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236795
大小:212.14 KB
页数:4页
时间:2023-08-08
《“三模互促”视域下医药卫生...健康委健康素养促进项目为例_陈卫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教育观察2023年1月JIAOYUGUANCHA第12卷第2期“三模互促”视域下医药卫生院校构筑健康文化传播共同体的实践———以广西卫生健康委健康素养促进项目为例陈卫东,常雪松,周小雅(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23)[摘要]医药卫生院校聚焦人才培养和健康服务职能,发挥专业人才优势,创新“教研学做赛”一体化健康资源开发模式,深化健康促进“进校园、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工作机制和队伍建设模式,创新健康科普宣传平台融合模式,推动文化利益互联互促,形成“三模互促”健康文化传播新格局。创新“教研学赛做”一体化健康科普资源建设模式;实施党建引领的健康素养“四进”工作队伍建设模式;深化“一中心三融合”健康科普平台融合建设模式是实现“三模互促”构筑健康文化传播共同体的现实进路。[关键词]健康文化传播共同体;“三模互促”;医药卫生院校[中图分类号]G4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23)02-0071-04DOI:10.16070/j.cnki.cn45-1388/g4s.2023.02.022[3]一、构建健康文化传播共同体的价值及内涵面,共同体有着强烈的精神特质。构建健康文化传播共同体就是在维护公众健康利益的基础上发展和(一)价值传播健康文化,增强人民群众卫生健康共同体意识,广西健康素养促进项目经历了长期探索与实践,深化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内涵。它是健康科普内容、建立了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为主的健康科普队伍、载体、路径建设的统一。构建健康文化传播共内容体系,组建了政府指导,医药卫生类学校、医疗机同体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有:一是理论研究和思想构、医药企业人员等共同组成的健康科普队伍,形成认识问题;二是制度、模式创新和路径探索与实践;了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企业和个人新媒体等多元三是完善激励、保障和评价机制,切实解决健康科普主体协同参与的联动平台。为更好地发挥政府政策工作驱动力问题,促进医药卫生院校开展健康科普指导作用以及公办医药卫生院校专业人才优势,立足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公益服务,开发健康科普资源,打造体系化健康科普队伍,创新健康文化传播模式和路径,医药卫生院校二、“三模互促”构筑健康文化传播共同体的主动承担健康科普主体责任,创新健康科普资源开发利益关系及逻辑架构模式、健康促进工作模式和健康科普平台融合模式(一)利益关系分析(以下简称“三模”),有利于推进“三模互促”,构建健健康文化传播共同体是基于健康文化利益连接康文化传播共同体。《“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健康文化、移风易俗、培形成的共同体。梳理和分析其利益关系和逻辑关系育良好的生活习惯。[1]在此背景下,构建健康文化传有助于其取得成效并形成长效工作机制。播共同体成为应然之义,以共同体建设为契机,加强从研究对象内涵上看,文化利益结构理论将文健康文化传播,为健康广西助力。化利益划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利益主体,包括文化[4](二)内涵利益提供者、享有者和管理者。其中文化主体同时皮埃尔·布迪厄将文化场域概括为在各种位置担当多种角色,只是在某方面更为凸显。医药卫生[2]机构角色是健康文化利益的提供者,同时也附带享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健康文化传播共同体作为一个健康文化传播场域,要有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定位。健康文化服务对象的角求在场域中主客体之间成为连接紧密的共同体:一色定位是作为健康文化利益的享有者,同时也是利方面,共同体可以满足个体利益需求。这个利益包益管理和自主治理参与者。二是文化利益单元,指括经济、政治、文化、心理、健康等多种利益;另一方形成文化利益的基本内容,是人们在文化活动中所[收稿日期]2022-10-05[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课题“医药高职院校党建带团建提升健康素养‘四进’工作模式研究”(2021B178);2020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基于‘中央厨房’模式高校宣传思想‘一中心三融合’工作机制研究”(2020SZ005)。[作者简介]陈卫东,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常雪松,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周小雅,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授。·71·
