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卷(word版无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绝密★启用前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县区考点考场座位号姓名准考证号姓名准考证号(在此卷上答题无效)绝密★启用前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百戏”是对中国古代乐舞、杂技表演艺术形式的称谓。正如《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对“百戏”一词的定义:“我国古代由民间音乐、技艺发展而成的多种艺术和娱乐表演品种的泛称。”与此相关的术语有“散乐”、“杂技”、“角抵戏”等。相对而言,“百戏”是一个乐舞、杂技表演的总称概念。“百戏”一词最早出现在东汉,《后汉书》卷五《孝安帝纪》记载:“延平元年十二月乙酉,罢鱼龙曼延百戏”。“百戏”一词在汉代才广为流行,那么在此之前这种艺术形式又是以何种面貌存在?汉代之后,“百戏”的名称发生过哪些变化?“百戏”源远流长,其艺术形式可以上溯到先秦的原始乐舞。《列女传·孽嬖传·夏桀未喜》中记载了一种由“倡优侏儒、狎徒”来表演的一种娱乐活动,这种活动在当时被称为“奇伟戏”。原文记载:“桀既弃礼仪,淫于妇人,求美女,集之于后宫,收倡优侏儒,狎徒能为奇伟戏者,聚之于旁,造烂漫之乐”。《尚书·泰誓下》也记载夏桀“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何谓“奇技淫巧”,正义以为"奇技谓奇异技能,淫巧谓过度工巧,二者大同,但技据人身,巧指器物为异耳”。所渭“奇技”、“奇伟戏”,是个人经过训练所掌握的以供娱乐的某种特殊技能。据萧亢达《汉乐舞百戏研究》推测,这种“奇伟戏”应该就是"百戏"艺术的前身。此外,“角抵”戏也被认为是百戏的源头之一。《史记集解》引汉代应劭曰:“战国之时,稍増讲武之礼,以为戏乐,用相夸示,而秦更名为角抵”。这说明“角抵”一词秦朝时才正式出现。汉武帝时,“角抵戏”极为盛行。《汉书》卷六《武帝纪》中也有角抵戏的记载:“元封三年春,作角抵戏,三百里内皆来观”。由此可见秦、西汉之时是以“角抵戏”通称各种杂耍类娱乐活动。东汉出现“百戏”一词,即《后汉书》卷五《孝安帝纪》中所引“罢鱼龙曼延百戏”,在东汉时“百戏”逐渐成为散乐杂技的总称,而“角抵戏”则渐变成为其中的一个品种。与“百戏”意义相近似的还有“散乐”一说,汉唐时期往往以“散乐百戏”合称。“散乐”和“百戏”两个概念逐渐分离产生于宋代,“散乐”的重点偏向乐舞、杂剧,而“百戏”专指杂技。《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百戏”条目如此表述:“三国至南北朝,百戏继续发展。南北朝时期始用‘杂技’一词。宋代文献中散乐和百戏两个概念逐渐分离,散乐常指音乐、歌舞和杂剧等;百戏则常指角抵和杂技等。”综上所述,“百戏”这种艺术形式起源于先秦的“奇伎戏”,至秦汉以"角抵戏"相称,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直到东汉时期才正式定名为“百戏”。南北朝时始用“杂技”一词,亦与“散乐”合称。至宋代“散乐”和“百戏”两个概念逐渐分离,元代以后,“百戏”内容更加丰富,一般均用各种乐舞杂技的专名,“百戏”一词逐渐少用。(节选自李吕婷《魏晋南北朝百戏研究》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D)
2A.“百戏”一词内涵丰富,就当下来看,“百戏”是对多种艺术和娱乐表演品种的泛称。B.“百戏”名称的演变过程:角抵戏-奇伎戏-百戏-百戏、杂技-散乐、百戏-散乐与百戏分离。C.“百戏”名称的演变过程:奇伎戏-角抵戏-百戏、杂技-散乐、百戏-散乐与百戏分离。D.在萧亢达看来,“百戏”艺术的前身是一种个人经过训练所掌握的以供娱乐的特殊技能。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本文采用摆问题、析原因、树观念的方式展开论证,在论证逻辑是是层层递进的。B.文章引用大量史料,既增加了文章的历史厚度,又使文章极具说服力,使人无法辩驳。C.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论证目的清晰,论证过程简洁有力。D.文章在上文充分论述的基础上,最终论证出了“百戏”名称演变的过程。