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1775159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10-13
《小学数学《平均分》说课稿及教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平均分》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情、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一:说教材1、我说课的教学内容是平均分的第二课时。本课是在学习了平均分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后面学习除法的基础。2、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经历了“分一分”的过程中体会“把一个数每几个分一份,分几份的方法,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2)通过操作(分一分)、交流,呈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他们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3、教学重点:把一个数每几个分一份,分几份的方法,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4、教学难点:初步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5、学情与教材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平均分’的概念,学习了把一个物品平均分成几份的方法,‘平均分’概念的建立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这节课安排的是‘平均分’的另一种分法,他是对‘平均分’概念的丰富。在本节教学中还应以让学生动手为主线,让学生学会怎么样捕捉数学信息,并能应用这些信息通过动手操作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二:教学方法1、动手操作。动手操作、合作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这节课的重要方式。‘平均分’的含义就是在学生动手操作中一步一步丰富起来的。这节课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分一分、摆一摆、说一说、圈一圈等活动,他就出了,“
1把一个说每几个为一份,分几份”的方法,正因为学生参与了整个过程,学生才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结论。第一个层次是:交流合作,初探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对子交流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探索出“每几个一份”的方法。第二个层次:再次提升,独立分。在学生已经明确分法后,我设计了个“分9个圆片的活动,突出本节学习的重点。同时也暗示有困难的学生怎样去分。第三个层次是:离开实物来分一分。通过帮助小熊过生日“分筷子”,引导学生怎样解决问题。第四个层次:动手实践放开分。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教师引领。学前准备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子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2、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子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关键词是:平均分。措施:对子之间说一说,找出这两句话不同点,关键词是?你是怎么样分的?把你的方法跟对子交流。个人展示。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突出平均分的实质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加深对“平均分”方法的了解。二: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小朋友喜欢春游吗?今天呢,就有好多的小朋友要租船出去游玩。出示P15例题3。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小朋友碰到了什么样的问题?措施:独立思考完后,对子之间说一说。学前预设:有的学生会说,图上有24人要坐船,每条船上限坐4人,图上的小朋友想知道该租几条船?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使它们连贯成数学问题。过度语言:原来图上的小朋友遇到了困难,它们想划船但不知道该租几天船?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学习例题3,初步感知第二种分法。出示数学问题:有24人租船,每条船限坐4人,要租几条船?
2措施:每小组出示24张小圆片,每个小圆片代表一个人,小组讨论你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并动手分一分。分小组展示分的方法和结果。学前预设:有的小组展示,每4个人站一队,共与6队,就要租6条船:有的小组可能4个4个的数,24里面与6个4,就可以租6条船:有点小组可能说出用乘法:6×4=24,所以要租6条船。还有小组可能会说:24÷4=6,所以要租6条船。对于学生的不同回答教师给以肯定和鼓励,但是要着重突出用小圆片分得过程和方法,可以让学生边回答边演示。小结:24个小木棒,每4个分成一份,共份6份,说明了24里面有6个42,再次感知第二种分法。过度语言:同学们真帮!通过分一分解决了租船的问题。谁还能说一说刚才你是怎么分圆片的?共分了几份?措施:先独立思考,在对子之间说一说。学前预设:学生可能会说他们是每4个圆片一份,共分了6份。小结:我们把总数24个小圆片每4个分一份,可以分成6份。说明总数24里面有6个4。三:穿插巩固。(1)拿出自己的小木棒,用9根小木棒,3个分一份,看看能分几份?措施:先自己独立完成,在和对子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分成了几份,边分边演示给对子看。先差生展示,中等生补充。设计意图:本节课和上节课的平均分方法不同,这个节课的重点是把一个数每几个分一份,可以分成几份的方法。这两种方法的不能靠老师硬教给学生,只有通过学生自己亲身实践、归纳、这样才便于理解。因此在解决租船问题后,再次引导学生掌握分的方法,为后面两种分法的比较的做基础。(2)小朋友们真棒,每个人都分的很好,下面呢,我们要去小熊家做客了出示P5做一做。观察图师:图中小熊做什么?小熊仔思考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有多少根筷子,一双筷子有几根?5个小动物够分吗?完整的表述意图。12个筷子,2根一双,能分几双?
3措施:拿出12根小木棒,对子一起分一分。差生展示。学前预设: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说话,教师给以纠正,尽量让学生用12根筷子,每2根一双,能分6双。来表达。小朋友说的真好,下面我来考考大家。打开课本第17页第四小题。(1)说一说,图意提问:把多少个萝卜平均分给小兔子,按每只兔子几个来分?学生完整表述图意思:把16个萝卜,按每只小兔4个来分,能分给几只小兔?措施:独立图上圈一圈。对子交流圈的方法和结果。设计意图: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由分到圈一圈逐步上升。四:达标测评1、学生独立操作。(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个长方体。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说出:(1)是把15个木块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几块?(2)是把15个木块,每三个一份,能分成几份?【设计意图】:提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情景,如“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突出平均分的实质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加深对“平均分”方法的了解。2、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四:达标测评教学反思:“平均分”
4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平均分?浅显地理解怎么去分?重点和难点就是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什么是平均分。在这节课中,我尝试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在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情境中的等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从中有效地理解什么是平均分课上完后,我深深地感到自身存在的不足。 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卡片,代替实物,给两只小猴分8个桃,,这样通过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 我预设可以出现多种分法,一只得1个,另一只得7个;一只2个,另一只得6个;一只得3个,另一只得5个;两只各得4个。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四种分法每只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但是在课堂上,学生却很自然地进行了平均分“每只小猴分4个”,而此时的我,却没很好地利用这一课堂生成的资源,仍然生搬教学设计,顺着自己头脑中设想的走下去,追问学生“你还有其他的分法?”此时的学生用沉默代替了回答。课后,我陷入了思索中,课前的预设与生成的如此不一致,说明了什么,只说明我只是僵化地跟着设计在走,当新的生成出现时,我不知如何把握。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对学情的分析不透彻,没有深入地了解学生在学习之前对如何分有了什么样的基础。 我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更精确,设问的水平更高些,教学机智更灵活些。
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