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

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

ID:82830018

大小:4.18 MB

页数:33页

时间:2022-11-09

上传者:胜利的果实
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_第1页
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_第2页
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_第3页
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_第4页
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_第5页
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_第6页
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_第7页
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_第8页
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_第9页
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_第10页
资源描述:

《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

1一、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定义定义:以挽救生物多样性、研究生物多样性和持续、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为宗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法分为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其中最重要的是就地保护,可以免去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人和自然都有好处。就地保护利用原生态的环境使被保护的生物能够更好的生存,不用再花时间去适应环境,能够保证动物和植物原有的特性。

2二、生物的悲哀(1)一个世纪等于十个世纪的消亡:任何一种生物都有其发生、发展和死亡的过程,人类的出现对地球45亿年只是很短的一瞬间。人口剧增,对于生活物质的需求不断增多引起了自然界生物大量破坏,在地质史上,曾经有五次生物大量灭绝,当前是第六次,这次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现在的一个世纪等于过去10个世纪的消亡速度。这是生物的悲哀,也是人类的悲哀。(2)生物生存条件在发生变化①生物分布方式在改变:分布区面积日益缩小;分布区斑块现象加剧。②种群数量在改变:种群数量下降;种群质量变差。③生物栖息地被破坏:栖息地消灭;栖息地退化;栖息地碎化。(3)生物多样性公约:是一项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性公约,于1992年6月1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的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在内罗毕通过,1992年6月5日,由签约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签署。公约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

3该公约是一项有法律约束力的公约,旨在保护濒临灭绝的植物和动物,最大限度地保护地球上的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以造福于当代和子孙后代。公约规定,发达国家将以赠送或转让的方式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补充资金以补偿它们为保护生物资源而日益增加的费用,应以更实惠的方式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从而为保护世界上的生物资源提供便利;签约国应为本国境内的植物和野生动物编目造册,制定计划保护濒危的动植物;建立金融机构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实施清点和保护动植物的计划;使用另一个国家自然资源的国家要与那个国家分享研究成果、盈利和技术。

4三、人类的觉醒(一)、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人类生活所依赖的食物是各种各样的生物。生态学的基本常识表明,处在食物链金字塔顶端的人类,是以几何级数倍的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为基础的。人类生存所依赖的环境——大气、土壤、水、植被、动物……都是由无机环境和有机环境合成,两者不可缺一。在某杂志上曾看到这样一段文字:“在第四纪冰川的时候,地球发生了巨大变化,有的地方地质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异,一些动物灭绝了,一些植物绝迹了。而在神农架这片神奇之地,古老的动植物保留了下来,繁衍生息。神农架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与自然保护圈计划’,也被定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的自然保护区。从微小细菌到参天大树,从弱小动物蚂蚁到凶猛动物老虎,都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并构成动态平衡,如此,人类才能生活于其中。人为地消灭某些门类,就可能使生物大量绝灭,地球失衡,最终导致人类失衡。消灭生物多样性,就是在挖掉人类食物链金字塔的基础,使人类生活于失衡的环境之中,最终影响人类生存。 生物多样性喝生态过程是密切联系的。他们构成生物圈的基本成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他们之间的复杂相互关系表明,只有保护好物种遗传多样性及其所生存环境,物种本身才能得到很好保护。

5

6在地球早期的历史中,大气中氧气的含量要低很多。据科学家估计,如果植物停止了光合作用,大气层中的氧气将会由于氧化反应在数千年内消耗殆尽。维持生物多样性,将有益于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保存。任何一个物种一旦灭绝,便永远不可能再生,那么人类将永远丧失这些宝贵的生物资源。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保护濒危物种,对于人类后代繁衍,对科学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一个物种一旦灭绝,它的基因将很难保存,那么现在的转基因在以后很可能就缺乏很重要的基因提供者,如今每一种生物都可能有很重要的科研价值,只是我们还没有发现而已。(2)生物多样性是丰富的生物资源人类主要靠生物多样性为生,没有生物特别是绿色植物,人类就无法生存。人了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建立在生物多样性基础上的,世界人口已超过60亿对提供食用、医药和农工业原料的物种需要日益增多。①食用:人类已使用大约5000种植物作为食物,但只有150种进入商品市场,不过30种成为人们广泛种植的粮食作物,其中水稻、小麦和玉米占去了需要量的1/2②医用:世界上许多医药大多是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提取有用的物质制成或以天然化学物质作为模式来合成③工农业原料:动植物是哦主要的工业原料,植物提供的产品很多,如油料、橡胶、蜡、燃料、薪炭等,动物提供优质、燃料、蚕丝、皮革和羽毛等。④观赏和绿化:从当前发展趋势来看,无论是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有大量的种类可供选择,包括其奥秘、灌木、草本和藤本在内。它们拥有观花、观叶、观体型、观果、观秋叶等不同的类型。

