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清风舞乐队的到来为扬子舞厅招揽了大量的客人,解决了此前由于俄国乐队演奏效果欠佳,致使二、舞厅伴奏乐队与时代曲舞厅客源流失的问题。从相关的报道可知,该乐队以演奏黎锦晖的时代曲为主:在20世纪30年代,上海各大舞厅的伴奏乐队记者问:“你们(清风舞乐队)所奏的全是《毛也是促成时代曲产生和传播的重要平台。这些由毛雨》《桃花江》那些黎锦辉先生手编的大作吗?”外籍乐人组成的伴奏乐队在登陆上海舞厅之初,徐来答:“所奏的大都是这些,不过有时也奏多以演奏美国爵士音乐为主。后来随着影响的扩外国曲子的,大概中国的奏三只,外国的奏 I6大,时代曲也成为了舞厅的伴奏音乐。大华舞厅一只。的黑人乐队,便是当时演奏时代曲作跳舞伴奏音在当时社会舆论对时代曲质疑时,黎锦晖始乐的乐队之一。“时代歌曲”就是当时流行于上海终相信时代曲有难以取代的价值,并认为乐队的的时代曲。黑人乐队演奏时代曲的举动,得到了成功,应该归功于国人对本土音乐文化的支持:大众的认可:沪上各舞厅都是用的外国乐师,奏的乐既不“黑人”,前在美京得过锦标,欧西的乐队,称合我国国情与风俗,并且价也非常昂贵,有鉴于为乐队的大王。……自从到上海之后,潮流的歌此,便作了这空前的创举,自开幕以来生意和成绩 I7曲,“黑人”也可以对着乐谱演奏。这个乐队是能总算不差,可见得国人之能爱国了。够跟着时代和土地上的变迁,以迎合寻乐的人的而徐来更是将清风舞乐队视作“清风乐艺社”培养 I4心态,可以说难能可贵。歌舞人才的重要起点:对于活跃在舞厅中的外国乐手而言,演奏如创设有一个标准模范的新歌社团,造就有真《毛毛雨》那样具有爵士风格的时代曲并不困难。实艺能的人才,有了充分的人才,新歌界的复兴是长期在沪担任爵士乐手的勃克·克雷顿(Buck可期的。……是以创办清风社,计划在五年完成, I3《为白虹辩诬——谈谈维也纳的白燕》,《大美晚报》,1934年8月30日,第四版《舞刊》。 I4《乐队演奏的赛会——“黑人”与“西班牙”两班将举行会串——则定下月一日其在“大华”舞厅》,《大美晚报》,1935年9月28日,第三版。 I5(美)安德鲁·琼斯著:《留声中国——摩登音乐文化的形成》,宋伟航译,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11月版,第6页。 I6《徐来答:关于明晖的嫁,清风的钱》,《新夜报》,1934年3月20日,第四版。 I7《桃色的人生——迷宫里的醉人的一切》,《新夜报》,1934年5月5日,第二版,《都会风光》。
4142❙北方音乐2023年第1期清风社的第一步骤,是汇集音乐的人才,推荐到一个新歌社团,音乐的人才是至关重要,所以经过短三、音乐评论中的时代曲 I8期的筹备,主办了一组清风舞乐队。在黎锦晖和徐来二人的努力经营下,清风舞“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抗日救亡”成为最响乐队为扬子舞厅吸引了众多舞客,并为其带来了亮的呼声。娱乐性和商业性的时代曲逐渐和救亡 I9大量的收入。在清风舞乐队结束与扬子舞厅的时代主题发生明显龃龉,时代曲成为了各方猛烈合作后,甚至有人担心扬子舞厅会因此收入大减,批判的对象。在20世纪30年代,与时代曲相关的 20客似云来的盛况一去不返。除在扬子舞厅担任乐评在上海各晚报上大量涌现。