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探究“百戏”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名称,对研究中国古代表演艺术形式有重要意义。B.随着历史进程的推动,“百戏”的名称也在不断变化,其内容形式也在不断变化。C.“百戏”一词在如今已经几乎没有人在使用,其内涵意义也在逐渐消沉。D.“百戏”最早是为了取悦他人的艺术形式,如今已经演变成多种娱乐表演的总称。这既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又与社会的发展进程相匹配。(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摘自《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材料二:宏观层面,与“国家力量”休戚相关。一方面,从2009年到2019年,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实力不断增强、世界权力格局开始东移的十年,也是中国企业借势出海、加速融入全球化版图的十年,华为享誉世界、吉利收购沃尔沃、李宁登上纽约时装周都是这一时期发生的。另一方面,中国官方主导的自主品牌塑造行动,包括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重拳打假、设立“中国品牌日”、鼓励全国上下“
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以国家力量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逐步提升中国产品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中观层面,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互联网、新媒体、自媒体、短视频、直播……不断迭代的传播方式,成为“国货”扩大新知名度的利器。这些年,中国品牌在“互联网+营销”领域玩得越来越溜,如中国本土运动品牌安踏借助漫威IP推出联名款、哈尔滨啤酒联合纽约潮牌玩起跨界营销、本土美妆借势流量明星带货……一次次制造新话题,推高海内外传播热度,塑造“国货”新潮形象,帮助初创品牌快速打开销路。技术力量还颠覆了常规的产销环节,消费需求指导设计、生产的方式,极大提升了“国货”捕捉市场的敏锐度。微观层面,新一代消费群体、设计师群体在成长。大数据显示,20到29岁年轻人对“国货”最为关注,其次是30到39岁人群。这些人正好是中国的80、90后,成长在改革开放后的自信、个性年轻人,追求时尚也喜欢复古,热爱海外品牌也对本土品牌充满感情,走时尚路线的“国货”服饰、高性价比的国产电子产品成为他们购物首选。同时,一批海归设计师、工程师们回流,从中西文化中兼收并蓄,打造了一批“网红”初创品牌。坚持自主原创,坚持品质第一,坚持市场导向,中国品牌的升级之道没有捷径。(摘自《中国国货之光如何更好地闪耀中国》)材料三:一如凤凰展翅,北京大兴国际机场25日宣告建成并实现通航,引来全球关注。作为献礼新中国70年的标志性工程,大兴机场再次让世界为“中国制造”所震撼。它承担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任,助力雄安建设科技发展新高地,联程联运辐射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而在未来,随着越来越多国际航线通航,它也将成为中国通往世界的“新国门”。“中国制造”现在已随着中国工人的脚步出海,向世界各地展示了它的速度、高度、宽度。但就在这样的过程当中,西方媒体多有质疑中国的举动含政治意图。但事实上,“中国制造”出海之旅聚焦的不仅是高大上的工程,还帮助当地人修了村路、社区医院,这也正是“中国制造”本身就有的温度。(摘自《中国“新国门”大兴机场的三个维度》)4.对于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梳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为了探究中国国货如何更好地闪耀世界,材料二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入手分析。B.正是中国官方主导自主品牌塑造,以国家力量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才帮助了像华为、吉利、李宁等中国品牌成为世界面孔。C.中国品牌“互联网+营销”的传播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国货”捕捉市场的敏锐度。D.“国货”服饰、国产电子产品成为人们购物的首选,既有消费者的“国产情怀”的原因,也有这些品牌产品的自身实力过硬的原因。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工匠精神”并不是简单的“拜手工教”,“离群索居”,而是点亮劳动光荣的灯牌,引领创新,卓越追求的时代精神。B.80、90后作为自信、个性的年轻一代,已经成为新一代消费群体,他们对“国货”