7橡胶(工农业原料)黑麦(主要粮食之一)长春花(抗癌药)百合

8(3)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的状况和保护的紧迫性①物种灭绝的趋势②物种灭绝的区域差异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一些地区的生物群落的物种比另一些地区的十五年国务群落物种受到更多的灭绝威胁,这些受到威胁的区域和生物群落被称作“临界的生态系统”。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大多数物种的灭绝将出现在岛屿和热带森林。具有地中海气候的区域也含有大量受威胁的植物和无脊椎动物。在世界的湖泊、河流中的鱼类和水生无脊椎动物也受到严重的威胁。

9就地保护是在野生动植物的原产地对物种实施有效保护。在大多数情况下,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根本的途径。一般而言,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分为“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两种方式,前者是主要措施,后者是补充措施。普遍认为,生境的“就地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为有力和最为高效的保护方法。就地保护不仅保护了所在生境中的物种个体、种群或群落,而且还维持了所在区域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运动的过程,保证了物种的正常发育与进化过程以及物种与其环境间的生态学过程,并保护了物种在原生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和种内遗传变异度。因此,就地保护在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三个水平都是最充分、最有效的保护,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根本的途径。就地保护措施就是建立自然保护区,通过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有效管理,从而使生物多样性得到切实的人为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在全世界得到普遍的推广,至l993年,全世界已建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自然保护区8619个,面积达79226.6万hm2,约占全球土地面积的6%。中国自然保护区始于l956年建立的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经过近40年的努力,全国已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763个,总面积6818.4万hm2,约占国土面积的6.8%,其中,与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关的生态系统类和野生生物物种类自然保护区717个,面积6607万hm2。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对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二)、就地保护是最根本的途径

10(三)、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最有效场所保护区下列的重要作用时期所特有的,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①:维护物种丰富、风景优美和具有重要文化意义区域的安全,它是人类不可替代和必不可少的财富;②:保持生态系统、物种及其变异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他们是保持地球生命和改善人类生存条件所必需的;③:保存具有传统文化和认识自然的特殊区域,它们可包括反映人了预期环境之前长期互相作用的景观多样性,是各地资源持续利用的模式;④:具有巨大的科学、教育、文化、娱乐和精神修养的价值。卧龙自然保护区

11四、国际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1)建设现状现在,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的百分比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自然保护事业发展水平、科学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世界发达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面积一般占国土面积的5—10%。日本的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0.5%;美国1872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公园,现在已经建立937个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面积达到98.46万km2,占国土面积的10.5%;德国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4.6%,瑞士18.2%,英国18.9%,澳大利亚10.6%,新西兰10.7%,丹麦9.5%,法国9.6%。本世纪5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也开始积极发展自然保护区,博斯瓦讷的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7.6%,纳米比亚12.6%,泰国12.6%,斯里兰卡11.9%,智利18.1%。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保护区事业在世界保护联盟的推动下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据世界自然保护监测中心(WCMC)统计,至1993年,全世界已建立自然保护区12487个,总面积占全球总面积的8.58%。现在全球在225个国家已建立了保护区30361处,总面积达13245527km2,占地球表面的8.84%。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面积仍在不断增加,同时其功能也在发生变化。保护区已成为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建设持续社会的基本单元。保护区不仅对保护生物多样性起重要作用,而且通过提供环境效益保证工农业安全生产、促进可更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发展生态旅游等,使各地在环境保护、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上获得了巨大利益。

