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2415595
大小:198.6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3-09-27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民生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民生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2022年5月8日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某学者研究指出,距今1万年左右,地球上冰期退却,气温上升,气候变暖,植物茂盛,动物大量繁衍,人类努力适应自然,进行种植和驯养活动,并过上定居生活,人类的基本生活来源更多地依赖农耕和畜养。在这一演进过程中( )①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食物生产者②出现了社会分工、物品交换与贸易③农耕定居推动了聚落的形成④西亚居民培植出了大麦、玉米和小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世界最初的文明主要发源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这反映出古代文明( )A.深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B.建立完善的国家机器C.相互间处于封闭隔绝状态D.建立较为紧密的联系3.处在大河流域的古国都有着自己灿烂的文明。下面大河流域与之相对应的文明中,不正确的是( )A.《罗摩衍那》B.甲骨文C.《汉谟拉比法典》D.楔形文字 4.美国人类学家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指出:“文字的使用是文明伊始的一个最准确的标志……认真地说来,没有文字记载,就没有历史,也没有文明。”已知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 )
1A.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B.印度河流域的梵文C.长江、黄河流域的甲骨文D.尼罗河流域的象形文字5.公元前5000年左右,尼罗河流域出现的城镇政体,各自控制着泛滥平原的某一区域。这种多元的地方中心难以形成有力的地理屏障。这一地理环境( )A.为建立统一集权的体制创造条件B.促使当地民众生活趋向稳定C.不利于埃及各地交通设施的改善D.构建起封建王权的统治基础6.有学者这样描述印度的种姓制度:各种姓集团都居住在自己的种姓区内……各种姓使用自己的水井,有自己的庙宇。各种姓之间职业世袭,不通婚,不共食。从历史长时段看,种姓制度的影响是( )A.职业世袭,经济组织焕发新活力B.贫富悬殊,社会地位不平等加剧C.种姓隔离,导致民族凝聚力较弱D.同姓通婚,导致种族歧视很严重7.据希腊神话记载,智慧女神雅典娜在与海神波塞冬争夺雅典城时,通过让岩石长出橄榄树而得到众神认可,成为雅典城的保护神。而橄榄油的交易在古代雅典人的经济生活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下图所示为雅典城邦制形成初期的商人兜售橄榄油的壁画)。由此可见( )A.古代神话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B.人文主义思潮最早兴起于雅典C.文学创作超前于社会现实生活D.雅典民主制植根于特殊的环境8.据统计,从公元前403年到前322年左右,“政治领袖的总人数不会超过100人”。除此之外还存在着一群相对次要的演说家,这些“偶尔在最高政治层面上有所表现的人则多达数千”。他们的存在与一定程度的活跃,使雅典民主政治能够运行。这说明,雅典政治( )A.审判存在非理性因素B.民主制范围比较狭隘C.民主制潜伏着安全隐患D.精英阶级操纵民主政治9.“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这个西方谚语可以转意为成语“入乡随俗”。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该西方谚语的形成从实质上说明了( )
2A.罗马公民与外邦人地位相当B.罗马帝国的统治充满血腥C.罗马法的体系严谨而且完备D.罗马帝国的文化影响深远10.有学者指出:正是希腊文化和基督教信仰融合统一在罗马帝国的政治框架内,才出现了我们称之为拜占庭帝国的历史现象。该学者旨在说明( )A.不同文明之间早有联系B.罗马文明兼容东西文明C.文明之间交往不断加强D.文明之间交流汇通融合11.在西欧封建社会,城市是建立在领主的土地上,城市的一切权力都集中在封建主的手里。12世纪时,法国国王腓力二世宣布不论王室领地内的城市或其它公爵领地内的城市,皆加以保护。国王此举意在( )A.加强中央集权B.打击教会权威C.给予城市自治权D.建立等级君主制12.1222年,法国国王腓力·奥古斯都在授予普瓦提城的特权证书中言明,“市民应在罗亚尔河外各处为朕服军役及骑役义务,如同普瓦提封土上朕的封臣一样。”王权和城市结盟的原因是( )A.王权软弱需要城市经济支持B.市民和封臣对国王都有义务C.城市向王权获取各种权益D.王权与城市之间互惠互利13.“巴格达城……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从印度运来的香料;从中亚西亚运来的红宝石:从俄罗斯运来的毛皮;从非洲运来的象牙”,据此可知在沟通世界贸易中起到桥梁作用的是( )A.中国人B.阿拉伯人C.法兰克人D.罗马人14.公元7世纪,某国家整个朝野掀起了“中国化运动”,仿效唐朝的制度和文化,把处于蒙昧状态的民族,凭空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这个善于学习的国家是( )A.日本B.阿拉伯帝国C.新罗D.奥斯曼帝国15.在1500~1600年一个世纪里,西班牙的物价上涨了4倍多,欧洲其他地区价格上涨虽然缓和一些,但各地的变化也足以深刻的打乱传统经济关系,依靠固定收入的人遭到了货币购买力下降的损失,而那些投身商业的人常常发家致富了,导致材料所述现象产生的主要背景是( )
