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

ID:81777080

大小:5.75 MB

页数:12页

时间:2023-11-10

上传者:老李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_第1页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_第2页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_第3页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_第4页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_第5页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_第6页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_第7页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_第8页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_第9页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_第10页
资源描述: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睢宁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测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那些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这种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A.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B.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C.不利于原族群的进一步发展D.完成了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西周通过分封制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这种变革有利于民族的融合和周文化的传播,A正确;西周社会的纽带是血缘关系,B排除;这种族群关系的重新整合给原有族群注入新的活力,C排除;D说法不符合史实,当时尚处于萌芽时期,排除。故选A。2.图片往往含有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图片解读正确的是贝秦半两钱唐朝开元通宝北宋交子铜印版A.货币的政治化的趋势加强B.形状由杂乱多样到逐渐统一C.助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保障了国家的财政收入【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天然货币到人工货币,从金属货币到纸币,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助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货币的政治化的趋势加强与北宋时期四川出现交子等不符,排除A项;形状由杂乱多样到逐渐统一只肯定了秦朝统一货币的作用,并非对四幅图片的整体解读,排除B项;仅调整、改革货币并不能有效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排除D项。故选C项。3.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魏晋时期,礼仪中所用的音乐,既有中国传统的雅乐正音,又有《龟兹乐》、《疏勒乐》、《康国乐》,天竺乐、扶南乐、高丽乐等。材料反映当时文化发展的特点是A.世界领先B.影响深远C.兼收并蓄D.全面繁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魏晋时期的音乐中有少数民族和国外音乐,这说明当时文化发展兼收并蓄,C项正确;音乐中带有异域风格不能证明其世界领先,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魏晋音乐对后世的影响,排除B项;D项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4.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由此可知,我国古代的科技发明A.奠定了古代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B.促进了西欧社会制度的转型C.有助于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D.科技成果应用的效果受社会环境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对中国与西方社会转型产生的影响显著不同,反映出我国古代的科技发明科技成果应用的效果受社会环境影响,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古代科技发明奠定了古代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排除A项;我国古代科技促进了西欧社会制度的转型只是材料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B项;有助于打破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只是材料部分信息,并未全面分析三大科技在中西方应用中的巨大差距,排除C项。故选D项。5.明清时期,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植花卉,被誉为“花乡”。材料表明A.赋税苛重影响农业发展B.小农经济开始解体C.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D.农业生产呈现专门化地域化【答案】D【解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详解】明清时期,松江地区以种棉花为主,漳州府和汀州府集中种植烟草的专业户较多,北京丰台草桥被誉为“花乡”等,表明农业生产呈现专门化、地域化趋势,D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赋税苛重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排除A项;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排除B项;农村种植经济作物不能说明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6.“此次战争,实获两个良好结果。第一,日本利用欧洲式之海陆军组织,取得显著成功,足以证明黄色人种亦决不逊于白色人种;第二,由于此次战争,中国侥幸得以从长夜之梦中觉醒,此实为日本促成中国发愤图强。”在此,李鸿章A.较为客观地评价了这场战争的性质及影响B.认为这场战争华战争是日本长期预谋的和有计划性的C.指出了战争对国人警醒的一面,但是却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D.战争促使国人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日本利用欧洲式之海陆军组织,取得显著成功,足以证明黄色人种亦决不逊于白色人种”可知,这一真正是日本和西方人发生的,而且日本获胜;根据“由于此次战争,中国侥幸得以从长夜之梦中觉醒,此实为日本促成中国发愤图强”可知,这次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较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日俄战争,李鸿章对于战争的认识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C项正确;这场战争是日俄因为侵华矛盾而发动的,排除A项;B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项;D项错在“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7.中华民国成立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律和措施,学校不拜孔子,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提倡“自由、平等、有爱为纲”的公民道德,革除“大人”“老爷”邓称呼。这些法律和措施A.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民生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C.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D.