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最新)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最新)

ID:82013237

大小:3.47 MB

页数:150页

时间:2022-06-27

上传者:胜利的果实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最新)_第1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最新)_第2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最新)_第3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最新)_第4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最新)_第5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最新)_第6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最新)_第7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最新)_第8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最新)_第9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最新)_第10页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最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贸易理论部分

1第一章导论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中经常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为后面章节的学习建立知识储备。

2第一节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一)地理大发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①地理大发现后,各国资源条件的差异使得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和数量急速增加,贸易的扩大促进了专门为交换而进行生产的专业化分工。②地理大发现推动殖民扩张,使得世界贸易带有浓重的殖民色彩。③地理大发现及随后的殖民扩张与贸易推动了洲际之间的贸易,初步形成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3第一节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二)第一次产业革命后的国际贸易(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①国际贸易总量实现快速增长。②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③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的变化。

4第一节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三)第二次产业革命后的国际贸易(19世纪中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前)①国际贸易规模继续扩张,但增长速度减缓。②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变化。③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的变化。

5第一节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四)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贸易①这一时期,国际贸易增长缓慢,1913—1938年,国际贸易年均增长仅为0.5%。②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重要变化。③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的变化。

6第一节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①在不同阶段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呈现重大差异。②制成品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导。③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④发达国家仍然是国际贸易的主体,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流向。⑤区域性贸易迅速发展。⑥各种类型国家经济发展对贸易的依存度都在提高。⑦跨国公司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力量。

7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一)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对外贸易(ForeignTrade)是指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进行的货物和服务交换活动,是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考察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从国际范围来看国家之间货物和服务交换活动,就称为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Trade)或世界贸易。国际贸易活动由各国的对外贸易活动构成。

8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二)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对外贸易额又称对外贸易值(ValueofForeignTrade),它是由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进口总额(货物与/或服务)与出口总额(货物与/或服务)构成,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单纯反映对外货物贸易的数量规模的指标,被称为对外贸易量(QuantumofForeignMerchandiseTrade),其计算公式为:对外贸易量=对外贸易额(进口或出口)/进口或出口商品价格指数

9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三)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总贸易体系(GeneralTradeSystem):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标准。专门贸易体系(SpecialTradeSystem):以货物经过结关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10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四)直接贸易、转口贸易与过境贸易货物消费国、生产国直接买卖货物的行为,称为直接贸易(DirectTrade)。转口贸易(EntrepotTrade)也称中转贸易。货物消费国与货物生产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活动对生产国是间接出口贸易,对消费国是间接进口贸易,而对第三国而言,便是转口贸易。过境贸易(TransitTrade)指别国出口货物通过本国国境,未经加工改制,在基本保持原状的条件下运往另一国的贸易活动。

11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五)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对外贸易按商品形式与内容不同,分为货物贸易(GoodsTrade)和服务贸易(ServiceTrade)。《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依照服务的提供方式将国际服务贸易划分为四种形式:跨界供应、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国际服务贸易也按照部门进行分类,具体包括: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其他商业性服务。

12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六)贸易差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称贸易差额(BalanceofTrade)。贸易差额用以表明一国对外贸易的收支状况。三种情况:①贸易顺差②贸易逆差③贸易平衡

13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七)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广义的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指货物、服务及各类在一国进出口或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狭义的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又称对外货物贸易或国际货物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货物贸易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口(与/或出口)贸易中各类货物的构成。

14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八)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对外贸易地理方向(DirectionofForeignTrade)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ForeignTradebyRegions)或国别构成,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15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九)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以一国对外贸易额同该国GNP或GDP比率来表示,用以反映一国经济对外开放的程度。计算公式为:对外贸易依存度=(一国一定时期对外贸易额/该国同期GDP或GNP)×100%出口依存度=(一国一定时期出口额/该国同期GDP或GNP)×100%进口依存度=(一国一定时期进口额/该国同期GDP或GNP)×100%

16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十)贸易竞争力指数贸易专业化系数(TradeSpecializationCoefficient,TSC)出口业绩相对指数(IndexofRelativeExportPerformance)

17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十一)净出口、净进口当一国或地区在某类商品贸易中,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就称该国在该类商品贸易中处于净出口国的地位。如果出口额小于进口额,就称该国在该类商品贸易中处于净进口国的地位。

18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十二)复出口、复进口复出口(Reexport)是指输入本国的外国货物未经加工再输出。复进口(Reimport)是指输出国外的本国货物未经加工再度输入国内。

1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主讲人:张玮国际贸易理论部分

20第二章国际分工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作为国际贸易基础的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对国际分工的理论和学说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

21第一节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一)国际分工的含义①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②分工是一种社会范畴,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次社会大分工,但只有在国家出现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才产生国际分工。

22第一节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二)国际分工发展的阶段(萌芽、形成、发展、深化)①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18世纪中叶)出现了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最初的分工形式,建立起早期的国际专业化生产。

23第一节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二)国际分工发展的阶段(萌芽、形成、发展、深化)②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a.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为国际分工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b.这时期的国际分工基本上是以英国为中心形成的。c.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世界市场上交换的商品日益为大宗商品所代替。d.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巩固,欧洲殖民国家推行国际专业化生产的手段也发生了改变。