12要用系统观点和不可代替性观点来分析,重新确定保护区适当的管理类型。通过合并、撤消和建立新的保护区的途径使之更加符合各个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海岸和海域保护区的建设应予大力加强。热带、亚热带森林区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保护区较多,关键在于加强有效管理。山地和湿地保护区一般都与水资源管理有密切关系,在各地水资源日益匮乏的情况下,也必需加强它们的有效管理。布菜德河峡谷位于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西边的布莱德河峡谷自然保护区,是姆普马兰加省仅次于姆普马兰加国家公园的观光景点。长度约26000米,深达800米,主要构成是红砂岩。峡谷最高点超过海拔1900米,最低点约在海平面以下600米。是世界上第三大峡谷,并且是唯一的一个绿色峡谷。(2)面临的任务2002年将要在南非召开第五届世界保护区会议,会上要讨论新世纪保护区发展的战略规划。自然保护区建设面临如下几方面的任务。①全球各生物地理区域保护区的现状和发展的评估

13②从孤岛式管理转向开放式经营,把保护区建设与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密切结合起来生物区域规划管理就是在保护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帮助周边小区规划土地合理利用,发挥本地的资源优势,把保护和发展密切结合起来,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和人民生活的提高。生物多样性管护区将是实施生物多样性公约最基本的单位,履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体。世界保护联盟世界保护区委员会从1998年起实施保护区生物区域规划管理的10年研究计划,前5年在全球将要选出50个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试点。在2002年的世界保护区会议上进行交流,再作进一步的布署。③促进各国建立国家保护区分类系统,实施分类分级的动态管理保护区只是一个泛称,由于它本身的特点和条件以及建立的目的和要求不同,它的管理要求、允许人们干涉的强度是不同的。因此,必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分类系统,根据其保护对象、管理目的、归属和级别④鼓励建立跨界保护区和姊妹保护区,为发展与和平作出贡献建立跨界保护区和姊妹保护区是开展国内外保护区之间合作的一种形式,可以相互学习,彼此促进,十分有利于保护区事业的发展。欧洲自然和国家公园联合会建立了一项伙伴和交流计划,专门与中、南美洲和亚洲的热带地区建立姊妹保护区,合作共事;芬兰和中国湖南省开展保护区的合作活动,彼此都有很大的收获。当前,局部战争延绵不断,严重威胁着保护区的安全。保护工作者呼吁,应该把国际跨界保护区和姊妹保护区建成为一种和平公园,避免战争的破坏,还专门建立了“和平公园基金会”来进行具体操作。

14(3)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是指由于没有开发或者没有过度开发,野生动植物保存较好,生物种类丰富的地区。一般具有三个条件:1.具有世界意义的代表性物质,种类丰富的区域;2.生物种类比较丰富,特有种多的区域;3.保存完好,具有特殊植被类型或者特殊生态系统类型的区域。(4)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世界范围内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较高的国家或地区,是开展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保护国际在全球确定了34个物种最丰富且受到威胁最大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

15其中25热点区分别是:1、热带安第斯山2、中美洲3、加勒比海4、乔科-达利安-西厄瓜多尔5、大西洋森林区6、巴西塞拉多7、智利中部8、美国加利福尼亚州9、马达加斯加和印度洋群岛10、坦桑尼亚、赞比亚的东弧山喝海岸森林11、好望角植物区系省12、肉质植物干旱高原13、西非几内亚森林14、地中海地区15、高加索地区16、巽他群岛17、华莱士亚地区18、菲律宾19、印度-缅甸20、中国横断山21、印度西高芷山和斯里兰卡22、新喀里多尼亚23、新西兰24、波利尼西亚和密克罗尼西亚25、澳大利亚西南部。热点区面积较小,但从物种特性来看,高等植物有133399种,占全球的44%,哺乳类,鸟类,两栖类和爬行类9681种,占全球的35%。一只雄性金头狮狨正趴在巴西波科达斯-安达斯自然保护区内的一棵树上。新喀里多尼亚群岛面积相当于新泽西州大小,这些岛屿组成了世界上最小的森林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

16五、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1、建设历史与现状尽管我国古代就有了朴素的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的思想,意识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许多朝代都设立主管山林、沼泽、河流的机构,并建立类似现代保护区的场所。真正具有科学要领的保护区是1956年才出现的。我国1956年在广东省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1965年建成自然保护区22处,1973年减少到13个。1978年以后,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至1984年底,建成自然保护区274个,1987年发展到481个,总面积达到23.75万km2,占国土面积的2.47%;1995年,发展到799个,总面积71.85万km2,占陆地国土面积的7.48%,森林公园313处,总面积2.98万km2,约占国土面积的0.3%。截止1999年底,全国已建各类自然保护区1118个,总面积86.41万km2,占国土面积的8.62%;其中林业系统管理的自然保护区776个,总面积66.97万km2;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6处,其中林业系统94个;还建立了850处森林公园,面积7.50多万平方公里。1979年以来,我国先后有16处自然保护区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有7处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有3处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全国的自然保护区保护了我国85%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物种群和

