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湖南省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湖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时量:75分钟 满分:100分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18年8月,国外某大学科研团队在月球永久阴影区中发现多处含有水冰的区域(下图),这是科学家们首次在月球发现水冰存在的直接证据。据此完成1~2题。 1.从天体类型看,月球属于A.卫星B.小行星C.恒星D.彗星2.有关“水冰月”的研究成果,说明月球A.目前适合人类生存B.有厚厚的大气层C.月面温度比较适宜D.有水存在的迹象“好奇”号确认火星上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分析检测显示,取出的岩石粉末含有黏土、硫酸盐和其他对生命非常关键的矿物成分。火星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下表为火星与地球的数据对比,下图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高分辨率照相机抓拍到的“公牛眼”状陨石坑。据此完成3~4题。行星质量(地球为1)体积(地球为1)平均密度(g/cm2)公转周期自转周期地球1.001.005.521a23小时56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火星0.110.153.961.9a23小时37分3.火星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但目前仍然没有发现生命存在,其理由最可能是A.火星自转周期长B.火星表面温度高C.火星上没有液态水D.火星上没有大气4.相对于地球来说,火星更易遭陨石袭击,其原因是A.火星公转速度快B.火星自身引力更大C.火星大气密度小D.火星的宇宙环境不安全科学家预测2023—2024年太阳活动将到达峰值。读甲、乙两幅不同年份太阳黑子图,完成5~6题。5.甲图拍摄的年份最可能是A.2010年B.2012年C.2015年D.2018年6.乙图所示年份,受太阳活动影响,地球上A.赤道附近极光出现的频率增加B.世界各地降水增多C.指南针常常无法正确指示方向D.环太平洋火山喷发异常增多“光伏扶贫”主要是在住房屋顶(左图)和农业大棚上(右图)铺设太阳能电池板获取电能,农民可以自用,也可将多余的电量卖给国家电网,即“自发自用、多余上网”。据此完成7~8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7.“光伏扶贫”中利用太阳辐射能A.为人类提供能源B.为大气运动、水循环提供动力C.维持地球表面的温度D.提供光、热资源8.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①生物出现 ②火山的喷发 ③水体的运动 ④潮汐现象 ⑤煤、石油的形成 ⑥风的形成A.①③⑤⑥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②④⑤⑥下图为“火山成因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9.该图中甲处为A.地核B.地壳C.软流层D.水圈10.火山灰在地球四大圈层迁移的顺序一般是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读“某河流地貌示意图”,完成11~13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11.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A.侵蚀、搬运、堆积B.搬运、侵蚀、堆积 C.侵蚀、堆积、搬运D.堆积、搬运、侵蚀12.图中a河段河道的剖面图最有可能是13.图中c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是A.瀑布B.冲积扇C.三角洲D.河漫滩平原读下图,完成14~15题。14.该地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A.冰蚀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海浪侵蚀作用15.该景观地貌属于A.雅丹地貌B.丹霞地貌C.冰蚀地貌D.喀斯特地貌某地区有一片屹立在坚实的土层之上、仿佛沙雕一样的巨大的蘑菇群岩层,被当地人称为“蘑菇沙漠”。读图,完成16~17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416.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质作用主要是A.风力侵蚀B.流水沉积C.岩层挤压D.火山喷发17.“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A.湿润地区B.半湿润地区C.平原地区D.荒漠地区下图为某中学生在自然博物馆看到的四块动物化石,甲、乙、丙、丁分别为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和鱼类化石。据此完成18~19题。18.关于图中四块化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丁乙甲丙C.乙丁甲丙D.乙丁丙甲19.与图中丙化石相同地质年代,陆上的植物是A.孢子植物B.裸子植物C.海生藻类D.被子植物沙漠治理是干旱区的重要课题,传统工程治沙主要是利用人工设置沙障(如草方格)来防止沙子移动。近年来,某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化学黏合剂(见下图),可增强沙粒间的约束力,从而逐步使沙漠土壤化。在治理后的沙地上,西瓜、西红柿等长势喜人。据此完成20~21题。20.草方格沙障可以A.黏合沙粒B.吸取地下水C.增加地表粗糙度D.减少下渗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521.与草方格沙障相比,沙漠土壤化技术的优势是A.成土时间短B.技术难度小C.没有环境污染D.资金投入少下图为我国①②两地区的典型地貌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22~23题。22.图示①②两地区典型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D.堆积作用23.下列地形区中,最可能广泛分布图示②地貌的是A.江南丘陵B.黄土高原C.华北平原D.青藏高原2020年7月17日晚至18日凌晨,四川省阿坝自治州发生泥石流(下图)。经调查,此次泥石流是在山区,因频繁的地质构造活动、陡峻的地形地貌、短时强降雨,以及人类生产活动等因素作用下形成的,造成了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据此完成24~25题。24.阿坝自治州泥石流发生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A.地质结构较稳定B.