24第一节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二)国际分工发展的阶段(萌芽、形成、发展、深化)③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a.亚、非、拉国家的经济变为单一型经济。b.分工的中心从英国变为一组国家,扩展到包括美国、德国、法国等。c.随着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加强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d.在现有分工格局基础上,贸易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25第一节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二)国际分工发展的阶段(萌芽、形成、发展、深化)④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a.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工业国与工业国之间,或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b.发达国家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有逐步增强的趋势。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工业分工在发展,而工业国与农业国、矿业国的分工在削弱。d.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成员国之间内部分工迅速发展。e.服务业国际分工逐渐形成。f.跨国公司内部分工与外部分工构成国际分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26第二节西方国际分工理论(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论①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原因是各国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②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该种产品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低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该种产品生产上就具有绝对劣势。③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要比没有进行分工之前有利。

27第二节西方国际分工理论(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①贸易的原因或基础是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不同。②只要各国之间存在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就会出现产品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从而使不同国家在不同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③一国在产品的生产上不需要有绝对优势,只要具有比较优势,就可以在要素投入不发生改变的条件下通过参与国际分工从贸易中获取利益。

28第二节西方国际分工理论(三)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①狭义的要素禀赋论: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也称H-O定理)a.每个区域或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中都应该生产和输出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输入稀缺要素密集的商品。b.区域贸易或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别,即各个地区间或国家间商品价格不同。c.商品贸易趋向于消除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异,导致国际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

29第二节西方国际分工理论(三)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②广义的要素禀赋论:a.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国际贸易不仅使国际商品价格趋于均等化,还会使各国生产要素的价格趋于均等化。b.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揭示了分工、贸易对参与分工、贸易国家收入分配的影响。c.罗伯津斯基定理:关注一国资源禀赋条件的变化对该国产出及贸易的影响。

30第二节西方国际分工理论(四)里昂惕夫反论与要素禀赋论的扩展①对要素禀赋论的实证检验—里昂惕夫反论:实证检验发现:美国出口商品的资本密集程度低于进口替代商品,或者说美国出口商品劳动密集程度高于进口替代商品。如果赫克歇尔-俄林定理是正确的,美国进口商品的资本密集程度就应该低于美国出口商品的资本密集程度。里昂惕夫的验证结果明显有悖于依照赫克歇尔-俄林定理推演出的结论,因而西方经济学界将这个不解之谜称为“里昂惕夫之谜”。

31第二节西方国际分工理论(四)里昂惕夫反论与要素禀赋论的扩展②对里昂惕夫反论的解释及有关学说的发展:劳动熟练说(SkilledLaborTheory)人力资本说(HumanCapitalTheory)技术差距说(TheoryofTechnologicalGap)产品生命周期说(TheoryofProductLifeCycle)需求偏好相似说(TheoryofDemandPreferenceSimilarity)产业内贸易说(Intra-IndustryTradeTheory)国家竞争优势论(CompetitiveAdvantageofNations)

32《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主讲人:张玮国际贸易理论部分

33第三章世界市场与世界市场价格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当代世界市场的构成与运行,掌握世界市场价格的主要形式,能够解读国家之间商品交换比价,即贸易条件的含义。

34第一节当代世界市场构成与运行(一)当代世界市场的构成与运行①交易对象:有形商品(货物)和无形商品(服务)②参与国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东南欧和独联体国家③订约人:企业与企业主联合组织、政府机构、国际机构、其他机构、自然人

35第一节当代世界市场构成与运行(一)当代世界市场的构成与运行④国际商品市场形式:固定的国际商品市场:商品交易所、拍卖、博览会及展览会非固定的国际商品市场:单纯的商品买卖交易、与其他内容相结合的商品交易⑤国际商品销售渠道⑥国际运输与信息网络

36第一节当代世界市场构成与运行(二)世界市场的交易方式①单纯的商品买卖交易:是世界上最基本、最普遍的国际商品和服务交换方式。②固定市场交易:如交易所交易、拍卖交易。③包销:又称独家经销,在国际贸易中是指出口人通过包销协议把某种或某类货物在某一地区和期限内的独家经营权给予国外商人的做法。

37第一节当代世界市场构成与运行(二)世界市场的交易方式④代理:出口商与国外的代理商达成协议,由出口商作为委托人,授权代理人代理委托人签署买卖合同。代理人在出口商授权范围内行事,不承担销售风险和费用、不需要垫付资金,通常依照帮助达成交易的数额提取佣金。⑤寄售:寄售是指寄售人先将货物运往国外的寄售地,委托当地的代销人按照寄售协议规定的条件,替寄售人进行销售,货物销售后,由代销人与寄售人结算货款,并依照协议规定收取相应的报酬。

38第一节当代世界市场构成与运行(二)世界市场的交易方式⑥招标与投标:招标是指招标人发布招标公告,说明计划采购的商品或服务的名称、规格和数量,或是计划兴建项目的标准与要求,邀请投标人按照一定程序在规定时间、地点进行投标,最后选择对招标人最有利的条件达成交易的行为。投标是指供应商或工程承包公司根据招标条件在规定的时间向投标人递价的行为。