1追求的利益对象。健康文化利益单元包括医药、健健康科普资源,但是鉴于健康科普资源的形式多样、康文化设施、健康产业等物质文化,也包含医疗服来源广泛,势必需要将健康科普资源开发融入健康务、科普宣传等健康科普知识文化、制度文化、技能科普竞赛和活动中,融入教师教学科研创新中,融入文化和实践文化。三是文化利益中介,指把文化利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其次,健康科普队伍建设是在益主体与文化利益单元结合起来的载体。健康素养健康科普资源开发、科普实践中锻炼成长的过程,尤促进项目由政府卫生健康部门发起,委托医药卫生其是在开展健康科普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进企院校具体实施,该项目是构建健康文化利益共同体业的工作中,逐步打造校园、乡村、社区和企业四支的重要载体。健康科普资源开发、健康科普“进校健康科普小分队。最后,健康科普平台融合与健康园、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工作机制、队伍建设和科普资源开发以及健康科普队伍的整合同步推进是健康科普平台建设是这一载体的延伸,分别在不同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校园媒体和校外媒体、线上层面发力,串联起健康科普文化的利益主体和利益宣传和线下宣传的新模式。单元。三、“三模互促”构筑健康文化从研究对象特征来看,文化利益有其共性特征传播共同体的进路和个性化差异,处理好文化利益关系必须准确把握文化利益的特征。和一般利益相比,文化利益除具(一)创新“教研学赛做”一体化健康科普资有刚需性、时代性和广泛性的共性特征,也具有模糊源建设模式性、稳定性、地域性、间接性和渗透性的个性特征。优质健康科普资源建设是公众健康科普的核心详细分析健康文化共同体涉及的利益特征,找准利需求和基础工程。要消弭科普内容缺乏科学性、客益作用规律,完善作用机制,有助于理顺文化共同体观性和公正性的问题,就需要公立卫生机构发挥职内部动力关系,激发共同体动能,形成共同体长效化能和专业人才优势。也就是本着科学的态度,站在运行管理模式。从健康文化利益刚性、时代性和地受众立场创作接地气的健康科普资源。医药卫生类域性来看,势必会存在现代健康生活方式和地区居院校作为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多功民传统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的排斥,思考如何做到扬能于一体的卫生教育机构,拥有健康科普人力资源长避短,弘扬本地本民族健康文化,摒弃落后的不健优势、学科专业优势和教学与科研条件优势。健康康的生活习惯,为构建健康文化共同体提供基本抓文化传播共同体的构建应做到充分发挥既有优势进手。从健康文化的模糊性、稳定性、间接性和渗透性行医学健康科普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充分调动广特征入手,对健康文化传播方式进行创新,使之适应大师生参与健康知识普及工作的积极性,把开展健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场域和不同个体,达到润物细无康科普作为卫生院校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为“健[5]声的效果,持续发挥作用的文化传播机制。康中国”贡献高等医学院校的力量和智慧。融合(二)逻辑关系分析教改、科研和实践的“教研学赛做”一体化健康科普资源开发建设模式是打造健康文化传播共同体的基健康文化传播共同体从一体化资源开发、健康础和核心。一是深化“三教”改革,将健康科普资源科普队伍建设和四个平台融合建设三个维度厘清了“三模互促”可能实现的外部、内部、价值及工具逻开发、利用融入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教学,持续开发健康科普资源;二是依托自治区委托辑关系,如图1所示。“三模”分别对应其侧重解决健康素养促进项目,组建健康科普项目研究团队和健康科普中三个核心问题,即宣传什么、谁来宣传以健康卫士服务团队,着力开展健康科普课程理论研及如何宣传,同时又互相关联解决其他问题,属于你究、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三位一体模式;三是适应融合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关系。育人新常态,坚持德技并修,育人和自育并举,开展“学赛做”结合的大学生教育实践活动。(二)实施党建引领的健康素养“四进”工作队伍建设模式公众健康科普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健康素养促进工作思路和路径创新。“四进”工作模式指健康素养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活动的系列化、品牌化,它是广西卫生健康委实施“广西健康促进”行动计划的成果之一。“四进”工作模式聚焦如何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拓展工作思路与工作路径,推图1“三模互促”构筑健康文化传播共同体的进队伍、资源和宣传的协同创新。广西卫生职业技逻辑关系图术学院积极承接广西健康素养促进项目,成立了健首先,资源开发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公益性优质康促进工作组,立足于扩大健康科普的方位和周期·72·
