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连接导线设计工艺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连接导线设计工艺规范1前言本工艺规范为硬件设计人员提供连接导线设计的工艺要求,为工艺人员审核连接导线的可使用性提供工艺审核内容。2规范化引用文件GB5023-200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稀绝缘电缆》JB8734-199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和软线》GB50217-200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3名词解释连接导线:连接导线又称电线电缆,是指用于电力、通信及相关传输用途的材料。“电线”和“电缆”并没有严格的界限。通常将芯数少、产品直径小、结构简单的产品称为电线,没有绝缘的称为裸电线,其他的称为电缆;导体截面积较大的(大于6平方毫米)称为大电线,较小的(小于或等于6平方毫米)称为小电线。芯数:本文中的“芯数”是指导线护套中导线的根数。股数:本文中的“股数”是指导线中导体(一般为铜丝或铝丝)的根数。4连接导线选用原则在选用电线电缆时,一般要注意连接导线的型号、规格(导体截面)的选择。4.1连接导线型号选择
1选用连接导线时,要考虑用途,敷设条件及安全性;例如:根据用途的不同,可选用电力电缆、架空绝缘电缆、控制导线等;根据敷设条件的不同,可选用一般塑料绝缘电缆、钢带铠装电缆、钢丝铠装电缆、防腐电缆等;根据安全性要求,可选用不延燃电缆、阻燃电缆、无卤阻燃电缆、耐火电缆等。1.1连接导线规格选择确定连接导线的使用规格(导体截面)时,一般应考虑发热,电压损失,经济电流密度,机械强度等选择条件。根据经验,低压动力线因其负荷电流较大,故一般先按发热条件选择截面,然后验算其电压损失和机械强度;低压照明线因其对电压水平要求较高,可先按允许电压损失条件选择截面,再验算发热条件和机械强度。1.2根据我公司产品的实际情况,建议连接导线选用时,避免特殊或定制的导线,宜选用常用的导线(除特殊情况外)。表1为部分常用导线型号及名称,供参考使用。表1部分常用导线型号及名称序号型号名称
212345678910111213141516ASTVRAVRBLVBLVV#BVBVP#BVRBVVBVVBBXBXRFVLPJBFJBQQFRQVRRFBRFS#RVRVBRVP#RVVRVVP铜芯纤维聚氯乙烯绝缘安装线铜芯聚氯乙烯绝缘安装软电线铝芯聚氯乙烯绝缘电线铝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线铜芯聚氯乙烯绝缘电线铜芯聚氯乙烯绝缘屏蔽电线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软线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线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平行电线铜芯橡皮线铜芯橡皮软线聚氯乙烯绝缘棉纱编织屏蔽低压腊克线铜芯丁腈聚乙烯复合物绝缘引接线铜芯橡皮绝缘丁腈护套引接线聚氯乙烯一丁腈复合物绝缘低压电线聚氯乙烯绝缘低压电线铜芯丁腈聚乙烯平行软线铜芯丁腈聚乙烯绞型软线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软电线铜芯聚氯乙烯绝缘平行软线铜芯聚氯乙烯绝缘屏蔽软电线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软电线
31718192021222324252627TZ#UL2651AWG28#UTP-CAT5#UTP-CAT5e*BV-90*RV-90*FEP*FVN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屏蔽软电线铜编织线排线5类线超5类线铜芯耐热90℃聚氯乙烯绝缘电线铜芯耐热90℃聚氯乙烯绝缘连接软电线铜芯耐热200℃铁氟龙电线铜芯耐热105℃尼龙护套线
428293031
5注:上表中“#”表示为最常使用的导线。“*”表示耐高温线,普通塑料绝缘导线工作温度为70℃,普通橡胶绝缘导线工作温度为65℃。1.1我公司常用导线的选用1.1.1选用控制导线或弱电导线时,一般选用RV线(软电线)、RVV线(护套软电线)、UL2651AWG28(排线)、UTP-CAT5(5类线)和UTP-CAT5e(超5类线)等。如无特殊要求,控制导线不宜选用价格昂贵的ASTVR线(丝包线),而建议使用RV线代替。ASTVR线常用规格可见附录三。1.1.2选用UL2651AWG28(排线)时,如无特殊要求,宜选用灰色普通排线。1.1.3选用电力导线或强电导线时,一般选用BV线(硬线)或BVR线(软线)。如明确需要成型敷设的,宜选用BV线(硬线)。1.1.4RV线(软电线)、BVR线(软线)和BV线(硬线)的常用规格和参数见表2、表3、表4。RVV线(护套软电线)的部分常用规格和参数见表5。
6表2RV线常用规格型号标称截面mm2导线股根数/直径mm平均外径上限mm额定电压VRV300/50030/0.25(48/0.20)450/750表3BVR线常用规格型号标称截面mm2导线股根数/直径mm参考外径mm额定电压VBVR450/750
7表4BV线常用规格型号标称截面mm2导线股根数/直径mm参考外径mm额定电压VBV300/500450/75010
816表5RVV线部分常用规格型号芯数×标称截面mm2导线股根数/直径mm参考外径mm额定电压VRVV4×28/0.15300/3005×6-7×8×9×10.810×11.412×14×12.416×12.918-19×1.1美制标准导线的规格与我们常用的国标导线有所区别,表6为美制标准导线的型号与规格,以便使用者参考。表6美制标准导线的型号与规格
