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2160135
大小:17.12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10-17
《《过秦论》知识梳理与检测【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统编人教版)拓展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过秦论》同步测试知识梳理与检测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1)合从缔交 通 , (2)而倔起阡陌之中 通 , (3)赢粮而景从 通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2)氓隶之人 (3)然秦以区区之地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以致天下之士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山东省。(3)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天然或人工的大水道。
1(4)国家无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4.解释下列多义词。(1)北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____________②追亡逐北____________(2)乘①至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____________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____________③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____________(3)爱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____________②宽厚而爱人____________③向使三国各爱其地____________5.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2)南取汉中,西举巴、蜀(3)天下云集响应(4)履至尊而制六合(5)序八州而朝同列(6)外连衡而斗诸侯
2(7)吞二周而亡诸侯(8)却匈奴七百余里(9)且夫天下非小弱也(10)会盟而谋弱秦(1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12)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13)以愚黔首(14)赢粮而景从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因①因遗策________________②因利乘便________________③因河为池________________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7.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2)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3)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四、重要语句翻译
3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五、古代文化知识积累9.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衡:“连横”,战国时苏秦游说六国共同事奉秦国称连衡,与张仪游说六国联合抗秦的合纵相对。连衡即采用离间之计,使六国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逐个击破的策略。后来也用连衡比喻结盟。B.战国四公子: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因其四人都是王公贵族(一般是国家君王的后代),后人称之为“战国四公子”。C.阡陌:在广袤田野上呈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并且相互交错的田埂,其中,“阡”是指南北走向的田埂;“陌”是指东西走向的田埂。
4D.七庙:本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后泛指帝王的宗庙。
5【参考答案】1.(1)“纵” 战国时期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 (2)“崛” 兴。 (3)“影” 影子。2.(1)两手合抱,形容毫不费力。 (2)奴隶。 (3)狭小。3.(1)用来招纳。 (2)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3)黄河。 (4)诸侯封地和大夫封地。4.(1)①在北方。 ②名词,溃败的军队。 (2)①shèng,古代四匹马拉的车为乘。 ②趁着,凭借。 ③顺应。 (3)①吝惜。 ②爱护。 ③珍惜,爱惜。5.(1)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像包袱一样,像口袋一样。 (2)名词作状语,向南,向西。 (3)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4)名词作动词,登上。 (5)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依次序排列,使……朝拜。 (6)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相斗。 (7)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8)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 (9)形容词作动词,变小,变弱。 (10)削弱,使……变弱。 (11)名词作状语,向北。 (12)名词作动词,做帝王。 (13)使动,使……愚昧。 (14)名词作状语,像影子那样。6.①动词,沿袭。 ②介词,趁着。 ③介词,凭借,依据。7.(1)判断句,“……也”表判断。(2)状语后置句,应为“非于九国之师抗”。(3)宾语前置句,应为“何谁”。(4)被动句,“为”表被动。8.(1)有席卷天下,征服九州,横扫四海的意图,并吞八方荒远之地的雄心。(2)胡人(再也)不敢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3)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之地,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兵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着过往行人。9.A
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