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2020年10月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ID:82935420

大小:249.02 KB

页数:4页

时间:2023-07-07

上传者:186****5381
2020年10月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20年10月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20年10月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20年10月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2020年10月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202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传播学概论试卷(课程代码0064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大众传播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的(A)A.美国B.德国C.英国D.法国2.在各种社会传播类型中,信息表达最为规范的是(D)A.自我传播B.人际传播C.组织传播D.大众传插3.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以科学方法为指导进行受众调查的发起单位是(D)A.中央电视合B.新华社C.AC尼尔森D.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4.下列媒介中属于麦克卢汉所说的“凉媒介”的是(A)A.电话B.广播C.电影D.报纸5.实现了信息的快速、批量的复制生产,并推动大众传播时代到来的传播形式是(C)A.口语传播B.文字传播C.印刷传播D.电子传播6.肯尼迪在1960年举行的美国总统大选中胜出,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A)A.电视B.广播C.电影D.报纸7.大众传播过程模式的提出者是(A)A.马莱茨克B.赖利夫妇C.申农-韦弗D.奥斯古德一施拉姆8.对传播的制约程度决定于一个国家的(A)A.政治制度B.经济制度C.法律制度D.文化制度9.1972年麦考姆斯和肖首次提出的理论是(C)A.沉默的螺旋理论B.知识沟理论C.议程设置理论D.框架理论10.大众传媒私有化时期,西方大众传媒与政治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A)A.政治媒介化B.媒介独立于政治C.媒介政治化D.媒介依附于政治11.提出“媒介三种体系”的理论著作是(B)A.《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B.《权力的媒介》C.《帝国与传播》D.《新新媒介》12.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新闻伦理准则的文件是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创办人沃尔特.威廉斯主持制定的(A)A.《新闻工作者守则》B.《新闻工作者道德律》C.《新闻界信条》D.《国际新闻道德公约》13.下列选项中,属于传播负功能的是(B)A.授予地位B.麻醉精神C.促进社会规范的实行D.提供娱乐14.由于向世界输出大量的传媒和文化产品,被文化帝国主义研究者批判最多的国家是(D)A.中国B.日本C.英国D.美国15.被喻为“20世纪中期媒介产业发展的一匹黑马”的媒介是(D)A.报纸B.广播C.电影D.电视16.报业是我国媒介产业中最先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其发展方向一是兼并,二是(B)A.商业化B.集团化C.专业化D.机械化17.第一个指出大众传播通过信息的收集、提供和解释,能开创经济行为的学者是(C)

1A.英尼斯B.麦克卢汉C.施拉姆D.普利策18.某公司销售部员工奉其经理的指示,讨论怎样分工完成一项任务,这属于组织传播的(B)A.下行传播B.横向传播C.上行传播D.整合传撟19.国际传播固有的本质属性是(A)A.政治倾向性B.文化象征性C.形式多样性D.内容可复制性20.世界上第一本系统论述出版自由薯作的作者是(D)A.帕克B.霍克海默C.约翰.密尔D.约翰弥尔顿21.论坛、博客、视频网站等以新媒体为载体的个人媒体统称为(B)A.云媒体B.自媒体C.多媒体D.客户端22.霍夫兰的传播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是(C)A.群体动力研究B.符号互动研究C.劝服研究D.信息流程研究23.美国早期的“使用与满足”研究始于(A)A.1944年赫佐格的调查B.1949年贝雷尔森的调查C.1969年麦奎尔的调查D.1973年卡茨格里维奇的调查24.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一代重要代表人物的是(D)A.安东尼奥.葛兰西B.斯图亚特霍尔C.G.默多克D.西奧多阿多诺25.作者对已创作出来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专有权利是(B)A.专利权B.著作权C.编辑权D.知识产权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6.下列流派中,属于批判学派的有(BCE)A.芝加哥学派B.法兰克福学派C.伯明翰学派D.哥伦比亚学派E.传播政治经济学学派27.口语传播的特点有(ABC)A.表述的自由性B.受到时空的限制C.转瞬即逝,记录性较差D.传播内容能以独立的方式永久存在E.利于人类知识、经验和文化的传承28.新闻舆论监督对政治权力的制约主要表现为(ACE)A.道德谴责B.诚她谈话C.社会劝诚D.行政记过E.舆论制约29.赖特把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概括为(ABDE)A.环境监视B.解释与规定C.舆论监督D.社会化E.提供娱乐30.下列属于次级群体的有(CDE)A.邻居B.儿童游戏群体C.学校D.单位E.企业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1.“自我达成的预言”:由社会学者默顿提出(1分),指的是如果个人根据对状况的错误理解而开展行动(1分),结果就可能使这一错误理解成为现实(1分)。32.《與论学》:由美国著名学者李普曼所著,1922年出版,是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作之一(1分)。在此书中,李普曼提出了如今被称为“议程设置”的早期思想(1分),还提出了“虚拟环境”和“刻板印象”两个概念(1分)。33.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施拉姆等人的“报刊四种理论”之一(1分),是人类传播史上最古老的一种传播制度理论,奠定了报刊制度的基础(1分),主张媒介必须以权力的意志为转移,一切为统治者服务(1分)。34.公众:个体以普通民众身份参与有关社会公共利益活动时候所形成的松散的群体(1分),