3A.西班牙资本主义发展B.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C.宗教改革剥夺了教会财产D.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16.辣椒虽小,却从16世纪末开始以它特殊的魅力风靡中国,竟有一半人被它“征服”,故而享有“一辣胜佳肴”的美誉。辣椒原产于( )A.亚洲B.欧洲C.非洲D.美洲二、非选择题(本题共计4小题,共计52分。)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欧洲一处(新石器时代的)斑纹陶文化聚落复原图——摘编自【美】布赖恩·费根《世界史前史》材料二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以后,由于剩余产品的增多以及交换的经常化,部落首长和家族长便利用担任公职的便利条件,在对内分配产品和对外交换中,把一部分集体物品据为己有,从而出现了私有财产。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以后,生产劳动日益个体化,出现了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从而进一步瓦解了氏族部落的公有制,使父系大家族公社日益走向解体,个体家庭逐步成为社会基本经济细胞。这种父系氏族、父系大家族的公有制,逐步过渡到个体家庭所有,使私有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到这时,私有制终于基本形成。——摘编自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上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该文化遗址中呈现的经济和生活信息。(6分)
4(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当时社会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 18.(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大流士执政初期,因连年对外战争和内部动乱,波斯帝国几近土崩瓦解。为巩固政权,他把全国划分为大约20个省,每省设立总督、将军和收税官各一人,分别向国王汇报工作,依据土地测量及各地的平均产量,规定每省应纳税额。帝国每年可得税银1.456万塔兰特。大流士除了利用赫梯、亚述原有的驿道外,又大规模修筑了许多新的驿道。驿道沿途设有驿站,附近设旅馆,随时都有信差备马以待。大流士将各地不同的货币和度量衡统一标准,规定中央政府有铸造金币的特权。同时,他号召人们崇尚善神阿胡拉·马资达,将琐罗亚斯德教定为国教,宣称他之所以成为万民之主乃是阿胡拉·马资达的旨意。波斯帝国在短短的历史时期内,从部落联盟一跃成为世界上领土空前辽阔的奴隶制大帝国,其兴盛是与大流士的改革密不可分的。——摘编自谢玉珊、徐虎《大流士一世改革与波斯帝国的全盛》材料二公元前1千纪中后期,波斯帝国与秦帝国相继兴起于亚洲大陆两端。大流士、秦始皇为维护帝国统治,都进行了改革,但在治国方略的实施过程中,两者却表现出巨大的差异。大流士“巧妙地利用了旧的机构和各民族的自治”来治理被征服地区,把以往赋税的任意强征改为固定税额。秦始皇在严厉镇压六国旧贵族的同时,大兴土木,对民众横征暴敛,时人称“田赋二十倍于古”“力役三十倍于古”。此外,秦始皇还专任狱吏,取缔私学,轻罪重罚,排斥异端思想。结果,波斯帝国(公元前550—公元前330年)延祚200余年,顺时而立的秦帝国则只存在了15年。——摘编自陈德正《大流士与秦始皇治国方略辨异》(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流士改革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8分)
5(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秦始皇的治国方略与大流土的不同。(8分) 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一种自由人(封臣)对另一种自由人(封君)的服从和役务(主要是军役)的义务,以及封君对封臣提供保护和豢养的义务,而豢养的主要办法就是赐给封臣一块封土。——摘编自[法]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材料二13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被罚款20先令。——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材料三 中世纪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摘编自《新课标解读与教学案例设计》(1)材料一是哪一地区封建社会的写照?封君封臣制有哪些特点?(4分)