1765%的高等植物群落。国家重点保护的300余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主要栖息地、130多种珍贵树木的分布区得到了较好保护。中国的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为世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做出了突出贡献。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18中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效果所有裸子植物都已在保护区内:中国的许多裸子植物都是在无论是理论还是发展生产上都有重要的价值种类,几乎所有的裸子植物种类涵盖在意见的保护区范围之内,得到相应管护,效果是明显的。国家保护的植物也多包含在意建设的保护区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种,大多数保护的蕨类和被子植物在保护区内可以找到国家保护的动物也主要包括在已建设的保护区内:从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并附保护动物名录中来看不管是迁徙或是不迁徙的种类,大多依靠保护区作为越冬栖息繁殖的基地。所有生态系统几乎都包括在已建设的保护区范围里:我国在森林、草原、高原、荒漠、湿地、海岸和海域的多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都已建立了保护区,是各种不同的生态系统,尤其是原声生态系统得以保留下来,不再受到严重的破坏。

19湖北洪湖水杉南川金佛山银杉新疆荒漠地区野马回归自然贵州赤水桫椤保护区

20面临的任务(1)健全现行的保护区管理体制,建立更加有权威的专门机构,负责统一领导和协调工作。我国的保护区管理体制简单的说是统一协调,分散管理。应该建立权威的统一领导部门。(2)建立中国自然保护区分类和分级经营管理体系。各地出现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保护实体各有一套规章制定和管理办法,彼此缺乏交流和协调。(3)建立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估制度,实施分类分级动态管理。保护区大量建立之后,关键问题是有效管理。(4)制定新的自然保护区法律法规。目前有关保护区的管理条例大多是依据孤岛式管理的观点制定的,已不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要求。(5)实施保护区生物区域规划与管理。保护区生物区域规划和管理被看为是新世纪保护区管理的新方向,我们应选择适当的保护区来开展试验示范。(6)建立自然保护区域和自然保护网络。把区域相连的、主要保护对象相同的自然保护区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7)增强主管部门和保护区的管理能力。建立专业的干部队伍,把保护区建设成为真正的科研、教学、资源持续利用和开展生态旅游的基地。(8)把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纳入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之中,加大保护力度和资金投入。(9)加强国际合作。保护区是一项国际性事业,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是提高保护区管理能力的途径之一,特别是那些已加入国际保护组织的国际级保护区应把它放在重要地位。(10)必需做好保护区的基础工作。通过资源本底调查,作好生物多样性编目,作为监测它们的现况和发展趋势的基础;弄清不同生态系统的关键种、主要保护对象及其基本特性与受威胁情况,保护好其种群的完整性。

212、非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诚然,保护区可能包括了许多应该得到保护的物种和生态系统,但是,保护区的面积毕竟有限,不仅许多物种末包括在保护区的范围内,而且即使包括在其中的许多物种种群数量也不一定足够,长期的繁衍难以保证。因此,开展非保护区范围的就地保护工作还是一项不能忽视的任务。主要需要加强下列两个方面的工作:(1)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丰富栽培地区生物多样性当前,在考虑量物多样性就地保护时,注意力大多集中在自然系统上,这当然是对的;但是,对栽培地区传统农业耕作制度的保持和发展,以达到保护作物、果蔬、药物、畜禽和水产等遗传多样件及其野生亲缘种的目的也是不应忽略的。农业是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的基础,既要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产量,也不应以破坏土壤肥力、损害遗传资源和牺牲环境代价。遗传资源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多样性的一部分,农田、牧场、果园、菜地、用材林、经济林和其他栽培生态系统,至少覆盖地球陆地表面2/3的面积,而保护区迄今不过占11.5%。因此,考虑生物多样件保护及其组成成分的持续利用,忽视广大栽培地区是不适它的。因此,遵循生态发展的要求,把保护与发展的结合起来是当务之急。下列几个方面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①保持和完善原有优良的耕作制度,例如不同自然地带不同环境地区双季稻一绿肥,水旱轮作(包括作物或绿肥)、双季旱作、两年三作(套种绿肥)、一年

