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Word版含解析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Word版含解析

ID:83014835

大小:103.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3-09-19

上传者:老李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Word版含解析_第6页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Word版含解析_第7页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Word版含解析_第8页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Word版含解析_第9页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Word版含解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1——2022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检测题思想政治试卷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A.旁听一次价格听证会B.到市场上购物,挑选中意的商品C.中国青铜器博物院D.就学校周边的环境问题向环保局提出建议【答案】C【解析】【详解】A:选项A属于政治现象,故A不选。B:选项B属于经济现象,故B不选。C: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中国青铜器博物院属于文化现象,故C入选。D:选项D属于政治现象,故D不选。故本题选C。2.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新的事物在中华大地上不断出现,各种新的思想逐渐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因此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事实表明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决定③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④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新的事物在中华大地上不断出现,各种新的思想逐渐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因此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事实表明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①③适合题意;②是错误的;④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选B。【考点定位】文化与经济政治3.以下对文化的理解正确的是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②文化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③文化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④文化是政治、经济的派生物

1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故①②③项理解正确;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但文化并不是政治、经济的派生物,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④项理解错误;正确选项为A。【点睛】什么是文化?(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2)文化的特点: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4.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不久以后,全世界掀起了社会主义运动高潮。这表明文化(  )A.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影响到个人的成长历程;B.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C.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D.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答案】C【解析】【详解】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不久以后,全世界掀起了社会主义运动高潮。这表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C适合题意;A没有体现,排除;文化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先进的文化对社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B错误;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5.文化中有经济,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这说明()A.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唯一动力B.文化是经济的反映C.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D.文化对经济有重大影响【答案】D【解析】

2【详解】D:文化中有经济,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这说明文化对经济有重大影响,故D入选。A: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故A不选。BC:材料强调文化对经济的作用,并未涉及文化是经济的反映和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故BC不选。故本题选D。6.古代孟母三迁,当今基层政府和社区组织重视文化公园、文化走廊、文化橱窗建设。两者相隔千年,背后却蕴含着相同的道理,这就是()A.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B.文化建设推动着经济建设C.文化环境对人的素质有重要影响D.人的文化素养在教育活动中养成【答案】C【解析】【详解】C:古代孟母三迁,当今基层政府和社区组织重视文化公园、文化走廊、文化橱窗建设,都要重视环境,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环境对人的素质有重要影响,故C入选。AB:选项AB与题意不符,不选。D:人的文化素养在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中养成,与题意不符,故D不选。故本题选C。7.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文化会影响人们的()①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③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④言谈举止和体貌特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②③:文化会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故①②③。④:文化影响不到人的体貌特征,故④不选。故本题选A。8.安静幽雅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周到悉心的人文关怀、正气充盈的家风家教……在高明的教育工作者看来,一切场合、一切载体、一切方式,都是隐性教育可以融入、嵌入、渗入的地方,只要用心用力用情,就能收到“不言之教胜于教”的效果。由此可见()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②对人的教化和培育离不开合适的教育方式

3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②④:一切场合、一切载体、一切方式,都是隐性教育可以融入、嵌入、渗入的地方,只要用心用力用情,就能收到“不言之教胜于教”的效果,说明了对人的教化和培育离不开合适的教育方式,也表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②④正确。①:材料中没有涉及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①排除。③:本项说法与材料无直接关系,③排除。本题选C项。9.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①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②是人们文化素养的全部内容③是在长期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④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③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在长期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故①③④入选。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而不是人们文化素养的全部内容,故②不选。故本题选C。10.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雪莱这一名言体现了什么道理:A.优秀文化能影响人的思维方式B.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C.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A项说法不科学。B:伟大的诗篇即优秀文化,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说明人的精神世界得到丰富,B正确。C:该选项强调优秀文化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可见材料没体现,排除C。D:材料不涉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排除D。

4故本题选B。【点睛】11.雕像《思想者》,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劳动男子。这个巨人弯着腰,屈着膝,右手托着下颌,默视下面发生的悲剧。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拳头及嘴唇的姿态,表现出一种极度痛苦的心情。在那深刻的沉思中,体现了创作者内心的苦闷。这表明()①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②创造者的感受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③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④:雕像《思想者》的创作者,雕刻出一个弯着腰,屈着膝,右手托着下颌的劳动男子,通过该雕刻表现出一种极度痛苦的心情,体现了创作者内心的苦闷,这表明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人们的精神活动也离不开物质活动,①④符合题意。②: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和动力,②错误。③:材料中体现的是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没有涉及文化的丰富形式,③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12.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A.民族节日B.民族文化C.文化多样性D.文化遗产【答案】B【解析】【详解】B: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故B入选。A: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民族节日的集中体现,故A不选。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故C不选。D: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故D不选。故题选B。13.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A.国家文化的多样性B.地区文化的多样性C.民族文化的多样性D.城乡文化的差异性【答案】C【解析】

5【详解】C: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故C入选。ABD:选项ABD均不是文化多样性主要所指,故ABD不选。故本题选C。14.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能够产生以下影响()①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发展②推动国家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③消除民族隔阂和偏见④损害两国的根本利益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②: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能够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发展,推动国家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故①②入选。③:不同民族文化交流有利于消除民族隔阂和偏见,故③不选。④: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并不会损害两国的根本利益,而是有利于两国发展,故④不选。故本题选A。15.我们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构建人类共有的精神家园。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A.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B.消除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差异C.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D.相互借鉴,求同存异【答案】AC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的知识。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要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本题A、C、D符合题意;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们不能消除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差异,B观点错误,应排除;本题应选A、C、D。16.2020年4月4日,庚子年清明节,全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以表达各地各族人民对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牺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这反映了民族节日()①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②是民族情感集中表达的载体③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④蕴含着民族生活的道德伦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