39第一节当代世界市场构成与运行(二)世界市场的交易方式⑦加工贸易:企业从境外保税进口全部或部分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材料等,经加工和装配后,将半成品或成品复出口的交易形式。加工贸易的两种基本形式:来料加工、进料加工。⑧补偿贸易:国内企业在国外企业提供信贷的基础上,取得项目建设和产品生产所需要的机器设备、原材料、生产技术及其他商品和服务等。在项目建成投产后,主要用引进技术和设备生产出的产品或双方商定的其他产品去偿还贷款本息的一种贸易方式。

40第二节世界市场价格(一)世界市场价格的种类①世界“自由市场”价格指在国际上不受垄断或国家力量干扰的条件下,由独立经营的买者和卖者之间进行交易的价格。国际供求关系是这种价格形成的客观基础。

41第二节世界市场价格(一)世界市场价格的种类②世界“封闭市场”价格指买卖双方在一定的特殊关系下形成的价格。在这种情况下,商品在国际上的供求关系一般不会对价格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主要包括:a.调拨价格b.垄断价格c.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内部价格d.国际商品协定下的协定价格

42第二节世界市场价格(二)世界市场价格的决定①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世界市场价格。②影响供求关系的因素主要包括:a.垄断b.经济周期c.市场结构d.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e.商品销售中的各种因素f.自然灾害、政治动乱及投机等

43第三节贸易条件(一)与贸易条件相关的指数①出口(进口)单价指数(UnitValueIndicesofExport/Import)不是纯粹的价格指数,因为它的变化受价格与数量双重因素的影响,但许多国家将其作为出口/进口价格指数的替代。②出口(进口)量指数(VolumeIndicesofExport/Import)用来反映某一国家或地区出口(进口)数量的变化,出口量指数等于出口值指数与出口单价指数的比率,进口量指数等于进口值指数与进口单价指数的比率。

44第三节贸易条件(二)贸易条件①定义贸易条件(termsoftrade)指一个国家出口单位商品与其从贸易伙伴换取的进口商品的比率,一般采用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贸易条件可以用来衡量一国通过贸易获取利益的状况。

45第三节贸易条件(二)贸易条件②类型a.贸易条件或净易货贸易条件(TermsofTrade;NetBarterTermsofTrade)b.总易货贸易条件(GrossBarterTermsofTrade)c.收入贸易条件(IncomeTermsofTrade)或出口购买力指数(PurchasingPowerIndicesofExport)

46《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主讲人:张玮国际贸易理论部分

47第四章对外贸易政策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充分掌握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与内容构成,认识和了解各国贸易政策制定的理论依据。同时能够正确认识和理解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了解政策变化的条件,并能客观地对贸易政策的适用性作出评价。

48第一节对外贸易政策概述(一)对外贸易政策的定义①对外贸易政策是对各国在一定时期对进出口贸易进行管理的原则、方针和措施手段的总称。②对外贸易政策范畴包含的基本因素有: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或政策对象、政策目标、政策内容、政策手段。

49第一节对外贸易政策概述(二)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①自由贸易政策: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或少加干预,任凭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在国内外市场公平、自由地竞争。②保护贸易政策:国家对贸易活动进行干预,限制外国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参与本国市场的竞争。

50第一节对外贸易政策概述(三)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②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③从19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⑤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51第二节重商主义(一)重商主义理论①产生背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由于商品交换和货币经济的发展,货币成为全社会各阶层追求的东西。当时,商业资本与高利贷资本在流通领域占据统治地位,商业成为人们意念中利润和财富的源泉。在这一社会背景下,与生产过程无关的重商主义便产生了。

52第二节重商主义(一)重商主义理论②主要论点:早期的货币差额论(重金主义):货币(金银)是唯一的财富形式,任何商品输入都会使货币流出,减少本国货币拥有量,从而减少本国的财富。因而一国在对外贸易中就应尽可能地多输出少输入。晚期的贸易差额论:卖给外国人的商品总值应大于从他们那里购买的商品总值。但不要求对每一个国家的贸易都有顺差,而只是从每年总的进出口贸易中取得顺差,增加货币的流入量。

53第二节重商主义(二)重商主义贸易政策①早期重商主义时期:a.禁止货币出口,由国家垄断所有的货币交易。b.要求外国人来本国进行贸易时,必须将其销售货物的全部款项用于购买本国的货物。②晚期重商主义时期:各国的政策重点不同。

54第三节自由贸易政策(一)自由竞争时期的自由贸易政策①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的兴起与胜利,表现为:a.废除谷物法b.关税税率逐步降低,纳税商品数目减少c.废除航海法d.取消特权公司e.改变殖民地贸易政策f.与外国签订带有自由贸易色彩的贸易条约

55第三节自由贸易政策(一)自由竞争时期的自由贸易政策②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a.自由贸易可以形成互相有利的国际分工。b.提高国民的实际收入。c.自由贸易可以阻止垄断,加强竞争,提高经济效益。d.自由贸易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促进资本积累。

