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河北省保定市博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博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用于供能B.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C.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D.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答案】B2.2019年初,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剑锋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发烧在机体清除病原体感染中的主要作用及其机制做出了全新阐述。研究发现当机体温度达到高热(38.5℃)及以上水平时,热刺激会促使免疫细胞中的热休克蛋白90表达并转移到细胞膜上,该蛋白质与alpha4整合素结合后会加速免疫细胞“运动”到感染部位发挥作用。该发现让人们对发热的作用及退热药的使用有了新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热休克蛋白90与alpha4整合素结合并使免疫细胞做出应答,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B.退热药可能是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从而发挥作用C.该研究提示我们,在病人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让病人体温维持在38.5℃以上一段时间,然后再吃退烧药D.机体清除外来病原体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答案】D3.下图为测量神经纤维膜电位情况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中的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该电位可表示静息电位B.图甲中的膜内外电位不同主要是K+外流形成的C.在动作电位形成的过程中,Na+从细胞外向细胞内运输消耗能量D.图乙中产生的兴奋会以局部电流的形式由刺激点向两侧传导【答案】C4.将某离体神经放置于适宜溶液,在一端给予适宜刺激后,测量膜电位变化,记录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A.该适宜溶液可以为一定浓度的KC1溶液B.b点细胞膜内Na+的浓度大于细胞膜外C.若培养液中Na+适当提高,曲线中b点升高D.曲线bc段,Na+运出细胞,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答案】C5.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4个实验,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液不分泌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④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制成提取液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A.①与②组成的对照实验中,自变量是稀盐酸刺激的部位B.①与③对比说明没有小肠神经结构的参与时胰腺仍可以分泌胰液C.上述实验说明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可以通过血液运输来调节胰液的分泌D.从以上:四个实验中可以推测出胰液中含有人们发现的促胰液素【答案】D6.下列因素能够使人体垂体活动加强的是A.环境温度突然升高B.甲状腺激素偏高C.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D.血糖浓度偏低【答案】C7.选体重相近、发育正常的四只雄性小狗,甲狗不做任何处理,乙、丙、丁分别做不同手术处理。几个月后,测得四只狗血液中的三种激素的含量(μg/mL)如表所示,甲组乙组丙组丁组甲状腺激素30.13.83雄激素43.83.60.8生长激素65.80.15.6分析:乙、丙、丁三只小狗分别被切除的内分泌腺依次是()A.甲状腺、垂体、睾丸B.甲状腺、睾丸、垂体C.垂体、甲状腺、睾丸D.睾丸、甲状腺、垂体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答案】A8.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等渗葡萄糖溶液,一段时间内小鼠体内发生的生理变化中错误的是A.糖原和非糖物质的含量可能都会增加B.血浆中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的比值升高C.下丘脑参与小鼠血糖平衡的调节D.小鼠的尿液经斐林试剂检测,可能出现砖红色沉淀【答案】B9.肥胖已成为现代社会中最常见的营养障碍性疾病。瘦素是白色脂肪组织中肥胖基因的表达产物,其部分作用机制如下图所示(“+”为促进,“-”为抑制)。有关瘦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当体重增加时,健康人血浆中瘦素增加导致神经肽Y含量减少,摄食减少B.健康人体内瘦素和神经肽Y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存在反馈调节机制C.若体内存在瘦素受体的抗体,即使瘦素分泌正常,也可能出现肥胖症状D.肥胖患者通过口服瘦素可以减少摄食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答案】D10.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应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蕾,可得到无籽番茄B.用脱落酸处理水稻种子,可以打破种子休眠促进其萌发C.用细胞分裂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促进其发芽D.用乙烯处理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答案】B1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描述,不合理的是A.气候条件是影响种群数量的外源性因素之一B.一个物种引入新地区后,通常呈“J”型增长C.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D.沙丘造林、退耕还湖等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答案】B12.为保护美洲某草原的鹿群,自1907年开始人工捕猎美洲狮和狼。若干年后,鹿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A.1905年前,鹿的数量保持在4000头左右主要是有捕食者B.1925年前后,该区域内鹿种群的K值是保持在100000头C.1927年后,鹿的数量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草场被破坏D.鹿、美洲狮、狼等在该生态系统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答案】B13.我市某水库现有沉水植物16种、浮游植物86种、浮游动物87种、底栖动物11种、鱼类43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库拥有的多种生物构成了水库的生物多样性B.该水库物种丰富度指水库中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C.调查该水库中浮游动物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D.不同动植物分布于不同水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D14.下表表示某地甲、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关系。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时间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第六年第七年甲种群数量/乙种群数量1.31.351.10.950.650.330A.甲乙两种群均为s型增长,增长速率均受本身密度制约B.若该地区为草原,甲为兔子,则乙可能是牛C.甲乙两种群为捕食关系,其中乙为捕食者D.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由弱到强再到弱【答案】D15.在退耕还草后的15年里,青藏高原的高寒干旱草甸发生从草本阶段到灌木阶段的演替。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4A.在此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升高B.在此过程中该生态系统的有机物总量减少C.在此过程中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下降D.再经历十几年演替会发展到茂密的森林阶段【答案】A16.橘小实蝇为害多种水果和蔬菜。在治理虫害时,农业技术员先使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成虫,再释放不育雄性成虫,使其与田间雌虫交配,产下不能孵化的卵,最后引入它的天敌--寄生蜂,进一步消灭橘小实蝇。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应使用标志重捕法估算橘小实蝇的种群密度B.使用性引诱剂不会破坏橘小实蝇的性别比例C.