6【解析】【详解】②④:庚子年清明节,全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以表达各地各族人民对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牺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这反映了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的道德伦理,是民族情感集中表达的载体,②④符合题意。①: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基本形式,①错误。③:材料强调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不体现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③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17.如今,依托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这是因为,大众传媒能够(  )①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限制,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②确保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③消除各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差别与冲突④迅速实现文化传递、沟通和共享A.①③B.①④C.①②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符合题意,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因为它能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②说法错误,“确保”一词说的太绝对;③说法错误,大众传媒并不能消除各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差别与冲突;④符合题意,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因为它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和共享的强大功能,迅速实现文化传递、沟通和共享;故选B。18.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正确的态度是()A.古为今用、洋为中用B.推陈出新、革故鼎新C.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D.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答案】C

7【解析】【详解】C: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故C入选。ABD:选项ABD均不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故ABD不选。故本题选C。19.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贵和”思想,今天仍显现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中,同时获得了社会主义的新内涵。这主要表明了()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C.传统文化是财富D.传统文化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指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A排除。B:题中传统文化中的“贵和”思想,今天仍显现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中,同时获得了社会主义的新内涵。这主要表明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符合题意。C:传统文化有先进文化,也有落后文化,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是财富,C错误。D:传统文化只有顺应时代的变迁,不断融入时代元素才能促进和谐社会建设,D错误。故本题选B。【点睛】20.不管是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还是在其他国家的华人,每到清明都会祭祖扫墓,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除夕吃年夜饭,这说明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C.传统习俗对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D.这是传统习俗的继承与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世界各地的华人每到传统节日都会庆祝,说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故本题选B项。AC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不如B项说的更贴近题意考点:传统文化的知识点

8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教材文化的有关知识分析理解题目的能力。题目较容易。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能正确理解题干的内涵和意境,二是能准确掌握教材相关知识。21.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书法终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繁荣书法艺术,要正确对待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下列对二者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①继承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 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③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④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②③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②③④正确。①: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①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22.立足于(),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A.社会实践B.人民群众的需求C.文化的继承与发展D.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答案】A【解析】【详解】A: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故A入选。BCD:选项BCD均不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故BCD不选。故本题选A。23.山东剪纸是一门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现在通过手机软件“妙趣剪纸”,用户可以在手机中随心所欲地做出各种效果的剪纸画。除此之外,用户还可以跟着教程学剪纸,或将拍摄的图片做成剪纸效果,并在社交网络分享。这表明剪纸艺术与现代技术结合()①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超越时代的局限传播剪纸艺术②把握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推动文化在实践中创新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④说明文化创新不仅需要继承,更需要融入时代元素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D

9【解析】【详解】①: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限度的超越时空的局限,传播剪纸艺术,①错误。②:“用户可以在手机中随心所欲地做出各种效果的剪纸画”表明剪纸艺术与现代技术结合把握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推动文化在实践中创新,②符合题意。③:材料不体现传统文化内涵的变化,只是传承形式的创新,③排除。④:“用户可以在手机中随心所欲地做出各种效果的剪纸画,用户还可以跟着教程学剪纸,或将拍摄的图片做成剪纸效果,并在社交网络分享”,说明文化创新不仅需要继承,更需要融入时代元素,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24.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是()A.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B.每个人都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C.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D.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答案】A【解析】【详解】A:学习型社会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因此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能够为全社会提供便捷的学习条件。A正确。B:每个人都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这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目的之一。B不选。C: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具体措施之一。C不选。D: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这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目的之一。D不选。故本题选A。25.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这一观点。【答案】①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②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便于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③从中国的发展来看,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解析】【分析】背景素材:文化与综合国力

10考点考查: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这一观点。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解答本题,考生可依据教材所学知识,从当前国际竞争、世界多极化以及我国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应该如何做的角度分析即可。26.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答案】(1)社会制度的更替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3)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解析】【分析】本题以简答题的形式呈现,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这一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详解】本题设问指向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是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27.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是近年来,除了商业味越来越浓厚之外,“年味”却越来越淡了。特别是随着洋节的兴起和影响,许多青少年对春节的概念越来越淡漠,他们更热衷于过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请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角度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拯救传统的春节?【答案】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要想拯救春节,离不开对传统春节文化的继承。②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正是传统春节的一些东西不适应青少年的要求,所以他们热衷于过洋节。我们要拯救春节,就必须进行大胆创新,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赋予春节新的时代内涵。③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最终实现对传统春节的传承。【解析】【详解】

11本题以传统节日为背景,考查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要求考生分析我们应该如何拯救传统的春节,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春节这个民族节日,我们要继承,因为继承发展的必要前提,并且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其次还要发展,我们要拯救春节,就必须进行大胆创新,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最后,加以总结,即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最终实现对传统春节的传承和发展。【点睛】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作为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以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对比为情境。因此,考生在备考时,要从宏观上把握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同时,注意将本考点与其他考点相结合构建知识网络。高考对文化继承与发展知识的考查会集中在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上,其中需要特别关注两点:(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二者不能错位。(2)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存在先后顺序、孰轻孰重的问题。28.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今天,我们生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这是一个呼唤文化创新的伟大时代。谁想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谁就应该自觉地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1)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是什么关系?(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什么?【答案】(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入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要求,也是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2)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对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或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属于简答题,解答本题,可参阅教材进行回答,详解略【小问2详解】本题属于简答题,解答本题,可参阅教材进行回答,详解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