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2314540
大小:27.58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10-21
《高中历史必修上 (学案)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学案)一、学习目标(一)课程标准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制度变革与创新、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的新成就(二)学习目标1、结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状况,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政权更迭和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2、结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江南区域经济的发展成就3、结合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意义二、知识梳理(一)三国与两晋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魏国的建立:220年_______取代东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2)蜀国的建立:________称帝,定都成都,国号汉,史称_______。(3)吴国的建立:_______称帝,定都_______,国号吴。2.西晋的建立与统一(1)背景:263年,曹魏权臣___________发兵灭蜀。(2)建立:266年,_________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________。
1(3)统一:280年,西晋灭______,完成统一。3.西晋的灭亡(1)背景①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②晋武帝死后,宗室诸王展开对中央权力的争夺,演化为内战。内迁__________卷入其中,并且逐渐主导了局势。(2)灭亡:316年,西晋被内迁_______贵族所灭。(3)影响: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比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二)东晋与南朝1.东晋(1)建立:317年,_________在_________重建晋朝,史称_______。(2)士族的崛起①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_________”阶层形成。②逃到南方的几家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朝政,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2.南朝(1)朝代:420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_______夺取皇位,改国号宋。此后,南方先后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王朝,合称“___________”。(2)“六朝”:建业是今____________,两晋之际更名为建康。定都于此的三国时期的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统称为“________”。3.江南的开发
2(1)背景: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2)表现:农业方面: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方面: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3)影响:江南的开发促进了山区的少数民族与__________的逐步交融。4.南北对峙:东晋、南朝之交,东晋一度将势力范围扩展到黄河南岸附近。到陈朝,只能保有长江以南,上游又丢掉了四川和荆襄,在南北对峙中处于明显劣势。(三)十六国与北朝1.十六国时期(1)十六国: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最主要的有15个,加上________地区的成汉,合称“___________”。(2)北方的民族融合: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在长期混战中,原有族群布局被打乱,各族彼此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3)前秦统一北方4世纪下半叶,__________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4)淝水之战:_________统一北方后,大举进攻________,被击败于_________。强大的前秦政权迅速崩溃。2.北朝(1)北魏统一北方4世纪末,________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于_______年统一北方。(2)北魏孝文帝改革①时间:5世纪后期。
3②内容:将都城从平城迁到_______,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改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其中皇族拓跋氏改姓____,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并鼓励他们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③影响: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___________,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3)北方政权的更替①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_______和________,稍后又分别被______、______取代。上述5个王朝合称________。②_______灭掉北齐,不久,________取代北周,统一全国。三、课堂小结四、随堂练习1、三国时期,造成鼎立局面持续的决定性因素是( )A.吴蜀联合对抗曹魏B.封建经济的分散性C.司马氏夺权影响魏国统一D.三国经济发展形成相对均势
42、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对峙的实质是( )A.两种经济制度的对立B.两种文化形态的对立C.两个阶级的对立D.两种民族政权的对立3、4世纪下半期,前秦苻坚励精图治,曾经一度统一了黄河流域,但是淝水之战以后,前秦迅速败亡,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战局面。出现这一后果的最重要原因是( )A.东晋力量强大,苻坚军队主力全部被歼B.各民族间的隔阂依然存在C.封建经济的分散性D.江南发展迅速,全国经济重心已经南移4、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历代民族融合的过程实质上是少数民族( )A.内迁杂居的过程B.汉族化的过程C.社会封建化的过程D.经济农耕化的过程5、汉人有吃狗肉的习惯,但是北朝成书的《齐民要术》却没有提屠狗及烹饪狗肉的技术,其原因可能是( )A.北朝战乱频繁,北方犬类动物濒临灭绝,成为保护动物B.北方游牧民族不喜狗肉,受其影响,黄河流域居民的饮食习惯发生变化C.东南之人食水产,所以《齐民要术》没有提屠狗及烹饪狗肉的技术D.当时黄河流域的狗用于打猎和交通,受到人们保护6、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57、以下表述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开发无关的是( )A.洞庭湖、鄱阳湖流域成为重要产粮区B.北民南迁,充实了江南劳动力C.江南经济发展基础好于北方D.岭南、闽江流域也得到开发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乃至有“江南之为国盛矣”的赞叹。该时期江南开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北方大量人口南迁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C.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等政策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9、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得出的最重要结论是( )A.先进生产力是发展的第一要素B.社会环境决定一切C.完全取决于自然条件D.政策是第一位的10、下列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中,对我国经济格局影响最大的一项是( )A.各民族经济的交流加强B.商品经济不够发达C.江南地区迅速发展D.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重要地位11、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水平提高,起到推动作用B.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先进生产技术C.江南越人开始从事农耕生产D.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12、《晋书·食货志》记载: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二年“罢五铢钱,使百姓谷帛为市”。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以物易物成为魏晋时期主要的交换手段,其主要原因是( )A.封建统治者限制商业活动B.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C.朝代更替频繁和社会动荡D.我国经济重心南移13、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 )
6A.井田制得以恢复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D.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14、黄河下游河道经常摇摆不定,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下游河道却较为稳定,其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高度重视治理黄河B.政局安定,中原经济稳步发展C.因畜牧业的发展,黄土高原等北方地区植被等环境状况有所好转D.黄河上游的河西走廊等地区农耕业得到长足发展15、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严重破坏,政局动荡不安,长期分裂割据,人心涣散,实是我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应当完全否定。”这种观点违背了( )①民族融合的作用 ②江南经济的发展 ③人民群众的向心作用 ④科技文化的进步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