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实施背景...——以广州华商职业学院为例_尹锡杨

“1+X”证书制度实施背景...——以广州华商职业学院为例_尹锡杨

ID:83236690

大小:1.87 MB

页数:4页

时间:2023-08-08

上传者:139****0482
“1+X”证书制度实施背景...——以广州华商职业学院为例_尹锡杨_第1页
“1+X”证书制度实施背景...——以广州华商职业学院为例_尹锡杨_第2页
“1+X”证书制度实施背景...——以广州华商职业学院为例_尹锡杨_第3页
“1+X”证书制度实施背景...——以广州华商职业学院为例_尹锡杨_第4页
资源描述:

《“1+X”证书制度实施背景...——以广州华商职业学院为例_尹锡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2年第5期“1+X”证书制度实施背景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以广州华商职业学院为例尹锡杨倪亚丽刘玮玮(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1300)【摘要】 近年来,社会及公众对于应用型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者的需求愈加迫切。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联合多部门发布的《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均提及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将心理服务融入基层治理。基于此,社会心理服务证书应运而生。社会心理服务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它有助于推进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进社区,推动形成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在探索如何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同时,职业院校也在同步探讨社会心理服务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本研究分析了该课程的实际教学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总结了该课程在教学模式、内容、考核办法等方面的不足之处,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社会心理服务证书的互融提出了新的参考。【关键词】 “1+X”证书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心理服务课堂教学模式DOI:10.19494/j.cnki.issn1674-859x.2022.05.040[1]求。2021年出台的首批“1+X”社会心理服务1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现状证书试点项目有助于实现社会公众对心理服务的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关于新需求,“1”代表相关专业学生毕业证书,体现着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国家卫学生个人的学习效果;“X”代表社会心理服务生健康委办公厅联合中央政法委办公厅、教育部职业技能证书,体现着学生对职业技能的掌握。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司法部这一制度的启动,不仅激励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国家信访局办公室和中间努力获得毕业证书,而且鼓励他们取得相应的国残联办公厅联合发文《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职业技能证书,拓宽就业口径,更好地适应市服务体系建设试点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场需求。同年,广州华商职业学院获批全国首批(国卫办疾控函〔2021〕125号),对社会心理服“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按照社会心理服务初务工作任务进行了专门的布置。文件中提出,要级技能标准,与人才培养方案相融合,重构“大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及时将社会心理制,建立社会思想动态调查与分析研判机制,培服务技能、新规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有助于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拉紧心理健康教育与“X”证书(社会心理服务证这促使心理学工作者思考如何满足这一社会需书)的共同纽带。综观近年来“1+X”证书与课程改革的研究,国内学者对“1+X”证书和课程改革的问题已经进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2020年度普通高校科研项目立项行较多的探讨,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心理(青年创新人才类)“基于双加工视域下大学生受骗易感性对跨期决策与风险选择影响的研究”(项目编号:健康教育”课程是高职学生的公共必修课,但是2021WQNCX286)。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社会心理服务证书114