56第三节自由贸易政策(二)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贸易自由化①贸易自由化的表现:a.大幅度削减关税b.降低或撤销非关税壁垒

57第三节自由贸易政策(二)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贸易自由化②贸易自由化的主要特点:a.美国成为战后贸易自由化的积极推行者。b.各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战后贸易自由化建立了物质基础。c.战后贸易自由化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日益加强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因而带有浓重的政府干预色彩。d.各种区域性贸易集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建立都是以贸易自由化为宗旨。e.战后贸易自由化发展不平衡。f.战后贸易自由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

58第四节保护贸易政策(一)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①产生背景:为追赶先进工业国,美国和德国于19世纪先后实行严厉的保护贸易政策,使本国工业在英国等欧洲先进工业国的强大压力之下得以生存并获得发展。

59第四节保护贸易政策(一)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②保护贸易政策的主要特点:a.保护的阶段性b.保护的有选择性c.贸易保护政策的执行与整个国民经济、工业发展目标相结合d.贸易保护措施多样化

60第四节保护贸易政策(一)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③理论依据:李斯特的保护幼稚产业理论a.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提出批评b.保护对象:只有刚刚开始发展且遭遇国外强有力竞争的工业才需要保护c.保护时间:以30年为最高期限d.保护手段:通过禁止输入与征收高额关税的办法来保护幼稚工业,以免税或征收少量进口关税的方式鼓励复杂机器进口

61第四节保护贸易政策(二)垄断时期的超保护贸易政策①产生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这一时期,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国内市场变得相对狭小,资本对市场的争夺日益激烈,不断爆发的经济危机又使市场问题进一步尖锐化,从而使保护贸易获得空前发展,出现了超保护贸易政策。

62第四节保护贸易政策(二)垄断时期的超保护贸易政策②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a.不仅保护幼稚工业,而且更多地保护国内发达的或衰败的工业。b.不再是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而是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c.不是防御性地限制进口,而是在垄断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对国外市场进攻性地扩张。d.不是保护代表先进势力的一般工业资产阶级,而是保护大垄断资产阶级。e.保护政策的措施不仅有关税和贸易条约,还有其他各种奖出限入措施,如非关税措施的大量出现。

63第四节保护贸易政策(二)垄断时期的超保护贸易政策③理论依据:a.凯恩斯的“保护就业论”:投资乘数原理和对外贸易乘数原理投资乘数或对外贸易乘数K=1/(1-边际消费倾向)设△Y代表国民收入增加额,△I代表投资增加额,△X代表出口增加额,△M代表进口增加额,K代表乘数,计算对外贸易顺差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公式为:△Y=[△I+(△X-△M)]×K

64第四节保护贸易政策(二)垄断时期的超保护贸易政策③理论依据:b.其他超保护贸易观点国内市场扭曲的超保护贸易观点、改善贸易条件的超保护贸易观点维持高水平工资的超保护贸易观点、增加国内就业的超保护贸易观点公平贸易的超保护贸易观点、改善贸易收支和国际收支的超保护贸易观点非经济目标的超保护贸易观点

65第四节保护贸易政策(三)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的新贸易保护主义①产生背景: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发达国家经济在经历20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进入低速增长,失业率不断提高,致使贸易保护在世界自由贸易进程中再度兴起。

66第四节保护贸易政策(三)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的新贸易保护主义②政策特点:a.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b.限制进口措施的重点从关税措施转向非关税措施。c.贸易保护的重心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d.贸易保护日益制度化、法律化。

67第四节保护贸易政策(三)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的新贸易保护主义③2008年金融危机后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特点:a.一些发达国家倡导的行为是对多边体制的回退,它们通过更多的区域性贸易安排,寻求地区性贸易自由和保护。b.美国对外贸易的双重标准与单边主义。c.贸易保护措施主要集中在救济和技术性贸易措施使用方面。

68第四节保护贸易政策(三)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的新贸易保护主义④新贸易保护主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a.新贸易保护主义打着公平贸易的旗号,实际上其政策与做法带有明显的歧视性、排他性。b.严重损害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贸易利益。c.发达国家没有获得预期的保护政策效果,经济增长没能走出低迷。

69第四节保护贸易政策(四)发展中国家的保护贸易政策①背景: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为取得经济上的独立以巩固政治独立,纷纷走上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但发展民族经济却受到旧的国际分工和贸易体系的严重阻碍,为改变这种局面,一些国家开始摒弃传统的自由贸易原则,转向实施贸易保护政策。

70第四节保护贸易政策(四)发展中国家的保护贸易政策②政策特点:进口替代贸易政策指为保证替代进口的实现,达到保护、扶持和促进本国工业发展的目标而采取的贸易政策。出口导向贸易政策通过鼓励出口来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71第四节保护贸易政策(四)发展中国家的保护贸易政策③理论依据:普雷维什的贸易保护论,基于两个论点:a.中心—外围论b.贸易条件恶化论

72第五节战略贸易(一)战略贸易产生的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普遍放慢,欧洲国家失业率不断增加。一种新的要求国家干预,通过对某些所谓战略产业扶持以刺激经济增长的新的理论观点,即战略贸易理论出台了。这种理论认为:在一定条件下,一国可以通过采取能够赋予某些国内产业以竞争优势的政策而获得利益。

