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1136833
大小:230.18 KB
页数:9页
时间:2023-11-10
《河北省邯郸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邯郸市2022届高三年级一模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第I卷(选择题共45分)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代青铜器铭文中有很多赏贝、赐贝记载。除了大量天然海贝之外,考古发现还有石贝、骨贝、蚌贝,甚至还有铜贝;小型墓葬群除一座墓出土贝83枚外,其他墓以出土贝一枚或数枚居多。这一现象A.表明贝主要为贵族使用B.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凸显了青铜工艺的进步D.促进了长途贸易的繁荣2.在北击匈奴和南征百越之后,秦朝在这些地区设郡、县进行管辖,大量内地民众奉命迁往从匈奴手中收复的河套地区,开垦土地;前往岭南的移民以军人为主,但直到秦朝灭亡,中央都没有将移民岭南的军人召回。秦朝对南、北边疆的管理举措A.蕴含“怀柔远夷”思想B.破坏了地方历史传统C.有效缓解了人地矛盾D.彰显了“大一统”意识3.唐朝建立之初,不设监察区,只是派遣监察官员,即巡察使、巡抚使等定期巡察,事毕使除。而一旦派出了监察官员,就有分区负责的必要,于是贞观元年(627年)因山川地形将全国分为十道,以“察吏人善恶,观风俗得失”。据此可知,唐初A.地方行政区划日益细化B.监察区划向行政区划转化C.注重整顿地方行政秩序D.已开始出现藩镇割据局面4.朱熹认为,所谓道心与人心的区别实质上就是天理与人欲之区别。故日:“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无私欲,则天理明矣。”据此可知,朱熹A.吸纳心学理论B.主张格物致知C.提倡道德自律D.整肃封建伦理
15.雍正设立军机处后,内阁大学士出现分化,入值军机处的为内中堂,留守内阁的为外中堂,内阁有满汉票签处、批本处、诰敕房等机构;军机处除负责军事机密的决策外,还有满汉屋、内翻书房、方略馆等机构。这表明清朝A.专制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B.军机处在处理事务时比较灵活C.中枢机构的职责分工明确D.内阁与军机处权力的争夺激烈6.1894年,官商合办的湖北缫丝局成立,成立之初官员非常欢迎商人资本投资,但不久就勒令商人资本撤出,将企业改为官办企业。这反映出A.民众参与是近代化的重要因素B.清政府抛弃了重农抑商政策C.中国经济近代化道路的艰难D.官办模式更利于促进近代化7.康有为认为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虽都有图强意愿,然都是“小变”,日本改定国宪,变法之全体也,是为“大变”。康有为这一言论意在强调A.日本明治维新的世界意义B.政治改革是救亡图存的关键C.改革要除旧与布新并举D.维新运动是洋务运动的发展8.1940年8月百团大战发起后,9月卫立煌、阎锡山根据蒋介石的指示制定了配合百团大战的攻击部署。1941年,日军发动中条山战役,彭德怀制定了关于配合国民党军应对进攻中原之敌的作战部署。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当时A.敌后战场发挥重要作用B.国共两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C.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D.国共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9.下表所示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据表可知,当时我国年份占工农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农业工业轻工业重工业轻工业重工业1949703022.17.973.626.4195256.943.127.815.364.535.5195648.751.329.621.757.642.4A.重工业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B.重工业的发展偏向冒进C.逐步建立起较完善的经济体系D.工业发展格局渐趋合理10.如图所示为古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和月亮神的塑像。相传,他们都是宙斯的子女,擅长射箭,分别在白天为人们带来温暖和在夜间为人们指引方向。由此可知,古希腊雕塑
2A.理性主义色彩颇为强烈B.传递了集体主义价值观C.带有较浓厚的人文气息D.通过贬低神灵来歌颂人11.16世纪,马丁·路德特别提醒基督徒,对世俗权威的参与是一种崇高的天职。他指出,世俗权力出自上帝的创造和命令,而上帝的创造都是好的,运用世俗权力是对上帝的特别侍奉,因此它对于基督徒甚至比对非基督徒更为适宜。据此可知,马丁·路德A.运用世俗权力拓展教会影响B.依托基督教会规范教徒行为C.通过宗教改革维护信仰自由D.借助上帝权威强化世俗政治12.巴黎公社颁布法令.禁止工厂主任意罚款和非法克扣工人工资,规定(1871年)3月18日以后,“以惩罚名义收取的一切罚款和扣款,应从本月法令公布之日起半个月内,退还给原被罚款人”,违者严惩。这反映出巴黎公社A.具有社会主义性质B.力图维护社会公正C.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D.依靠群众夺取政权13.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家庭倾向于对孩子进行“独立性”教育,大多数中产家庭的孩子会靠自己赚零花钱——帮助别人修剪草坪或者铲雪,来换取购买糖果、冰激凌可乐或是小玩具的资金。这一倾向反映出当时美国A.“自由放任”思想影响教育B.“以工代赈”观念深入人心C.雇佣童工得到了法律保护D.人们对经济危机的积极应对14.1948年,美国开始援助西欧,总额为131.5亿美元,赠款占90%,各受援国与美国签订了双边协定,内容包括逐步取消关税壁垒、保障美国私人投资和开发的权力等。这表明美国援助西欧的实质是A稳定世界秩序B.控制西欧国家C.复兴西欧经济D.抑制苏联霸权15.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199年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市场国家在世界GDP总额中占比为42.6%.发达国家占比为57.4%.而到2018年,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市场国家GDP占比为59.2%,发达国家占比则为40.8%.这一变化表明A.全球经济发展全面提速B.第三世界国家之间联系加强C.国际贸易环境明显改善D.世界经济格局呈现渐变态势