4极为关注,对本土品牌充满感情。C.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建成,再次见证了“中国速度”,为周边地区带来的福利,也让世界见证了“中国速度”之下蕴藏的“中国温度”。D.中国品牌的升级之路的唯一“捷径”,就是坚持自主原创,坚持品质第一,坚持市场导向。6.英国《每日邮报》刊文感慨:“(大兴国际)机场建筑令人惊叹,因为它展示了人类可以完成多么伟大的工作”。请结合材料,综合谈谈“伟大的工作”是如何完成的?(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危机纪年第208年,三体舰队距太阳系2.07光年刘慈欣五年以后。罗辑一家远远就看到了引力波天线,但车行驶了半小时才到达它旁边,这时,他们才真正感受到它的巨大。天线是一个横放的圆柱体,有一千五百米长,直径五十多米,整体悬浮在距地面两米左右的位置。它的表面也是光洁的镜面,一半映着天空,一半映着华北平原。它让人想起几样东西:三体世界的巨摆、低维展开的智子、水滴。这种镜面物体反映了三体世界的某种至今也很难为人类所理解的观念,用他们的一句名言来讲就是:通过忠实地映射宇宙来隐藏自我,是融入永恒的唯一途径。天线周围有一大片翠绿的草地,形成了华北沙漠上的一个小小的绿洲。这片草地并不是专门种植的,引力波系统建成后,一直在不间断地发射,只是发出的波没有被调制,与超新星爆发、中子星或黑洞发出的引力渡无异,但密集的引力波束却在大气层中产生了奇特的效应,大气中的水汽在天线上方聚集,使得天线周围经常降雨,有时,降雨的区域仅有三四公里半径,一块圆形的雨云像晴空中的巨形飞碟般悬在天线上方,从雨中可以看到周围灿烂的阳光。于是这一区域长出了丰茂的野草。但今天罗辑一家并没有看到这种奇观,只见到天线上空聚集的一片白云,云被风吹到波束范围外后就消散了,但新的云仍不断在波束内产生,使得那一片圆形的天空像是通向另一个云雾宇宙的时空蚀洞,孩子看到后说它像一位巨人爷爷的白头发。罗辑和庄颜跟着在草地上奔跑的孩子,来到了天线下面。最初的两个引力波系统分别建在欧洲和北美,它们的天线采用磁悬浮,只能从基座上悬起几厘米;而这个天线采用反重力,如果愿意,它可以一直升到太空中。三人站在天线下方的草地向上望,巨大的圆柱体从他们头顶向前方伸延,像是从两侧向上卷曲的天空。由于半径很大,底面弧度很小,上面的映像并不失真。这时夕阳已经照到天线下面,罗辑在映像中看到庄颜的长发和白裙在金色的阳光中飘动,像一个从天空俯视地面的天使。罗辑把孩子举起来,她的小手摸到了天线光洁的表面,她使劲向一个方向推着。“我能让它转起来吗?”
5“如果你推的时间足够长,它会转的。”庄颜回答,然后微笑着看着罗辑问,“是吗?”罗辑对庄颜点点头:“如果时间足够长,她能推动地球呢。”像已经无数次发生过的那样,他们的目光又交织在一起,这是两个世纪前在蒙娜丽莎的微笑中那次对视的继续。他们发现庄颜设想的目光语言真的变成了现实,或者说相爱的人类早就拥有了这种语言。当他们对视时,丰富的涵义从目光中涌出,就像引力波束形成的云之井中涌出的白云一般,无休无止。但这不是这个世界的语言,它本身就构筑了一个使自己有意义的世界,只有在那个玫瑰色的世界中,这种语言的所有词汇才能找到对应物。那个世界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上帝,都能在瞬间数清沙漠中的每一粒沙并记住它们,都能把星星串成晶莹的项链挂到爱人的颈上……这就是爱吗?这行字显现在他们旁边一个突然出现的低维展开的智子上,这个镜面球体仿佛是上方的圆柱体某处融化后滴下的一滴。罗辑认识的三体人并不多,不知道现在与他对话的是谁,不知道这位外星人是在三体世界还是在日益远离太阳系的舰队中。“应该是吧。”罗辑微笑着点点头。罗辑博士,我是来向你抗议的。“为什么?”因为在昨天晚上的演讲中,你说人类迟迟未能看清宇宙的黑暗森林状态,并不是由于文明进化不成熟而缺少宇宙意识,而是因为人类有爱。“这不对吗?”对,虽然“爱”这个词用在科学论述中涵义有些模糊,但你后面的一句话就不对了,你说很可能人类是宇宙中唯一拥有爱的种族,正是这个想法,支撑着你走完了自己面壁者使命中最艰难的一段。“当然,这只是一种表达方式,一种不严格的……比喻而已。”至少我知道三体世界也是有爱的,但因其不利于文明的整体生存而被压制在萌芽状态,但这种萌芽的生命力很顽强,会在某些个体身上成长起来。“请问您是……”我们以前不认识,我是两个半世纪前曾向地球发出警告的监听员。“天啊,您还活着?”庄颜惊叫道。也活不了多长时间了,我一直处于脱水状态,但这么长的岁月,脱水的机体也会老化。不过我真的看到了自己想看的未来,我感到很幸福。“请接受我们的敬意。”罗辑说。我只是想和您讨论一种可能:也许爱的萌芽在宇宙的其他地方也存在,我们应该到处鼓励她的萌发和成长。“为此我们可以冒险。”对,可以冒险。“我有一个梦,也许有一天,灿烂的阳光能照进黑暗森林。”
