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百日冲刺模拟卷(一)(新高考卷)

2022年高考语文百日冲刺模拟卷(一)(新高考卷)

ID:81302881

大小:546.73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8-12

上传者:简单2019
2022年高考语文百日冲刺模拟卷(一)(新高考卷)_第1页
2022年高考语文百日冲刺模拟卷(一)(新高考卷)_第2页
2022年高考语文百日冲刺模拟卷(一)(新高考卷)_第3页
资源描述:

《2022年高考语文百日冲刺模拟卷(一)(新高考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百日冲刺模拟卷(新高考卷)01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很早就掌握了虚实相结合的手法。例如近年出土的晚周帛画凤夔人物、汉石刻人物画、东晋顾恺之《女史成图》、唐阎立本《步辇图》、宋李公麟《免胄图》、元颜辉《钟旭出猎图》、明徐渭《驴背吟诗图》,这些赫赫名迹都是很好的例子。我们见到一片空虚的背景上突出地、集中地表现人物行动姿态,删略了背景的刻画,正像中国舞台上的表演一样(汉画上正有不少舞蹈和戏剧表演)。关于中国绘画处理空间表现方法的问题,清初画家旦重光在他的一篇《画簦》(这是中国绘画美学里的一部杰作)里说得很好,而这段论画面空间的话,也正相通于中国舞台上空间处理的方式。他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扰。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段话扼要地说出中国画里处理空间的方法,也叫人联想到中国舞台艺木里的表演方式和布景问题。中国舞台表演方式是有独创性的,我们愈来愈见到它的优越性。而这种艺术表演方式又是和中国独特的绘画艺术相通的,甚至也和中国诗中的意境相通。中国舞台上一般地不设置逼真的布景(仅用少量的道具桌椅等)。老艺人说得好:“戏曲的布景是在演员的身上。”演员结合剧情的发展,灵沽地运用表演程式和手法,使得“真境逼而神境生”。演员集中精神用程式手法、舞蹈行动,“逼真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行动,就会使人忘掉对于剧中环境布景的要求,不需要环境布景阻碍表演的集中和灵,舌,“实景清而空景现“,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剧中人和观众精神交流,深入艺术创作的最深意趣,这就是“真境逼而神境生”。这个“真境逼”是在现实主义的意义里的,不是自然主义里所诮逼真。这是艺术所启示的真,也就是“无可绘"的精神的体现,也就是美。“真”“神”“美”在这里是一体。做到了这一点,就会使舞台上“空景”的“现“,即空间的构成,不须借助于实物的布置来显示空间,恐怕“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优”,排除了累赘的布景,可使“无景处都成妙境”。例如川剧《刁窗》一场中虚拟的动作既突出了表演的“真”,又同时显示了手势的“美”,因“虚”得“实"。《秋江》剧里船翁一支桨和陈妙常的摇曳的