1·教学实践与课程改革·项目的研究仍然比较欠缺。尤其对如何改革“心体”,而是关注营造和培育良好社会心态,从而理健康教育”协助学生考取“1+X”证书的研究涉达到社会治理的整体目标。在此基础上,高职院足较少,相关研究仍然有待进一步深化与探讨。校心理工作不仅要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更要将心因此,本研究针对这一不足之处,深入研究与探理学融入职业人才培养范畴,共同制订相关专业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对社会心理服务证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符合心理发展规律、符合书的促进作用。高职生心理发展特点的人才培养建议,将心理素1.1 社会心理服务人才的能力定位养的培育贯穿在职业知识和技能教育教学中、贯针对培养社会心理服务人员的定位,关键在穿在学生教育管理实践中,从而逐步改变“课程+于明确其基本内涵,具体包括如下三点。咨询”的工作模式,形成职业素养与心理发展并第一,从基本内涵定位上来看,社会心理服重的全员性、全过程、全方位的新型的心理服务务体系建设注重于凸显“社会”和“社会心理”模式。的双重视角,专注于解决整个经济社会中具有普2 社会心理服务人才培养背景下高职院校遍性、群体性、涌现性的社会心理问题。比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社区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对于疏导社会各种人群类别间(如民族群体、阶层群体、职业群体、区域2.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概况群体)的交流、理解和互融起到了积极作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针对大一高职学第二,从制度构建上来看,社会心理服务生开设的,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内在心理体验需要统筹个人“问题”视角和“发展”视角,兼与行为训练于一体的公共必修课程,共设32个课顾社会文化因素。例如,“仇富”“医患信任缺时。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基于高职学生身心发失”等负面社会心态的问题和关键心理指标的恶展的规律与特点,通过系统性地传授心理健康知[2]化趋势已经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动力。识,组织多样化的体验和行为训练活动,帮助高第三,从方式方法及意义上来看,社会心理职学生了解正确的心理健康保健知识,正确认识服务是基于心理规律开展社会治理工作,它的本自己、接纳自己,不断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质在于提升全社会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社会韧性,掌握压力应对、挫折管理和心理危机的识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不仅体现了社会心理行别与干预及相关社会心理服务技能,预防心理疾为规律,而且运用心理学方法实现社会治理“刚病,全面提高身心素质。柔并济,以人为本”的变化,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高职学生的自我水平,逐渐做到“善治由心”,以实现“由心而意识与人格发展、意志与心身素质、人际交往与[3]治”。沟通、学习与创新心理、挫折与压力应对、精神1.2 课证融通对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障碍与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情绪管理、恋爱展的现实意义与性心理、家庭关系与社会支持、网络心理与时1.2.1 社会心理服务证书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间管理。本课程要求高职学生在心理健康知识、育工作创造新契机自我调适技能和自我认知三个层面达到教学目在“1+X”证书制度实施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标。未来,在对接社会心理服务证书的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思考如何与证书及心理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应注重学生社会心理技能的务相互贯通,构建一个兼具社会性与职业性的心培养。例如,培养学生制作心理知识科普视频、理健康教育体系。如此,既可保留学校心理健康心理公益广告等技能。教育特点,又不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社会2.2 教学现状心理服务相互割裂,从而能够积极探索专业化、在教学形式方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4]职业化和社会化立体式发展的新模式。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教师多采用讲授的教学方1.2.2 社会心理服务证书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法,并结合临床心理学案例进行理论探索,学生育工作注入新理念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在教学内容方面,偏社会心理服务重点并非单纯地关注“特殊群向于心理学理论知识,基本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学115

2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2年第5期习阶段,而对于心理调适方式方法及相关的伦理和人才双缺乏的局面。此次课程改革既是适应高守则涉及较少。在学情分析方面,高职学生在学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生活化、社会化和职业习心理健康知识的教学活动中缺乏主动探索精神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与系统化思维,不能综合运用复合思维认识复杂建设的客观要求。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若[5]的心理现象。在考核方式方面,该课程大多采能顺应社会心理服务发展趋势,或将缓解在社会用课程论文的考查形式,难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社区层面人力不足、方式单原有的课程目标,难以达到预期成效。因此,高一、思维短视等困境。职心理健康教学目标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调适3.2 增加平时成绩比重,考核方式多样化能力与社会心理服务能力,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依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生活化的概念,关注学生心理调适技能的掌握情况,更多地将心可适度调整平时成绩的考核权重,如“50%平时成理健康教学行为与个人学习及社会心理服务相绩+50%期末成绩”,这样不仅能提升过程考核的结合。比重,而且能够端正学生“通过考试即完成课程学习”的不良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对于平时学习3 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表现的重视程度。同时,丰富平时成绩的构成,3.1 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丰富化增加多项考核指标,如拓展到翻转课堂、课堂展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传统的讲授方式为示、小组作业、案例分析、素质拓展、能力提升主,授课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然而,受高职学等多方面,制定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考核标生注意力、知识理解能力和思维定式等因素的影准,让考核指标可量化、可操作、易实施。通过响,学生的学习状态较为被动,导致教学成效偏加大对平时学习过程和能力培养部分的考核引领低。因此,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授课教师应积学生主动学习理论知识,主动参与技能实训,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课程改革来扭转极拓展自身知识面,增加平时学习的动力;同时这一趋势。一方面,授课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在课堂互动时引入电子课堂等方式,用数据监测学方式,运用案例研讨、心理剧演练、团体辅导学生课堂表现,如采用“职教云”等方式检测学游戏等手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情绪生的互动次数、课程参与度等,以保证平时考核情感部分可以通过心理公益视频广告的教学方式的公平与公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丰富课堂内容,并且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3.3 提升课证结合度,人才培养创新化的创作心得,阐述自己对心理公益视频广告的理基于“社会心理服务”的考证大纲,在现有解,增进公众对不良情绪的认识。教师应使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提升学生对于所需知识点及技内容生活化、教学方法生活化,改变“以教师为能的掌握和运用。在课堂上,教师不仅着重对考中心”的授课模式,更好地拟合“以学生为中证内容进行讲解和实践,如个体心理健康标准、[6]心”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人际关系、情绪管理等知识点,而且要相应地增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积极创设第二课堂加社会心理和伦理规范等知识内容,增加学生知和第三课堂,可以采用“线下教学为主+线上教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中,教师应明确心学补充+素质拓展基地”的学习模式。在课堂教理健康教育知识与社会心理服务考证大纲的重学之余,第二课堂开设线上课程,拓展学生知识点,协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考证的重点和难点,通来源,拓宽学习渠道。而在第三课堂的开展过程过案例分析、情景再现、技能演练、线上学习等中,利用素质拓展训练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对相关考点的识记效果,以态度,提升心理健康的核心素养,通过一系列丰期提升考证的通过率。在课堂上,强化学生理论富、有趣、多样化的户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知识学习的同时,兼顾学生社会心理服务技能的使其在富有挑战性、趣味性的活动中通过不断合塑造,创新培养方式做到课证融合,不断地提高[7]作探寻人生真理,更好地塑造良好心态。在人才培养质量。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社区是群众最直3.4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增加伦理规范学习接获取心理服务的组织,而当前社区面临着经验在推动心理学运用的过程中,我们应坚持严116