73第五节战略贸易(二)战略贸易理论①布兰德和斯潘塞“以补贴促进出口”的论点②克鲁格曼“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的论点③“战略支持产业的外部经济效应”的论点

74第五节战略贸易(三)战略贸易政策战略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凭借对研究、开发、生产、出口进行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的关税和配额等措施和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夺取他国的市场份额。西方学者认为,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存在是战略贸易政策实施的必要条件。

75第五节战略贸易(四)政策评价①战略贸易政策在实践中确实可以起到扶持相应产业发展的作用。②但战略贸易政策以他国利益的牺牲为代价,因而势必会导致其他国家的报复,从而引发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抵消战略产业扶持发展的效果。

76《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主讲人:张玮国际贸易理论部分

77第五章国家实施贸易政策的措施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与掌握对外贸易政策措施中限制进口的关税、非关税措施及贸易促进措施的具体内容、运用方法、作用与影响。

78第一节关税措施(一)关税含义关税(CustomDuties;Tariff)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商征收的税收。

79第一节关税措施(二)关税水平关税水平是指一国的平均进口关税税率。有不同的计算方法:①算术平均法:关税水平=一国海关税则中所有税目的税率(最惠国税率)之和/税目总数②加权算术平均法:a.进口货值加权平均法:关税水平=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所征收的进口关税税款总额/该国同时期进口商品的总价值b.有税进口货值加权平均法:关税水平=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所征收的进口关税税款总额/该国同时期有税商品进口总值

80第一节关税措施(三)关税的种类①按照征收对象或商品流向分类:进口关税(ImportDuties)是进口国家的海关在外国商品输入时,根据海关税则对本国进口商所征收的关税。出口关税(ExportDuties)是出口国家的海关对本国产品输往国外时,对出口商征收的关税。过境关税(TransitDuties)是一国对于通过其关境或国境的外国货物所征收的关税。

81第一节关税措施(三)关税的种类②依照征税的目的分类:财政关税(RevenueTariff)又称收入关税,是指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为目的而征收的关税。保护关税(ProtectiveTariff)是指以保护本国工业或农业发展为目的而征收的进口关税。

82第一节关税措施(三)关税的种类③按照差别待遇和特定的实施情况分类:进口附加税:对进口商品除征收一般关税以外再加征的额外关税,主要有反补贴税和反倾销税。a.构成征收反补贴税的重要条件:补贴存在、构成实质性损害、两者为因果关系b.构成征收反倾销税的重要条件:倾销存在、构成实质性损害、两者为因果关系差价税:当某种本国生产的产品的国内价格高于同类进口商品价格时,为了削弱进口商品的竞争能力,按国内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差额征收的关税。

83第一节关税措施(三)关税的种类③按照差别待遇和特定的实施情况分类:特惠税:对从某个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给予特别优惠的低关税或免税待遇。但它不适用于从非优惠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商品。普惠税:是普遍优惠制下适用的进口关税。普惠制(GSP)是指发达国家承诺对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输入的商品,特别是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关税优惠待遇。其基本原则是: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其目的是:增加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外汇收入;促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工业化;提高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率。

84第一节关税措施(四)关税征收①按照征收的一般方法或征税标准分类,关税可分为:a.从量税(SpecificDuty)是以商品的重量、数量、容量、长度和面积等计量单位为标准计征的关税。b.从价税(AdValoremDuty)是以进口商品的价格为标准计征一定比率的关税。

85第一节关税措施(四)关税征收①按照征收的一般方法或征税标准分类,关税可分为:c.复合税(CompoundDuty)是在从价税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一个从量税。d.混合税(MixedDuty)是对于一种进口商品,在征税时基于特定的条件,在从价税和从量税之间进行选择。e.技术性关税(TechnicalDuty)是指关税的征收取决于复杂的技术因素。

86第一节关税措施(四)关税征收②海关税则与国际贸易商品分类:a.海关税则(CustomsTariff)又称关税税则,是一国对进出口商品计征关税的规章和对进出口的应税与免税商品加以系统分类的一览表。

87第一节关税措施(四)关税征收②海关税则与国际贸易商品分类:b.国际贸易商品分类体系:《海关合作理事会税则商品分类目录》(CCCN)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

88第一节关税措施(四)关税征收②海关税则与国际贸易商品分类:c.海关税则的主要种类:单式税则:一个税目只有一个税率,适用于来自任何国家的商品,没有差别待遇。复式税则:在一个税目下订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税率,对来自不同国家的进口商品适用不同的税率。

89第一节关税措施

90第二节非关税措施(一)非关税措施的含义①非关税措施指关税以外的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②广为采用的两种分类办法:一是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的分类法;二是迪尔多夫(Deardorff)和斯特恩(Stern)的分类法。

91第二节非关税措施(二)传统的非关税措施①进口配额制(ImportQuotasSystem)a.含义: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的限制。在规定的期限内,配额以内的货物可以进口,超过配额不准进口,或者征收更高的关税或罚款后才能进口。b.分类:绝对配额、关税配额

