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29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29

ID:81924155

大小:171.28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2-07-08

上传者:U-1390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29_第1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29_第2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29_第3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29_第4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29_第5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29_第6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29_第7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29_第8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29_第9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29_第10页
资源描述: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29》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29一、选择题.下列关于摩尔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氯气的摩尔质量是71克B.氯化氢的摩尔质量为36.5g/molC.1摩氢气的质量为1克D.O2的摩尔质量为16g/mol。答案:B.150℃时,NH4HCO3分解为NH3、H2O、CO2三种物质,此时该混合气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的氢气密度的A.26.3倍B.15.25倍C.13.2倍D.12倍答案:C.甲、乙、丙、丁分别是Al2(SO4)3、FeSO4、NaOH、BaCl2四种物质中的一种,若将丁溶液滴入乙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则沉淀消失,丁溶液滴入甲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发生。据此可推断丙物质是A.Al2(SO4)3B.FeSO4C.NaOHD.BaCl2解析:丁溶液滴入乙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沉淀消失,说明丁为NaOH溶液,乙为Al2(SO4)3溶液,丁溶液滴入甲,无明显现象,则甲为BaCl2溶液,故丙为FeSO4溶液。答案:B.(2010年东北师大附中期末考试)按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要求的是A.用分液漏斗分离醋酸和水的混合物B.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C.用10mL量筒量取2.5mL稀盐酸D.不能用蒸馏的方法提纯水【答案】C【解析】分液漏斗分离的物质应互不相溶且分层,而醋酸和水互溶。酒精与水互溶,不能做萃取剂。可用蒸馏的方法制蒸馏水。.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A.在容量瓶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加入浓硫酸配制准确浓度的稀硫酸B.可溶于水的固体与难溶于水的固体形成的混合物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C.用玻璃棒搅拌漏斗中的液体以加快过滤速度D.加入盐酸以除去硫酸钠中的少量碳酸钠杂质解析:浓硫酸不能在容量瓶中稀释,故A错;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易把滤纸戳破,故C错;加盐酸可除去Na2CO3,但又生成新杂质NaCl,故D错;B项正确。答案:B.黑火药爆炸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NO3+3C+S===K2S+N2↑+3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每生成55gK2S转移电子数为6.02×1023B.S和KNO3均为还原剂C.反应过程中氮元素被还原D.CO2为还原产物第11页,共11页

1解析:选C。反应过程中S和KNO3为氧化剂,CO2为氧化产物,生成55gK2S转移电子数3.612×1024。.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生产、生活中的事例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金属冶炼B.燃放鞭炮C.食物腐败D.点制豆腐答案:D.(2010年5月浙江模拟)下列物质能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NH3B.N2C.NaD.KNO3解析:NH3+H2ONH3·H2O,不是氧化还原反应,A不行。C项:2Na+2H2O===2NaOH+H2↑。答案:C.已知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H+、SO,则该溶液中还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Al3+、CO.Cl-B.Mg2+、Ba2+、Br-C.Mg2+、Cl-、HCOD.Na+、NH.Cl-解析:本题通过离子共存的判断,旨在考查学生对常见离子化学性质的掌握情况。溶液中存在较多的H+、SO,由于CO.HCO都和H+反应生成CO2,而Ba2+和SO反应生成BaSO4沉淀,故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答案:D.下列化学变化中,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A.C→CO2B.CO2→COC.CuO→CuD.H2SO4→BaSO4答案:A.一定温度下,向饱和NaOH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温度。下列叙述中,不合理的是A.NaOH溶液浓度增大,并放出H2B.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不变,有H2放出C.溶液的质量减小,有H2放出D.钠浮于液面,到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解析:钠投入饱和NaOH溶液,发生反应为2Na+2H2O===2NaOH+H2↑,其现象与钠在水中的反应现象相同,D正确。因原溶液是饱和的,故B、C正确,A错误。答案:A.下列各组物质中,将前者加入后者时,无论前者是否过量,都能用同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A.稀盐酸,碳酸钠溶液B.稀H2SO4溶液,NaAlO2溶液C.铜,FeCl3溶液D.浓氨水,AgNO3溶液解析:选C。稀盐酸加入碳酸钠溶液中,开始时碳酸钠过量,化学方程式为:HCl+Na2CO3===NaHCO3+NaCl,盐酸过量时,又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CO2↑+H2O;稀H2SO4溶液加入到NaAlO2第11页,共11页