有助于文化教育和社会风气的改善【答案】D【解析】【详解】学校不拜孔子,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提倡自由、平等、友爱的公民道德,而且废除封建社会的“大人”“老爷”称呼,这些举措有助于文化教育和社会风气的改善,D项正确;材料内容与经济发展无关,排除A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当时社会焦点是民生问题,排除B项;《临时约法》颁布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C项。故选D项。8.如图是某一历史事件的行动路线。这一历史事件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A.是对现代化的探索不断深入B.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C.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D.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曹汝霖住宅”“赵家楼胡同”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事件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促进我国民主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可以说五四运动对现代化的探索不断深入,A项正确;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5月4日,这时期日本还未侵略中国,因此五四运动无法促进我国抗日就亡运动,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于1924年,五四运动和革命统一战线无关,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确立于1927年底,不符合题干,排除D项。故选A项。9.图片是会说话的历史。促使图一到图二转变的主要因素是A.革命中心地区的转移B.社会形态的的转变C.民主革命性质的变化D.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答案】D【解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4【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图一的服饰反映的是中国工农红军,图二反映的是八路军、新四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奔赴抗日前线,D项正确;因为日本侵华势力的不断扩大,导致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发生了图一到图二的转变,排除A项;此时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项;材料所反映的近代中国的革命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没有发生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10.194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并规定全国放假一天,每年“五一”,举国欢庆,国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人们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1999年9月国务院第一次修订了1949年12月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五一”法定节日加上调休,全国放假7天,形成“黄金周”。这表明A.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政府更加重视民生B.节日活动的形式内容丰富多彩C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贯彻执行D.经济的发展助推了政治的变革【答案】A【解析】【详解】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5月1日作为全国劳动人民的法定节日,从法定全国放假一天,发展到法定全国放假7天,“黄金周”的形成表明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政府更加重视民生,A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我国庆祝劳动节活动的形式、内容丰富多彩,排除B项;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贯彻执行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国家用法律规范节假日,体现的并非经济发展助推了政治变革,排除D项。故选A项。11.如图是新中国初期的几幅宣传画,意在说明,新中国的成立A.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成果B.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凸显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D.彰显了社会新风尚和社会文明【答案】D【解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5【详解】宣传画从科教文卫以及政治制度建设方面宣传了新政权建立之初的社会风尚和社会文明,D项正确;A项片面解读材料,排除;通过宣传画无法看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排除B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排除C项。故选D项。12.如图是中国进出口总额发展变化图。这主要得益于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D.国家工作重心和经济政策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以看出,1979年之后,我国进出口总额不断上升,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实现了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D项正确;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也是因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导致,排除C项。故选D项。13.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到达起飞点,即将起飞。”这里作者强调的是A.新航路的开辟是历史的必然B.新航路开辟促进了社会的转型C.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D.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逐渐连为一体【答案】A【解析】【详解】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西方社会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因此新航路的开辟是必然的,A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了新航路开辟的必然性而非影响,排除B、C、D项。故选A项。14.英国历史下的宪法性文件,材料反应了英国代议制时间文件成果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61215年《大宪章》贵族与教会权力不受国王的侵犯1628年《权利请愿书》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1641年《三年法案》议会三年一届,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解散议会或休会1679年《人身保护法》保护资产阶级议员免受国王非法迫害1689年《权利法案》进一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1701年《王位继承法》议会有权决定国王的继承人,确立分权和司法独立原则A.连续性和渐近性B.政党成为国王的附庸C.民主范围广泛性D.民主形式多样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215年《大宪章》颁布使英国有了限制王权的传统,后来出现的一系列文件都进一步限制了王权,英国的代议制也逐渐的建立起来,可见英国代议制建立具有连续性和渐近性,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政党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反映的是限制王权的过程,没有涉及民主范围广泛性的问题,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民主形式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15.