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ID:82364548

大小:1.20 MB

页数:32页

时间:2023-09-28

上传者:152****3933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6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7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8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9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0页
资源描述: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1目标素养1.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2.了解清朝的疆域以及为巩固疆域所采取的措施,认识清朝国家疆域的奠定具有重要历史意义3.通过对清朝闭关自守政策后果的分析探讨,认识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性

2知识概览

3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1.“康乾盛世”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被称为“康乾盛世”。

42.君主专制的加强

5二、疆域的奠定1.治理边疆(1)措施。

6

7

8

9(2)意义:清政府对边疆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保证了局势的稳定。

102.清朝中期的疆域

11微思考乾隆帝颁发给西藏地方政府的金瓶按照格鲁派教规,达赖、班禅采用灵童转世的方法选择继承人。乾隆后期作出规定,转世灵童的人选必须通过驻藏大臣主持的金瓶掣签仪式来确认,报朝廷批准。

12这一制度的内容是什么?实施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提示:内容:达赖、班禅的转世灵童的人选必须通过驻藏大臣主持的金瓶掣签仪式来确认,报朝廷批准。目的: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作用: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13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14

15一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材料一】世宗时,因西北用兵,设立军机处,后遂相沿未撤。从此以后,机要的事务,都归军机,唯寻常本章,乃归内阁。军机处之权,就超出内阁之上了。六部长官,都满、汉并置。而吏、户、兵、刑四部,尚侍之上,又有管部大臣,以至互相牵制,事权不一。——张荫麟、吕思勉、蒋廷黻《中国通史》问题探究:(1)根据材料,指出清朝中枢机构的特点。

16提示:特点:军机处与内阁并置;军机处参与决策,内阁成为文书机构;中枢长官满、汉并置;机构重叠,事权不一。素养阐释材料说明清朝雍正帝以后,内阁和军机处并存,但是军机处的权力超过了内阁。六部长官,满、汉并置,在六部长官之上,还有掌管大臣。考查的是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

17【材料二】下图是清朝江宁织造曹寅上奏康熙帝的书信,“江宁”即南京,康熙帝在信上写有朱批。

18问题探究:(2)该文物可以用来印证清朝的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一制度的作用。提示:制度:奏折制度。作用:奏折是一种迅速、机密的联系方式,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素养阐释材料是一份奏折,体现的是奏折制度。考查的是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

19核心归纳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本质特征及影响(1)本质特征: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渐趋衰落。(2)历史影响。①积极影响: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防止分裂割据,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②消极影响:绝对专制的君主权力和日益腐败的官僚系统,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是造成中国社会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因素之一。

20学以致用1.清末御史张瑞荫的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谨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设立后,使清朝“不至有权臣”的主要原因是()A.内阁与军机处相互制约B.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C.军机处官员多是平庸之辈D.军机大臣奉公守法答案:B

21解析:奏章票拟由内阁负责,但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大臣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相互制约的说法与题干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军机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与题干材料中“类皆小心谨慎,奉公守法”“断不至有权臣”相符,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其弊不过有庸臣”不能说明“军机处官员多是平庸之辈”,故C项错误;D项说法不符合题干材料主旨,排除。

22二清前中期的统治危机【材料一】以下为嘉庆七年(1802)至嘉庆十二年(1807)流民游民基本情况表。

23

24——摘编自张国骥《论清嘉道时期的社会危机》

25问题探究:(1)概括表格中反映的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原因作出合理的解释,并分析其影响。提示:现象:流民问题严重。原因:明清经济发展带来人口急剧膨胀,资源危机日益显露,人地矛盾严重;政治腐败。影响: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加剧了社会危机。素养阐释表格数据说明嘉庆时期流民不断,社会危机凸显。考查的是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

26【材料二】然变起一时,祸积有日。当今大弊,在“因循怠玩”四字,实中外之所同。朕虽再三告诫,舌敝唇焦,奈诸臣未能领会,悠忽为政,以致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思及此,实不忍再言矣!——《清仁宗实录》卷274嘉庆十八年九月庚辰问题探究:(2)嘉庆帝认为天理教起义的原因是大臣因循守旧、懒政怠政。他的认识有何不足?

27提示:不足:没有看到清朝中期政治腐败和贫富分化导致的阶级矛盾尖锐。素养阐释嘉庆帝认为农民起义是官员懒政所致,没有看到严重的社会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考查的是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28核心归纳清前中期的统治危机

29

30学以致用2.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材料中清朝实行的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最大影响是()A.促进自然经济瓦解B.阻碍中国发展步伐C.摧残中国民族工业D.阻碍世界市场形成答案:B

31解析:题干材料所述为闭关自守政策,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自然经济,延缓了自然经济的瓦解,故A项错误;闭关自守政策阻碍了中国海外市场的拓展,阻碍了中国发展的步伐,故B项正确;实行闭关自守政策时尚未产生民族工业,故C项错误;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对世界的影响而不是对中国的影响,故D项错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