2公众概念有两个要点,一,公众指涉的对象是社会公共事务,牵涉的是公共利益(1分);二,公众是普通民众(1分)。35.传播效果:一般指传者发出的讯息(1分),通过一定的媒介(渠道)到达受众后(1分),对受众的思想(包括认知、态度、情感等)与行为造成的影响(1分)。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控制论模式有哪些不足?答:首先,容易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以为各个“传播单位”之间的传、受机会均等(2分);其次,循环性的表述,也容易引起误解,以为传播经过一个完全的循环,不折不扣地回到它原来的出发点(2分);最后,未清楚地显示传播结构、过程与社会结构、过程的紧密联系(2分)。37.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传播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精神分析理论假定人类行为的解释存在于个体之中,特别是存在于无意识之中(1分),而许多重要的传播学理论都在个体之中寻找推动行为变化的力量(1分);(2)弗洛伊德影响了学习理论(1分),而有些传播学理论,如霍夫兰的人格研究,正是从学习理论发展而来的(1分);(3)弗洛伊德对拉斯韦尔有关政治领袖的精神分析研究产生了影响(1分);(4)法兰克福学派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创造了批判的传播理论(1分)。38.简述人类传播革命的规律。答:(1)人类传播革命的步伐呈加速状态发展,新技术出现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2分);(2)传播符号、传播科技呈叠加状态发展(1分);(3)各种传播手段呈整合状态发展(1分);(4)信息复制和传送的速度越来越快(1分);(5)信息和知识的增长和积累呈金字塔状发展(1分)。39.社会的分层、发展及发展水平对传播有什么影响?答:社会的分层为传播的阶梯性提供了可能(1分),不同层次之间的传播促成了文化的流动,有助于公众语境的产生(1分);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传播技术的进步(1分),使传播为人类生活带来更大的改变(1分);社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传播的发展水平(1分),传播效果的优劣,取决于社会的思想开放程度以及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1分)。40.简述受众的权利。答:(1)传布权,即通过大众传播渠道进行传播的权利(2分);(2)知晓权,即社会成员有获得关于自身所处环境及变化的信息的权利(2分);(3)媒介接近权,即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等权利(1分);(4)隐私权,即享有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等(1分)。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论述第三人效果理论并举例说明。答:1983年美国学者菲利普斯·戴维森在《传播中的第三人效果》一文中正式提出“第三人效果理论”的概念(2分)。第三人效果理论倾向于高估大众传播对他人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即受媒体影响最大不是“你”和“我”,而是“他/他们”,即所谓的第三人(2分)。该理论有两个假设:感觉假设——人们认为传媒内容对他人的影响大于对自己的影响(1分);行为假设——在认识第三人效果后,人们可能采取某些相应的行动,防止他人受传媒内容影响后的行为影响到自己(1分)。举例:2011年,日本发生地震时在中国出现的“抢盐”风潮,其背后折射出人们类似“第三人效果”的心理动因,即生怕别人把盐抢光后使自己受损(或类似恰当的例子,视具体情

3况给予1-4分)。42.为什么说大众传媒在文化认同构建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答:首先,经过媒介再现的世界与客观现实世界之间会存在偏差,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是大众传媒高度把关的结果(2分);其次,大众传媒本身就是文化现象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典型标志(1分),文化认同的各种要素会有意无意的通过大众传媒传递给社会公众,进而影响受众对于现实生活的判断和文化认同的形成(1分);再次,大众传媒具有沟通功能和润滑作用(1分),能有效突破信息屏障和时空阻隔,及时为公众搭建意见市场,促进各方的信息交流,协调各方的利益冲突(2分),尤其是新兴媒体的兴起使公众能自己架构意见交流的平台(1分),这些桥梁和渠道,对于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统一具有重要意义,是形成文化认同的前提条件和先决因素(2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