91导线的型式1.1导线导体材质选择的工艺要求1.1.1控制导线应采用铜导体。1.1.2用于下列情况的电力导线,应选用铜导体:1)电机励磁、重要电源、移动式电气设备等需保持连接具有高可靠性的回路。2)振动剧烈、有爆炸危险或对铝有腐蚀等严酷的工作环境。3)要求使用耐火电缆或紧靠高温设备布置的场所。4)安全性要求高的公共设施。5)工作电流较大,需增多电缆根数时1.1.3除第、
10条确定应选用铜导体的情况外,导线导体材质可选用铜或铝导体。1.1电力导线芯数的工艺要求1.1.1三相回路的导线芯数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保护线与受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位连接接地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保护线与中性线合用同一导体时,应选用四芯导线。b.保护线与中性线各自独立时,宜选用五芯导线;2)受电设备外露可导电部位的接地与电源系统接地各自独立时,应选用四芯导线。1.1.2单相回路的导线芯数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保护线与受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位连接接地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保护线与中性线合用同一导体时,应选用两芯导线。b.保护线与中性线各自独立时,宜选用三芯导线;1.1.3低压直流供电回路,宜选用两芯导线;也可选用单芯导线。1.2导线绝缘水平的工艺要求1.2.1交流系统中电缆的耐压水平,应满足系统绝缘配合要求。1.2.2控制导线额定电压的选择,不应低于该回路工作电压,控制导线宜选用450/750V、300/500V或300/300V。1.3导线绝缘类型的工艺要求1.3.1导线绝缘类型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使用电压、工作电流及其特征和环境条件下,导线绝缘特性不应小于常规预期使用寿命。2)应根据运行可靠性、施工和维护的简便性以及允许最高工作温度与造价的综合经济性等因素选择。3)应符合防火场所的要求,并应利于安全。
114)明确需要与环境保护协调时,应选用符合环保的导线绝缘类型。1.1.1常用导线的绝缘类型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中、低压导线绝缘类型选择应符合本规范第~5.4.6条的规定外,低压导线宜选用聚氯乙烯或交联聚乙烯型挤塑绝缘类型,中压电缆宜选用交联聚乙烯绝缘类型。2)明确需要与环境保护协调时,不得选用聚氯乙烯绝缘电缆。1.1.2移动式设备等经常弯移或有较高柔软性要求的回路,宜使用橡皮绝缘等导线。1.1.360℃以上高温场所,应按经受高温及其持续时间和绝缘类型要求,选用耐热聚氯乙烯、交联聚乙烯或乙丙橡皮绝缘等耐热型导线;高温场所不宜选用普通聚氯乙烯绝缘导线。1.1.4-15℃以下低温环境,应按低温条件和绝缘类型要求,选用交联聚乙烯、聚乙烯绝缘、耐寒橡皮绝缘导线。低温环境不宜用聚氯乙烯绝缘导线。1.1.5在人员密集的公共设施,以及有低毒阻燃性防火要求的场所,可选用交联聚乙烯或乙丙橡皮等不含卤素的绝缘导线。防火有低毒性要求时,不宜选用聚氯乙烯导线。1.1.6除按本规范第~5.4.6条明确要求的情况外,可选用聚氯乙烯绝缘导线。1.2选用导线外护层(护套)类型的工艺要求1.2.1导线护层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潮湿、含化学腐蚀环境或易受水浸泡的导线,其金属层、加强层、铠装上应有聚乙烯外护层。2)在人员密集的公共设施,以及有低毒阻燃性防火要求的场所,可选用聚氯乙烯或乙丙橡皮等不含卤素的外护层。防火有低毒性要求时,不宜选用聚氯乙烯外护层。3)除-15℃以下低温环境或药用化学液体浸泡场所,以及有低毒难燃性要求的导线
12挤塑外护层宜选用聚乙烯外,其他可选用聚氯乙烯外护层。1.1.1移动式设备等需经常弯移或有较高柔软性要求回路的导线,宜选用橡皮外护层。1.1.2放射线作用场所的导线,应具有适合耐受放射线辐照强度的聚氯乙烯、氯丁橡皮、氯磺化聚乙烯等外护层。1.2控制导线及其金属屏蔽的工艺要求1.2.1双重化保护的电流、电压,以及直流电源和跳闸控制回路等需增强可靠性的两套系统,应采用各自独立的控制导线。1.2.2下列情况的回路,相互间不应合用同一根控制导线:1)弱电信号、控制回路与强电信号、控制回路。2)低电平信号与高电平信号回路。3)交流断路器分相操作的各相弱电控制回路。1.2.3弱电回路的每一对往返导线,应属于同一根控制导线。1.2.4强电回路控制导线,除位于高压配电装置或与高压电缆紧邻并行较长,需抑制干扰的情况外,其他可不含金属屏蔽。1.2.5弱电信号、控制回路的控制导线,当位于存在干扰影响的环境又不具备有效抗干扰措施时,宜具有金属屏蔽。1.2.6控制导线金属屏蔽类型的选择,应按可能的电气干扰影响,计入综合抑制干扰措施,并应满足降低干扰或过电压的要求,同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用于集成电路、微机保护的电流、电压和信号接点的控制导线,宜选用屏蔽型。2)计算机监控系统信号回路控制电缆的屏蔽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a.开关量信号,可选用总屏蔽。b.高电平模拟信号,宜选用对绞线芯总屏蔽,必要时也可选用对绞线芯分屏蔽。c.