2溶液中,开始有沉淀生成,最后沉淀溶解生成硫酸铝溶液;浓氨水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开始生成AgOH沉淀,后沉淀溶解生成Ag(NH3)2OH。.镁、铝、铜三种金属粉末混合物,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再过滤,滤液中存在的离子有A.Mg2+B.Cu2+C.Al3+D.AlO解析:Mg、Al、Cu三种金属与过量盐酸充分反应,过滤后滤液中有Mg2+和Al3+,加入过量NaOH溶液时,滤液中的Mg2+转化为Mg(OH)2沉淀,Al3+转化为AlO留在滤液中。答案:D.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3O4B.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的产物为Fe2O3和H2C.除去FeCl2溶液中的FeCl3杂质可以向溶液中加铁粉,然后过滤D.Fe3+与KSCN反应产生红色沉淀解析: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Fe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Fe3O4和H2;Fe3+与SCN-反应生成的红色物质可溶,不是沉淀。答案:C.有NaCl、FeCl2、FeCl3、MgCl2、AlCl3五种溶液,用一种试剂就可把它们鉴别开来,这种试剂是A.盐酸B.烧碱溶液C.氨水D.KSCN溶液解析:将过量NaOH溶液分别加入上述几种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NaCl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且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的是FeCl2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的是FeCl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的是Mg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又溶解的是AlCl3溶液。氨水虽然能区分出NaCl、FeCl2、FeCl3,但不能将MgCl2与AlCl3区分开。答案:B.(2011年重庆市高三质量调研抽测)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代号实验实验目的ACl2、Br2分别与H2反应比较氯与溴的非金属性强弱B同温下测定相同浓度的Na2CO3和Na2SO4溶液的酸碱性比较硫酸与碳酸的酸性强弱CAlCl3、MgCl2溶液中通入过量氨气比较镁与铝单质的还原性强弱D同温下用同一电路分别测定同浓度的盐酸和某一元酸溶液的导电能力比较该一元酸与盐酸酸性的强弱解析:选C。向AlCl3、MgCl2溶液中通入过量氨气分别生成Al(OH)3和Mg(OH)2白色沉淀,无法比较Mg、Al的还原性强弱。.接触法生产H2SO4的过程中,对废气、废水、废渣、废热的处理正确的是①尾气用氨水处理 ②污水用石灰乳处理 ③废渣用来制造水泥、炼铁 ④设置“废热”锅炉,产生蒸汽来供热或发电A.①②B.①③④第11页,共11页

3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选D。硫酸厂尾气中含有SO2,可用氨水吸收处理;废水中含有H2SO4,可用石灰乳中和;废渣中含有SiO2、Fe2O3等,可用于制造水泥、炼铁;由于硫酸生产过程中的三个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反应的热能来降低生产成本。.下列关于Cl、N、S等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漂白粉的成分是次氯酸钙B.实验室可用浓硫酸干燥氨气C.实验室可用NaOH处理NO2和HCl废气D.Al2(SO4)3可除去碱性废水及酸性废水中的悬浮颗粒答案:C.下列关于卤素(用X表示)的叙述正确的是CA.卤素单质与水反应的通式为X2+H2OHX+HXOB.HX都极易溶于水,它们的热稳定性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强C.卤素单质的颜色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的顺序而加深D.X-离子的还原性随卤素的核电荷数增大而增强,核电荷数小的卤素单质可以将核电荷数大的卤素从它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下列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与对应的图形(下图)相符合的是A.NaHSO3粉末加入HNO3溶液中B.SO2气体通入新制氯水中C.NaOH溶液滴入Ba(HCO3)2溶液中D.CO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解析:选D。A项,HNO3与NaHSO3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氮的氧化物,反应一开始便有气体产生;B项,发生反应:SO2+Cl2+2H2O===2HCl+H2SO4,溶液的pH降低;C项,刚一开始发生反应:Ba2++HCO+OH-===BaCO3↓+H2O,沉淀从开始就生成;D项,刚一开始的反应为:Ca(OH)2+CO2===CaCO3↓+H2O,后来又发生:CaCO3+CO2+H2O===Ca(HCO3)2,故D正确。.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的是A.氮B.磷C.氧D.硫答案:B.能够说明元素A的非金属性比元素非金属性强的理由是A.通常条件下,元素A的单质是气态,元素B的单质是固态第11页,共11页

