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统编版通用)06 清末民初救国道路的探索 Word版含解析

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统编版通用)06 清末民初救国道路的探索 Word版含解析

ID:83143379

大小:100.28 KB

页数:9页

时间:2023-08-11

上传者:老李
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统编版通用)06 清末民初救国道路的探索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统编版通用)06 清末民初救国道路的探索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统编版通用)06 清末民初救国道路的探索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统编版通用)06 清末民初救国道路的探索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统编版通用)06 清末民初救国道路的探索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统编版通用)06 清末民初救国道路的探索 Word版含解析_第6页
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统编版通用)06 清末民初救国道路的探索 Word版含解析_第7页
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统编版通用)06 清末民初救国道路的探索 Word版含解析_第8页
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统编版通用)06 清末民初救国道路的探索 Word版含解析_第9页
资源描述:

《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统编版通用)06 清末民初救国道路的探索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解密06清末民初救国道路的探索1.(2022年山东枣庄三模)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首开总统宣誓之先河:“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这一宣誓的主要价值是A.激发国民党人的斗志B.树立民主信仰和凝聚共和力量C.号召实行责任内阁制D.彰显神圣感和宣誓者的使命【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可知,孙中山宣誓效忠民国效忠共和,以防止专制复辟,巩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树立民主信仰和凝聚共和力量,B项正确;此时是同盟会,不是国民党,排除A项;材料是强调孙中山宣誓的主要价值,而不是号召实行责任内阁制,排除C项;D项不是主要价值,主要价值应该是一种精神或者是力量,排除D项。故选B项。2.(2022年湖北黄冈中学二模)章永乐在《旧邦新造》中指出:“从实力政治上,南方进了袁世凯的‘瓮’,而从法律上,则是袁世凯进了南方的‘瓮’。”袁世凯进了南方的“瓮”意味着A.中国式的“光荣革命”完成B.辛亥革命成果的丧失C.民主共和的原则得以确立D.民主义目标的实现【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因此从实力政治上,南方进了袁世凯的‘瓮’;但是南方革命党人通过《临时约法》,确立了人民主权和民主共和等民主原则,从法律上限制了袁世凯复辟的企图,因此是袁世凯进了南方的‘瓮’,C项正确;A项指的是清帝退位,排除A项;B项指的是南方进了袁世凯的‘瓮’,排除B项;辛亥革命的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其民主主义目标并未实现,排除D项。故选C项。3.(2022年甘肃兰州一模)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规定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为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决议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这表明A.辛亥革命推动民主建设B.中央集权开始受到冲击C.清末新政探索政治改革D.基层直接民主不断深化【答案】C【解析】清末新政中明确了地方自治的大致改革方向,规定设立议事会为决议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这体现了清末新政时期探索政治改革的尝试,C项正确;1911年辛亥革命,排除A项;B项错在“开始”,排除B项;材料只是列举了《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的内容,尚未落实,因此无法得出基层直接民主不断深化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4.(2023河南濮阳一高一模)辛亥革命后,许多人的责任中心由原来的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家族转向社会和国家,由原来狭隘的民族一主义转向以现代国家意识为基础的民族主义。这说明,辛亥革命A.创建了新的民主政治架构模式B.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1C.促进了中国社会意识的现代化D.