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068936
大小:17.74 KB
页数:9页
时间:2023-09-20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中小学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革命,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根据XX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一、目标任务到2022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采用整校推进的混合研修模式,对全市在职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每人不少于50学时,其中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50%),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即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二、培训、考核对象
1全市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在职教师。临退休前一年(即2023年1月1日前退休)的教师可自主选择。三、主要措施按照“专业引领、整校推进、全员参与”的原则,整校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及开展校本应用全员考核工作。(一)提升培训团队信息技术应用指导能力由教育局“提升工程2.0”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素质好、教学优、懂技术、会应用、善指导”标准,选拔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骨干教师、教研员等,采用专题研修、分类培训与学习共同体建设等模式开展相关专项培训,组建专兼结合的高水平的市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团队。市级培训团队在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下,主要负责指导和监督各校工程推进工作、抽检各校校本应用考核情况、推动各校有效实施提升工程2.0培训,引领信息化教学发展。各校应组建校级培训团队,引领校本研修、指导信息化教学和开展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工作等。(二)整校推进教师培训与实践应用以学校为单位,遵照《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指南》,在市、校两级培训
2团队指导下,以学科信息化教学为重点,采取校本研修、区域教研、教师选学等多种方式,将集中培训、网络研修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整校推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全员培训。要依据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打造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组建“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互助、整体提升”的研修共同体,围绕学科课程标准,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修为抓手,应用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教学软件等,开展教学案例研讨等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利用线上资源,结合线下研讨,推动教师应用智慧课堂、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等,打造“技术创新课堂”,开展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案例展示及经验分享活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助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针对偏远乡村学校实际,实施试点校对口帮扶偏远乡村学校项目,采用名师远程直播课堂、互动课堂、专递课堂等方式,开展名师网络课堂和远程协同教研相结合的“双师教学”模式,加强乡村教师信息化培训精准帮扶工作。(三)依托省级管理平台,创建本地优质资源对接XX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推荐省工程办统筹遴选的课程资源和国家统一开放的慕课课程在培训中的应用。各学校基于学校发展需要,推荐一线优秀教师参与研发
3的微课、直播课等视频培训课程资源,以学科信息化教学为重点,统筹开放本地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资源。依托省管理平台,构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评价体系,汇聚教师实践应用成果,通过平台记录、观测、评价教师应用能力的实际水平与效果。(四)加强校本应用考核以《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为指引,开展成果导向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考核工作。1.考核内容教师依据学校要求和确定的内容参加学习,完成50学时(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50%)后方可参与校本应用考核。以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下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四个维度的30项微能力为校本应用考核重点,教师根据本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需要,至少参加3项微能力(至少覆盖3个维度)考核。校本应用考核重点内容为:编号维度微能力所属环境学分A1学情分析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多媒体教学环境4
4A2教学设计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多媒体教学环境4A3教学设计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多媒体教学环境4A4教学设计数字教育资源管理多媒体教学环境4A5学法指导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多媒体教学环境5A6学法指导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环境5A7学法指导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多媒体教学环境5A8学法指导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多媒体教学环境5A9学法指导学生信息道德培养多媒体教学环境6A10学法指导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多媒体教学环境6A11学业评价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多媒体教学环境7A12学业评价评价数据的伴随性采集多媒体教学环境7A13学业评价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多媒体教学环境7B1学情分析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混合学习环境5B2教学设计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混合学习环境5B3教学设计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混合学习环境5B4学法指导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混合学习环境6B5学法指导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混合学习环境6
5B6学法指导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混合学习环境6B7学法指导家校交流与合作混合学习环境7B8学法指导公平管理技术资源混合学习环境7B9学业评价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混合学习环境8B10学业评价档案袋评价混合学习环境8C1教学设计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智慧学习环境8C2教学设计创造真实学习情境智慧学习环境8C3学法指导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智慧学习环境8C4学法指导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智慧学习环境9C5学法指导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智慧学习环境9C6学业评价应用数据分析模型智慧学习环境10C7学业评价创建数据分析微模型智慧学习环境101.实施流程按照“学校规划—教研组协商—教师申报与实践—学校评审—教育局监督”的流程组织实施校本应用考核工作。(1)学校规划。基于信息化环境特征制定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学校发挥规划与指导作用,引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及校本应用考核方向。
6(1)教研组协商。依据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与学科研修计划,教研组要发挥统整和协调作用,帮助教师结合实际制定个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目标,在此基础上明确校本应用考核申报点。(2)教师实践与申报。教师围绕学科信息化教学创新目标,找准能力短板,主动参与研修,积极实践应用,形成信息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提交给学校并申报参与校本应用考核。(3)学校评审。学校组建由校内外信息技术骨干组成的评审组或委托市级培训团队,依据校本应用考核规范,对教师提交的实践证据进行评估审核,反馈评估结果并提出实践建议。(4)教育局监督。采用抽查的方式,检查验收各校校本应用考核结果,确保考核的客观有效。四、相关要求(一)加强组织领导1.教育局成立“提升工程2.0”工作领导小组组长:XX副组长:XX成员:XX
7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XX兼任,办公地点设在教师进修学校。领导小组科学规划、统筹组织、宏观指导全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1.学校成立“提升工程2.0”工作管理团队中小学校是提升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节点,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各校应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及信息技术骨干教师为成员的管理团队。管理团队负责制定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并围绕目标以及发展规划开展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落实全员信息化培训要求;组织开展校本应用考核工作,指导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和智慧学习环境中,选择符合本校信息化发展需要不少于25学分的微能力和参加不少于25学分的信息技术应用校本考核;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整校推进工作案例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优秀课例等。(二)加强考核结果应用1.将校本应用考核结果验收合格率纳入考核学校能力提升工程开展情况指标体系。
81.对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合格的教师,由教育局印发教师所选各个微能力的认证证书,作为取得XX市级证书的必备条件。2.学校建立教师个人应用能力提升电子档案,记载校本应用考核情况,建立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激励机制。通过制度建设、评优考核、成果展示等多种方式丰富考核结果的应用,激发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和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教育局对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进行过程督导和质量评估,将校本应用考核结果验收合格率纳入评估指标体系。评估结果作为学校办学水平、评先评优、校长考评的重要依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