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5一、选择题.下列实验操作或所记录的数据合理的是A.NaOH溶液可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B.液溴应盛放在用水密封且用玻璃塞塞紧的棕色试剂瓶中C.一学生用pH试纸测得某氯水的pH为2D.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是先将绿矾晶体溶于蒸馏水,再加入少量的铁粉解析:A项,碱液易与玻璃塞中的SiO2反应;由于液溴易挥发,且密度大于水,所以用水封,而且要避光保存,必须用棕色试剂瓶;C项因氯水具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某氯水的pH;D项,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是将绿矾晶体溶于硫酸中,防止亚铁离子的水解。答案:B.在一定体积的容器中,加入1.5mol氙气和7.5mol氟气,于400℃和2633kPa压强下加热数小时,然后迅速冷却至25℃,容器内除得到一种无色晶体外,还余下4.5mol氟气。则所得无色晶体产物中,氙与氟的原子个数比是A.1∶2B.1∶3C.1∶4D.1∶6答案:C.下列表示氧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A.O2- 1s22s22p6B.O2- C.O2-D.O2- 答案:D.0.5L1mol/LFeCl3溶液与0.2L1mol/LKCl溶液中的Cl-的数目之比A.5:2B.3:1C.15:2D.1:3答案:C二、非选择题(40分).在标准状况下,mgA气体与ngB气体分子数相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同体积的气体A和气体B的质量比m:nB.25℃时,1kg气体A与1kg气体B的分子数之比为n:mC.同温同压下,气体A与气体B的密度之比为m:nD.标准状况下,等质量的A与B的体积比为m:n答案:D.对于1mol/L的氨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忽略溶液混合时的体积变化)A.将标准状况下22.4L氨气溶于水配成1L溶液,即可得到1mol/L的氨水B.1mol/L的氨水的质量分数小于1.7%C.1mol/L的氨水与水等质量混合后,所得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0.5mol/LD.将1mol/L的氨水与3mol/L的氨水等质量混合后,所得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解析:B项中,由于氨水的密度ρ<1g/mL,所以1mol/L的氨水的质量分数==>1.7%第12页,共12页
1,错误;等质量的1mol/L的氨水与水相比,前者体积大,所以二者混合,物质的量浓度大于0.5mol/L,C项正确;1mol/L氨水和3mol/L氨水浓度不同,密度不同,故混合后物质的量浓度不为2mol/L,D项错误。答案:AC.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5.6L四氯化碳含有的分子数为0.25NAB.标准状况下,14g氮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5NAC.标准状况下,22.4L任意比的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总数均为NAD.标准状况下,铝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mol氢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NA解析:选C。A项中四氯化碳是液态物质;B项中14gN2含有的核外电子总数为7NA;D项中每生成1molH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下列气体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可用碱石灰干燥的是AA.CH4B.Cl2C.SO2D.NH3.(2010年广州模拟)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苯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1NAB.0.1mol·L-1的硫酸铜溶液中含铜离子数为0.1NAC.0.1molO原子中含中子数为NAD.4.6gNO2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1NA解析:A项,标准状况下,苯是液体,2.24L苯的物质的量远大于0.1mol;B项,CuSO4溶液中Cu2+会部分水解,而且B中也没有给定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C项,O的中子数为10,所以0.1molO原子中含1mol中子;D项4.6gN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NA。答案:C.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相同条件下,N2和O3的混合气体与等体积N2所含原子数相等B.等物质的量的甲基(—CH3)与羟基(—OH)所含电子数相等C.常温常压下28gCO与22.4LO2所含分子数相等D.16gCH4与18gNH所含质子数相等解析:选B。