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133064
大小:4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4-08-31
《中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中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判断题计算题附加题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3题,共15分)1、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语表意十分丰富,同一对象可以有不同的说法,如“垂髫”也指“童年”,“夫妻”又称“伉俪”,“汗青”也指“史册”等。B.我国古代儒家经典“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尚书》。C.“金榜”是科举时代殿试录取的榜,殿试是皇帝主持的考试,考中者为“进士”,殿试第一名叫“状元”。D.二十四节气中,“清明”过后是“谷雨”。【考点】【答案】B【解析】B.我国古代儒家经典“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故选B。2、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___________________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①疾速地搏击着,②有力地搏击着,③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④大起大落地搏击着。A.④②①③B.②④①③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考点】【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语句衔接。语句衔接答题技巧:1、注意上下句的照应;2、注意关联词的衔接;3、注意指代性词语。从照应角度看,“胳膊、腿”则照应②①,“全身”照应“④大起大落地搏击着。”,所以②①④,“③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和后面的“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的都是同一主语,联系更紧密,所以③在最后。故选D。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经过表决、推举和讨论等程序,学生会的人选顺利产生。试卷第6页共6页 B.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称,结核病是全球头号传染病杀手。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D.当地时间凌晨左右,墨西哥发生大约里氏7.1级左右的地震,首都墨西哥城也有强烈震感。【考点】【答案】B【解析】A.语序不当,应该是“推举、讨论和表决”。C.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第二个分句在“青少年时期”后面加上“能否”。D.成分赘余。“大约”和“左右”重复。故选B。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5分)4、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小题。社戏鲁迅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1】请用四字短语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2】第2段中的加点的“跑”与第1段中的哪个字相呼应?这两个字都写出了怎样的情形?【3】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1)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4】“两岸的豆麦……但或者也许是渔火”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5】结合上下文,说说“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句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考点】【答案】【1】夏夜行船【2】“飞”。写出了船行速度快的情形。【3】(1)“点l试卷第6页共6页 【5】“我”由于可以出门看戏了,心情变好了。“忽而”表明孩子的心情易于突变,“轻松”“舒展”与前文因看不成戏而沮丧的心情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我”获准能和小伙伴一同去看戏时的兴奋、迫切之情。“身体似乎也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运用夸张手法,非常形象地表明“我”心情的舒坦、愉悦。【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概括。小标题式的概括一般而言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示例:月下行船【2】本题考查对词语效果的把握。先找到原句,然后分析“跑”字的效果。“跑”字采用拟人手法,把“连山”拟人化,“连山”主动向后跑,侧面写出船开的快。第一段中的“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中的“飞”则采用夸张手法,生动写出船开的快。故“跑”和“飞”照应。【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赏析角度:1)修辞;2)描写;3)议论抒情;4)词语感情色彩;5)重点字词。赏析思路:1)角度;2)分析;3)情感。(1)角度:描写,一系列动词磕、退、上前、架起;详细写出孩子们划船技术的娴熟和高超,如此高超的技术后面意味着多次的实践,表现了他们的勤劳;情感:表现了孩子们中间一种愉快的氛围。(2)角度:比喻、拟人;把连山比成铁的兽脊,用“跑”把连山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情感,生动想象写出了船开的快;情感:我这样丰富的联想,表现了我内心的激动、兴奋、急切。【4】本题考查表达方式及作用。描写分为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此处属于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可以分为感官角度描写、动静角度描写。1)概括所描写内容:从“清香”的嗅觉、“吹来”的感觉、“月色”的视觉三个角度描绘了月下山、水等景物,2)景物特点:很细腻的写出了江南水乡月夜的l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5、默写。(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之湄。(2)__________________,小米饭养活我长大_________________,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和平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桃花源记》中,描述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式微式微,________?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______?(6)挑兮达兮,在城阙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答案】蒹葭萋萋白露未晞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胡不归胡为乎中露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解析】诗词上下句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萋、晞、糜、髫。