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2400821
大小:21.24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10-23
《10.2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一、选择题1.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是( )A.分离B.简略化C.提纯D.理想化2.只有努力加强理论学习,了解各项方针政策,在思想上重视提高认识掌握政策的实质,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服务好群众。提高认识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是因为( )①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 ②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认识不能把握整体的本质和规律 ③思维抽象还只是一种对事物的直观的整体表象 ④思维抽象是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马克思说过:“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据此回答3~4题。3.马克思所说的“第一条道路”是指( )A.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B.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C.完整的认识过程D.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4.要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需要经历的重要环节主要有( )A.分析、综合、简略化和理想化B.分离、提取、简略化和理想化C.分离、提纯、简单化和理想化D.分离、提纯、简略化和理想化5.在流体力学中,“理想液体”既不可压缩又没有黏滞性。这说明( )①纯粹理想化的状态并不存在 ②理想化有利于人们揭示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③提纯能够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 ④分离无需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一位禅师说:“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
1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认识事物所经历的“是山”“不是山”“只是山”的过程表明( )①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②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③正确认识总是在与错误认识的斗争中发展的 ④思维抽象要上升到思维具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孙子曰:“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这段话说明了( )A.看问题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B.认识要由感性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C.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质D.认识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8.“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从思维发展阶段意义上看,其中的“热闹”与“门道”分别是指( )A.思维抽象与感性具体B.感性具体与思维抽象或思维具体C.规律与本质D.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9.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对此错误的认识是( )A.分离必须根据实践的要求,确立特定的研究对象B.分离就是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C.分离就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D.一项具体的认识活动,不可能对现象之间的所有关系加以考虑,必须将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进行分离10.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其起点和中间环节分别是( )A.抽象 思维具体B.感性具体 抽象C.抽象 感性具体D.感性具体 思维具体11.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其目的在于( )A.获得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2B.获得对事物的外部形象的认识C.获得对事物的某一方面、某一部分或某种共性的认识D.把握客观对象的整体及其发展规律二、非选择题12.我们初到一个学校,看到它的教室、宿舍、食堂、操场、花草树木,接触到一些同学和老师,了解了这个学校的规模大小以及它的周围环境,于是在头脑中形成了关于这个学校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你对所在学校的初次印象是什么?现在看法又是怎样的?从思维过程看,你认为现在你属于哪个阶段?13.庖丁初学解牛时,只对牛的外部特征有直观的认识,不知道该从何处下刀。经过一段实践之后,他逐步知道了牛的内部结构,认识从感性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达到“庖丁解牛,目无全牛”的阶段,但这还不是纯熟的阶段。再经过一段实践之后,庖丁弄清了牛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之间的关系,这时呈现在他面前的牛,又成为一头完整的牛,但不是最初的只见其表不知其里的牛,而是一头既知其表又知其里,且知道其表里关系的牛。这时,庖丁才能纯熟地解牛。试从认识深化的过程,说说“庖丁解牛”对你的启发。14.在地球大气层的自然状态下,自由落体运动受着空气阻力因素的干扰,人们直观看到的现象是重物比轻物先落地,因此,亚里士多德作出了重物比轻物先落地的结论。人们也因此没有认清楚落体运动的规律。在伽利略时代,人们还无法用物质手段创设真空环境来从事落体实验,伽利略就依靠思维抽象,在思想上撇开空气阻力的因素,设想在纯粹状态下的落体运动,从而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定律,认为如果不计空气阻力,轻重物体的自由下落速度是相同的,即重力加速度的大小都是相同的,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1)从科学思维角度看,人们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定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2)在自由落体运动定律的发现中,伽利略是如何进行思维抽象的?15.有一天,牛顿坐在苹果树下思考问题,一个苹果从树上落下,引起牛顿的思索,苹果在空间,哪个方向都可飞去,为什么偏偏坠向地面,一定是地面和苹果的相互吸引,整个宇宙都会有引力的作用。由此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后来,牛顿还从万有引力规律又描绘了宇宙万物的运动景象。(1)
3:从苹果落地到发现万有引力规律这是思维的什么阶段?从万有引力规律到描绘宇宙万物的运动景象又是思维的什么阶段?(2)这两个阶段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的关系怎样?1.C2.A3.A4.D5.B6.D7.B8.B9.C10.B11.D12.(1)学校是一个由教室、宿舍、食堂、操场、花草树木、能接触到的同学和老师等组成的单位,在头脑中形成了关于学校的完整印象。(2)现在的看法发生了变化,对学校的一切了解得更深了,知道了某个教师的授课风格,学校各处室的功能等。(3)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阶段。13.“庖丁解牛”的过程经历了两个阶段,终能纯熟解牛的启发是:要得到对事物全面而又深刻的认识必须经过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两个不可分割的阶段,才能实现认识事物的目标。14.(1)从科学思维角度看,人们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定律经历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发展阶段。
4(2)①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在这一发现中,撇开了化学现象、生物现象以及其他形式的物理现象,把落体运动这一特定的物理现象从现象总体中抽出来。②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在这一发现中,撇开空气阻力的因素,设想在纯粹状态下的落体运动,进行了提纯。③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一般来说,落体运动是在地球大气层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要把握自然状态下的落体运动就要考虑阻力因素,相对实际情况,伽利略的落体定律是一种抽象的简略化表述。④理想化是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伽利略设定的真空状态就是一种理想化的形式。15.(1)前者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阶段,后者是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阶段。(2)思维过程中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是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基础,但是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对事物的认识是零散的、片面的,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因此认识还不能停留在思维抽象阶段,要在思维中再现内容丰富的具体事物,认识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掌握抽象和具体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正确地运用这种辩证思维方法,对我们获得对事物全面而具体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