A项,相同条件下,等体积的O3和N2比较,O3所含原子数为N2所含原子数的3/2倍;B项,一个甲基(—CH3)和一个羟基(—OH)所含电子数都是9个;C项,常温常压下,28gCO的物质的量为1mol,22.4LO2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D项,16gCH4中所含质子数为10mol,而18gNH中所含质子数为11mol。.将SO2少量通入Fe2(SO4)3溶液中发生反应:SO2+2Fe3++2H2O=SO42-+2Fe2++4H+;然后再加入K2Cr2O7溶液,发生反应: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还原性Cr3+>Fe2+>SO2B.氧化性Cr2O72->SO2>Fe3+C.两个反应中Fe2(SO4)3均作还原剂D.Cr2O72-能将SO2氧化成SO42-答案:D第12页,共12页
2.下列物质按不同类别分组,所得组合最不合理的是(1)糖类 (2)塑料 (3)石油 (4)蛋白质 (5)合成纤维 (6)棉花 (7)陶瓷 (8)玻璃 (9)天然气 (10)水泥 (11)合成橡胶 (12)煤 (13)油脂 (14)羊毛A.(1)(4)(13)B.(2)(5)(11)C.(7)(8)(10)(14)D.(3)(9)(12)解析:A所涉及的都是基本营养物质,分类合理;B所涉及的都是有机合成材料,分类合理;D所涉及的都是有机燃料,分类合理。而C中(7)(8)(10)属于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14)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答案:C.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凡是离子化合物,在离子方程式中都要以离子形式表示B.离子互换反应总是向着溶液中反应物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C.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与OH-结合生成水,故酸碱中和反应都可以用H++OH-===H2O表示D.复分解反应必须具备离子反应发生的三个条件才能进行解析:大部分难溶的盐如BaSO4、CaCO3等均属于离子化合物,但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以离子形式表示,A错。在水溶液中,如果反应物离子的浓度减小了,说明离子反应发生了,这是离子反应的本质,B正确。只有强酸才能用H+表示,强碱才能用OH-表示,C错。离子互换的复分解反应只要具备生成沉淀、气体或难电离的物质(如水)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即可发生,D错。答案为B。答案:B.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A.氢氧化钡溶液与盐酸的反应OH-+H+=H2OB.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Ca(OH)2+2H+=Ca2++2H2O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Cu2++AgD.碳酸钙溶于稀盐酸中CaCO3+2H+=Ca2++H2O+CO2答案:AD.在酸性溶液中,可大量共存的离子是A.Na+、I-、NO3-、MnO4-B.Mg2+SO42-NH4+Cl-C.K+Na+OH-Cl-D.K+Ca+NO3-HCO3-答案:B.己知25mL0.1mol/LNa2S2O3溶液恰好把224mLCl2(标准状况)完全反应为Cl-,则S2O32-将转化为A.S2-B.SC.SO32-D.SO42-答案:D.R、X、Y和Z是四种元素,其常见化合价均为+2,且X2+与单质R不反应;X2++Z===X+Z2+;Y+Z2+===Y2++Z。这四种离子被还原成0价时表现的氧化性大小顺序是A.R2+>X2+>Z2+>Y2+B.X2+>R2+>Y2+>Z2+C.Y2+>Z2+>R2+>X2+D.Z2+>X2+>R2+>Y2+解析:选A。X2+与R不反应,说明氧化性R2+>X2+;由X2++Z===X+Z2+,说明氧化性X2+>Z2+;由Y+Z2+===Y2++Z,说明氧化性Z2+>Y2+;即氧化性R2+>X2+>Z2+>Y2+,A项正确。第12页,共12页
3.下列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2Al+Fe2O32Fe+Al2O3B.Fe2O3+3CO2Fe+3CO2C.3Fe+2O2Fe3O4D.CaCO3CaO+CO2↑答案:D.根据下列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下列关系式不正确的是(1)I2+SO2+2H2O===H2SO4+2HI(2)2FeCl3+2HI===2FeCl2+2HCl+I2(3)2FeCl2+Cl2===2FeCl3A.氧化性:Cl2>Fe3+>I2>H2SO4B.还原性:SO2>I->Fe2+>Cl-C.2Fe+3I2===2FeI3D.FeI2+Cl2===FeCl2+I2(Cl2不足时)解析:由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规律,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可知氧化性:Cl2>Fe3+>I2>H2SO4;而还原性:SO2>I->Fe2+>Cl-。