92第二节非关税措施(二)传统的非关税措施②“自动”出口配额制(VoluntaryExportQuotas)a.含义:指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内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制,在限定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b.形式:非协定的“自动”出口配额、协定的“自动”出口配额

93第二节非关税措施(二)传统的非关税措施③进口许可证制(ImportLicenseSystem)a.含义:指进口国家规定某些商品进口必须事先领取许可证才可进口。b.分类:公开一般许可证、特种进口许可证

94第二节非关税措施(二)传统的非关税措施④外汇管制(ForeignExchangeControl)a.含义:指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限制来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国货币汇价的一种制度。b.分类:数量性外汇管制、成本性外汇管制

95第二节非关税措施(二)传统的非关税措施⑤进口和出口国家垄断a.含义:指在对外贸易中,对某些或全部商品的进出口规定由国家机构直接经营,或者是把某些商品的进口或出口的专营权给予某些垄断组织。b.发达国家的进口和出口的国家垄断主要集中在三类商品:烟和酒、农产品、武器

96第二节非关税措施(二)传统的非关税措施⑥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DiscriminatoryGovernmentProcurementPolicy)含义:指国家制定法令,规定政府机构在采购时要优先购买本国产品的做法。⑦国内税(InternalTaxes)含义:指在一国的国境内,对生产、销售、使用或消费的商品所应支付的捐税。一些国家往往采取国内税制度直接或间接地限制某些商品进口。

97第二节非关税措施(二)传统的非关税措施⑧进口最低限价制和禁止进口a.进口最低限价制(MinimumPrice):指一国政府规定某种进口商品的最低价格,凡进口货价低于规定的最低价格,则征收进口附加税或禁止进口以达到限制低价商品进口的目的。b.禁止进口(ProhibitiveImport):一些国家往往颁布法令,公布禁止进口货单,禁止这些商品的进口。

98第二节非关税措施(二)传统的非关税措施⑨专断的海关估价制含义:海关为了征收关税,确定进口商品价格的制度为海关估价(CustomsValuation)制。有些国家根据某些特殊规定,提高某些进口货的海关估价,来增加进口货的关税负担,阻碍商品的进口,就成为专断的海关估价。

99第二节非关税措施(三)技术性贸易措施①技术法规、标准②质量认证与合格评定程序③关于卫生检疫规定④关于商品包装和标签的规定⑤绿色贸易措施

100第三节出口促进措施(一)出口信贷与出口信贷担保①出口信贷(ExportCredit)a.含义:指一个国家为增强商品的竞争能力,扩大本国商品出口,通过给予利息补贴并提供信贷担保的方法,鼓励本国银行对本国出口厂商或国外进口厂商提供低利率贷款。b.分类:卖方信贷、买方信贷

101第三节出口促进措施(一)出口信贷与出口信贷担保②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ExportCreditGuaranteeSystem)含义:指国家为了扩大出口,对于本国出口厂商或银行向外国进口厂商或银行提供的信贷,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出面担保。当外国债务人拒绝付款时,这个国家机构即按照承保的数额给予补偿。专门机构承担的政策性保险不以营利为目的。

102第三节出口促进措施(二)出口补贴(ExportSubsidies)①含义:指一国政府为了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加强其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在出口某种商品时给予出口厂商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②方式:直接补贴、间接补贴③禁止使用出口补贴的情况

103第三节出口促进措施(三)商品倾销(Dumping)①含义:指一些国家的出口企业以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甚至低于商品生产成本的价格,在国外市场抛售商品,打击竞争者以占领市场。②形式:偶然性倾销、间歇性或掠夺性倾销、长期性倾销

104第三节出口促进措施(四)外汇倾销(ExchangeDumping)①含义:是出口企业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机会,争夺国外市场的特殊手段。②条件:只有具备以下两个条件才能起到扩大出口的作用:a.货币贬值的程度大于国内物价上涨的程度;b.其他国家不实行同等程度的货币贬值和采取其他报复性措施。

105第三节出口促进措施(五)促进出口的行政组织措施①设立专门机构或组织向政府提供政策咨询,向出口企业提供信息、情报方面的服务。②组织贸易中心和贸易展览会。③组织贸易代表团出访和接待来访。④组织出口商的评奖活动。

106《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主讲人:张玮国际贸易理论部分

107第六章国际贸易条约与协定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国际贸易条约与协定的基本类别和适用的主要法律待遇条款,了解国际商品协定的主要经济条款和主要国际商品协定。

108第一节贸易条约与协定概述(一)贸易条约与协定贸易条约与协定(CommercialTreatiesandAgreements)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为确定彼此的经济关系,特别是贸易关系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而缔结的书面协议。

109第一节贸易条约与协定概述(二)贸易条约与协定的内容结构序言一般为固定格式,通常说明缔约双方发展贸易关系的愿望及缔结条约或协定所遵守的基本原则。正文部分是贸易条约与协定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关于各缔约方权利、义务的具体规定。结尾部分包括条约与协定的生效条件、有效期、延长或废止的程序、份数、文字等内容,还有签订条约与协定的地点及双方代表的签名。