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6、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试卷第6页共6页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是对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极其生动。其中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什么?【考点】【答案】【1】引起后文(或:起兴作用)【2】连用两个“悠”字,把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及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手法赏析。本首诗叙述了一个男子追求窈窕淑女的心理路程。“雎鸠”属于景物描写,这种鸟的特点是夫妻恩爱,如同鸳鸯。把它和诗歌主题相联系,男子看到水中的雎鸠,自然想到恋慕的女子。又“荇菜”想到采摘荇菜的勤劳女子,所以“雎鸠”和“荇菜”起到引起后文的作用,古人把这种手法叫做“起兴手法”。【2】本题考查对诗歌中重点字词的解读。一般而言,先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分析语境意,最后结合诗歌主题把握情感。1)悠,闲适,久远。2)在诗句里“悠哉,悠哉”和“辗转反侧”相结合,突出地写出对于主人公来说时间之漫长。3)表现了主人公长夜漫漫,无法入睡,对女子思慕之情难以排解的苦闷。五、语言表达(共1题,共5分)7、综合性学习。请选择一位你最喜欢的古代诗人,按照示例,用第二人称与他展开一段跨越时空的对话。示例:刘禹锡,您一生坎坷,风雨中,您依然高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您的豁达与乐观,融入了我的心灵,给予我许多的温暖,谢谢您!【考点】【答案】示例;李清照,您拥有“沉醉不知归路”的豪情与美丽,您爱国,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远大志向,您憎恶金兵的苟且行径,因为怀念项羽而“不肯过江东”。您教会了我,一个人除了父母之外,最应该爱的,就是国家!【解析】首先审题,古代诗人、第二人称、仿句。其次分析例句的格式:称呼,您…,您+诗句,您+品格,对自己的影响,最后表达感谢!示例:李白,您一生颠沛流离,失败中,您仍然激昂地吟唱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您的豪迈与坚持,渗入我的血脉,激发我前行的勇气,谢谢您!六、名著阅读(共1题,共5分)8、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即使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别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1)这段话出自《________________》,全书主要通过________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2)从语段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答案】(1)《傅雷家书》书信试卷第6页共6页 (2)父亲是一个爱孩子、拥有民主平等观念、循循善诱的人。【解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这些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终结至1966年傅雷夫妇“文革”中不堪凌辱,双双自尽。十二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把儿子看出朋友,表现傅雷是一个拥有民主平等观念的人;“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等句子表现傅雷非常爱自己的儿子;“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看出傅雷对儿子的教导是温和的,循循善诱的。七、(共1题,共5分)9、阅读甲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往来翕忽(2)潭中鱼可百许头(3)斗折蛇行(4)悄怆幽邃【2】为加点字注音。(1)水尤清冽(_________)(2)为坻(_________)(3)佁然不动(_________)(4)俶尔远逝(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4】文中高度概括潭中氛围的是哪八个字?__【5】文中两次写“乐”,这和文章哀伤凄凉的感情基调矛盾吗?为什么?【考点】【答案】【1】轻快敏捷;大约;像蛇爬行一样;深【2】lièchíyǐchù【3】1)潭中的鱼大约有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2)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试卷第6页共6页 【5】不矛盾。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政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愁闷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1)往来翕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是轻快敏捷的意思。(2)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的鱼大概有一百多条。“可”是一词多义:可以能够;值得;大约。(3)斗折蛇行: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蜿蜒。“蛇”是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一样。(4)悄怆幽邃:寂静极了,幽深极了。“邃”是深的意思。【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字音。注意音调,要标准确。注意:坻[dǐ]:山坡。[chí]:江河中的小洲或高地。结合句意,这里应读“chí”。【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要求:完整、准确、流畅。(1)可,大约。皆,都。空游,在空中游动。(2)以,因为。清,凄清。居,停留。【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一段:写作者如何发现小石潭以及小石潭的概貌。第二段:写谭中的鱼和水。第三段:写潭的源头和岸势。第四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写外景环境,“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写内心感受;“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写离开的原因。【5】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首先,了解写作背景。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然后,找到两次乐和一次忧,第一段“心乐之”,第二段“似与游者相乐”,忧是第四段“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第三步:分析“乐”和“忧”关系。乐在前,忧在后,乐是因为“下见小潭”和见到游鱼,忧是因为“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同样的环境,由乐变为忧,环境没有变,那么结合时代背景,可以猜想应该是忧一直隐藏心头,先要通过发现山水美丽去排遣忧,但是这种忽视现实,沉浸美景的时光毕竟短暂,逃避不能长久,忧早晚会涌上心头,所以,乐和忧不矛盾,乐是忧的表现形式,忧是主基调。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岩石(露了出来)。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岸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录下了此地就离开。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试卷第6页共6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