4B.A、B两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且原子半径A

5B.共价键的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牢固,由该键形成的分子越稳定C.CF4、CCl4、CBr4、CI4中C—X键的键长、键角均相等D.H2O分子中两个O—H键的键角为180°答案:B [分子的结构是由键参数——键角、键长决定的,故A项错误;由于F、Cl、Br、I的原子半径不同,故C—X键的键长不相等,C项错误;H2O分子中的键角为105°,故D项也错。].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处在同一平面上的是A.C2H2B.CS2C.NH3D.C6H6答案:C [C2H2、CS2为直线形,C6H6为正六边形,NH3为三角锥形,只有C选项的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非极性键的是A.NaOHB.Na2O2C.MgCl2D.H2O2答案:B.下列叙述中的距离属于键长的是A.氨分子中两个氢原子间的距离B.氯分子中两个氯原子间的距离C.金刚石晶体中任意两个相邻的碳原子核间的距离D.氯化钠晶体中相邻的氯离子和钠离子的核间距离答案:C.下列分子构型为正四面体形的是①P4 ②NH3 ③CCl4 ④CH4 ⑤H2S ⑥CO2A.①③④⑤B.①③④⑤⑥C.①③④D.④⑤答案:C.如下图所示曲线a表示放热反应X(g)+Y(g)Z(g)+M(g)+N(s)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A.升高温度B.加大X的投入量C.加催化剂D.增大体积解析: 由a曲线变为b线,X的转化率不变,但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了。影响该反应的条件只能是催化剂和压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答案: C.灰锡结构松散,不能用于制造器皿,而白锡结构坚固,可以制造器皿。现把白锡制成的器皿放在0℃、100kPa的室内存放,它会不会变成灰锡而不能再继续使用(已知在0℃、100kPa条件下白锡转化为灰锡反应的焓变和熵变分别为ΔH=-2180.9J·mol-1,ΔS=-6.6J·mol-1·K-1当ΔH-TΔS<0时能自发反应)A.会变B.不会变第11页,共11页