110第一节贸易条约与协定概述(三)贸易条约与协定所适用的主要法律待遇条款①最惠国待遇条款(MostFavoredNationTreatment)a.定义:缔约方一方现在和将来给予任何第三方的一切特权、优惠和豁免,也同样给予缔约方对方。b.分类: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有条件的最惠国待遇c.适用范围及例外

111第一节贸易条约与协定概述(三)贸易条约与协定所适用的主要法律待遇条款②国民待遇条款(NationalTreatment)a.定义:指一国给予其他缔约方的公民、船舶、企业的权利和优惠,不应低于本国公民、船舶和企业享有的权利和优惠。b.适用范围:一般适用于外国公民/企业的经济权利,但并不是将本国公民、企业所享有的一切权利都包括在内。

112第一节贸易条约与协定概述(三)贸易条约与协定所适用的主要法律待遇条款③互惠待遇条款指缔约双方根据协议相互给予对方法人或自然人以对等的权利和待遇。这是一个基本原则,但一般不单独使用,需要与其他特定权利或制度内容结合在一起,才具有法律意义。

113第二节双边贸易条约与协定(一)通商航海条约(TreatyofCommerceandNavigation)通商航海条约(也称通商条约、友好通商条约等)是全面规定两国间经济贸易关系的条约。其内容比较广泛,常涉及缔约国之间经济贸易关系的各个方面。

114第二节双边贸易条约与协定(二)贸易协定与贸易协定书①贸易协定(TradeAgreement)a.含义:指缔约国间调整相互贸易关系的一种书面协议。b.内容:最惠国待遇条款的规定、进出口商品货单和进出口贸易额的规定、作价原则和交易货币的规定、支付和清偿办法的规定、优惠关税的规定、其他事项。

115第二节双边贸易条约与协定(二)贸易协定与贸易协定书②贸易协定书(TradeProtocol)指缔约国就贸易关系中某项具体问题达成的书面协议。它经常作为贸易协定的补充、解释或修改而签订,它可以是协定的附件。

116第二节双边贸易条约与协定(三)支付协定(PaymentAgreement)①含义:指两国间关于贸易和其他方面债权、债务结算办法的书面协议。②内容:清算机构的规定、清算账户的规定、清算项目与范围的规定、清算货币的规定、清算方法的规定、清算账户差额处理。

117第三节国际商品协定(一)初级产品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初级产品出口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倡导下,世界主要的初级产品出口国和进口国达成一致,通过一定方式稳定初级产品的市场价格,稳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稳定世界经济增长。国际商品协定和国际商品综合方案是为实现此目标而采取的重要方式。

118第三节国际商品协定(二)国际商品协定及其演进①国际商品协定(InternationalCommodityAgreement,ICA)是某项初级产品的主要生产国与消费国为稳定该项商品价格和保证供销等目的而签订的政府间多边贸易协定。②演进过程

119第三节国际商品协定(三)国际商品协定的结构与内容①序言与宗旨②经济条款:缓冲存货、出口限额、多边合同规定、出口限额与缓冲存货相结合③行政条款与最后条款

120第三节国际商品协定(三)国际商品协定的结构与内容④主要的国际商品协定及内容国际可可协定、国际天然橡胶协定、国际咖啡协定、国际糖协定、国际谷物协定、国际黄麻和黄麻制品协定、国际橄榄油协定、国际热带木材协定

121《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主讲人:张玮国际贸易理论部分

122第七章区域经济一体化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类型,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历程、特点及影响因素,认识和掌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理论和观点。

123第一节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名称与内涵一般而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协议或条约,相互取消阻碍经济贸易发展、经济融合的障碍,进行不同程度的政策和制度合作以促进彼此之间经济与贸易的发展。

124第一节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①优惠贸易安排(PreferentialTradeArrangement)②自由贸易区(FreeTradeArea)③关税同盟(CustomsUnion)④共同市场(CommonMarket)⑤经济与货币联盟⑥政治联盟

125第一节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三)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呈现出的特点①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但一体化进程缓慢。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开始出现。③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突破了国土相邻的限制,出现跨洲、跨洋的区域性经济联合体,多数采取自由贸易区的形式。④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成为不同形式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成员,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交叉,身份重叠。⑤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迅猛发展与多边贸易体制职能强化并存。

126第二节区域一体化实践:欧洲一体化进程(一)欧洲一体化渊源①欧洲联合统一:消除战争、争取和平的手段。②二战后的欧洲一体化浪潮与美国的推动。

127第二节区域一体化实践:欧洲一体化进程(二)欧洲一体化进程①欧洲煤钢共同体②《罗马条约》与欧洲经济共同体③欧洲联盟条约④欧盟的西进与东扩⑤欧盟的超国家机构与职能

128第二节区域一体化实践:欧洲一体化进程(三)欧洲一体化进展:《欧盟宪法条约》与《里斯本条约》①《欧盟宪法条约》②《里斯本条约》

129第三节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一)关税同盟理论①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a.贸易创造效应(TradeCreationEffect)b.贸易转移效应(TradeDiversionEffect)c.贸易扩大效应(TradeExpansionEffect)