3·教学实践与课程改革·谨的科学态度与专业的伦理规范,时刻警惕在助教师应考虑高职学生考证需求及实际运用要求,人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伦理问题,使社会心理服务积极改变已有授课模式,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调[8]在有效治理的范围内更多发挥应有的作用。动学生学习动机,加强伦理规范培训,不断提升2021年4月25日,为进一步规范社会心理服务工高职学生社会心理服务实践能力。作,促进社会心理服务健康发展,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参考文献作委员会首次通过了关于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者伦[1]白学军,杨海波.高校参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理规范守则(以下简称“伦理规范”)。伦理规的模式探索[C]//第二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出版者不详],2021:283-范中提出十大守则:科学规范、助人关系、知情284.同意、保护隐私、边界清晰、提升能力、关系界[2]黄文军,段继鹏,尹军,等.违规和违法行为责任[9]限、谨防偏见、危机处置和诚实守信。然而,归咎的身份效应:基于官员、富人与普通人间的比大部分高职学生对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中的伦理操较分析[J].应用心理学,2017,23(4):366-守认识不足,相关伦理规范意识有待进一步提375,317.[3]池丽萍,辛自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应然与高。因此,未来可在课程改革中增进伦理规范相实然:基于全国12个试点地区的评估[J].心理关知识的学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也应积极科学,2019,42(4):978-987.推动新任教师在培训中增加伦理规范知识,帮助[4]舒菲,韦前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背景下高职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伦理规范。此外,教师可在院校职业心理工作刍议[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课堂上设置相关的伦理考核,提倡学生的心理剧教学学报(中旬刊),2021(9):214-217.或心理科普视频中标识涉及的伦理知识,帮助学[5]王慧秋.复杂性思维在高职心理健康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10(3):75-76.生更好地理解实际工作中所需遵循的伦理操守。[6]王慧秋.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生活化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35):120-121.4 结语[7]胡静娴.欺凌主题校园心理剧创作的实践与思职业教育应大力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考[J].江苏教育,2021(76):18-21.不断提高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质量[10]。社会心理[8]贾晓明.迎接心理咨询与治疗发展的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加强心理咨询和治疗专业人员的伦理服务“1+X”证书是职业教育中一次重大尝试,对规范[J].心理学通讯,2021,4(2):74-75.“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挑战。当[9]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社会心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社会心理服务证书理服务工作伦理规范[J].心理学通讯,2021,4的衔接工作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本研究探讨了在(2):81.社会心理服务证书与心理健康教育“课证融通”[10]罗岩.“1+X”证书制度背景下人力资源专业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以“组织行为学”为例[J].冶的特色课程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院校金管理,2020(7):241-242.的公共课程,在本课程中,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11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