6这时,这里的太阳却在落下去,现在只在远山上露出顶端的一点,像山顶上镶嵌着的一块光灿灿的宝石。孩子已经跑远,同草地一起沐浴在金色的晚霞之中。太阳快落下去了,你们的孩子居然不害怕?“当然不害怕,她知道明天太阳还会升起来的。”(节选自刘慈欣《三体Ⅱ•黑暗森林》)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文章以“五年以后”为首段,既从时间线上打开故事情节,又给人以时间发展之沧桑。B.文章的第③段开篇设置悬念,用“沙漠”里的一片“绿洲”来吸引读者的兴趣,之后又用极富科学张力的语言阐明原因,满足读者的“获得感”。C.罗辑与庄颜用目光所构建的“玫瑰色的世界”,与后文照应。为后文中两大文明的对话埋下极具深意的伏笔,也表明二人经过重重困难后,内心对彼此的浓浓爱意。D.丰富的语言、环境、细节描写,再辅以极富科学张力的语言和感性语言的混合使用,帮助文章实现“极富人情味儿”的科幻作品这一想法。8.本文中最引人深思的情节就是罗辑与三体文明监听员的对话,两大文明的直接碰撞,以人的语言和智子的形式展开,试分析这样安排的作用。(6分)9.文章的末尾以罗辑的一句“当然不害怕,她知道明天太阳还会升起来的。”戛然而止。试结合文中划线的句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与感悟。(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郑清之字德源,初字文叔。少从楼昉学,能文,楼钥亟加称赏。嘉泰二年,入太学。十年,登进士第,调峡州教授。帅赵方严重靳许可清之往白事为置酒命其子范葵出拜方掖清之无答拜,且曰:“他日愿以二子相累。”湖北茶商群聚暴横,清之白总领何炳曰:“此辈精悍,宜籍为兵,缓急可用。”炳亟下召募之令,趋者云集,号曰“茶商军”,后多赖其用。理宗即帝位,授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迁宗学博士、宗正寺丞兼权工部郎、兼崇政殿说书。帝问外人因阁子库进丝履有谤议,清之言:“禁中服用颇事新洁者。”帝曰:“故事,月进鞋数两,朕非敝不易,何由致谤?”清之奏:“孝宗继高宗故俭德易章陛下继宁考①故俭德难著宁考自奉如寒士衣领重浣革舄②屡补今欲俭德著闻须过于宁考方可”帝嘉纳。
7诸路亏盐,执其事者破家以偿,清之核其犯科者追理,罣误③者悉蠲④之,全活甚众。沿江算舟之赋素重,清之次第停罢,如池之雁义有大法场之目,其钱分隶诸司,清之奏罢其并缘渔取者,盖数倍公家之入,合分隶者从朝廷偿之。报下,清之方与客饮,举杯曰:“今日饮此酒殊快!”十一月丁酉,退朝感寒疾,危甚,犹以未得雪为忧。俄大雪,起曰:“百官贺雪,上必甚喜。”命掬雪床前观之。累奏乞罢政,不允,奏不已,拜太傅、保宁军节度使充醴泉观使,进封齐国公致仕。卒,遗表闻,帝震悼,辍朝三日,特赠尚书令,追封魏郡王,赐谥忠定。清之不好立异,汤巾尝论事侵清之,及清之再相,巾求去,清之曰:“己欲作君子,使谁为小人。”力挽留之。徐清叟尝论列清之,乃引之共政。赵葵视师年余,乞罢,上未有以处之,清之曰:“非使作相不足以酬劳,陛下岂以臣故耶?臣必不因葵来遽引退,臣愿为左,使葵居右。”上讫从之,然葵竟不果来。(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三》,有删改)【注】①宁考:亡父宁宗。②舄:鞋。③罣:同“挂”。④蠲:除去,免除。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B)A.孝宗继高宗/故俭德易章/陛下继宁考/故俭德难著/宁考自奉/如寒士衣领重浣/革舄屡补/今欲俭德著闻/须过于宁考方可/B.孝宗继高宗/故俭德易章/陛下继宁考/故俭德难著/宁考自奉如寒士/衣领重浣/革舄屡补/今欲俭德著闻/须过于宁考方可/C.孝宗继高宗/故俭德易章/陛下继宁考/故俭德难著/宁考自奉/如寒士/衣领重浣/革舄屡补/今欲俭德著/闻须过于宁考方可/D.