22一作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殖业、果蔬业、林业、渔业利其他副业所构成的轮作、间作、套作的相互依赖性,能起到以地养地和生物防治。具有地带件的耕作类型都应注意适当的保持,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大种植指数和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确立有机农业的不断发展。②既要重视引进高产品种,更要注意保持原有的作物、林果、蔬菜和畜禽等的地方品种,特别是一些特有的和优良的品种,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培育各个区域所要求的稳产、高产、抗病虫害和抗逆境的品种,以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③保持绿肥品种和栽培习惯,充分别用秸秆、人粪尿和畜禽粪便等制作优良厩肥,达到以地养地,保持土壤肥力.不能再完全依靠化肥,提倡田间零星种植木本绿肥树种。研究生物防治枝术,科学地安排作物以及与环境之间的配量,减少对农药的依赖,避免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④有目的、有计划地建立有机农业发展基地,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食品。⑤要和周边邻近的山地和湿地保护区密切结合,建立生物多样性管护区,使之成为实施可持续发战略的示范基地。⑥积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政策,为栽培地区恢复天然生态系统及其多种多种样的物种提供适当的空间,使辽阔的栽培地区形成一种由水田、旱地、果园、菜园、药园、牧地、经济林、用材林、防护林、渔塘、湿地及其组成成分的遗传多样性彼此之间巧妙的结合,由充满活力的不同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多样性格局。(2)生态城镇的建设①建立保护区网根据系统保护规划利不可代替性分析的观点的要求,把城镇及其周边地区凡有价值和可能建立保护区的地方都尽量建立,并与已有的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海岸公园、农田保护区、保护小区等保护实体连结在一起,有目地的有计划地把它们建设成为一个既有观光游览价值

23的区城,也能在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利科研、教育方面发挥其应有作用,使之成为现代城市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邻分,并做成一个生态城市的明显标志。②规划生态城镇的绿细化过人,城镇绿化总被放在次要的地位,不但面积小,而且常常被见缝插针服务设施蚕食,直至消失为止。即使一些高级的文化和住宅区域.虽然仍较重视庭院设计和布局,但大多注重人工景物的建立,绿化大多以一般的或外来的花木予以点缀,很少认真考虑绿化对维护环境质量,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作用。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断提高,绿化在城市建设的作用愈来愈引起普遍的关注,而且特别强调营造片林,并在树种选择及其合理的配置上下功夫。这样,不但可增强整个城巾抵抗灾害防止污染的能力,而且能提高其环境质量,更加显得美观舒适。城镇绿化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不是一种点缀。它与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都有密切的关系,而且正是保护和发展的一个结合点,应投人相应的人力、物力来开展研究,以适应各地建立生态城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边切要求。加快对生物多样性的清查;根据实际情况变更动植物保护级别;恢复破坏的生态系统;及对一些重点珍稀濒危物种进行人工繁育和扩群工作,也很有必要。总之,一个物种的消亡往往不是单个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是一件综合性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参与,不仅需要政府,更需要民众;不仅需要单个学科,更需要多学科;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而是全球的共同参与与合作。

241、上海东滩生态城:根据规划,这座占地面积达86平方公里的“城市”的最高建筑仅有8层,不仅如此,“市区”还将建立集水、水处理与再利用系统,80%的固体废弃物实现循环利用。在能源方面,以海风为动力的风电场可以发电,燃烧的有机废弃物同样也能“放电”。最后崇明东滩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座二氧化碳零排放“城市”。2、北戴河集发生态农业观光园:集发生态农业示范观光园座落在国家名胜风景区北戴河,是一九九四年在蔬菜生产基地的基础上,根据市委、市政府农业化经营的指示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发展高效农业整体规划创办的。成立之初便充分依托北戴河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瞄准旅游市场需要,从引进、种植特色蔬菜、瓜果入手,不断应用无土栽培、植物组培等高新技术成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12