同时依据此规律可对C、D两项作出判断。答案:C.(2009·山东省东营市胜利一中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将纯铁丝5.21克溶于过量的稀硫酸中,在加热下用2.53克KNO3去氧化溶液中的Fe2+,待反应完全后,剩余的Fe2+尚需12.0毫升0.3摩/升的KMnO4溶液才能刚好完全氧化(已知KMnO的还原产物是Mn2+),请确定NO的还原产物:A.N2OB.NOC.NO2D.NH3答案:C.把足量的稀硫酸分为质量相等的两份,倒入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烧杯中,然后向甲杯中投入2.4g镁,向乙杯中小心地投入2.3g钠,等反应停止后,称量两杯溶液,结果是A.甲杯质量稍大B.乙杯质量稍大C.两杯质量相等D.无法确定答案:C.(2010年哈师大附中等三校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氯化镁饱和溶液,可制得金属镁B.煤可经分馏获得洁净的燃料C.非金属材料中不可以含有金属元素D.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胶体和溶液解析:制镁是电解熔融的MgCl2;煤的加工是干馏;无机非金属材料中也可以有金属元素,如普通玻璃。答案:D.(2011年河北唐山一中高三月考)将一定体积的CO2通入VLNaOH溶液中,已知NaOH完全反应,若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石灰水,得到Ag沉淀,若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得到Bg沉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参加反应的CO2体积为2.24AL第12页,共12页
4B.用上述数据不能确定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若A=B,则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的盐只有Na2CO3D.B可能等于A、小于A或大于A解析:选C。石灰水可与CO.HCO反应生成CaCO3沉淀,而CaCl2溶液只能与CO反应生成CaCO3沉淀,所以A≥B,当A=B时,说明溶液中无HCO;标准状况下,参加反应的CO2的物质的量为=0.01Amol,体积为0.224AL;由上述数据可知溶液中Na2CO3的物质的量==0.01Bmol,NaHCO3的物质的量=0.01Amol-0.01Bmol,依据钠元素守恒即可确定NaOH的物质的量。.下表中对离子方程式书写的评价正确的是选项化学反应与离子方程式评价A将铜屑加入含Fe3+溶液中:Fe3++Cu===Fe2++Cu2+正确BNa2O2与H2O反应:Na2O2+H2O===2Na++2OH-+O2↑错误,氧元素不守恒CNaOH溶液与氧化铝反应:Al2O3+2OH-===2AlO+H2O错误,产物应该是Al(OH)3D向Fe(OH)2中加入足量稀硝酸:Fe(OH)2+2H+===Fe2++2H2O正确解析:A应为:2Fe3++Cu===2Fe2++Cu2+;B应为:2Na2O2+2H2O===4Na++4OH-+O2↑;C项离子方程式正确,评价错误;D项稀硝酸将Fe2+氧化为Fe3+。答案:B.下表中对离子方程式书写的评价正确的是选项化学反应与离子方程式评价A将铜屑加入含Fe3+溶液中:Fe3++Cu===Fe2++Cu2+正确BNa2O2与H2O反应:Na2O2+H2O===2Na++2OH-+O2↑错误,氧元素不守恒CNaOH溶液与氧化铝反应:Al2O3+2OH-===2AlO+H2O错误,产物应该是Al(OH)3D向FeCl3溶液中滴加足量氨水:Fe3++3OH-===Fe(OH)3↓正确解析:A应为:2Fe3++Cu===2Fe2++Cu2+;B应为:2Na2O2+2H2O===4Na++4OH-+O2↑;C项离子方程式正确,评价错误;D项一水合氨不能拆写成离子形式。答案:B.(2011年北京西城区高三抽样测试)在容积为672mL的烧瓶里充满NO、NO2的混合气体,将其倒立在水槽里,去塞后再通入280mL氧气,反应恰好完成,且水充满烧瓶(气体体积都已折合为标准状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总反应为NO+NO2+O2+H2O===2HNO3B.总反应为4NO+8NO2+5O2+6H2O===12HNO3第12页,共12页
5C.生成HNO3浓度接近0.03mol·L-1D.生成HNO3浓度约为0.45mol·L-1解析:选B。由题意n(NOx)∶n(O2)=V(NOx)∶V(O2)=672mL∶280mL=12∶5,即B项正确;则生成HNO3的浓度==mol·L-1≈0.045mol·L-1。.如图是一种试验某气体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图中B为开关。如先打开B,在A通入干燥氯气,C中红色布条颜色无变化;当关闭B时,C处红色布条颜色褪去。则D瓶中盛有的溶液是A.浓H2SO4B.饱和NaCl溶液C.浓NaOH溶液D.浓NaBr溶液解析:当打开B时,干燥的氯气直接进入C试管,C中红色布条不褪色;当关闭B时,Cl2先进入D瓶,C中红色布条褪色,说明进入了漂白性物质,干燥的Cl2无漂白作用。通过浓H2SO4,C中布条仍不褪色,通过NaOH,将Cl2吸收,通过NaBr,也将Cl2吸收,故A、C、D选项均不符合题意。若通过B选项的NaCl溶液,进入C试管的是潮湿的Cl2其中含有HClO,故使有色布条褪色。答案:B.