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

ID:82004598

大小:128.2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3-06-13

上传者:老李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6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7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8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9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10页
资源描述: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www.ks5u.com2020—2021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赋、比、兴”是《诗经》的艺术手法。《氓》采用“比”的手法,将主人公相识、相恋和嫁娶的过程与后来男子“二三其德”对比,把女子怨恨之情表达得跌宕起伏。B.“结发”指束发,古人到了一定年龄后,把头发束起来,表示成年了。C.古代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月末一天叫“晦”。“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指农历十六日。D.“华山之阳”指华山的南面。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列坐其次B.或取诸怀抱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D.亦将有感于斯文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群贤毕至(全)少长咸集(都)茂林修竹(修整)B.畅叙幽情(幽深内藏)人之相与(交好)崇山峻岭(高)C.修短随化(变化)终期于尽(至,及)向之所欣(过去,从前)D.喻之于怀(比喻)其致一也(情趣)列叙时人(一个一个地)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兴手法的一项是()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C.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D.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10-

1二、现代文阅读(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米的恩典甘典江①在所有的汉字当中,我最敬重的一个字,是“米”。 ②甲骨文中,“米”字像琐碎纵横的米粒,典型的一个象形字。《说文解字》曰:“米,果实也。象禾实之形。”意思是,米是谷物和其他植物去壳后的籽实。 ③断奶之后,我们开始要吃饭了。民以食为天,说明吃饭是天大的事。多少年以来,中国人见面都要问候一句:“吃了吗?”难怪古代的圣人早就明察:仓廪实而知礼节。 ④吃饭要靠天,更要靠地。没有谁能够管得了天,但是,地,却是被人牢牢控制住了。 ⑤在中国的传统中,土地是万有之源,万物都从中孕育化生。《易经》云:“安土敦乎仁,故能爱。”安土便能乐业,就会诞生故乡,同时,还象征着淳朴的道德选择与坚守的精神意志。土地联系着历史与道德、政治与民生,而其中的媒介与命脉,即是白花花香喷喷的米。一切财富与权力,最终,都可以通过米来衡量与转化,以“石”计量。 ⑥广义的“米”,包括稻米、高粱、玉米、小米、黄米等等,一般而言,主要指稻米,即大米。在南方,稻田随处可见,甚至在陡斜的山坡上,也被开垦出一圈一圈的梯田。在雾气中,在月光下,那些成片的梯田,像大地的行为艺术,在视觉上极为震撼,彰显着人的力量和创意。 ⑦上世纪八十年代,母亲带我去粮店买米,揣着一册购粮本。彼时,每个人的粮食,都是一个定数,有钱也多买不到一两。卖米的工作人员常常带着居高临下的目光,我们则像是等待赈济的灾民,需要他们来拯救。我突发恐惧:要是哪天他们关门不卖米了,我们又怎么办? ⑧幸好,某一天,人们又做起了交易,在农贸市场,大米开始自由流通,只要有钱,想买多少买多少。望着那些被解放了的大米,我觉得生活才真正开始。 ⑨吃饱饭后,人性苏醒了。接着,我们各式各样的欲望,日益膨胀。不知不觉之间,人们见面,不再问候吃饭,而是关心挣钱发财。很快,米的命运也发生了变迁,它们被包装进入超市。在某种意义上,这时候的米,面目全非,与土地紧密的关系已经断裂。顾客从一袋米中,看不到四季的替换,闻不着泥巴、雨水和阳光的气味,也无视农夫的喘息与农妇的忧伤。可怜的米,被抽象成了一种消费符号。 ⑩每次不得不去超市,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我都在猜想:假如苏格拉底看到这一切,不知还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在两千多年前,他就对物质消费不屑一顾:“我们的需要越少,就越接近神。别人为食而生,我为生而食。”也就是,对于这位伟大的哲学家来说,生活更重要的是精神与理性。 ⑪-10-