2目标,围绕《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发挥专业、生院校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生命科学体验中人力和资源优势,创新开展“六个一”和“七个日”健心、中医药种植、标本、文创等中医药文化体验中心、康素养进校园活动品牌。服务于乡村振兴,开展健健康科普体验中心等,,发挥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康义诊、健康科普讲座、宣传活动;围绕校企互惠合二是创新载体和形式,开展系列活动。围绕《中国作、产教融合,开展党建联建共建健康科普活动。全公民健康素养66条》持续深化健康素养,促进“四校各党组织深度参与,带动兄弟院校同频共振开展进”行动。当前,百校联动健康素养进校园系列科党建提升健康的举措标志着“四进”工作模式的形普活动得到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和自治区政府的充分成,成为彰显党组织战斗堡垒、党员先锋模范、共青肯定,并要求其持续拓展深化,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团员积极向上的建设新模式,激发了健康中国行动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党委的内生机制与活力。启动了党建结对共建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实施健康(三)深化“一中心三融合”健康科普平台融乡村“星火计划”,推进“百村百站百队”建设,成为合建设模式健康素养“进乡村”行动的新思路和新做法。学校以党建引领育人为中心,推动学校宣传思想工还将持续联合企业,开展健康素养“进企业、进社作队伍、内容和平台融合,形成了医药卫生院校校园区”行动,持续深化健康素养“四进”内涵。三是采媒体融合新格局。健康科普必须适应融媒体的改革用融媒体思维,整合信息化宣传平台,打造公立机构趋势,融合健康信息化科普资源开发、建设信息化平公益属性的健康科普媒体矩阵。学校立足于党建引台和信息化健康科普队伍,开展信息化健康科普育领育人为中心,持续推进健康科普内容、队伍和平台人活动,打造健康科普网络文化育人品牌。的“一中心三融合”宣传模式,为开展健康科普信息首先,坚持以“党建引领育人”为中心。紧紧围化传播提供了路径指引。在融媒体背景下开展健康绕党建引领育人中心工作,紧扣公众健康所需,开发科普信息化宣传要特别注重线上线下的统一,注重建立优质公益健康科普资源库,同时发挥党建带团目标和抓手的统一,逐步实现宣传载体、内容和手段建机制带动作用和健康科普团队协同作用,激发师一体化的多元传播方式。例如,广西卫生职业技术生参与健康科普动力源。学院已经开通了“卫之元”“兴宁区金桥社区卫生服其次,推进健康科普“平台+内容+队伍”三融务中心”“与爱同行救在身边”等专注健康科普微合。在平台融合方面,通过自建、整合和外联,构筑信公众号,形成了矩阵式宣传效应。在线上线下融健康宣传矩阵。一是创立“卫之元”公众号,打造学合方面,开展健康素养主题信息技能大赛,将健康科校健康科普信息化平台,整合校内各部门健康科普普能力提升与计算机技能提升结合起来,实现健康公众号。二是整合中国大学生在线校园平台,联动科普信息化资源、队伍与平台建设的统一。此外,广推送健康科普知识。三是联合八桂职教和健康八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基础部党总支还承办了桂,开展跨校宣传。在内容融合方面,一是构建“六“关爱女生预防意外怀孕”海报设计大赛,医学系党个一”和“七个日”活动体系,推动资源开发、文化传总支承办了“传染病预防”健康科普短视频大赛。播和健康文化氛围的形成。二是以党建带群团,开学校各党总支均结合专业特色和管理服务职能开展展健康素养促进“四进”行动。三是融入教学和科健康科普赛事和服务活动,将健康科普资源开发、队研,将健康资源开发融入教师教学科研项目,融入学伍建设、信息化传播联动起来,基本形成了党建引领生考核,实现内容融合。依托健康素养促进项目,学育人为中心,促进健康科普资源、队伍和平台有效融校教师申报了资源开发、信息传播、党建带团建工作合的健康文化传播共同体。机制等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系列科研课题,组建了医药卫生院校“三模互促”构筑健康文化传播专业科研团队,有效推进了健康科普信息化资源开共同体引入了全面治理理念,强化了制度建构,推进发、队伍建设和平台建设,形成教师教学科研与健康了信息融合平台建设,获得了政策落实到位、教师专素养促进工作交织共进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在队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惠民广泛有效等改革成伍融合方面,一是以卫之元工作室为依托建设健康果。同时也创新发展了健康素养促进“四进”工作卫士服务团,开展策划实施。二是依托自治区卫生机制,发展壮大了健康科普平台等健康文化传播利健康委健康素养促进项目,组建多个科研项目团队,益中介,丰富发展了公众健康科普资源、健康科普服并使其成为科普资源开发的中坚力量。三是融入务站、健康文化产业等利益单元,有效推动了医药卫“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项目,依托生院校党建结对共建、教师和学生评价方式改革以学校中医药文化体验馆和生命科学体验中心,打造及学校健康科普服务能力提升。该共同体的探索与实体公众健康科普基地。实践是贯彻落实健康中国和健康广西战略的创新尝最后,构建“基地+活动+信息化”三协同。一是试,能够为公立医药卫生院校参与健康科普提供模通过场馆建设和文化融入两种方式营造彰显医药卫式和实践范例参考。(下转第102页)·73·
3五、结语[4]聂瑞筠.构建大中小学“四史”教育一体化建设新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22(1):12-14.课程于学银在线平台上线后,产生了较大的影[5]“四史”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内响力,被江西省内的高校广泛使用。在互联网技术在逻辑、教学理念和实践策略[J].中国大学教的支持下,“四史”课程整合了先进的多媒体网络教学,2022(6):41-46.学资源,将知识内容按照网络教学环境的需要进行[6]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组合,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四史”在线开放课程,会[EB/OL].