山区岩石较破碎C.降水少且强度大D.人类活动影响大25.在野外活动时,应对泥石流威胁的措施是A.连续降雨或暴雨时,不要在沟谷中逗留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6B.可以躲在沟谷中的大树上,以防被冲走C.向沟谷两侧迅速躲避,或顺沟谷往下跑D.发现泥石流及时报告,以便上游居民撤离第Ⅰ卷答题卡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得分答案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50分)26.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1)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是________(填名称)。(2分)(2)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______轨道和______轨道之间(填名称)。(4分)(3)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内共包括______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______。(4分)(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7(1)填注太阳大气层名称:A______,B______,C______。(6分)(2)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是______,它出现在太阳大气的______层。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______和______。(8分)(3)从图中可知,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是______,它发出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会扰乱地球大气层中的______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扰和破坏,另外,还将扰乱地球的磁场,引发______现象。(6分)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材料一 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下图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桥”。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政区简图。(1)图中四座“天生桥”可能出现的位置对应图中甲、乙、丙、丁的相应次序为:黄土桥______;海蚀桥______;喀斯特溶蚀桥______;风蚀桥______。(8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8(2)塑造④风蚀桥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2分)(3)材料二所示的五个地区中滑坡、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是______。(2分)(4)图中戊河流入海口常见的地貌是__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4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9湖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ADCCDCAACAADC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BDADCDCABDBA1.A 【解析】地球为太阳系中的行星,而月球环绕地球公转,因此从天体类型看,月球属于卫星,A正确;小行星是环绕太阳公转的天体,与月球不同,排除B;恒星是能自己发光、由炽热气体构成的、质量巨大的天体,与月球不同,排除C;彗星是主要由冰物质构成的、环绕太阳公转的天体,与月球不同,排除D。2.D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在月球永久阴影区中发现多处含有水冰的区域,因此有关“水冰月”的研究成果,说明月球有水存在的迹象,D正确;由于月球没有大气、昼夜温差大等,目前还不适合人类生存,A错;由于月球体积和质量较小,没有吸引住大气层,且有关“水冰月”的研究成果不能说明月球有厚厚的大气层,B错;月球由于没有大气层、自转周期长等原因,月面温度昼夜温差极大,有关“水冰月”的研究成果不能说明月面温度比较适宜,C错。3.C 【解析】根据材料,火星虽然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是通过火星岩石成分分析的。目前仍然没有发现生命存在,其理由最可能是火星上没有液态水,C对。火星自转周期与地球接近,A错。火星距太阳较远,表面温度低,B错。火星上有大气,D错。故选C。4.C 【解析】相对于地球来说,火星更易遭陨石袭击,其原因是火星大气密度小,侵入火星大气的天体不能被焚毁,C对。火星公转速度与地球相似,A错。相对于地球来说,火星的体积质量更小,自身引力会更小,B错。火星的宇宙环境和地球一样安全,D错。故选C。5.D 【解析】与乙图相比,甲图所示太阳黑子极少,最可能是在低谷年拍摄的。大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由2023—2024年为太阳活动高峰年推知,2012—2013年为太阳活动高峰年,2018年为太阳活动低谷年,选项D符合题意,故排除A、B、C,故选D。6.C 【解析】乙图所示年份,太阳黑子数目较多,说明太阳活动较频繁。太阳大气抛出的高速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磁场,导致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C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0符合题意;极光只出现在两极地区,不会出现在赤道附近,A错误;太阳活动与地球上的极端天气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并不是各地降水都会增多,B错误;太阳活动与火山、地震的关系目前尚不明确,D错误,故选C。7.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光伏扶贫’主要是在住房屋顶和农业大棚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获取电能,农民可以自用,也可将多余的电量卖给国家电网,即‘自发自用、多余上网’”可知,“光伏扶贫”是利用太阳能电池板获取电能,是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能量的实例,为人类提供能源,A正确;B、C、D也是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但并不是“光伏扶贫”中利用太阳辐射能的表现。