253、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旅游生物多样性不仅可以直接提供人类多种多样的资源,而且,许多物种及其与环境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形成区域美丽的风光。提供观光旅游,从而繁荣地方经济和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许多非洲国家公园靠野生动物吸引大批旅客,有人研究,一头雄狮医生能够创造51.5万美元,如果用左手列战利品,每只狮子只获8500美元,作为商品出售只值1000美元。肯尼亚安博塞利国家公园,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每年可收入800万美元。

26中国保护区生态旅游主要路线简介北京-西藏珠穆朗玛峰保护区或羌塘保护区北京-新疆阿尔金山保护区或哈纳斯保护区北京-青海可可西里保护区北京-吉林长白山保护区北京-内蒙古呼伦贝尔达贲湖保护区北京内蒙古锡林郭勒保护区北京-四川卧龙和九寨沟保护区北京-湖北神农架保护区北京-山西大白山保护区北京-贵州荔枝波茂兰保护区北京-湖南八大公山保护区和武陵源保护区北京-附件武夷山保护区北京广西心肝猫儿山保护区、龙胜花坪保护区和龙舟弄岗保护区北京-广州深圳福田和内伶仃保护区北京-海南各个保护区北京云南西双版纳和高丽贡山把湖区

27长白山保护区可可西里保护区额尔纳古纳-弘吉拉部-根河湿地海南琼山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

28六、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对策和建议1、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法《生物多样性公约》已签订,但至今还没有健全的法律,有关部门应组织力量制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法”有许多行动无疑需要法律来控制。如渔业的捕捞、林业的伐木。2制定自然保护区法制定自然保护区法对物种基因库的保存,社会经济的繁荣和人类生存与发展以及对科学技术、生产建设、文化教育、卫生保健、自然保护等事业的反战都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3、建立国家保护区分类系统我国1993年发布的《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国家标准,将自然保护区分为3个类别,9个类型:(1)自然生态系统类包括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2)野生生物类:包括野生动物类型和野生植物类型

29(3)自然遗迹类:包括地质遗迹类型和古生物以及类型4、保护区分类和分级的动态管理近年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速度很快,但管理水平差别大,有的保护区被地方蚕食,有的被地方改变性质,有的由于缺乏资金和管理人才,资金省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未开展工作,部剧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水平。因此,主管行政部门应制定过家家自然保护区检查标准和监督机制,实施分类分级动态管理。5、实施生态补偿制度(1)国外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国外对生态公益林补偿已制度化、法律化。瑞典《森林法》规定,如果某块林地被宣布为自然保护区,那么该地所有者的经济损失将由国家给予充分补偿。实践证明,上述制度为生态公益林和保护区建设提供了经济来源,其做法值得借鉴。(2)我国生态效益补偿政策进展自1986年,国家有关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方面的文件、政策相继出台。但到目前为止,国务院尚未出台具体办法。根据国内外经验,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30①财政补助:一些发达国家对公益林才去国家投入的预算管理方式,其依据是公益林属于公共物品,财政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提供公共物品。②社会补偿:获得自然保护区生态效益相关单位,如水库、电厂、水厂、公园、风景旅游等,应该按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我按计价单位,给予保护区一定生态补偿费。6、加大履约力度《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签订使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达到了一个高潮,蛋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向加大履约力度:(1)增强主管部门和保护取得管理能力建立专业的干部队伍,充实必须得仪器设备和基础设施,积极发动广大公众参与,把保护区建设成为正真科研、教学、资源持续利用和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基地。(2)把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纳入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之中,加大保护力度和资金投入国家、省、市以及计划和财政主管部门对这项积极重要的事业了解不够,认识不足,至今尚未将我国自然保护取得建设和管理经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业务主管部门对自然保护区的投入很少。(3)建立自然保护区域和自然保护网络把区域相连的主要保护对象相同的自然保护区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

31依据生物地理和野生动物的空间和时间生态位,充分屏价格自然保护取得价值和作用。7、加强信息交流与多边合作随着信息收集、处理和传输技术的进步,各种新工具和新方法被应用到生物多样性信系统的建设中,并取得良好的效果。(1)地理信息系统用于分析和战士一些国家物种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生物多样性状态(2)遥感及遥感图像分析系统极大提高了大范围的生物多样性数据的采集速度,可以地理信息系统紧密配合在一起应用。(3)全球定位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利用若干个卫星,可以在地球表面上精确定位。以上总称为3S技术。

32THEEN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