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1.下列有关古代诗词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歌行是古体诗的一种,汉乐府诗题多用歌、行、曲、引、吟、叹、怨等,其中以“歌”“行”最多,逐渐合称为一种诗体名。B.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顺序应该是诗经—楚辞—乐府—辞赋—唐诗—宋词—元曲。C.“风骚”一词源于《诗经》和《楚辞》。“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屈原的代表作《离骚》,“风骚”并称,后来成了文学的泛称。D.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唐人为了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故名之为“近体”。这种诗的主要特点是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2.下列有关古代诗词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词始于隋唐,盛于宋。其因由诗歌发展而来,故称“诗余”;因先有曲调,后有文词,故也称“曲子词”;因句式长短不一,故又称“长短句”。B.词,每首皆有调名、题目。调名称为词牌,规定了词的格式;题目规定了词的内容。每调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都有一定的格式。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的为小令,如李煜的《虞美人》;59~90字的为中调,如岳飞的《满江红》;90字以上的为长调,如柳永的《雨霖铃》。D.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前者风格婉约清丽,代表词人有柳永、李清照等;后者风格豪迈奔放,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等。3.下列有关古代诗词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汉代诗歌成就最高的是乐府民歌。乐府民歌不同于文人创作的乐府歌辞,它来自民间,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如《孔雀东南飞》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它与北朝民歌《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B.“乐府”原为汉武帝时设立的专管音乐的官署,因兼及创作和收集民间诗歌、乐曲,后遂称这类诗歌为乐府诗,简称“乐府”。C.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到唐代,体裁完备,有古诗、律诗、绝句等;唐代有成就的诗人也最多,大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D.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散曲的体裁多样,主要分为小令和套曲。元曲四大家有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4.下列有关古代诗词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楚辞”是战国时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以“骚”来指称“楚辞”。B.《楚辞》是屈原编辑的一本集子,收集了他自己及其弟子等人的诗歌。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C.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诗人,他的作品相传有25篇,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D.《离骚》大量运用古代神话传说,采用铺陈描述的写法,展现了诗人极其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5.下列对《扬州慢》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淳熙丙申至日”中,“淳熙”是南宋皇帝年号,“丙申”是丙申年,这是帝王年号和天干地支兼用的纪年法:“至日”指冬至。B.豆蔻,形容十三四岁的妙龄少女。这一含义出自杜牧诗《赠别》(其一)中“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C.淮左,今准河以东地区,当时设置准南东路。古代方位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扬州一带,在宋时属于淮东,故有此称。D.“黍离之悲”,借指对饱受战争之苦百姓的同情。《黍离》,《诗经·王风》中的一首诗,是周人缅怀故都之作。6.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3分)A.昼夜勤作息嬉戏莫相忘B.共事二三年可怜体无比C.处分适兄意不久当归还D.叶叶相交通千万不复全7.阅读下面一首汉乐府,选出理解赏析不当的一项()(3分)长歌行《乐府歌辞》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A.一、二句表现植物茂盛的园圃里充满生机。但末尾“晞”字,暗寓着旺盛之中时光将一去不返的微妙意思。B.三、四句写温煦的春天传播着光和热,以德惠恩泽施予万物,从而使大自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C.五、六句写出大自然另一面,由盛而衰,由生长而消亡。其中也暗含第二年春天一到,它们又会蓬勃生长。D.七、八两句用百川东流入海不再西归为喻,既加深道理,也加强了说服力,在表现上是一种“蓄势”,从而水到渠成地用最后两句点出主题。
18.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长太息以掩涕(流泪)兮②岂余心之可惩(抑止)③謇朝谇而夕替(替换)④忍尤(尤其)而攘诟⑤延伫(伫立)乎吾将反⑥吾独(孤独地)穷困乎此时也A.②③④B.①④⑤C.①②⑤D.①⑤⑥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善”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B.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D.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10.“固时俗之工巧兮,佃规矩而改错”的翻译和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世俗本来善于投机取巧啊,违背法则而任意改变措施。诗人谴责了楚国佞臣投机取巧,违背了大家共同遵守的“规矩”,并且加以改变。B.世俗本来善于投机取巧啊,违背法则而任意改变措施。诗人谴责楚国的奸邪小人投机取巧,改变了变法的措施。C.固然世俗善于投机取巧啊,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诗人谴责了楚国奸邪小人投机取巧,改变了变法的措施。D.世俗已经善于投机取巧啊,违背了法律制度改变了原先的措施。诗人谴责了楚国的奸邪小人投机取巧,改变了变法的措施。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3分)A.在《离骚》中,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把奔放的爱国热情表现得淋漓尽致。B.在《离骚》中诗人运用比兴手法,巧妙地使政治情感与想象结合在一起,把主观感情客观化,使全诗生动形象。C.在《离骚》中诗人为实现“美政”而斗争,所以遭到奸佞小人的嫉恨,而昏庸的国君又“终不察夫民心”,终使自己“朝谇而夕替”。诗人也为此彷徨、犹豫。D.《离骚》中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叙事、抒情、说理融为一体,尤其是内心的独白,反映出了诗人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秋兴八首(其二)杜甫夔府①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②。