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答案】C【解析】根据“许多人的责任中心由原来的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家族转向社会和国家,由原来狭隘的民族一主义转向以现代国家意识为基础的民族主义”可得出辛亥革命促进了近现代民族意识的形成,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民族观念,不是民主,排除AB项;材料与民族工业发展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5.(2022年吉林延边一模)对于辛亥革命,列宁指出:“孙中……充分认识到‘种族’革命的不足,丝毫没有忽视政治问题,或者说,丝毫没有轻视政治自由或容许中国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改革’、中国立宪改革等等并……”.这说明辛亥革命A.反帝反封建具有彻底性B.受到列宁主义的直接指导C.促进社会转型意义重大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C【解析】列宁认为辛亥革命,在进行民族革命同时未忽视政治问题,倡导政治自由反对专制,实现社会改革、立宪改革等,可知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转型,C项正确;辛亥革命未受到列宁主义指导,排除A项;辛亥革命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上具有不彻底性,排除B项;未体现民众思想变迁,排除D项。故选C项。6.(2022年河北保定二模)如表所示呈现了1912—1919年中国煤矿生产(不包括帝国主义控制下的各矿产量)中官僚资本的发展状况(开采产量单位:吨)。其中“名义上为商办”是当时掌权的大官僚以私人名义投资创办的。据此可以说明,这一时期年份全国机械开采产量官僚资本控制下名义上为官办名义上为官商合办名义上为商办合计在全国机械开采产量中所占的百分比%1912416568722702000025000034227082.219148260063789771800024842464540178.119161876008584454448627455371148845279.319182522023694807454635760179190662175.719193122237684174893126861507243880778.1A.民族资本主义取得较大发展B.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C.中国近代机器工业逐步兴起D.南京国民政府掌握经济命脉【答案】A【解析】根据图表可知,民国初年,我国机器采煤业取得较快发展,虽然官僚资本总体上占比只是略有下降,但总产量增加了7倍以上,私营企业增长势头较好,据此可判断民族资本主义取得较快发展,A项正确;仅凭采煤业无法了解中国社会经济整体结构组成,排除B项;19世纪60年代,中国近代机器工业在洋务运动时期兴起,排除C项;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7.(2022年广东三模)1917年,一个叫杨睿的人,纠集一帮人成立灵学会,研究能与鬼魂沟通的奥秘,成为个整合西洋催眠术、东洋妖怪学、中国本土扶乩占卜术的大杂烩,自称可以解决道德沦丧的问题,连黎元洪、严复都为之题词。这表明当时A.封建迷信成为思想主流B.思想启蒙需要更加深入C.新文化运动成效不显著D.北洋军阀意图加强专制【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在20世纪初,融杂了洋催眠术、东洋妖怪学、中国本土扶乩占卜术的灵学会受到一些军阀甚至先进士人的支持。这表明当时迷信思想仍有一定受众,思想启蒙需要更深入,B项正确;封建迷信成为思想主流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只能反映部分人的思想观念,未体现社会上其他人群的思想,因此不能推出新文化运动成效不显著,排除C项;材料中灵学会思想并不符合加强专制的需求,排除D项。故选B项。8.(2022年山东滨州二模)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宋教仁、蔡元培等自发成立了社会改良会,下图为该会章程的节选。据此可知,该章程旨在A.传播自由平等思想B.废除传统的风俗C.塑造共和国民人格D.掀起新文化运动【答案】C【解析】南京临时政府自发成立的社会改良会意在通过移风易俗来塑造共和国民人格,C项正确;传播自由平等思想只是改良会宗旨之一,排除A项;B项是手段而非目的,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发动时间是在1915年,排除D项。故选C项。9.(2022年天津滨海新一模)从1913年到1921年,北洋政府颁布了70余项经济法规和行业性章则条例。……但北洋政府时期军阀混战、政局更迭频繁,许多政府奖励条例都因“财政部筹款为难”,最后不了了之,部分立法甚至沦为各派势力搜刮民脂民膏的工具。材料旨在强调A.北洋政府的经济立法成果显著B.推动了中国经济法制的近代化C.社会条件制约相关法令的落实D.振兴实业成为普遍的社会思潮【答案】C【解析】北洋政府颁布经济法规等举措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是军阀割据的实际情况使得大部分立法都流于形式,甚至沦为各派势力搜刮民脂民膏的工具,这说明社会条件制约相关法令的落实,C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相反,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北洋政府的经济立法并未真正落实,而非强调北洋征服经济立法对于法治历程的贡献,排除B项;D项与材料无关,而且“普遍”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0.(2022年山东威海二模)下图为民国初年山东经济发展的情况(部分)。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山东•1911年开办的棉织企业为8家,1913年增加到63家。

