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一单元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教学设计

统编版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一单元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教学设计

ID:82338253

大小:688.1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10-21

上传者:152****3933
统编版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一单元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教学设计_第1页
统编版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一单元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教学设计_第2页
统编版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一单元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教学设计_第3页
统编版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一单元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教学设计_第4页
统编版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一单元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教学设计_第5页
统编版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一单元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教学设计_第6页
资源描述:

《统编版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一单元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教学设计记录主备人:审核人:年级高一年级学科历史课题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型新授本册第4教时总第4教时年月日课时安排1教具安排PPT教学目的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拓疆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2.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重点两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上的巩固措施难点两汉衰亡的历史原因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本节课材料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材料来讲解,增强教学的内容深度。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备课组二次备课根据学情三次备课(一)导入:多媒体出示图片:师:图中的人物是谁?他有什么贡献?为什么华夏族会改称为“汉族”,为什么中国人被称为“汉人”?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图中人物是汉高祖刘邦,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大汉王朝。实际上这一切都跟汉朝有密切关系,汉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高速发展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正因为汉朝的强大,不仅影响到世界,而且对中国后来的发展同样影响深远,因此,很多跟中国有关的称呼被冠以“汉”字而固定下来。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汉朝的盛衰情况。(二)新课讲授:

1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1西汉的建立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可知,强大的秦王朝因实行暴政短命而亡,又经过4年的楚汉之争,刘邦最终打败项羽,建立了汉朝。在楚汉之争中,刘邦明显处于劣势,为什么最终获得了胜利?西汉是怎样建立的?生:阅读教材第20页内容,分组讨论,归纳教师提出的问题。生:楚汉之争,刘邦之所以取得胜利,原因主要有:刘邦方面:(1)刘邦军队纪律严明。(2)刘邦善于用人。(3)正确的指挥。项羽方面:(1)刚愎自用。(2)用人失误。(3)政策不当。(4)缺乏稳固的根据地。生: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师:汉朝的建立,结束了秦末农民起义以来的动荡局面,重新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巨大进步;同时也为汉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之后,汉朝出现了“文景之治”和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局面。2“文景之治”生:在教师引导下阅读教材第20页第一目第二段的内容,并思考问题:汉朝建立初年,社会经济的衰败景象,即使皇帝也“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面对这种情况,如果你是当时的统治者,会采取怎样的措施呢?生:如果我是当时的统治者,会采取如下措施: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具体如下:(1)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2)发展农业生产。(3)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4)重视“以德化民”。师:实行上述政策,出现了怎样的结果呢?生:“海内安宁,家给人足”,即社会稳定,人们生活得到改善,还出现了“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生:汉文帝与汉景帝在位期间,实行轻徭薄赋,奖励生产,与民休息的政策,使得社会安定,人民负担进一步减轻,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后世把这样的治世称为“文景之治”。师:“文景之治”不是汉朝的强盛时期,但为汉武帝统治时期达到鼎盛局面奠定了良好基础。二西汉的强盛(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师:汉武帝在位时期是如何巩固汉朝的大一统局面的?生:依据教材内容及上述材料,回答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

2师:就统治措施归纳方法,一般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进行总结。古代的民族关系一般是指中华民族内部的民族关系,回答相关问题时不宜使用“侵略”一词。而古代的对外关系,一般就是指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三东汉的兴衰1西汉的灭亡生:阅读教材第22页“东汉的兴衰”一目的第一段,了解西汉灭亡的原因。师:西汉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汉王朝更是声名远播。“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更是激励无数中国人为维护国家利益前赴后继。如此强大的王朝为什么会灭亡呢?

3其原因主要有:(1)西汉后期,政治日趋黑暗。(2)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徭役沉重。(3)破产农民沦为奴婢或流亡,社会动荡不安。(4)统治阶级内部斗争不断。师:在这种情况下,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得政权,建立了新朝,西汉灭亡。2新朝建立及王莽改制师:阅读教材第22页“东汉的兴衰”一目的第一段,了解王莽改制的内容。生:为缓和社会矛盾,王莽建立新朝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最终失败了,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新朝也被绿林,赤眉起义军推翻。师:王莽改制为什么难以取得成效?生:分组讨论。教师指导:王莽改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1)王莽沿用西周法制,脱离实际。(2)触动了贵族,官僚等势力集团的利益。(3)人民没有得到实惠。(4)原有的社会矛盾未解决,又出现了新的社会问题。统治末年,国家出现严重的旱灾和蝗灾,赤地千里,绿林,赤眉等农民大起义爆发。3光武中兴(1)原因师: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22页“东汉的兴衰”一目的第二段,分组讨论,掌握“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原因。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注意从政治,思想等方面归纳其原因。生:原因:(1)政治条件,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即汉光武帝,随后,刘秀又平定了一些割据政权,实现全国统一。(2)主张以“柔道”治天下。(2)措施师: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22页“东汉的兴衰”一目的第二段,找出光武帝刘秀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4师:肯定学生的回答,指导学生概括“光武中兴”的意义:(1)使衰落的汉朝重新振兴;(2)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3)天下出现盛世局面。4东汉的衰落师:导致东汉衰落的原因有哪些?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教师分析归纳。生:阅读教材第22-23页的内容,从总体上掌握“东汉衰败”的概况。生:讨论回答。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指导,再归纳总结。(1)东汉初年,刘秀的“柔道”政策实际上是对东汉新兴贵族官僚和地方豪强的妥协,因为刘秀就是在这些人的帮助下建立汉朝的。因此,“柔道”既是吸取西汉末年统治腐败的产物,也是妥协的产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2)地方豪强势力不断膨胀,对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构成巨大威胁。(3)外戚,宦官和士大夫等多支政治力量相互倾轧,激烈争斗,政治更趋腐朽黑暗。(4)“党锢之祸”使有正义感的官员和士人三缄其口,社会更加黑暗。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3页第二段内容,从整体上掌握黄巾起义的概况。师:统治的腐败,社会矛盾的尖锐,终于引发黄巾起义。184年,张角创立的民间秘密宗教“太平道”的信徒,在多个地方同时发动起义。起义军因头裹黄巾,故称“黄巾军”。起义虽被镇压,但它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军阀割据局面出现,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师:秦末陈胜吴广起义,西汉绿林,赤眉农民起义分别直接推翻了秦朝,西汉王朝的统治,东汉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的统治基础,东汉最终亡于曹丕之手。师过渡:黄巾起义瓦解了东汉政权,打击了豪强地主,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东汉政权虽名存实亡,但几百年来,两汉出现过盛世局面,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其成就斐然。四两汉的文化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3页“两汉的文化”一目的内容,归纳主要内容。生:归纳两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5课堂小结:大一统国家的巩固(1)两汉大一统的措施和表现: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光武中兴是汉大一统的表现。西汉在政治上逐渐废除郡国并行制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中朝削弱相权利,辅以察举制、刺史制完成政治大一统;在经济上推行盐铁官营;在思想上确立儒学正统;在边疆上击匈奴、设郡、派使节,恩威并用。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全面大一统。(2)大一统也带来了两汉文化上的繁荣:史学前二史《史记》《汉书》,文学汉赋,医学《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数学《九章算术》,科技造纸术等都是优秀的汉代成就。板书设计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二西汉的强盛三东汉的兴衰四两汉的文化作业布置课后练习/整理本课思维导图预习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