“农民们在向国家缴纳约占其产量的12%的实物税之后,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这一政策A.必然导致俄国复辟资本主义B.旨在利用商品市场发展经济C.主张苏俄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D.是在内忧外患政权极其危机时实行【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民完成固定的实物税后,可以公开出售剩余农产品,允许私人经营小商店、小工厂,允许雇佣劳力等内容,体现出新经济政策旨在利用商品市场发展经济的特点,B项正确;新经济政策并未导致俄国复辟资本主义,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主张苏俄间接而非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排除C项;在内忧外患政权极其危机时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新经济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16.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7“他开始写作不是按照艺术家的方式,而是按照科学家的方式。”这是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和史学家丹纳对一位法国作家的评价。下列美术作品与“他”的作品一致的是AB.CD.【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按照科学家的方式从事写作,反映的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与法国画家库尔贝的《石工》体现的创作风格一致,D项正确;立体画派的创作方式是艺术家的而非科学家的,排除A项;《自由引导人民》属于浪漫主义而非现实主义,排除B项;关注光色变化的印象画派的创作风格与现实主义并不相同,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明代棉花的种植已在北方地区得到推广,山东、河南、河北都是重要的产棉区,山东东昌府的“棉花转贩四方”,“民赖以利”,兖州府的棉花也有“商贾转鬻江南。”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有载,“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明代棉花图•收贩综合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8【答案】评分说明:写出论题,原因(写出7点以上)影响(写出),表述有序,清晰条理示例论题:明朝农业商品化程度高(商品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商品化发展)。原因:国家统一;交通的发达;白银成为普遍的流通货币;农业手工业的繁荣;棉花种植区域的扩大;区域间的长途贩运兴盛;棉纺织业的发展;国内市场的扩大;劳动力市场的出现;商人追求利润;一条鞭法的实施。影响:扩大了政府的财税来源;促进了农产品的专业化、商品化;丰富了民众的衣料来源;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农业经济结构。【解析】【详解】论述:首先,阅读材料,综合相关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如根据“明代棉花的种植已在北方地区得到推广”“棉花转贩四方”等信息可拟定论题——明朝农业商品化程度高;确定论题后,综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交通、社会等方面展开分析、论证,如通过明朝时期国家统一、交通发达、白银货币化、农业手工业繁荣、棉花种植区域扩大、区域间长途贩运兴盛、棉纺织业发展、国内市场扩大、劳动力市场出现、商人追求利润和一条鞭法实施等,说明农业生产商品化的原因,再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其产生的相关影响,说明农业生产的商品化扩大了政府的财税来源,促进了农产品的专业化、商品化,丰富了民众的衣料来源,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农业经济结构等;整个解题过程,注意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18.近现代科技。材料一19世纪被称为"科学世纪",这不仅是因为自然科学在19世纪取得了辉煌成果,而且因为科学本身的面貌、它与社会生活诸方面的关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学成了一种社会建制,即科学事业已成为社会构成中的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部门,成为一种职业。科学内部也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门化。同时,科学也更加国际化。从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技术的发明越来越依赖于科学知识。这样,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结合,成为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量,给人类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材料二20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革命继续深入发展并出现了新的变化。同以往科学更多表现为个体劳动的特征相比,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研究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科学技术成了集体的劳作和创新,科学制度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的程度大大提高。过去是科学指导技术,而今,是技术的需要引领科学理论的深入研究,科学成了技术性的科学。随着科技与社会的互动日益明显,科学的社会化程度得到普遍提高。自然科学的发展因其自身愈来愈成为一种社会劳动,因而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已不再是两个彼此独立的领域,而是处于相互联系的统一体之中。——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1)根据材料一,概述19世纪被称为"科学世纪"的原因。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9(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20世纪下半叶科技的变化及影响。【答案】(1)原因∶自然科学理论的突破性成果(如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进化论);科学的社会建制的形成(职业化);专门化、国际化;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推动社会发展。(2)变化∶科学制度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的程度大大提高;科学成了技术性的科学;科学的社会化程度得到普遍提高;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联系加强。影响∶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但也造成新的生态问题。【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19世纪被称为"科学世纪",这不仅是因为自然科学在19世纪取得了辉煌成果,而且因为科学本身的面貌、它与社会生活诸方面的关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可知,自然科学理论的突破性成果(如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进化论);根据材料“科学成了一种社会建制,即科学事业已成为社会构成中的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部门,成为一种职业”可知,科学的社会建制的形成(职业化);专门化、国际化;根据材料“从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技术的发明越来越依赖于科学知识。