光纤通信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通信技术,目前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已投入使用,光纤通信的光学纤维是由下列哪种物质经特殊工艺制成的A.碳B.石英C.锗D.硅答案:B.在下列溶液中通入CO2至过量,原溶液一直保持澄清的是A.硅酸钠溶液B.氯化钡溶液C.石灰水D.漂白粉溶液答案:B.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理由是A.Si是非金属元素B.SiO2对应的水化物是可溶性弱酸C.SiO2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D.SiO2不能与酸反应答案:C.已知Xn+、Y(n+1)+、Zn-、R(n-1)-四种微粒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这四种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Zn->R(n-1)->Xn+>Y(n+1)+B.Xn+>Y(n+1)+>Zn->R(n-1)-C.R(n-1)->Zn->Y(n+1)+>Xn+D.Xn+>Zn->Y(n+1)+>R(n-1)-解析:选A第12页,共12页
6。此题考查的是比较离子半径的大小。这四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根据规律,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其核电荷数大小顺序为Y>X>R>Z,所以离子半径Zn->R(n-1)->Xn+>Y(n+1)+。.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相同的是A.HCl、MgCl2、NH4ClB.H2O、Na2O、CO2C.CaCl2、NaOH、H2OD.NH3、H2O、CO2答案:D.测定某碱金属R的相对原子质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仪器本身连同水的质量为m1g。若向瓶中投入ag金属R,实验完毕后,测得装置的质量为m2g。则计算碱金属R的相对原子质量M的算式和实验值与理论值的比较分别是A..偏小B..偏大C..偏大D..偏小答案:D.元素X、Y和Z可结合形成化合物XYZ3;X、Y和Z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6;Y和Z在同一周期。下列有关推测正确的是A.XYZ3是一种可溶于水的酸,且X与Y可形成共价化合物XYB.XYZ3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盐,且X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XZC.XYZ3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盐,且Y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ZD.XYZ3是一种离子化合物,且Y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Z3解析:选B。根据X、Y、Z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6,Y和Z在同一周期,又形成XYZ3型化合物,可推得该化合物为NaNO3或MgCO3。.现在含有元素硒(Se)的保健品已经开始进入市场,已知它与氧元素同族,与K同周期,关于硒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为34B.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分子式为:H2SeO4C.Br的非金属性比Se强D.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比硫化氢气体弱答案:D.有如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H2(g)+O2(g)===H2O(g) ΔH=akJ·mol-1H2(g)+O2(g)===H2O(l) ΔH=bkJ·mol-12H2(g)+O2(g)===2H2O(l) ΔH=ckJ·mol-1下列关于它们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它们都是吸热反应B.a、b和c均为正值第12页,共12页
7C.a=bD.2b=c解析: H2燃烧是放热反应,ΔH为负值,故A、B不正确;根据相同物质的反应,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不同,可判断a≠b,故C错;根据相同的反应,反应热与可燃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第三个反应各反应物与生成物物质的量是第二个反应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物质的量的2倍,可判断2b=c。答案: D.