130第三节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一)关税同盟理论②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a.提高专业化分工程度,强化竞争,提高资源使用效率。b.实现规模经济。c.刺激投资与技术创新。d.提高生产要素的自由移动程度,合理配置区内生产要素。

131第三节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二)共同市场理论①共同市场理论的基础是超越静态关税同盟理论的、动态的大市场理论。②这一理论认为,以前各国之间推行狭隘的只顾本国利益的保护贸易,把市场分得过于细小又缺乏弹性,因而只能提供狭窄的市场,无法实现规模经济和大批量生产的利益。

132《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主讲人:张玮国际贸易理论部分

133第八章世界贸易组织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发展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历史,理解和掌握多边贸易体系对成员国权利与义务进行规范的基本原则,知晓其组织建制,熟悉其运行机制。

134第一节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一)关贸总协定的宗旨、职能、组织机构与基本原则①宗旨②职能:a.组织多边贸易谈判,实现缔约方之间的贸易自由化。b.通过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条款的实施,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c.通过协商和争端解决程序,解决缔约方之间的贸易分歧与纠纷。d.加强研究,出版各种刊物,使各国贸易政策的透明度不断加强,为世界贸易的顺利发展提供条件。

135第一节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一)关贸总协定的宗旨、职能、组织机构与基本原则③组织机构:缔约方全体、代表理事会、专门委员会、贸易与发展委员会、常设委员会、工作组和专家小组④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关税保护和关税减让原则、一般禁止数量限制原则、公平竞争原则、豁免与紧急行动原则、磋商调解原则、对发展中国家特殊优惠待遇原则、贸易政策法规在全国统一实施和透明原则

136第一节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二)关贸总协定主持下的多边贸易谈判自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生效以来,其条款一直是通过多边贸易谈判所达成的协议不断地进行补充和修订的。在总协定的主持下,从1947年至今已完成了八轮多边贸易谈判,世界贸易组织主持之下的第九轮多哈多边贸易谈判处于进程中。

137第二节乌拉圭多边贸易谈判(一)乌拉圭回合的目标和议题①目的:制止和扭转保护主义,除贸易扭曲现象;维护总协定的基本原则和促进总协定的目标;建立一个更加开放的、具有生命力和持久的多边贸易体制。②议题: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分为两个部分(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共15个议题。

138第二节乌拉圭多边贸易谈判(二)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所取得的成果①工业品关税大幅度下降方面②农产品贸易方面③纺织品与服装贸易方面④进口许可证程序方面⑤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方面⑥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方面⑦服务贸易方面

139第三节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职能与基本原则(一)宗旨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在处理它们的贸易和经济领域的关系时,应以提高生活水平、确保充分就业、大幅度和稳定地增加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拓展货物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持久地开发和合理地利用世界资源,努力保护和维持环境,并通过与各国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和相符合的方式,来加强环保”。

140第三节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职能与基本原则(二)职能①促进世界贸易组织目标的实现,监督和管理其统辖范围内的各项协议的贯彻实施。②组织实施各项多边贸易协议,为各成员方提供多边贸易谈判的场所,按一体化的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主持解决各成员方之间的贸易纠纷。③按照有关贸易政策审议机制,负责定期审议各成员方的贸易制度和与贸易相关的国内经济政策。

141第三节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职能与基本原则(二)职能④协调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关系,以保障全球经济决策的一致性。⑤编写年度世界贸易报告和举办世界经济贸易研讨会。⑥向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提供必要的技术援助。

142第三节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职能与基本原则(三)基本原则①贸易自由化原则②非歧视原则③关税保护与取消数量限制原则④可预见性、稳定发展贸易原则⑤促进公平竞争原则

143第三节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职能与基本原则(三)基本原则⑥对发展中国家特殊优惠原则⑦区域性贸易安排⑧透明度原则⑨允许例外和实施保障措施

144第四节世界贸易组织的组织机构与运行机制(一)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地位①世界贸易组织具有法人资格。②世界贸易组织每个成员方向世界贸易组织提供其履行职责时所必需的特权和豁免权。③世界贸易组织官员和各成员方代表在其独立执行与世界贸易组织相关的职能时,享有每个成员方提供的所必需的特权与豁免权。④每个成员方给予世界贸易组织的官员、成员方代表的特权和豁免权等同于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专门机构特权和豁免权公约》所规定的特权与豁免权。

145第四节世界贸易组织的组织机构与运行机制(二)成员资格①世界贸易组织的创始成员。②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146第四节世界贸易组织的组织机构与运行机制(三)组织机构①部长会议②总理事会③理事会④委员会⑤次一级专门委员会及临时性机构

147第四节世界贸易组织的组织机构与运行机制(四)决策方式世界贸易组织承袭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协商“一致同意”的决策方式,只有当无法达成共识时,再以投票方式进行表决。每一个成员方在部长会议及总理事会均拥有一票,欧盟的票数则和其成员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数相同。

148第四节世界贸易组织的组织机构与运行机制(五)争端解决机制①协商②专家小组③上诉审查④裁决的执行

149第四节世界贸易组织的组织机构与运行机制(六)贸易政策评审机制世界贸易组织对成员国的贸易政策实行定期评审制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