孝宗继高宗/故俭德易章/陛下继宁考/故俭德难著/宁考自奉如寒士/衣领重浣/革舄屡补/今欲俭德著/闻须过于宁考方可/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进士自唐朝起开始受人重视,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尤其是明清两朝,进士的地位越来越高。B.中国古代“兼”“权”表示官职时均意为“代理”的意思。C.宋朝时,节度使已无实际领兵和为政权力。节度使一般不赴本州府治理政事,而成为一种荣誉性的虚衔。D.赐谥亦作“赐諡”。指大臣死后,天子依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称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清之公名声在外,受人尊敬。郑清之去赵方那儿汇报事情,赵方给郑清之置办酒席,让他的儿子赵范、赵葵出来拜见。赵方拉着郑清之没进行答拜的礼仪。B.清之公审时度势,英明睿智。郑清之建议何炳把茶商编入军籍,建立“茶商军”,后来多次依赖这支军队。C.清之公敢于进谏,志虑忠纯。理宗想要展现自己节俭的美德。郑清之就建议他必须超过宁宗才行。”理宗高兴地采纳了他的建议。D.清之公心系百姓,为官者清。郑清之想要废除船税并追究那些从中渔利的人,命令下达后他与客人饮酒,举杯说:“今天饮这个酒特别痛快。”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8(1)帝曰:“故事,月进鞋数两,朕非敝不易,何由致谤?”(2)非使作相不足以酬劳,陛下岂以臣故耶?臣必不因葵来遽引退,臣愿为左,使葵居右。答:(1)皇上说:“按旧例,每月进贡鞋子数双,朕不穿坏是不换的,为什么会招致谤议呢?”(2)不让他做丞相不足以酬报他的功劳,难道陛下是因为我的缘故?我一定不会因为赵葵的到来就立刻隐退,我愿意做左丞相,让赵葵做右丞相。(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送李侍御赴安西高适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注】此诗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秋天,高适当时在长安。当时高适正想到军中去展示才能,求取功名,恰逢朋友先走这条道路,于是写下了这诗;安西: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首联紧扣题意,写李侍御即将跨马远征。以“飞蓬”喻“行子”,自然使人联想到“行子”身影的轻疾,可谓形神毕现。B.“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一联,先从“万里外”一笔推开,展现出巨大的空间,但紧接着一笔收勒,又回到别筵一开一阖之际,极富抑扬顿挫之力。C.颔联只列地名,不直接书事言情,但情、事俱含其中。“虏障”与“秦城”之间,遥隔万里,临发之际,回望秦城,自不免有所系恋,但“功名万里外”的豪情壮志又激励征人挥鞭直指前路。D.尾联再一笔宕开,境界进一步扩大。安西与长安,相距万里,关山阻隔,归路茫茫,在地域广阔的画面上,浓墨重彩的勾勒,既是写景,更是托情。15.本诗充满了高适内心的豪情壮志。试根据尾联内容,再联系“盛唐气象”的背景特色,分析诗人流露出的思想感情。(6分) 答:此诗为送友人从军塞外而作,表达了立功异域的战斗激情和乐观豪迈的昂扬意绪。尾联表达对李侍御的劝勉和激励:到边疆后,凭一腔热血与聪明才智建功立业。“莫惆怅”平缓委婉,情深动人;“看取宝刀雄”雄迈豪壮,昂扬奋发,尽扫愁绪。(4分)盛唐经济文化繁荣,国势强盛,诗人们大抵胸襟开阔,意气昂扬,希冀建功立业,形成了盛唐诗雄壮刚健、热情奔放的风貌;此诗可谓是其中典范之作。(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次北固山下》中,王湾用拟人的手法,表现时间飞逝的句子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屈原在《离骚》中“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_