在25℃、101kPa下,1g甲醇(CH3OH)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H3OH(l)+O2(g)===CO2(g)+2H2O(l)ΔH=+725.8kJ·mol-1B.2CH3OH(l)+3O2(g)===2CO2(g)+4H2O(l)ΔH=-1452kJ·mol-1C.2CH3OH(l)+3O2(g)===2CO2(g)+4H2O(l)ΔH=-725.8kJ·mol-1D.2CH3OH(l)+3O2(g)===2CO2(g)+4H2O(l)ΔH=+1452kJ·mol-1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反应热的计算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gCH3OH(l)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时放热22.68kJ,则1mol即32gCH3OH完全燃烧放热:32g×22.68kJ·g-1=725.8kJ,吸热ΔH为“+”,放热为“-”,故1molCH3OH(l)燃烧时,ΔH=-725.8kJ·mol-1,B项正确。答案: B.下列电子排布图所表示的元素原子中,其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的是答案:D [A、C项违背了能量最低原理,B项违背了洪特规则,均未处于基态。].居室装修用石材的放射性常用22688Ra作为标准,居里夫人(MarieCurie)因对Ra元素的研究两度获得诺贝尔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RaCl2的熔点比CaCl2高B.Ra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六周期ⅡA族C.一个22688Ra原子中含有138个中子D.Ra(OH)2是一种两性氢氧化物答案:C.据酸碱质子理论,凡是能给出质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凡是能给合质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按照这种理论下列物质既属于酸又属于碱的是A.NaClB.H2OC.NaHCO3D.Al2O3答案:BC.X、Y、Z为短周期元素,这些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1、4、6。则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不可能是A.XYZB.X2YZC.X2YZ2D.X2YZ3第12页,共12页
8答案:A.下列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的是A.原子核外N电子层上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B.原子核外M层电子数为偶数的元素C.原子核外M层电子数为小于或等于7的奇数的元素D.原子核外N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知识点2 元素周期表的分区答案:C.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B.P、S、Cl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C.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D.Na、K、Rb的金属性依次增强答案:C.前四周期元素中,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与其所在周期数相同的元素有几种A.3种B.4种C.5种D.6种答案:A [各能层中的能级数等于其所处的能层数,即当n=1时,它只有一个s能级,当n=2时,含有两个能级,分别为s、p能级,所以B、C都不正确;D选项中每个能层最多能填充2n2个电子,但不是一定含有2n2个电子。].只有在化合物中才能存在的化学键是①离子键 ②共价键 ③极性键 ④非极性键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C [由离子键、极性键的定义及形成条件可知这两种键型只存在于化合物中,单质分子内可形成共价键、非极性键(如H2、Cl2中的H—H、Cl—Cl),故①、③正确。].下列变化过程中,原物质分子内共价键被破坏,同时有离子键形成的是A.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B.氯化氢溶于水C.溴化氢与氨反应D.锌和稀H2SO4反应答案:C [原物质为共价分子的只有B、C,但HCl溶于水共价键被破坏而发生电离,并没有形成离子键;而HBr+NH3===NH4Br过程中,破坏了H—Br共价键,形成了离子键。].下列有关杂化轨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中能量相近的某些轨道,在成键时能重新组合成能量相等的新轨道B.轨道数目杂化前后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C.杂化轨道成键时,要满足原子轨道最大重叠原理、最小排斥原理D.杂化轨道可分为等性杂化轨道和不等性杂化轨道答案:B [原子轨道形成杂化轨道前后,轨道数目不变化,用于形成杂化轨道的原子轨道的能量相近,并满足最大重叠程度。].下列分子中心原子是sp2杂化的是A.PBr3B.CH4C.BF3D.H2O第12页,共12页