释放不育雄性成虫会降低橘小实蝇的出生率D.引入的寄生蜂和橘小实蝇形成互利共生关系【答案】C17.下图表示某地域中以湿度和温度为变量,描绘出的两个种群能存活和增殖的范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的只是竞争关系B.甲种群在该地域的分布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湿度和温度相互作用是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D.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答案】D18.如图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由生产者、Ⅱ、Ⅲ和Ⅳ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B.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①②⑥⑧之和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C.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时,其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有机碳来自⑥过程D.碳在①⑦⑧过程中主要为CO2的形式,在②③④⑤⑥过程中主要为有机物的形式【答案】D19.下列关于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5A.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包括其粪便中的能量B.生产者能将约10%的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C.相同条件下恒温动物的体重净增长低于变温动物消费者D.营养级具有的能量与该消费者的平均体重成正相关【答案】C20.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一条食物链中的三个种群一年内能量流动统计的部分数据。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Ⅰ→Ⅱ→ⅢB.种群Ⅱ全部生物的呼吸消耗能量约为6.95×107kJC.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以有机物为载体D.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答案】C21.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得的总能量越少。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各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B.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数量少,需要能量少C.生物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消耗一部分能量D.各营养级中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答案】B22.下图为某生态系统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过程中的能量流动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④与植物的呼吸消耗量之和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②占①④之和的百分比为这两个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③用于植食性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D.④⑤代表的能量可流向分解者【答案】B23.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说法与之不相符合的是A.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基本相同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6B.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C.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循环往返D.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通过信息传递实现的【答案】A24.负反馈调节是维持生命系统平衡或稳态的重要调节机制。下列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A.长期服用睾丸酮会导致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减少B.大量猎杀草原食肉动物,导致食草动物的数量先升后降C.在酶促反应中,反应终产物过量致使酶的活性下降D.湖泊受污染后鱼类数量减少,鱼体死亡腐烂进一步加重污染【答案】D2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如红树等,能够吸收水中有机污染物,保护生态环境B.海带是深海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因而海带的大量减少会造成该生态系统的破坏C.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比森林生态系统少的主要原因是年降水量少D.农村中的沼气池的建立可以使废弃物中的能量流入人类这一最高营养级中【答案】C26.下图表示“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农田生态系统中除草、治虫可以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B.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毒蛋白基因培育抗虫作物,利用了其间接价值C.饲养家禽可以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来提高产蛋率,这是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作用D.该生态农业有效地促进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答案】C27.三趾树懒是一种移动缓慢、代谢率极低的夜行性植食动物,以树叶、果实为食。它不直接从树冠“空投”粪便,而是每隔一段时间爬到树下排便。研究发现,这种树懒到地面排便时,躲在皮毛里的树懒蛾就伺机在粪便中产卵,卵孵化后的幼虫专食树懒粪便,而羽化后的树懒蛾又会寻找树懒钻进其皮毛中。蛾死掉后被分解者分解,产生的无机氮促进树懒皮毛中绿藻的生长,绿藻能帮助树懒躲避天敌,也可供树懒食用。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三趾树懒和绿藻之间只有捕食关系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7B.三趾树懒爬下树排便耗能较多C.树懒蛾幼虫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D.三趾树懒不会因为天敌的存在而灭绝【答案】A28.如表为养鱼对水稻产量和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处理水稻产量(kg/hm2)土壤有机质(%)稻田养鱼40232.72对照34742.56A.稻田养鱼使水稻更多的从土壤中吸收鱼粪中的有机质B.稻田养鱼使稻田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复杂程度提高C.引入稻田中的鱼同样受到食物和生存空间等因素的限制D.鱼可以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从而提高了水稻产量【答案】A二、不定项选择题29.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在“发现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疗法”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两位科学家分别研究的是两种蛋白质CTLA-4和PD-1,这两种蛋白质都对免疫系统具有抑制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人体清除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与清除功能B.可以通过抑制CTLA-4和PD-1的活性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C.临床上可通过抑制这两种蛋白质的生理活性治疗癌症D.这两种蛋白质的缺失,可能引起免疫细胞过度活化导致自身免疫病【答案】B30.土壤盐渍化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水杨酸(SA)是一种植物激素,对植物抗逆性有一定作用。为了研究外源施加SA的作用,科研人员做了以下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实验中对照组是清水组和NaCl组B.为确定SA的最适浓度应在0.1—0.2间进一步实验C.SA对抗逆性的调节具有两重性D.SA可能通过增加细胞液的渗透压提高抗逆性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8【答案】AD31.