9”两句,用一个美丽而遭不幸的女子比喻自己因遭嫉妒而被谗毁,以致被君王弃用。(3)《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扇不在大,有品则名。扇艺术,集中国书韵之妙,享华夏画魂之美。这大盖因为——扇艺术与文人情趣相勾连,消暑纳凉,_____。扇中思绪,似言似语;哲言靓画,摇曳生姿。这些书画流韵,与扇子的手持功用刚好相合。一般来说,扇面之书画创作,以美态愉悦于人;而制作裱糊之时,却以精妙工艺潜化自身。苏州檀香扇、杭州绫绢扇、新会火画扇、自贡竹丝扇,江苏麦秆扇,_______。书画家在扇面作字取景,不求形似,但求神韵。飘逸造清凉,执扇祛暑气。汉字的神韵,在名扇中可谓________。《晋书》有言,大书法家王羲之居住蕺山,遇一卖扇老妪。(),________慨然题字。老妪看着白扇变墨扇,怕更为难卖。王羲之劝她不必担心,尽管去卖。竟是市人见之,出价十倍争买。缘是书扇文字,行气纵横,无限匠心留其中。明代大书家祝枝山,曾喻书扇为美女舞于瓦砾,乃盆景之象。其实,书扇环肥燕瘦,气候虽小,却能做到风云际会。吴子深、张大千等人的行书扇,文字如神龙升腾,达数十万港元之高价,令世人刮目。任伯年和赵之谦联袂的扇面,墨笔与金石同在,似有高格名士相谈,更价值不菲。喜好收藏明清闺秀折扇小楷的张中行,最爱其“形娟秀而神柔婉”。明清的书法扇面,最出众的是女性手迹,有薛素素、黄媛介、叶小鸾、周淑禧、李陀那、董小宛和马守真,或闺阁气韵,或工笔娟秀,或运风挟雷。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A.风情万种声名遐迩巧夺天工龙飞凤舞B.千娇百媚声名遐迩鬼斧神工天马行空C.风情万种如雷贯耳鬼斧神工龙飞凤舞D.千娇百媚如雷贯耳巧夺天工天马行空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A.王羲之惜其扇少人问津B.王羲之非常同情老妪C.王羲之看到很少有人买老妪的扇子D.王羲之看到老妪的扇子很少有人买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D)A.明清的书法扇面,女性手迹是最出众的,B.明清的书法扇面中,最出众的是女性手迹,C.最出众的明清书法扇面,是女性手迹的,D.明清最出众的书法扇面,是女性手迹的,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10新型冠状病毒威胁着每个人的健康,①,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个人与家庭、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息息相关、我们无论来自何地、无论身处何方,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为了自身的安全、亲人的健康、同事的幸福、社区的安宁,②。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掌握了防控知识,防控疫情的大网才能织好、织牢,才能为抗击病毒做出自己的贡献。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③,没有跨不过的坎。凝心聚力,众志成城。人人奉献担当,各个人从我做起,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①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②需要每个人自觉投入战斗③心手相牵21.近日,网友@陈小桃创作的一组漫画(右图)在网络上“刷屏”,许多拟人化的美食们,用三个多月的守候,见证了一场“抗疫大战”。漫画被众多网友转发。作为新时代的网友,请你写下一段不少于60字的评论。(5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农村里,有个人出门,看到在一条很窄的田埂上,俩人顶上了。俩人都挑着很沉的担子,路太窄了,谁要让,谁就得从田埂上下到水田里,沾一脚泥。旁观者走上前去说:“来来来,我下到田里,你把担子交给我,我替你挑会儿,你一侧身,不就过去了吗?”曾国藩管这叫做“躬身入局”。【材料二】电影《风声》里有句台词:“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我辈”这两个字里,写着对世界的主场感和建设性。无论哪个时代,“我辈”都是最令人神往的那群人。虽然“我辈”只是个代词,但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两个字里面有一种骄傲的认同感。【材料三】法国作家加缪说过:不要走在我后面,因为我可能不会引路。不要走在我前面,因为我可能不会跟随。请走在我的身边,做我的朋友。以上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三则材料,写一篇文章。或表达你的见解、思考;或展现你的精神、风采;或传递你的期待、襟怀。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