6C.不能确定D.升高温度才会变解析: 在等温、等压条件下,自发反应总是向着ΔH-TΔS<0的方向进行,直至达到平衡状态。因此,在0℃、100kPa条件下,白锡会不会变为灰锡的问题就转化为求算反应:白锡灰锡的ΔH-TΔS值的问题。ΔH-TΔS=-2180.9J·mol-1-273K×(-6.61J·mol-1·K)=-376.37J·mol-1<0,因此在该条件下白锡会变为灰锡。答案: A.(2009·天津理综)人体血液内的血红蛋白(Hb)易与O2结合生成HbO2,因此具有输氧能力。CO吸入肺中发生反应:CO+HbO2O2+HbCO,37℃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0。HbCO的浓度达到HbO2浓度的0.02倍,会使人智力受损。据此,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CO与HbO2反应的平衡常数K=B.人体吸入的CO越多,与血红蛋白结合的O2越少C.当吸入的CO与O2浓度之比大于或等于0.02时,人的智力才会受损D.把CO中毒的病人放入高压氧仓中解毒,其原理是使上述平衡向左移动解析: 由平衡常数的定义可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由平衡移动原理可知吸入CO越多,平衡向右移动,与血红蛋白结合的O2越少;把病人放入高压氧仓中,则平衡向左移动,释放出CO,故可解毒,A、B、D均正确。C项,由平衡常数表达式可知,人智力受损时:220=×0.02,即=,故C项错误。答案: C.(2011年湖北黄冈中学高三模拟)在一定温度下,密闭容器内进行如下反应:3Fe(s)+4H2O(g)===Fe3O4(s)+4H2(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保持体积不变,增加Fe的量,反应速率加快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反应速率加快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e使体系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快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e使容器的体积增大,反应速率不变解析:选B。本题考查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由于固体的浓度为常数,增加铁的量,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容器体积缩小,相当于增大气体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充入不参与反应的气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变,速率不变;压强不变,充入不参与反应的气体使体积增大,由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减小,速率减小。.对于任何一个化学平衡体系,采取以下措施,一定会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A.加入一种反应物B.增大体系的压强C.升高温度D.使用催化剂第11页,共11页

7解析: 当一个平衡体系中有固体存在时,增大固体的量(注意区别于增大固体的接触面积)不会引起反应速率的变化,平衡不移动。对于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压强的变化不会引起平衡的移动。升高温度,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因为不存在既不放热也不吸热的化学反应。使用催化剂不能使平衡移动。答案: C.将20mL0.1mol/LCH3COONa溶液与10mL0.1mol/L盐酸混合后,溶液显酸性,则溶液中有关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式正确的是A.c(CH3COO-)>c(Cl-)>c(H+)>c(CH3COOH)B.c(CH3COO-)>c(Cl-)>c(CH3COOH)>c(H+)C.c(CH3COO-)=c(Cl-)>c(H+)>c(CH3COOH)D.c(Na+)+c(H+)=c(CH3COO-)+c(Cl-)答案:B.酸雨是煤和石油燃烧时生成的硫及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生成硫酸和硝酸之缘故。现取某酸雨试样分析得如下数据:组分浓度/mol·L-1组分浓度/mol·L-1NH1.9×10-5Na+2.0×10-5NO2.4×10-5Cl-6.0×10-5SO2.8×10-5则此酸雨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最接近的数值是A.1.01×10-6B.1.01×10-5C.1.01×10-4D.1.01×10-3解析:由电荷守恒c(NH)+c(Na+)+c(H+)=2c(SO)+c(Cl-)+c(NO)+c(OH-),因为溶液显酸性忽略c(OH-),所以代入表中数值得c(H+)=1.01×10-4mol·L-1。答案:C.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Kw随温度、浓度的改变而改变B.凡是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一定是△H<0、△S>0C.对已达到化学平衡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常数(K)一定改变D.K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而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无关答案:D.下表是五种银盐的溶度积常数(25℃),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化学式AgClAg2SO4Ag2SAgBrAgI溶度积1.8×10-101.4×10-56.3×10-507.7×10-138.5×10-16A.五种物质在常温下溶解度最大的是Ag2SO4B.将AgCl溶解于水后,向其中加入Na2S,则可以生成黑色的Ag2S沉淀C.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是有条件的,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也会发生移动D.常温下,AgCl、AgBr和AgI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逐渐增大解析:由溶度积常数可知,Ag2SO4的溶解度最大,A项正确;由于Ag2S的溶度积远远小于AgCl,所以AgCl能够转化为更难溶解的Ag2S,B项正确;沉淀溶解平衡与其他平衡体系一样,要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C第11页,共11页