画省③香炉违伏枕④,山楼粉堞⑤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注] ①夔府:夔州。杜甫当时流寓于此。②八月槎:晋张华《博物志》记载,传说天河与海相通,有一个住在海边的人,年年八月见海上有浮槎去来,可达天河。槎,木筏。③画省:尚书省。汉代尚书省用胡粉涂壁,紫素界之,画古烈士像,故别称“画省”。④伏枕:生病卧床。⑤山楼粉堞:白帝城楼涂着白粉的齿状短墙。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首句紧承《秋兴八首》(其一)结句“白帝城高急暮砧”,写出了孤城落日的壮阔之景。B.诗人按着北斗星的方位遥望长安,见出思念之切;“每依”表明这样遥望凝想已是常态。C.耳边的猿啼声声可闻,故曰“实”,盼望的归舟迟迟未有,故曰“虚”,令人心生悲慨。D.诗人面对夔州的藤萝月色,想象京华的芦荻光影,不免百感交集,怅然若有所失。13.这首诗将眼前的景物与心中的思念融合在一起,有人论之曰“身在夔府,心在京华”。试从诗中找几个例子加以分析,并说说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淡黄柳姜夔客居合肥①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②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③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注】①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姜夔寄居江淮一带的合肥。由于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江淮一带在当时已成边区。②江左:泛指江南。③小桥:乔姓本作“桥”。后汉乔玄次女为小桥,此或借之谓姜夔在合肥的情人。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2A.“晓角”的声音因“空城”而异常突出,词的首二句与《扬州慢》“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意境相近,传达的都是客中凄凉、感世伤时的意味。B.词的上片绘景写人,以一个“空”字写出了荒凉寂静、萧条冷落的空城氛围,表现了词人内心飘零无依、空落寂寥的情怀。C.词的结句“池塘自碧”,以景语代答“春何在”,将上文“梨花落尽”的意象化作一幅具体的图画,也暗含指责池水无情、占尽春色之意。D.“怕梨花落尽成秋色”,一个“怕”字写出了词人内心由“都是江南旧相识”所引发的感时伤春之情。15.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谈到“有我之境”,即“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请结合全词,分析姜夔此词的“有我之境”。(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17题。涉务①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擢为令、仆以下,尚书郎、中书舍人以上,典掌机要。其余文义之士,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名,盖护其短也。至于台阁令史、主书、监帅,诸王签省,并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舆,入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周弘正为宣城王所爱,给一果下马②,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耕种之,葆钥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之,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江南朝士,因晋中兴,南渡江,卒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竣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选自《颜氏家训》,有删节)注:①涉务:涉及、从事实际事务。②果下马:一种矮小的马,可在果树下行走。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徒高谈虚论徒:只是B.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堪:胜任C.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纠:纠正D.卒为羁旅羁旅:寄居17.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当时士大夫“崇尚空谈”和“养尊处优”的不良习气的一组是()(3分)A.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出则车舆,入则扶侍B.肤脆骨柔,不堪行步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C.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晋朝南渡,优借士族D.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主张士大夫要应世经务,不要白白浪费君王的俸禄。B.这些士大夫缺乏自知之明,都怨恨梁武帝父子偏爱中下层官吏。C.作者以周弘正骑果下马受到朝廷官员的称赞为例来批评时风。D.重视农耕是立国的根本,士大夫只有了解农民的辛劳,才能做好其他事务。1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5’)(2)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名,盖护其短也。(5’)理解性默写(每空1分,共30分)1.《氓》中写女主人公不辞辛苦,日夜操劳的语句是,。2.《氓》中直接表现女主人公已不再相信爱情,并劝告天下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
33.屈原在《离骚(节选)》中表达自己虽严以律己,但仍遭免职的句子是,。4.屈原在《离骚(节选)》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长声叹息,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两句诗是,。5.《离骚(节选)》中表现诗人宁愿随水而逝,也不愿苟同世俗的诗句是,。6.在屈原《离骚》中讽刺那些违背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则将苟同别人作为法度的人的两句是,。7.李白的《蜀道难》中“,。”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剑阁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真实情况。8.李白的《蜀道难》中,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的句子是,。9.《蜀道难》中“,。”两句,通过摹写行人艰难行走的情态,从侧面表现出蜀道的艰险。10.杜甫《蜀相》中“,。”两句,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也流露出诗人的一丝委屈和对肃宗的失望。11.杜甫《蜀相》中“,。”两句,在叙事中抒情,表达对诸葛亮因病逝五丈原而兴复大业未竞的痛惜之情。12.柳永在《望海潮》中用“,。”描绘了不同季节的两种景物,以典型景物突出了西湖乃至整个杭州四季如画的美景。13.《扬州慢》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乱残酷和破坏之大,并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战乱的痛心疾首的词句是,。14.姜夔《扬州慢》中“,。”两句,化用了杜牧《赠别》里的诗句,运用反衬手法,以昔日的繁华来衬托当下的荒凉。15.《扬州慢》中描写红药自生自灭无人欣赏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