立场各异、褒贬伴奏外,清风舞乐队还曾前往海滨(后改名为“丽不一的文字,反映了上海社会对时代曲的多元声姝”)舞厅、大华舞厅参加演出。清风舞乐队在短音。大多乐评都对商业性和娱乐性的时代曲进行短的时间里,就在业界获得了良好的口碑,有人将批判,也有个别文章对时代曲予以肯定。如《无线清风舞乐队的建立称之为是1934年“舞国最值得电与中国音乐,谁说中国是无音乐之国》一文中,赞扬的事”,并认为清风舞乐队的建成是“中国的作者便将时代曲称之为是“中国乐坛的光荣”:光荣”:虽已明令禁止而尚在继续播送的《桃花江》之每一个舞厅,每一个舞厅的音乐向来都是由类,你能说它们是不适合国情的甜美的音乐吗?《桃外人承办的。现在的扬子居然有中国清风舞乐队花江》,正是中国乐坛上的光荣之作!跳舞场的乐这一支冠军,我可说,这也是中国争气的举动,也队惯用来作为跳舞的吗啡针,闻歌而舞者无分中确是中国的一页光荣史……这种情形下观察,照外:在家庭中听到了,击节赞赏者亦大有人在。浸这样看,中国人只要努力,无论什么是事,都可以且家弦户诵,大有打倒《孟姜女万里寻夫》之势!《催奋斗。如果每一件事,都本着徐来女士主办清风眠曲》,你能说它不是世界名歌之一吗?当主妇忙舞乐队的精神去努力,中国绝不会灭亡!这话,不着打牌,奶妈忙里偷闲的和汽车夫之类“打棚”的 2S一定是假的吧!黄昏时分,给孩子们一曲《催眠曲》省时省力,厥功 22上述评价或有过誉之嫌,但可看出清风舞乐至伟,成全之大,其他歌曲能望其项背乎?队以实力赢得了大众的喜爱和关注。1934年的无论时代曲被批评为“低级趣味”,还是“亡国年中,上海市教育局为配合当时的“新生活运动”,之音”,都不影响市民大众对于时代曲的接纳,时以“有伤风化”为由禁止舞场演奏《桃花江》和《舞代曲广受大众欢迎是不可忽视的事实。30年代伴之歌》,“清风舞乐队”自然也受到了禁令的影初,在“娱乐”主题尚未被救亡浪潮淹没之时,时代响,最终不得已对表演节目予以了调整。作为曲到达第一个发展高潮。不过,随着新生活运动20世纪30年代舞厅伴奏乐队的重要一员,黎锦晖的不断推进,国民政府最终还是选择以发布行政和徐来主持的“清风舞乐队”不仅推动了时代曲的命令的手段,对个别时代曲的传播予以了限制。传播与发展,更为黎锦晖探索伴舞音乐中国化的1934年,国民政府除要求上海华界播音台禁止播提供了重要的契机。晚报中与之相关的音乐史唱《桃花江》等被视为是“下流淫荡”的时代曲作品料,或能为我们进一步认识“清风舞乐队”乃至外,还下令舞厅禁止《舞伴之歌》《桃花江》等作伴20世纪30年代时代曲发展起到补遗的价值。奏音乐。在政府的一纸禁令面前,也有对时代曲抱好感的论者: I8《桃色的人生——迷宫里的醉人的一切》,《新夜报》,1934年5月5日,第二版,《都会风光》。 I9《静悄悄“清风”别“扬子”》一文提到:清风果真是不鸣则已,由到扬子,因为受着舞客们的欢迎,舞客们觉得清风所奏的中华乐曲合于口味,所以扬子虽是一个小小的舞厅,终竟能蒸蒸日上,营业得盛旺,并不弱其他的几个大舞厅(参见:《大美晚报》,1934年5月31日,第三版《舞刊》)。 20《由清风谈到大华》一文提到:有人对清风一别扬子,很替扬子担忧,生怕扬子一失去清风,少不得声色俱沉,说不定要受特殊的影响,那确要代扬子摸一把汗(参见:1934年12月13日《大美晚报》,第四版)。 2S《扬子的舞队,徐来有未来的成功》,《大美晚报》,1934年3月15日,第三版。 22《无线电与中国音乐,谁说中国是无音乐之国》,《新夜报》,1934年7月3日,第三版.