8项正确;由表中数据可知,AgCl、AgBr、AgI的溶解度依次减小,D项错。答案:D.(2011·靖江模拟)乙醇、液氨、水都可以发生自偶电离,如H2O+H2OH3O++OH-,NH3+NH3HN4++NH2-,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双选)A.乙醇的电离方程式为:2CH3CH2OHCH3CH2OH2++CH3CH2O-B.乙醇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H2OHCH3CH2O-+H+C.若液氨的离子积常数为:1.0×10-28,则液氨浓度为1.0×10-14mol/LD.若可用与pH相当的定义来规定pOH、pNH2等,则乙醇中与pH相当的为lgc(CH3CH2OH2+)解析: 类比水的自偶电离知A、B项正确;C项中液氨的离子积常数为1.0×10-28,则c(NH4+)与c(NH2-)的浓度为1.0×10-14mol/L,而非液氨的浓度,错误;类比pH的定义知乙醇中与pH相当的为-lgc(CH3CH2OH2+),D错误。答案: AB.(12分)(2011·北京101中学第3次模拟)A、B、C、D、E、F六种物质中除D为气体单质外其余均为常见的化合物,E和F的水溶液均呈碱性,且都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其焰色反应均为黄色,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B、D的化学式:A__________,B__________,D__________。(2)写出F―→E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E转化为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E、F的水溶液均呈碱性,其焰色反应均为黄色,应该联想到常见的NaOH、Na2CO3、NaHCO3等,再根据转化关系图可知,既能生成碱性物质,又能生成气体单质D,可初步认为D为O2、C为Na2O2、A为H2O、B为CO2、E为Na2CO3、F为NaOH,将所推出的物质代入题中进行验证可知完全正确。答案:(1)H2O CO2 O2(2)CO2+2OH-===CO+H2O(3)Na2CO3+Ca(OH)2===2NaOH+CaCO3↓.氨分解反应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进行。已知起始时氨气的物质的量为4mol,5秒末为2.4mol,则用氨气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A.0.32mol·L-1·s-1B.0.16mol·L-1·s-1C.1.6mol·L-1·s-1D.0.8mol·L-1·s-1[答案]B[解析]化学反应速率是用单位时间内某物质浓度的变化来表示,其中“单位时间”和“物质浓度的变化”两个因素必须同时考虑,缺一不可。若忽略了“单位时间”只考虑氨气的物质的量的变化,会误选C,只考虑氨气的浓度的变化,会误选D第11页,共11页

9。若将反应速率误认为是以单位时间内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来表示,会误选A。正确的计算是:v(NH3)==0.16(mol·L-1·s-1)。.将等物质的量的F2和ClF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F2(g)+ClF(g)ClF3(g);△H<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恒温恒容时,当ClF转化40%时,容器内的压强为初始时的0.6倍B.若c(F2):c(ClF):c(ClF3)=1:1:1,则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C.达到平衡后,若增大容器容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左移D.平衡后保持恒温恒容,再通入ClF3(g)达到新的平衡时,ClF的体积分数减小答案:D.(双选)已知0.1mol·L-1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要使溶液中c(H+)/c(CH3COOH)值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加少量烧碱溶液B.升高温度C.加少量冰醋酸D.加水[答案]BD[解析]本题考查弱电解质溶液的电离知识。CH3COOHCH3COO-+H+,要使比值增大,加入NaOH后,c(H+)减小,比值变小。升高温度促进CH3COOH电离,电离程度增大,平衡向右移动,比值增大,B项正确。C项加入少量冰醋酸后,变小,因为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浓度越小,电离程度越大。D选项正确。.500℃、20MPa时,将H2和N2置于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过程中H2、N2和NH3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反应开始到第一次平衡时,N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5mol·L-1·min-1B.平衡在10min至20min的变化,可能是因为增大了容器体积C.25min时,分离出了0.1molNH3D.在25min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新平衡中NH3的体积分数比原平衡的小[答案]C第11页,共11页

10[解析]A项,从图可知反应第一次达平衡时间10min,该过程中v(N2)==0.0025mol·L-1·min-1;在10min至20min内,三种物质浓度变化程度均比前10min快,说明该时间内反应速率加快,故B项不正确;在25min时,NH3的物质的量从0.3mol降至0.2mol,故C正确。第11页,共11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