(2019-03-18)[2022-11-12].使线上课程更具亲和力、思想性和针对性,有效提升http://www.gov.cn/xinwen/2019-03/18/content_了“四史”的教学效果。红色文化作为“四史”教育5374831.htm.的有效资源,各个高校都应组织团队进行系统开发,[7]刘建伟.红色文化涵育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优质教学内容,汇聚社会合力讲好党的故事。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44.将本地红色文化融入“四史”课,注重发掘、整合各[8]谢百治.网络课程开发[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种支持要素,构筑开放式、交互式的思政和教学系出版社,2004:34.统,充分利用地方红色文化推进“四史”课程建设,[9]舒醒.江西红色文化[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切实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社,2019:2.[10]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参考文献: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EB/OL].(2022-04-[1]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25)[2022-08-15].http://www.gov.cn/xinwen/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EB/2022-04/25/content_5687105.htm.OL].(2021-01-01)[2022-08-12].http://www.[11]华斌.转型中国的江西样本[M].北京:中国经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1/01/content_济出版社,2013:112.5576046.htm.[12]孙福.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M].北京:北[2]王哲.立足“四史”强化思政课教学的感性支撑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21:14.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3):170-175.[13]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12月7日至8日[3]赵庆华.“四史”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北京召开[EB/OL].(2016-12-08)[2022-课程的实践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22(3):08-15].http://www.gov.cn/xinwen/2016-12/37-42.08/content_5145253.htm#2.(上接第73页)参考文献:学技术管理,2010(10):14-20.[1]“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J].中华眼科杂志,[4]苏博超,曾雷霄,张琳琳,等.萨根效应下健康科2018(1):11-22.普的困境与出路[C]//2021中国新闻史学会健[2]皮埃尔·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康传播专业委员会年会暨第四届“医疗、人文与学导引[M].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媒介:健康中国与健康传播研究”国际学术研讨1998:134.会论文集,2021:361.[3]张志旻,赵世奎,任之光,等.共同体的界定、内涵[5]谢维营.论文化利益结构[J].学习论坛,2009及其生成———共同体研究综述[J].科学学与科(10):57-60.(上接第94页)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学科学版),2020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7(5):54-55.(2):57-69.[6]刘树龙,李海斌.高校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教学[3]黄四林.核心素养框架下创新素养的关键指标融通机制的重构[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20[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26-32.(2):27-34.[7]李传刚,邵亭亭.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4]吴淑芳.大学教育与人的创新素养发展[D].上问题[J].继续教育研究,2015(11):87-89.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96-98.[8]刘继为,裴燏.大学生创新创业自我效能感培养[5]郭一.“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素养培育路径探析[J].高教论坛,2021(11):91-94.·10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