9答案:C用VSEPR模型和杂化轨道理论可判断,PBr3、CH4、H2O为sp3杂化,BF3为sp2杂化。.X、Y为两种不同元素,由它们组成的下列物质的分子中,肯定有极性的是A.XY4B.XY3C.XY2D.XY答案:D [XY为直线形分子,不同种元素对电子对吸引能力不同,分子必有极性。].某物质的晶体中含A、B、C三种元素,其排列方式如上右图所示(其中前后两面心上的B原子未能画出),晶体中A、B、C的中原子个数之比依次为A.1:3:1B.2:3:1C.2:2:1D.1:3:3D.(2011·青岛质检)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Δ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①C(s)+O2(g)===CO2(g) ΔH1 C(s)+O2(g)===CO(g) ΔH2②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3 NaOH(aq)+HNO3(aq)===NaNO3(aq)+H2O(l) ΔH4③H2(g)+O2(g)===H2O(l) ΔH5 2H2(g)+O2(g)===2H2O(l) ΔH6④CaCO3(s)===CaO(s)+CO2(g) ΔH7 CaO(s)+H2O(l)===Ca(OH)2(s) ΔH8A.①B.②④C.③④D.①②③解析: ①中C完全燃烧放热多,但反应热为负值,ΔH1<ΔH2;②中都是强酸与强碱中和,放热相等,故ΔH3=ΔH4;③中两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不同,则ΔH5×2=ΔH6,反应放热故ΔH5>ΔH6;④中ΔH7>0,ΔH8<0,反应放热,故ΔH7>ΔH8。正确答案选C。答案: C.已知一定温度下,2X(g)+Y(g)mZ(g) ΔH=-akJ·mol-1(a>0),现有甲、乙两容积相等且固定的密闭容器,在保持该温度恒定的条件下,向密闭容器甲中通入2molX和1molY,达到平衡状态时,放出热量bkJ;向密闭容器乙中通入1molX和0.5molY,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ckJ,且b>2c,则a、b、m的值或关系正确的是A.m=4B.a=bC.a10由于b>2c,则表明加压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正方向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则m<3,m为正整数。则D中m≤2正确。答案:D.将pH=4的盐酸XL分别与下列三种溶液混合后,混合液均呈中性:①1×10-4mol·L-1的氨水YL②c(OH-)=1×10-4mol·L-1的氨水ZL③c(OH-)=1×10-4mol·L-1的Ca(OH)2溶液WL其中X、Y、Z、W的关系正确的是A.Y>X=W>ZB.X=Y>Z>WC.X=Y>W>ZD.Z>X=W>Y答案:A解析:pH=4的盐酸中c(H+)=1×10-4mol·L-1,与c(OH-)=1×10-4mol·L-1的Ca(OH)2溶液混合,混合液呈中性时二者的体积相等,即X=W;NH3·H2O为弱电解质,1×10-4mol·L-1的氨水中c(OH-)<1×10-4mol·L-1,因此1×10-4mol·L-1的氨水和c(OH-)=1×10-4mol·L-1的氨水分别与盐酸混合,混合液呈中性,Y>X>Z。.向三份1mol/LNa2CO3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NH4Cl、Na2S、FeCl3固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CO32-浓度的变化依次为A.减小、增大、减小B.增大、减小、减小C.减小、增大、增大D.增大、减小、增大答案:A解析:NH4+、Fe3+水解使溶液呈酸性,对CO32-的水解有促进作用;S2-水解使溶液显碱性,对CO32-的水解有抑制作用,故在Na2CO3溶液中加入NH4Cl、FeCl3固体时,CO32-的浓度减小,加入Na2S固体时CO32-的浓度增大。.某同学用镀铜的石墨作阳极,石墨作阴极电解稀硫酸溶液,用曲线Ⅰ表示电解过程中阴极增加的质量(Δm)随时间(t)变化;用曲线Ⅱ表示溶液的pH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下列曲线图合理的是解析:镀铜石墨表面有一层铜,作阳极,铜会发生氧化反应;当铜溶解完后,石墨电极不反应,实质电解溶液中的水。理论上,可分为以下3个阶段来讨论。(1)阳极表现铜溶解,溶液中氢离子得电子,溶液pH逐渐升高,此时阴极重量无变化;(2)第12页,共12页
11当溶液中有了一定量的铜离子后,溶液中铜离子得电子,从阴极析出,此时相当于电镀,即阴极重量增加,溶液pH保持不变;(3)当阳极上的铜都溶解后,此时相当于电解水,溶液中水减少,氢离子浓度增大,pH逐渐减小。答案:A.(2011年天津一中高三月考)某单烯烃经氢化后得到的饱和烃是,该烯烃可能有的结构是A.1种 B.2种C.3种D.4种解析:选B。采用倒推法,以该饱和烃的碳链为基础,在不同的CC之间去掉2个氢原子得到烯烃,只能得到两种:.人体血液的pH保持在7.35~7.45,适量的CO2可以维持这个pH变化范围,可用下面的化学方程式表示:H2O+CO2H2CO3H++HCO,又知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约为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快而且太深的呼吸可导致碱中毒B.太快而且太深的呼吸可导致酸中毒C.太浅的呼吸可导致碱中毒D.太浅的呼吸不会导致酸中毒或碱中毒[答案]A[解析]根据两个平衡关系,太快而且太深的呼吸,将减少血液中的CO2,使上述平衡均左移,使血液中c(H+)下降,可导致碱中毒;反之,太浅的呼吸可导致酸中毒。第12页,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