1舞姿可令观众“神游“江上。八大山人画一条生动的鱼在纸上,别无一物,令人感到满幅是水:我最近看到故宫陈列齐白石画册里的一幅画,画一枯枝横出,站立一鸟,别无所有,但用笔神妙,令人感到环绕这鸟的是一片无琅的空间,和天际群星相接应,真是一片“神境”。中国传统的艺术很早就突破了自然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片面性,创造了民族的独特的现实主义的表达形式,使真和美、内容和形式高度地统一起来。反映这艺术发展的美学思想是独创的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结合艺木的实践来深入地理解和汲取,为我们从新的生活中创造新的艺术形式提供借鉴和营养资料。(摘编自宗白华《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材料二:在中国的艺术理论中,“虚”与“实”是一对极为重要且内涵复杂的范畴,关乎古代的绘画、书法、小说、诗词、戏曲等艺术表现形式。这一思想可以上朔至先秦道家、儒家理论,而历朝历代的文艺评论家对此皆有不同的解读和推进。宗白华先生十分重视这一对范畴,并称其为“中国美学思想的核心问题”。而在《美学散步》一书中,更以《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中国艺木表现里的虚和实》等专文加以看力阐述。今就宗先生及前人之论,对“虚实之辨”在中国古代书画理论中的脉络加以梳理,并对启发思考之处加以论述,以为读书之得。首先,宗先生将虚实问题上升到哲学宇宙观的高度,讨论其在中国思想史上的源头。一派为孔盂,一派为老庄:老庄认为“虚比真实更真实,是一切真实的原因。没有虚空存在,万物就不能生长,就没有生命的活跃",而孔盂则以“充实之谓美”,并且“不停留于实,而是要从实到虚,发展到神妙的意境”。虽分两派,但实际上并不矛盾,”都认为宇宙是虚和实的结合,也就是《易经》上的阴阳结合”。正如宗先生所说,虚和实作为相互依存的两面,不可舍此取彼。这种思路在魏晋玄学中便已得到阐述,王弼等人在维持贵“元”的基本思路的同时,亦有条件地肯定了“有”的相对意义。在《老子指略》中,他谈道:“然则,四象不形,则大象无以畅;五音不声,则大音无以至。四象形而物无所主焉,则大象畅矣;五音声而心无所适希,则大音至矣。“没有具体四象作为物之主,则大道之象亦不能显现。这就引连至艺木的创作如何体现虚实结合的问题。其次,若要讨论艺木创作如何虚实结合,则先应明确虚实何诮。具体以书画艺木而言,宗先生引用清代画家方士庶《天慷庵随笔》中的话来说明:“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一故古人笔墨具此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或率意挥西,亦皆炼企成液,弃滓存精,曲尽蹈虚揖影之妙。”

2宗先生引还此语,实则是为了说明,外在的山水是“实”,而引起画家主观生命情调和想象的是“虚”。“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是“实”,而“心源”则是“虚"。此说已颇明晰,然而我们仍可以切近绘画实践,在其中将“虚”与“实”的含义揭出数层。每一层次都对应于不同的创作阶段,而层层都彰显了虚实相生的必要性。(摘编自刘子琪《由宗白华<美学散步>论中国艺术中的“虚”与“实”》)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舞台上的表演和传统的绘画艺术相似,善千删略背景,集中表现人物的行动姿态。B.中国画里处理空间的方法与中国舞台艺术里的表演方式和布娱问题相通,都充满诗的意境。C.在现实主义的意义里,“真境逼“不是再现场景,而是留出空虚让人物去充分表现剧情。D.宗先生引用清代画家方士庶《天慷庵随笔》的话来说明书画艺术中“虚实何谓"的问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中国艺术理论中,“虚”和“实”是一对重要概念,关乎古代所有的艺术表现形式。B.依据宗先生观点,解决了“虚”“实”问题,就可以解决中国美学思想的核心问题。C.将“虚”和实”作为互相依存的两面这一研究思路,在中国思想史上一直都存在。D.不论是老庄还是孔孟,在当时已经将虚实问题上升到哲学宇宙观的高度。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宗白华虚实观的一项是()(3分)A.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内容上是写景,这景中却包含了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厚谊。B.油画《父亲》借布满皱纹的脸、深陷的眼睛、仅剩一颗门牙的嘴,展现了父亲辛劳的一生。c.电影《红高粱》中色彩饱满、随风狂舞的野高梁象征着人性的舒展与释放,在耀眼的光辉中显得庄严而富有诗意。D.中国建筑用朱红作为屋身的主要颜色,并且用彩色绘画图案装饰梁架、斗拱等,体现了中国建筑用色大胆的特点。4.诮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5.宋徽宗出题考绘画,题目是“深山藏古寺”。有一幅画只画了一个老和尚在山脚下的小溪边挑水。宋徽宗拍案叫绝:“此画当取第一!“请结合材料观点分析宋徽宗为何评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