520世纪30年代上海晚报时代曲史料研究❙143一九三四年的现在,中国新歌界渐渐地要发手,肯定时代曲之启蒙价值的文论,《大美晚报》上射曙光了!有两三家舞场,奏起中国的新歌来,这《上海歌曲创作底派别》便是一例。这篇文章将是为中国人挣了不少的面子,本来中国新歌界,能20世纪30年代上海歌曲的创作划分为三个派别够做出几首中国新歌,凡是中国人,一定觉得最合——“模仿西洋古典派”“通俗派”“新兴派”,而“时口味,像新歌中的《桃花江》《舞伴之歌》,……诸代曲”则属于“通俗派”之列:曲,不是已经风行一时,男男女女,老老幼幼,无线通俗派的作品数较多……它们对社会往往有电里,一天,可以听到播出十数次,学校里,课堂上较大的影响。这派的作品多改编中国旧有的曲经常有什么“桃花江是美人窝”,“好哥哥,相信我”调,而加以爵士式的伴奏,更填以国语的歌词。内……这些调儿发出来,舞场演奏这种新歌,每天难容则是千篇一律地赞美恋爱,倘要举些例子就是 26免不要转复数次,因为这类新歌最受顾客的欢迎,《桃花江》《夜来香》《毛毛雨》等便是。 23真动了顾客的心弦。作者站在历史进化论的角度上,肯定了时代曲宣在这作者看来,时代曲能够成为舞厅伴奏音扬了恋爱自由和个人解放的思想,具有反封建的乐是中国新歌界以及中国人的骄傲,时代曲的娱积极意义:乐价值值得肯定。随后作者笔锋一转,对当局禁但是我们倘用历史进化眼光来观察下,我们止《桃花江》《舞伴之歌》在舞厅中奏唱的决定提出不能不承认这派唱曲曾有过作用的,那就是反封了质疑:建反礼教的使命。《毛毛雨》和《妹妹我爱你》在当奇怪,民众们正热烈赞美这种新歌,上海市的时所以能轰动流传,这因为正触到青年少女的恋教育当局,竟来逆水行舟和民众作对,突然地上了爱苦闷,经过“五四”运动的青年们用全副热情在一道通令,指定《桃花江》《舞伴之歌》这两个新歌,追求着个人解放,恋爱自由是他们第一的要求,可在舞场禁奏。同时,还禁止书局出版这两个新歌是在他们心理上还遗留着旧礼教下的性道德观曲本,奇怪,贤明的上海市教育当局,怎么不归顺念,是他们彷徨苦闷,而《毛毛雨》和《妹妹我爱你》 24民意,要来破坏潮流呢?二支歌曲便向他们心理上的无形桎梏解开不顾一 27此外,文章的作者还认为时代曲具有改良社切地起来反抗旧礼教下性道德的教条。会风俗、灌输常识、提倡中国乐艺的作用和价值,回顾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时代曲,确有不“禁令”的颁布不仅无利于“新歌界”的发展,更是少作品体现了反封建、反礼教的新思想,也响应了政府蔑视民意的表现。在此基础上,作者就如何“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思想启蒙的时代主题,那平衡社会需求、时代曲发展以及政府管治三者关些具有启蒙价值的时代曲在当时也起到了启蒙大系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众的作用。该文作者能以客观的态度看待时代曲就是教育当局,以为新歌界有不正当的新歌,的积极意义,实属难得。尽可以站在指导的立场,积极地改良修正,不妨设总之,当时激烈批评并没阻碍市民大众对时代立一个审查新歌词的委员会,经过审查后核准发曲的欢迎。我们从上海晚报上那些评价的文字中, 25行,又何必将传流已久的新歌令禁?认识20世纪30年代市民大众对于时代曲的观感,客观来看,政府对个别时代曲发出禁令的行可为构建那个音乐历史时期全面景观提供史料。为,未必会为“新歌界”带来厄运,恰当的管理和规范对时代曲的发展确有利无害,作者在文章中提结语出的管理设想(比如建立委员会审查时代曲等等)。此外,晚报上还出现过一些从历史层面入上述20世纪30年代四份晚报的时代曲史料 23《中国新歌界的厄运》,《大美晚报》,1934年5月31日,第四版。 24《中国新歌界的厄运》,《大美晚报》,1934年5月31日,第四版。 25《中国新歌界的厄运》,《大美晚报》,1934年5月31日,第四版。 26《上海歌曲创作底派别》,《大美晚报》,1935年4月7日,第三版《无线电刊》。 27《上海歌曲创作底派别》,《大美晚报》,1935年4月7日,第三版《无线电刊》。
6144❙北方音乐2023年第1期说明,那个年代上海歌舞团体与舞厅中的伴奏乐代曲史料反映出时代曲的历史面貌。晚报上的时队两大传播平台,对时代曲的传播和发展,起到重代曲史料为我们呈现了时代曲在30年代的传播要作用。在抗日救亡的历史背景下,时代曲并非方式,更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不同群体尤其只是飘零于救亡洪流之外的靡靡之音,从晚报的是市民阶层对于时代曲的观感和评价。记载中可以看到,歌舞团体也在“娱乐不忘救国”(责任编辑:田可文)的论述下,为救亡宣传作出了贡献。晚报上的时HistoricalMaterialsofTimes’MusicinThreeShanghaiEveningNewspapersinthe1930sLiZilinAbstract:FourkindsofeveningnewspapersintheShanghaiareabefore1937,i.e.TheChinaEveningNews,TheNewEveningNews,TheShanghaiEveningPost,andTheHuameiEveningNews,provideabundanthistoricalmaterialsaboutthemusicofthatperiod.Thesematerialsnotonlypresentthedisseminationoftimes’musicintheof1930s,butalsowitnesstheresponseoftimes’musictotheanti-Japaneseandsalvationmusictrend.Theserecordsaretherealperceptionoftimes’musicbythepublic,whichhaveimportanthistoricalvaluesforthestudyofmoderntimes’musicandevenmodernShanghairegionalmusichistory.Keywords:1930s;eveningnewspaper;times’music;singinganddancinggroups;historicalmate⁃rials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