故选A。8.A 【解析】火山喷发是地下岩浆活动,能量来自地球内部,②错误;潮汐是天体引力导致,能量来源亦不是太阳辐射,④错误;生物出现、水体的运动、煤、石油的形成以及风的形成都与太阳辐射有关,①③⑤⑥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9.C 【解析】由图示信息可知,甲处位于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是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幔的上部,水圈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C正确,B、D错误。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不符合题意,A错误。故选C。10.A 【解析】由材料中火山可知,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开始;根据“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最上面是大气圈,中间是水圈,最下面是岩石圈,其中,生物圈位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很显然火山灰漂浮在大气圈中,慢慢会沉积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沉积下来回到岩石圈,故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A正确,B、C、D错误。故选A。11.A 【解析】读图可知,a位于河流的上游山区,地势落差大,河水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b位于中游,以搬运作用为主;c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平坦,流速慢,以堆积作用为主。故选A。12.D 【解析】a河段地处河流上游,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流水下蚀作用强,易形成V形谷。故选D。13.C 【解析】图中c处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平坦,流速慢,以堆积作用为主,可能形成河口三角洲,C正确;瀑布一般形成于上游地势落差大的地区,冲积扇形成于河流出山口,河漫滩平原形成于河流的中下游,A、B、D错误。故选C。14.B 【解析】桂林山水在云贵高原地区,是石灰岩地貌典型分布地区,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1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流水侵蚀。A、C、D错误,B正确。故选B。15.D 【解析】可溶性岩石在常温下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被溶蚀,形成的地貌景观属于喀斯特地貌,D正确;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地貌,丹霞地貌是红色砂岩被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貌,冰蚀地貌形成在高山地区或高纬地区,如U形谷、冰斗、角峰、峡湾等,A、B、C错误。故选D。16.A 【解析】图示景观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地貌,A对。流水沉积形成流水堆积地貌,岩层挤压易形成褶皱等地质构造,火山喷发可能会形成火山地貌等,B、C、D不对。故选A。17.D 【解析】风力侵蚀地貌在干旱和半干旱荒漠地区分布广泛,D对。湿润半湿润地区往往形成流水地貌,平原地区的地貌要取决于其自然特征,不一定是风蚀蘑菇,A、B、C不对。故选D。18.C 【解析】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恐龙生活在中生代,三叶虫生活在早古生代,哺乳动物出现在中生代后期,但在新生代快速发展,鱼类在晚古生代大量繁衍。所以四块化石年龄由老到新的排序分别是三叶虫化石、鱼类化石、恐龙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即为乙丁甲丙。故选C。19.D 【解析】丙化石为哺乳动物化石,表示新生代,新生代是被子植物时代,D正确。中生代为裸子植物时代,而孢子植物和海生藻类的时代均早于裸子植物,A、B、C错误。故选D。20.C 【解析】由材料可知,草方格沙障“固沙”主要表现为防止沙子移动。草方格沙障是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的半隐蔽式沙障,可以增大地表粗糙度,减缓风力;增加地表覆盖,截流水分,增加下渗,以利用植被生长,起到固沙的目的。故选C。21.A 【解析】分析材料可知,与草方格沙障相比,沙漠土壤化技术难度大,环境污染大,资金投入多,但成土时间短。故A正确,B、C、D错误。22.B 【解析】图中①为海浪侵蚀地貌,②为冰川侵蚀地貌,因而都属于侵蚀作用,B正确。故选B。23.D 【解析】图中②为冰川侵蚀地貌,常见于寒带地区或中低纬度的高山地区,四个选项中只有青藏高原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冰川地貌分布,D正确,A、B、C错误。故选D。24.B 【解析】泥石流的发生需要三个必备的条件,一是地形陡峭,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2二是有丰富的松散物,三是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结合材料分析,该地地形陡峭,地质构造活动频繁,地质结构不稳定,山区岩石破碎,A错误,B正确;降水丰富,强度大,C错误;人类活动不属于自然环境特征,D错误。故选B。25.A 【解析】连续降雨或暴雨时,沟谷中易诱发泥石流,不要在沟谷中逗留,也不能躲在沟谷中的大树上,A正确,B错误;向沟谷两侧迅速躲避,不能顺沟谷往下跑,C错误;发现泥石流及时报告,以便下游居民撤离,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50分)26.(1)水星(2分)(2)火星 木星(4分)(3)两 太阳系(4分)(4)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中(2分)(5)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2分)27.(1)光球层 色球层 日冕层(6分)(2)耀斑 色球 太阳黑子 耀斑(8分)(3)11年 电离 磁暴(6分)28.(1)乙 丁 丙 甲(8分)(2)风力侵蚀(2分)(3)丙(2分)(4)河口三角洲 流水堆积(4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