13低电平模拟信号或脉冲量信号,宜选用对绞线芯分屏蔽,必要时也可选用对绞线芯分屏蔽复合总屏蔽。3)其他情况,应按电磁感应、静电感应和地电位升高等影响因素,选用适宜的屏蔽型式。4)导线具有钢铠、金属套时,应充分利用其屏蔽功能。1.1.1控制导线金属屏蔽的接地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1)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模拟信号回路控制导线屏蔽层,不得构成两点或多点接地,应集中式一点接地。2)集成电路、微机保护的电流、电压和信号的导线屏蔽层,应采用两点接地。3)除上述情况外的控制导线屏蔽层,当电磁感应的干扰较大时,宜采用两点接地;静电感应的干扰较大时,可采用一点接地。双重屏蔽或复合式总屏蔽,宜对内、外屏蔽分别采用一点、两点接地。4)对于无法在设备机壳内接地的输入信号导线屏蔽层,宜在机壳的入口处接地。2导线截面的选用2.1电力导线导体截面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最大工作电流作用下的导线导体温度,不得超过导线使用寿命的允许值。2)最大工作电流作用下连接回路的电压降,不得超过该回路允许值。2.2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时,三相四线制系统的导线中性线截面,不得小于按线路最大不平衡电流
14持续工作所需最小截面;有谐波电流影响的回路,不宜小于相芯线截面。1.1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时,配置保护接地线、中性线截面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中性线、保护接地线的截面,应符合本规范第6.2条的规定。2)保护地线的截面,应满足回路保护电器可靠动作的要求,并应符合表7的规定。表7保护地线允许最小截面导线相芯线截面保护地线允许最小截面S≤16S16<S≤351635<S≤400S/21.2交流供电回路由多根导线并联组成时,各导线宜等长,并应采用相同材质、相同截面的导体。1.3导线的各截面安全载流量参见本规范的附表一和附表二。同时在选择截面时应考虑放有余量,不宜过于苛刻。2导线附件的选择与配置2.1选择导线终端的接线端子或铜接线端子时应考虑各端子的额定电流,不得小于导线的额定电流。2.2选择接线端子或铜接线端子时避免特殊或定制端子,宜选用常用的端子。2.3导线套管的选择,应遵循导线所连接的设备或器件的技术要求。选择热缩套管时应考虑套管的最大收缩范围。3导线敷设的工艺要求
151.1导线的路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避免导线遭受硬器刮伤、机械性外力、过热、腐蚀等危害。2)满足安全要求条件下,应保证导线路径最短。3)应便于敷设、维护。1.2导线在任何敷设方式及其全部路径条件的上下左右改变部位,均应满足导线的允许弯曲半径要求。1.3导线的敷设应考虑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绝缘等因素。1.4在容易弯曲的地方(如设备的门、活动面板等)敷设导线时,宜使用柔软的外护套管(如蛇皮套管等)保护导线,并尽量不使用硬线(如BV线等)。1.5当导线需穿过设备的金属孔时,应在金属孔上安装绝缘垫圈保护导线。1.6在设备中固定导线时,应在固定处对导线的绝缘表面或外护层的进行适当保护;当导线在设备内用金属夹固定时,应采取必要的绝缘保护措施。1.7用螺丝直接固定导线时,导线应采用硬线(如BV线等);用冷夹装置固定导线时,导线应采用软线。1.8需要在设备内进行集中敷设的导线,敷设时宜沿着设备的侧壁走线。1.9抑制电气干扰强度的弱电回路控制和信号导线,除应符合本规范第条的规定外,当需要时可采取下列措施:1)与电力导线并行敷设时相互间距,在可能范围内宜远离;对电压高、电流大的电力导线间距宜更远。2)敷设于配电装置内的控制和信号导线,与耦合电容器或电容式电压互感、避雷器或避雷针接地处的距离,宜在可能范围内远离。3)沿控制和信号导线可平行敷设屏蔽线,也可将导线敷设于钢制管或盒中。2附加说明
16本规程由总工程师办公室负责起草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