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066994
大小:58.69 KB
页数:7页
时间:2023-06-14
《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分层练02 第二单元课内知识基础练(原卷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专题02第二单元课内知识基础练【语言基础练】1.下列各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克己复礼为仁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知者不惑D.未成一篑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文胜质则史B.请事斯语矣C.非礼勿视D.敏于事而慎于言3.下列句子为状语后置句的一项是()A.克己复礼为仁B.敏于事而慎于言C.文胜质则史D.如礼何4.下列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怵惕:恐惧。B.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内:同“纳”,结交。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要:通“徼”,求取。D.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然:……的样子。5.下列句中加横线“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人之有是四端也A.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B.知皆扩而充之矣C.人皆有不忍人之心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①埏埴以为器:黏土②自伐者无功:讨伐B.①跨者不行:跃、越过②自矜者不长:夸耀C.①曰余食赘行:同“形”,形体②自胜者强:强壮D.①凿户牖以为室:门窗②自知者明:知识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当其无,有车之用其安易持B.故有之以为利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C.死而不亡者寿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D.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我世世为洴澼絖:从事②今一朝而鬻技百金:买③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击破④魏王贻我大瓠之种:遗留⑤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同“皲”,皮肤冻裂⑥客得之,以说吴王:同“悦”,高兴A.①③⑥B.②④⑥C.①③⑤D.②④⑤9.下列对原文《五石之瓠》的内容或手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惠子使用比喻的手法,用瓠大无用形容庄子的理论虽然宏大,但实际上却毫无用处,对庄子的学说加以否定。B.对于“不龟手之药”,有的只能世世代代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有的却能用它为官做宰,庄子用这个故事说明惠子“拙于用大”。C.在文章中,庄子指出只有道家思想才能发挥人的聪明智能,指导人们善于运用巧妙的方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D.这篇文章形象地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本来就没有大小和好坏之分,一个人智量大,见地高,境界应该就高。10.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①道:宗旨②明:美好的B.在亲民,在止于至善①亲:亲近爱抚②止:停止C.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①静:心不妄动②安:平安D.物格而后知至①格:推究②知:知道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大学之道不以其道得之B.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C.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D.欲治其国者其皆出于此乎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②在止于至善③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④先正其心 ⑤先诚其意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⑥必先苦其心 ⑦南征北战A.①④/②③/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④⑤⑥/②/③/⑦13.选出对下面画线文句翻译正确的一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A.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亲近;在于使人停止“至善”。B.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于使人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C.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明白德育;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于使人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D.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于到达善良之地。14.下列各选项中,对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颜渊曰:请问其目目:目的B.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归:回归C.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焉:于是D.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家:家庭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B.不知乱之所自起臣子之不孝君父C.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故窃异室以利其室D.此何也当察乱何自起1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B.必知疾之所自起疾风知劲草C.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国与国不相攻D.治乱者何独不然其声呜呜然1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墨子,名翟,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兼爱”“非攻”等观点。B.《墨子》一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编。墨家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学并称“显学”。C.儒家讲“爱人”,墨家讲“兼爱”。前者强调“亲亲”“尊尊”的等级差别,后者主张“爱”没有等级差别。D.《周礼》中曾记录“邦”和“国”的区别,“大曰邦,小曰国”;而“家”指卿大夫的封地。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课内阅读练】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1.下列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怵惕:恐惧。B.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内:同“纳”,结交。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要:通“徼”,求取。D.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然:……的样子。2.下列句中加横线“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人之有是四端也A.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B.知皆扩而充之矣C.人皆有不忍人之心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突出仁政应该是天经地义的。B.孟子提出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对孔子关于“人性”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尤其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仁义礼智”,更是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和支柱。C.孟子指出“不忍人之心”是人生而固有的,承认“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里固有的,体现了孟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D.孟子在认为“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的同时,并不完全否认后天培养的作用,强调需“扩而充之”才能发扬光大。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2)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4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惠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犛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节选自《庄子·逍遥游》)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B.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C.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D.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惠子”即惠施,庄子的朋友,先秦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B.“魏王”即魏惠王。由于魏国曾定都大梁,所以魏国也称为梁国,因此魏惠王即《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梁惠王。C.“石”即“禾石”,古代重量单位,相当于一百二十斤(担)。秦汉时期度量衡制度中的“衡制”:铢、两、斤、钧、石。1石=4钧,1钧=30斤,1斤=8两,1两=24铢。D.“樽”指腰舟,可以捆在腰间漂浮在水上。古人以瓠系于腰间,用以渡水。3.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惠子以“大瓠之种”为比喻,其实是要说在纷乱的现实社会中,有一些人怀有才能却无法施展。B.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故事来批评惠子的观点,指出有才能的人在施展自己的才华时可能是方法不对,用错了方向,而不是“才能”本身的错误。C.惠子又用大树的比喻进一步申述自己的观点,大树的遭遇是“立之涂,匠者不顾”,而庄子同意他“大了就没有用处”的说法,这样大家就只有一同离开这个世界了。D.庄子继续反驳惠子的观点,指出“无用”即是一种“逍遥”,在那远离尘世的地方,精神可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比那些耍小聪明而不免于死亡的“狸狌”强多了。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2)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兼爱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5①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②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③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1)。”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2),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3),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4)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私令人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5)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④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士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取材于《墨子·兼爱》,有删节)[注](1)“虽然”句谓:这样虽然好,但却是天下难以办到的事。(2)牂(zāng)羊之裘:羊皮做的朴素衣服。(3)要:通“腰”。(4)胁息:屏气。(5)碎:通“萃”,军队行列。1.对加点字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贵必敖贱敖:通“傲”,傲视B.若君说之说:通“悦”,喜欢C.朝有黧黑之色朝:读zhāo,早晨D.人亦从而恶之恶:读wù,憎恶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是以仁者非之此何难之有焉B.何以易之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C.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D.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而士不以为行故也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视人之国若视其国看待别的国家如同看待自己的国家B.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只是没有认识到它的好处、辨清它的道理C.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所以楚灵王的大臣都为了节约而只吃一顿饭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6D.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越王勾践亲自击鼓来激励他的武士奋进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墨子”前一个“子”字,是对墨子的尊称,可译为“先生”。B.墨家学派在先秦曾盛极一时,其核心学说有“兼爱”“非攻”等。C.晋文公即《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侯”,课文出自《战国策》。D.“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说的是越王勾践忍辱复国的故事。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6.用“/”给下面文段断句。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私令人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片段写作练】孟子认为仁政就是“不忍人之政”的政治,而“不忍人之政”又是“不忍人之心”的延伸。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拥有这种“不忍人之心”,他主张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你是怎么理解的?写一段议论文字,谈谈你的想法,300字左右。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