3•1912年至1913年间,酿酒、制糖、榨油、火柴、制蜡、制烟和皮毛制革等各行业迅速增加,由333家增到476家。•自民国元年至1920年,设立的各种铁工厂计有济南8家,青岛9家,博山5家,威海卫、济宁各4家,潍县3家,全省共33家。A.工业布局更加合理B.经济运行环境有所改善C.工业体系初步建立D.列强经济侵略有所放松【答案】B【解析】通过阅读图片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初年山东的棉织、酿酒等近代企业数量增多,各种铁工厂纷纷出现等,说明当时山东经济运行环境有所改善,B项正确;与棉织等轻工业相比,重工业数量少,比较薄弱,不能说明山东工业布局更加合理,排除A项;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发展较弱,不能说明山东工业体系已初步建立,排除C项;此间,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欧洲列强经济侵略有所放松只是部分客观条件,排除D项。故选B项B组提升练1.(2022年湖南衡阳二模)1912年,中国封建买办阶级的政治代表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开始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但是,袁世凯并不以此为满足,他登上临时大总统的宝座之后,就千方百计摧毁辛亥革命的成果,实现独裁统治,逐步恢复帝制,建立袁氏朝廷。这一现象A.体现传统观念依然深厚B.说明民众民主意识薄弱C.导致辛亥革命彻底失败D.反映帝国主义保守态度【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开始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但袁世凯并不满足,千方百计摧毁辛亥革命的成果,实行独裁统治以至于着手恢复帝制这,这体现了传统封建观念依然浓厚,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众民主意识,排除B项;“导致辛亥革命彻底失败”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帝国主义保守态度,排除D项。故选A项。2.(2022年广东珠海市第二中学模拟预测)日俄战争结束后,《立宪纪闻》撰文称“及甲辰日俄战起,识者咸为之说曰,此非日俄之战,而立宪、专制二政体之战也”。就连驻法公使孙宝琦、两江总督周馥、湖广总督张之洞、直隶总督袁世凯等官僚也纷纷上书朝廷,奏请立宪,清政府最终决定变法。这表明,晚清政府A.意图变革封建专制统治B.决定变革政体深受形势影响C.适应民主共和历史潮流D.利用帝国主义矛盾开展变法【答案】B【解析

4】日俄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包括驻外公使、地方督抚在内的知识分子,强烈呼吁变革政体、实行立宪,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清政府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表明晚清政府决定变革政体深受国内外形势影响,B项正确;晚清预备立宪意在维护而非变革封建专制统治,排除A项;晚清政府并未因为日俄战争和官民请愿立宪而实行民主共和,排除C项;日俄战争爆发时,清政府已经沦为了列强以华治华的工具,其改革是为了讨好列强,并非利用帝国主义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3.(2022年北京昌平二模)孙中山在致内务部令中提到:“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称。查前清官厅,视官等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这表明,孙中山认为(    )A.民族革命尚未完成B.社会习俗阻碍经济发展C.前清机关需要裁撤D.国民之间应该一律平等【答案】D【解析】据材料“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称。查前清官厅,视官等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可知,孙中山在内务部中相关政令中强调形式上的平等,反对封建制度一切形式上的不平等。因此民国官民之间、上下级间、人民之间,如何称谓都有相关要求与规定,D项正确;辛亥革命中的民族革命先指推翻清政府,已经完成,且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到政治沿革,没有明确社会习俗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清朝相关机关设置,仅提到民众间的平等,排除C项。故选D项。4.(2022年福建漳州三模)武昌起义前后,南方口岸城市地方精英希望通过签办团防,稳定地方秩序。在筹办过程中,支持“新政”“立宪”的绅士和经营现代工商业的新式商人取代传统乡绅成为筹办团防的首要领导者。这反映了A.不同政治力量的利益诉求B.民主共和已成为时代潮流C.地方精英迥异的政治态度D.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南方口岸城市地方精英希望通过签办团防,稳定地方秩序”“支持‘新政’‘立宪’的绅士和经营现代工商业的新式商人取代传统乡绅成为筹办团防的首要领导者”信息,可以看出此时中国正在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趋势,D项正确;材料未反映不同政治力量的利益诉求,排除A项;材料无法反映民主共和已成为时代潮流,排除B项;材料未反映地方精英政治态度的迥异,排除C项。故选D项。5.(2022年广东二模)下表反映了1905-1910年武汉地区重要报刊的创办情况。由此可得出报刊创办时间创办人情况共同点中文《楚报》1905年日知会会员主笔均传递于军学两界;“倡言大乱”《武昌白话报》1908年同盟会会员主笔《湖北日报》1908年共进会会员主办《江汉日报》1908年进步留日学生创办《雄风报》1910年共进会会员主办