6(2)根据材料二,指出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基本手段。谈谈你对庄园法庭的认识。(6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地位,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4分) 20.(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拜占庭衰亡的命运与远东的中华帝国和近东的阿拉伯帝国是如此相似:中华帝国曾经有过盛唐的开放、宋代的辉煌、明代的繁荣,但却同时滋长了妄自尊大,自命世界“中心”的观念。拜占庭长期使自己陶醉在古希腊、古罗马古典文明的光环之中,以仿古和“温故”为业,无视外界的变化和发展,不思进取,不吸纳新事物。即使在侵略者的炮火已经震耳欲聋的危急时刻,还在做“地中海大一统帝国”之梦,却很少能面对现实,考虑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在这里,传统的辉煌成了他们不舍得放弃的包袱,保守、停滞不前和不思进取的思维方式,是使拜占庭灭亡的最根本原因。——摘编自徐家玲崔艳红《论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材料二在这种内部矛盾日炽,外部压力益大的形势下,日本不能不向社会的改革寻求出路,而被看作“法式备定”的唐帝国又提供了可资学习的现实榜样。这时,圣德太子时代派往中国的留学生纷纷学成回国,带回了有关唐朝封建政治和经济制度等方面的丰富知识,并向皇室及贵族子弟传授,从而,为大化改新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从公元645年政变到公元702年《大宝律令》的颁布,改新运动历时半个世纪,废除了氏族贵族和皇室私有土地、部民的奴隶制度,确立了国家作为最高地主直接剥削班田农民的封建制度,同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日本社会由此实现了自奴隶制到封建制的转变。——摘编自武安隆《浅论大化改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4分)
7(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应对统治危机所采取的措施。(4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拜占庭和日本两国历史进程中所得到的启示。(2分)民生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题号12345678答案AACAACAC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DDADBAB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计4小题,共计52分。)
817.(12分)(1)信息:出现筑房定居生活;出现原始农业的种植;已会对野生动物进行驯化和圈养,会使用火。(2)原因:两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日益增多,氏族内部出现了财富分化;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使得男女地位出现变化,部落间交换的增多;氏族内部私有观念的产生。18.(16分)(1)措施:设立行省制度;改革赋税制度;修驰道,设驿站;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定立国教。意义:增强国王的权威,强化了对帝国的管理;缓和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增加帝国的财政收入,提升了帝国实力;有助于各地经济的联系与贸易的发展。(2)不同:秦始皇不重视对旧贵族的怀柔与利用,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大兴土木,赋税徭役繁重;以严刑苛法镇压人民。19.(14分)(1)地区:西欧。特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2)手段:处以罚金。认识: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既维护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领主的特权。(3)地位:经济中心。意义:瓦解了封建制度,孕育了早期资产阶级。20.(10分)(1)原因:拜占庭帝国妄自尊大,故步自封;看重对旧传统的保存,不肯吸收其他文明的先进成果;帝国对外战争频繁,国力日渐衰弱。(2)措施:日本任用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进行大化改新;学习中国唐朝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解决日本问题。影响: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过渡,推动了日本的封建化进程。(3)启示:除了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还应吸收接纳先进文明;适应历史发展潮流,不断改革创新,推动社会前进。
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