这样,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结合,成为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量,给人类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可知,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推动社会发展。(2)变化∶根据材料“科学技术成了集体的劳作和创新,科学制度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的程度大大提高”可知,科学制度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的程度大大提高;根据材料“而今,是技术的需要引领科学理论的深入研究,科学成了技术性的科学”可知,科学成了技术性的科学;根据材料“随着科技与社会的互动日益明显,科学的社会化程度得到普遍提高。”可知,科学的社会化程度得到普遍提高;根据材料“自然科学的发展因其自身愈来愈成为一种社会劳动,因而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已不再是两个彼此独立的领域,而是处于相互联系的统一体之中”可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联系加强。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技提升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科技发展进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科技发展客观上造成新的生态问题。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0日本自明治维新开始便以“和魂洋才”为口号学习欧美,建立适合日本国情的科学技术体系。明治政府和民间团体大批聘请欧美专家,这些专家分布在大专院校、研究所、工厂企业和政府部门,为培养日本所缺乏的科技人才,建立日本空缺的科技部门,做出了重大贡献。明治政府还及时建立了大批各种专业研究机构,倡导技术自主,鼓励团队精神,有计划的开展科学技术研究。明治政府不惜高价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专利权,再加以改造,使其更适合日本实际,并提高功效……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发明迅速转入实用和批量生产阶段,许多科学家下海当企业家,把发明创造迅速转化为生产力。20世纪初,日本在物理学、化学、工学、生物学、医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世界文明史(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明治政府科技改革成功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日本明治政府的科技改革。【答案】(1)原因:重视人才引进与培养;政府和民间团体重视科技创新(建立科研机构);借鉴和创新并重(重视引进技术的“日本化”);科学与生产紧密结合(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较快);重视团队合作。(2)简评: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科学体系,促进了科技进步;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日本现代化改革及国际地位的提高;为亚洲其它国家的工业化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但也为日本推行军国主义,对外扩张提供了技术基础。【解析】【分析】【详解】(1)原因:根据“明治政府和民间团体大批聘请欧美专家……为培养日本所缺乏的科技人才,建立日本空缺的科技部门”得出重视人才引进与培养;根据“建立了大批各种专业研究机构”得出政府和民间团体重视科技创新;根据“明治政府不惜高价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专利权,再加以改造,使其更适合日本实际”得出借鉴和创新并重(重视引进技术的“日本化”);根据“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发明迅速转入实用和批量生产阶段”得出科学与生产紧密结合;根据“鼓励团队精神”得出重视团队合作。(2)简评:根据“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得出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科学体系,促进了科技进步;根据“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发明迅速转入实用和批量生产阶段”得出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据所学明治维新的影响,还可从推动了日本现代化改革及国际地位的提高;为亚洲其它国家的工业化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也为日本推行军国主义,对外扩张提供了技术基础等分析总结。【点睛】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一敦孝悌,以重人伦;二、笃宗族,以昭雍睦;三、和乡党,以息争讼;四、重农桑,以足衣食;五、尚节俭,以惜财用;六、隆学校,以端士习;七、黜异端,以崇正学;八、讲法律,以儆愚顽;九、明礼让,以厚风俗;十、务本业,以定民志;十一、训子弟,以禁非为;十二、息诬告,以全良善;十三、戒窝逃,以免株连;十四、完钱粮,以省催科:十五、联保甲,以弭盗贼;十六、解仇忿,以重身命。——康熙帝颁布的“圣谕十六条”材料二“江楚会奏”2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1条:设文武学堂;酌改文科(变科举);停罢武科;奖劝游学;崇节俭;破常格;停捐纳;课官重禄;去胥吏;去差役;恤刑狱;改选法(变选官之法);筹八旗生计;裁屯卫;裁绿营;简文法;广派游历;练外国操(西法练兵);广军实(兴办军事工业);修农政;劝工艺(讲求工商、造机器等);定矿律、路律、商律、交涉刑律;用银元;行印花税;推行邮政;官收洋药;多译东西各国书。——据张之洞、刘坤一《江楚会奏变法三折》(1901~1905年清政府主要根据其基本精神开展改革)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熙帝“圣谕十六条”所体现的治国思想,并据此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康熙帝治国思想相比,“江楚会奏”的治国思想有何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答案】(1)治国思想:以儒家伦理道德治国(或以儒学为官方哲学);礼法兼施(或外儒内法);稳定社会秩序;以农为本,提倡节俭等。影响:促使清朝出现“康乾盛世”;维护了社会秩序,缓和了阶级矛盾;推动农耕经济的繁荣;维护了儒学正统地位等。(2)变化:变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或向西方学习);(考生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原因:八国联军侵华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洋务运动的早期近代化探索;维新思想的传播;革命运动的兴起;西方思想文化进一步传播;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等。【解析】【小问1详解】治国思想:根据材料“敦孝悌,以重人伦”可知以儒家伦理道德治国;根据材料“讲法律,以儆愚顽;九、明礼让,以厚风俗”可知礼法兼施;根据材料“礼法兼施”可知以农为本,提倡节俭。影响:根据材料“一敦孝悌,以重人伦;二、笃宗族,以昭雍睦;三、和乡党,以息争讼;四、重农桑,以足衣食;五、尚节俭,以惜财用;六、隆学校,以端士习;七、黜异端,以崇正学;八、讲法律,以儆愚顽;九、明礼让,以厚风俗;十、务本业,以定民志;”可知维护了社会秩序,缓和了阶级矛盾;维护了儒学正统地位。根据材料“务本业,以定民志”可知推动农耕经济的繁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通过圣谕广训出现了“康乾盛世”。【小问2详解】变化:根据材料可知《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主要内容涉及学习西方教育、练兵、工商业等,结合所学可知变为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原因:张之洞、刘坤一《江楚会奏变法三折》(1901~1905年清政府主要根据其基本精神开展改革),可知1901-1905年清政府面临极其严重的统治危机,结合所学可知八国联军侵华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洋务运动的早期近代化探索;维新思想的传播;革命运动的兴起;西方思想文化进一步传播;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