5《大江报》1910年振武学社和文学社机关报A.政治革命需要进行思想宣传B.辛亥革命有着广泛群众基础C.推翻清政府成为社会的共识D.革命党人通过报刊影响政局【答案】A【解析】1911年爆发了由新军发起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等参与的武昌起义。材料表明在此之前,武汉出现了大量提倡革命的报刊,这说明思想宣传成为政治革命的先导,选A项;根据所学知识,B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推翻清政府成为社会各界共识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6.(2022年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高中二模)据学者研究,1916年底《新青年》初到成都时只卖了5份;五四以后,武汉学生“看杂志的风气才渐开”;福建学生郑超麟在1920年才学会写白话文;直到1927年,在四川万县上中学的何其芳还不知道五四运动。这些现象共同说明A.思想解放运动具有渐进性B.思想的传播存在时空差异C.五四运动促进新文化传播D.打倒“孔家店”迫在眉睫【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在成都、武汉、福建等地区,新文化对社会,尤其是青年学生的影响力是有限的,说明思想解放不能一蹴而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A项正确;材料中至提到了4处地点,样本过于单薄不具有普遍性,排除B项;C项只能体现材料的最后一部分,不能反映材料的整体,排除C项;材料并未强调打倒“孔家店”的急迫性,排除D项。故选A项。7.(2022年辽宁沈阳二中模拟预测)辛亥革命后,劝禁缠足的工作从未停止,1928年时,湖北59%、河北50%、山西18%的妇女仍缠足。而且此时婚俗虽出现了“允婚”,即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外,须男女双方同意,但新的婚姻观念亦未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即使像杭州这样的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与当时的政治变革相比所表现出的滞后性特征主要是由于A.西方列强侵略的破坏B.政府基层管理能力差C.社会思想近代化滞后D.各地社会习俗不平衡【答案】C【解析】据题意可知,辛亥革命后依然存在缠足和旧式婚姻,说明政治的变革并没有带来社会思想的同步改造,是社会思想近代化滞后的表现,C项正确;这种滞后性主要是由于社会思想滞后导致的,并不是因为列强的侵略、政府基层管理能力差和各地习俗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排除A、B、D项。故选C项。8.(2022年山东文登新一中模拟预测)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调查各类农户的借款用途,范围包括河南、湖北、安徽、江西四个省14个区852户(具体情况见如表)。据此可知,当时各类农户借款用途百分比(1934—1935年)用途平均自耕农半佃农佃农合计100.00100.00100.00100.00

6生产用8.47.411.65.8非生产用91.692.688.494.2伙食42.125.643.960.3婚丧18.121.512.720.3其他31.445.531.813.6A.国民政府重视农业生产B.农村的租佃关系盛行C.借款助推农村经济发展D.农民的生产能力有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抗战时期农村的经济发展。由材料“各类农户借款用途百分比(1934-1935年)”表,可知自耕农、半佃农、佃农的借款主要不是为了从事生产,而是为生活急需,可知农民的生产能力有限,D项正确;由材料无法得出国民政府对农业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只是提供了自耕农、半佃农、佃农的借款用途,并没有提及佃农数量占比,无法得出农村租佃关系是否盛行,排除B项;表格中农民借款用于生产的占比少于非生产占比,可见,借款对农村经济发展作用不大,排除C项。故选D项。9.(2022年河北邯郸二模)1904年,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后,又创立通海垦牧公司,专门用于收购苏北海滨的盐场荒地。1914年以来,通海垦牧公司从淮南垦务局贱价买到许多土地。此外,大生纱厂所得到的借款,也大量用来兼并土地。张謇的做法A.受到“实业救国”思潮影响B.缓解了民族资本的资金压力C.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壮大D.有助于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答案】C【解析】题干中张謇将企业积累的或筹集而来的资金大量用于购买土地,没有用来经营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影响了企业的扩大再生产,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壮大,C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张謇兼并土地的做法是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排除A项;大量资金用于购买土地,会使企业资金周转不灵,大生纱厂破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如此,排除B项;张謇的做法并不会壮大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就无法得出抵制列强经济侵略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10.(2022年天津河北二模)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向袁世凯面交《二十一条》,并威胁说:“如把秘密(指《二十一条》)泄露出去,日本当断然采取行动。”之后,袁世凯不顾日本的威胁,把《二十一条》的内容透露给了美国,深深地震惊了美国政府。袁世凯此举的主要意图是A.揭露日本的侵华野心B.借助欧美的力量来牵制日本C.赢得国际社会的同情D.为复辟帝制争取列强的支持【答案】B【解析