在辽阔的蒙古大草原上发生着如图所示的捕食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猫头鹰与食虫鸟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竞争B.草原生物群落只有水平结构无垂直结构C.除了图中所示成分外,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还缺少的是分解者D.若猫头鹰的能量1/2来自兔,1/2来自食虫鸟,则增重10克,至少需要消耗草750克【答案】ABC32.假定某种群当年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图1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2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a~d时间段内,d时种群数量最多,第d年和第e年种群数量相等B.图1中b~c时间段内,λ值基本不变,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据图2分析可知,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2/D1D.若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N,则其同化量为N+A2【答案】BD33.图表示某养殖塘中各生物间的部分能量流动关系,有关数值用有机物干物质量表示(单位:J•km-2•a-1)。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9A.某些浮游动物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B.小型鱼虾类同化的能量都来自浮游动物C.捕捞强度过大,易导致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D.有机碎屑能被浮游动物利用,说明生态系统中能量能循环利用【答案】AC三、非选择题34.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由图一可知,激素①主要通过影响_______________来调节生命活动。图一中,若结构乙表示胰岛A细胞,结构甲通过释放“某化学物质”可直接影响激素②的形成与分泌,该化学物质是____________。(2)图一中若激素①是甲状腺激素,在寒冷环境中能促进人体产热的调节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同时人体皮肤减少散热的生理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3)若图二为某种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据图分析,当入侵病毒的蛋白质与图中寄主细胞表面的_________(填图中字母)结合,寄主细胞才能成为效应T细胞识别出的靶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细胞膜上的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物质A由T细胞分泌,又能诱导生成更多T细胞,则这是一个___________调节过程,物质A为_____________。(4)防控甲型流感的最有效措施是为易感人群接种疫苗。初次接种甲型流感疫苗后的人体内,下列哪种细胞最先增殖分化()A.骨髓造血干细胞B.记忆细胞C.B淋巴细胞D.浆细胞【答案】(1)①.基因表达②.神经递质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0(2)①.a、b②.皮肤血管收缩(皮肤汗腺分泌减少)(3)①.MHC②.糖蛋白③.反馈④.淋巴因子(4)C35.植物激素是一类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甲图所示为同种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IAA)的反应,乙图所示为某兴趣小组探究“生长素类似物(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所进行的预实验结果。请据图回答。(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__________,是前体物质_____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激素的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在根本上是________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2)用NAA处理插条生根时,如果NAA的浓度较低,适合采用_______处理插条,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____(“高”、“低”)的地方进行,以保持NAA溶液的较低浓度。(3)如乙图所示,___________μL/L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促进效果最好,正式实验应在________μL/L浓度范围内设计更小的浓度梯度,进一步确定最适浓度。(4)实验开始前进行预实验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同时要严格控制无关变量。【答案】(1)①.吲哚乙酸②.色氨酸③.基因组(2)①.浸泡法②.高(3)①.4②.2~6(4)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出较为可靠的探究范围,以避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5)①.NAA溶液的浓度②.生根的数量(或长度)36.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碳循环示意图,甲~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2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据图分析回答: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1(1)图1中,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______(填序号),能量进入群落的主要途径是______(填序号)。(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图2中B表示_________________。若鼠摄入能量为2.2×109kJ,A中能量为1.6×109kJ,B中能量为1.2×109kJ,狼同化能量为2.4×108kJ,则该生态系统中鼠到狼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3)由图2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4)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狼和鼠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调节机制属于______调节,这也体现出信息传递____________功能。(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________流动;能量作为________,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答案】(1)①.②③④②.①(2)①.组成成分②.营养结构(食物链或食物网)③.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储存在体内的能量④.15%(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①.(负)反馈调节②.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5)①.食物链(网)②.动力37.图1为某温带稀树草原食物网的一部分示意图,图2为某生物的种群密度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图,请据图回答:(1)在图1所示的稀树草原食物网中,共有食物链______条。假设每种动物从上一营养级不同生物中获得的能量相同且能量传递效率均为10%,若狼种群增重6kg,需要消耗草____________kg。(2)若图2所示的种群为某鼠种群。在C点时,鼠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____。在无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该种群数量每年均以150%的速率(出生率-死亡率)增长,若该种群初始数量为N,则两年后它们的数量将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采用样方法调查该稀树草原中风信子的种群密度,选取样方的关键在于_________。若同时统计各样方中物种数目,则可以调查__________。(4)多年来,该稀树草原牧民大力植树种草,使草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牧业产量呈持续增长势头,说明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也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得以增强。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2【答案】(1)①.5②.21300(2)①.增长型②.6.25N(3)①.随机取样②.物种丰富度(4)速度和方向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