2许是因为苏格拉底的提醒,我开始尽量少去超市,实在要去,也要扪心自问一番:是不是因为听从了大米的召唤?我越来越相信:过度的物质消费,是一种恶习,甚至,是对人类独立于物质的高贵精神的冒犯。 ⑫每一粒大米,无论是干瘪的还是饱满的,一起经历了四季的轮回,演绎了生命的涅槃,见证过土地的馈赠,追逐过阳光雨露,都领受了人的安抚和神的祝福。在此意义上,它们都是平等的,都有权利进入人的胃,化为人的血肉与精气。 ⑬联想到米的“远亲”——麦子。西方人眼中的麦子具有神性,因为麦子经过“施洗”已经脱胎换骨,变成了有信仰的面包,荣升为基督的圣餐。我想,倘若真有神灵可以降福于诸般良善与恩惠、纯洁与正义,那么它可以启示麦子,同样也能祝福大米。 ⑭粮食是至善至美的对象,敬畏粮食,就是遵守心灵的律法,可以凭此找回自我,梳结人与大地的伦理,并抵达感恩的故乡。 ⑮从一粒大米的恩典中,我领受了永恒的充实与安宁。 (选自《人民日报》)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篇点题,明确交代“米”是我最敬重的一个汉字,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B.《说文解字》《易经》中的词句、苏格拉底的话以及西方对麦子的膜拜,既表达了对米的深厚理解,更增强了文本的厚重与力量。 C.文中叙述,母亲带我去粮店买米,工作人员居高临下的目光使我突发恐惧。后来,大米开始自由流通,人们真正的幸福生活便开始了。 D.文章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内涵丰富,语言极富感染力,告诉读者粮食是至善至美的对象,并非抽象的一种消费符号。 7、综观全文,分析文章结尾句中加点词“恩典”的内涵。(6分) 8、请概括文章的主旨。(6分) 三、古诗文阅读(一)诗歌鉴赏(共11分)阅读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完成习题。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9、下列对诗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10-

3“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陶渊明从做江州祭酒,到辞去彭泽令,实际上仅十三个年头,这里的三十年是夸大的说法。B.诗句中的“樊笼”,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从而反衬陶渊明对大自然的热爱。C.“暧暧远人村”,是说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暧暧”,意思是模糊不清。D.“守拙归园田”一句,表现了陶渊明安守本分、清贫乐道的思想。“守拙”的意思是说陶渊明本性朴实,不善于做官。10、对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中描绘的都是极为普通的田园生活情景,却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回归田园之后的愉快心情。B.诗中用白描手法,简练地勾画景物,从而使诗人感情得到充分抒发,使诗富有画意,生机盎然;C.诗中描绘的画面质朴、幽静,表现出一种平和、淡远的意境。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的意境,与汉乐府《鸡鸣》中“鸡鸣高树巅,狗吠深宫中”有相似之处。11、这首诗在描绘农村环境和生活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5分)(二)文言文阅读(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0-

4A.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C.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壬戌:古代干支纪年法,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按一定规则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B.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古人将满天星宿划为四大星野,春秋时又将四象细分成了二十八宿。C.孟德:是曹操的名,古人一般既有名又有字,“名”是出生时取的,供长辈或自己来称呼的,“字”是供朋友称呼的。D.子:是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而且都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子”。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写自己在辽阔江面上泛舟,仿佛在浩荡的太空中乘风而行,毫无阻碍简直就是远离人世,飘飘升入仙界里去了,令人陶醉其中。B.作者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生动、真切感人。C.苏轼听到了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他感到忧愁凄怆,于是整理好衣襟胆战心惊地坐着,这里借主人之问,自然引出悲之所在。D.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摆脱了赋在句式、声律等方面的束缚,相对自由。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三)情景默写(本题10分)。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10-

5(1)在《氓》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曹操在《短歌行》中“,。,。”几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然后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3)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感叹时光流逝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无限风光在险峰”有异曲同工之妙。四、语言表达(共5分)17、(本题5分)下面是我国“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荣誉徽标”,请写出该徽标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五、作文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5分) 屈原在汨罗江边的纵身一跳,唤醒了多少有骨气的文人,这一跳,为他们树立了坚守的榜样;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的一跃,警醒了多少固执己见的家长,这一跃,让他们明白了坚守爱情的力量;陶渊明“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这“守拙”二字,让多少人明白了坚守品节的高尚。 请以“坚守”为中心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10-

6高一语文期末考试答案1.AA项,“《氓》采用‘比’的手法,将主人公相识、相恋和嫁娶的过程与后来男子‘二三其德’对比”理解有误。《诗经》中的“比”是比喻,不是“对比”。《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女主人公以桑树的繁茂,比喻男女未成婚时情意的浓厚,以斑鸠贪食桑葚比喻自己的自陷情网。她在婚后不幸的境遇中,痛切地感到男女在爱情生活上的不平等,她向广大的姐妹们发出呼喊,告诫她们千万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辙:“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第四章首句仍以桑树作比,“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女子以桑树的日渐凋零比喻夫妻情意的淡漠。《氓》中他们相恋和嫁娶的过程与后来男子“二三其德”则采用了“赋”的手法,叙述被弃前后的处境。2.C解析:A项,古义:其,代词,这里指曲水;次,旁边。今义:次第较后,第二(用于列举事项);次要的地位。B项,古义:胸怀抱负。今义:抱在怀里胸前;心里存有。C项,古今都表示“有所感触而慨叹”。D项,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3.C解析:题中A项,“所以”古义是“……的缘故”;今义是“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B项,“十一”古义是“十分之一”;今义是“数字,十一”。D项,“至于”古义是“至”“于”两个词,译为“到了”;今义是“介词,表示另提一件事”。故选C。4.B解析:A项,“茂林修竹”意思地“指茂密高大的竹林”,所以“修”的意思是“高,长”。C项,“修短随化”意思是“何况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所以“化”的意思是“造化,自然”。“终期于尽”意思是“终究注定要走向尽头”,所以“期”的意思是“注定”。D项,“-10-