7】《二十一条》暴露了日本试图独吞中国的野心,袁世凯将《二十一条》的内容透露给了美国,深深地震惊了美国政府,就是要借助美国的力量来牵制日本,B项正确;如果是为了揭露日本的侵华野心,根本无需将内容告知美国,通过媒体即可实现,排除A项;赢得国际社会的同情不是袁世凯的主要目的,排除C项;袁世凯复辟帝制主要寄希望于日本的支持,排除D项。故选B项。11.(2022年辽宁丹东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时间 概况1844年宁波女塾开办,这是传教士在中国开办的第一所女子学校。19世纪60年代初至1876年教会学校数量增多,女生在学生中的比例增多。教会学校开放女子教育,促进了女子入学,实现男女教育平等。早期改良派在近代西方男女平权观念的影响下,最早开始关注女性的社会地位,倡导女子教育。维新派康有为主张男女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女子应该上学。梁启超重视女子教育,系统论述了女性受教育的必要性。1898年梁启超、经元善创办经正学堂,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国人自己创办的正规女子学校,起到了开风气之先的作用。1902年,蔡元培开办上海爱国女学。此时的女性学堂多为私人兴办,未获统治者的直接肯定。1907年清政府颁布《女子小学堂章程》及《女子师范学堂章程》,中国女性教育正式被纳入中国教育制度的范畴。1912-1913壬子癸丑学制规定初等教育段不分设男校女校,中等教育段专门设立女子中学校,女子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法定教育权,突破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限制。1920年北大校长蔡元培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开创了我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的先例,不分性别进行教育。1929年中华民国政府颁布《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实施其方针》,这是中国政府在历史上第一次对男女受教育机会平等进行法律上的明确规定,是中国女性教育的第一份法律成文。―-摘编自徐颖《一文纵览中外女子教育的发展》 该表反映了近代中国女子学校教育不断发展,指出其中一种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1:由传教士办学校到国人自办学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纷纷侵略中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获得在通商口岸的传教权,大批传教士来华传教,文化侵略的同时创立教会学校。教会学校开放女子教育,促进了女子入学,开近代女学教育的先河。甲午战争,随着着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国,维新派受近代西方“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从男女平等的角度出发,大力提倡女子教育并付诸实践,激发国人兴办女学的愿望。综上所述,在爱国思想和男女平等思想的推动下,国人自办女学,进一步推动了女子教育的发展。【解析

8】根据材料信息“1844年,宁波女塾开办,这是传教士在中国开办的第一所女子学校。”、“1898年,梁启超、经元善创办经正学堂,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国人自己创办的正规女子学校,起到了开风气之先的作用。”可归纳出“由传教士办学校到国人自办学校。”,进行论述的时候结合时代背景,史论结合。故答案为: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纷纷侵略中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获得在通商口岸的传教权,大批传教士来华传教,文化侵略的同时创立教会学校。教会学校开放女子教育,促进了女子入学,开近代女学教育的先河。甲午战争,随着着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国,维新派受近代西方“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从男女平等的角度出发,大力提倡女子教育并付诸实践,激发国人兴办女学的愿望。综上所述,在爱国思想和男女平等思想的推动下,国人自办女学,进一步推动了女子教育的发展。其他合理的论题也可:由私人办学到政府办学(维新变法和清末新政);由男女分校到男女同校(清末新政、新文化运动等);女子学校教育逐步有了法律保障(清末新政、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等)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