7喻之于怀”意思是“在心里明白这样”,“喻”的意思是“明白,理解”。故选B。5.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A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所以选A。6、C 解析:C项,“工作人员居高临下的目光使我突发恐惧”错误,文中使我突发恐惧的原因是:要是哪天人们没有了粮食怎么办。“人们真正的幸福生活便开始了”错误,原文是“我觉得生活才真正开始”。7、参考答案:“恩典”原指帝王的恩赐和礼遇,现泛指恩惠。文中的“恩典”有以下意义:①“米”丰富了中华文化;②“米”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③“米”是联系历史与道德、政治与民生的媒介和命脉;④生产稻米的梯田,给人以视觉享受,彰显着人的力量和创意。(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解析:大米的“恩典”指大米给予我们的恩惠,梳理文章思路可知,答案信息集中于文章前半部分(①~⑥段)。由《说文解字》《易经》的解读可知,大米丰富了中华文化;“民以食为天”,大米是人类生存的保障;大米从土地中孕育化生,是联系历史与道德、政治与民生的媒介和命脉;由第⑥段内容可知,生长米的梯田给人视觉享受,彰显着人的力量和创意。  8、参考答案:本文表达了对米的感恩和敬畏之情。(3分)指出物质富裕后不能过度物质消费,敬畏粮食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永恒与安宁。(3分) 解析:概括文章主旨,可以结合文中的“粮食是至善至美的对象,敬畏粮食,就是遵守心灵的律法,可以凭此找回自我,梳结人与大地的伦理,并抵达感恩的故乡”等内容分析。 9、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综合分析。D项“陶渊明本性朴实,不善于做官”和诗意不符,“守拙”,指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10、D解析:D项,“‘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的意境,与汉乐府《鸡鸣》中‘鸡鸣高树巅,狗吠深宫中’有相似之处”错误,两句诗意境不同。“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渲染安然静谧、怡然自得的氛围,体现出恬静的田园风光;而“鸡鸣高树巅,狗吠深宫中”主要是渲染静,静得无生气,写鸡鸣狗吠主要是以动衬静,突出静。11、白描。作者用简洁的诗句描绘出了一幅茅舍草屋、榆柳桃李、南山原野、鸡鸣狗吠的故园乡景图画,表现了作者摆脱污秽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之后的自由闲适和愉快的心情。(手法答“动静结合”,“远近结合”,并且分析合理,也可得分)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词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方宅十余亩……虚室有余闲”,描写园田风光运用白描手法远近景相交,有声有色,表现了作者摆脱污秽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之后的自由闲适和愉快的心情。-10-

8点睛:诗词的描写手法一般有: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衬托等,作答时简要地描绘情景,概括画面的内容和特色,最后通过所描写的环境或场景的特色来概括作者的情感即可。12.B13.C14.C15.(1)有一个吹洞箫的客人,依照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唱和着。(2)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第一句中,“客有吹洞箫者”是定语后置句(1分);“倚歌”应理解为“依照歌曲的声调和节拍”(1分);“和”应理解为“唱和”(1分);句子通顺2分。第二句中,“盖”表示假设语气,相当于“如果”(1分);“曾不能”应理解为“连……都不能”(1分);“以”相当“于”,应理解为“在”(1分);句子通顺2分。16、(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3)、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17、(5分)该徽标由数字“30”、书法体汉字“乡”和蜡烛组成一个“师”字。(3分)徽标展示了乡村教师长年坚守乡村、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2分)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题干要求,写出该徽标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仔细观察荣誉徽标可知徽标由汉字“乡”、数字“0”和燃烧的蜡烛组成。“乡”又像数字“3”,它与“0”组成数字30.整体图形构成汉字“师”,代表乡村教师从教30年。寓意要联系活动主题,指出其普遍意义。五、作文18、(4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屈原在汨罗江边的纵身一跳,唤醒了多少有骨气的文人,这一跳,为他们树立了坚守的榜样;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的一跃,警醒了多少固执己见的家长,这一跃,让他们明白了坚守爱情的力量;陶渊明“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这“守拙”二字,让多少人明白了坚守品节的高尚。请以“坚守”为中心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10-

9写作提示:“坚守”,从语法上看可以添加宾语,可以补写出许多现实具体的内容;也可在“坚守”后加中心词,在“坚守的内涵”(必胜的信念、高洁的志趣、人生的准则、精神的家园、道德的底线、中国传统美德)上做文章;也可着眼于“坚守的意义”,在其后加“的力量”“的奇迹”。-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