3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本卷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第16~18题为必做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9~21题为选做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3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从光绪十五年(1889年)至民国十七年(1928年)的四十年间,中国白银的净入超总计值为627177427两,照寻常经理的原则,货物入超必有金银出超为抵偿。中国的现象却与此相反。对于这一现象的出现,人们一般认为有如下因素:第一为华侨海外汇款;第二为外国人在中国宗教及文化事业上之所费;第三为外国使馆及军队在中国的消费;第四为外国人在中国游历所费。而补偿的形势则是白银的大量进口。——摘编自戴建兵《白银与近代中国经济》(1)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根据材料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两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总体上讲,美国本质上是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代表资产阶级的少数人掌权是美国民主制度的根本性质。为了掩盖政权的这一性质,使国家机器能够以大多数人意志的名义有效运转,美国设计了一整套较为系统的政治制度和政治规范。这些制度规范的基本要素如下:在政治体制上采用“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机制;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实行联邦制,联邦和地方各有一套相对独立的权力机构,根据宪法的权力界定各行其是;在政党制度上实行两党制,共和党和民主党轮流执掌政权。在这些正式的制度规范之外,利益集团、大众传媒等政治力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对美国政治施加了巨大的体制外影响,使美国的政治运作过程呈现出十分复杂的特性。联邦宪法草案刚一脱稿就暴露出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这部标榜为民主的宪法竟然没有写入保障人民权利的条款。——摘编自宗传军《美国民主制度特点新论》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根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争取社会主义前途的社会发展要求,确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制度。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发展的最初实践是抗日民主根据地建立的“三三制”,1954年,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正式建立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经过反复总结和试验,不断扩大基层民主。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效地促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政治制度是社会制度中的核心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由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乃至于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决定和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首先来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
4——摘编自黄百炼《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巨大成就》(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民主制度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民主制度的内容并分析其影响。(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主认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概念的历史演进“中”指居中集众之旗,引申为中心、中央;“国”指执戈捍卫之城。“中国”初义是“中央之城”。二里头文化所处的洛阳盆地乃至中原地区就是最早的“中国”。——摘编自冯天瑜《“中国”的古今演绎》“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摘编自韩愈《原道》金人进据中原之后,即沿袭汉族儒士这种“中原政权即是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自己占据中原就是“中国”。金人争正统,并不是为了将同时存在的几个政权排除在“中国”之外,不过是为金朝争得一定的政治地位,以便得到各个政权的承认。——摘编自赵永春《试论金人的“中国观”》贵国(英国)所愿者通商,中国所愿者收税。——摘编自1842年与英方谈判的清朝全权大臣伊里布《致英帅书》中国之名,别于四裔而为言。印度亦称摩伽陀为中国,日本亦称山阴为中国,此本非汉土所独有者。——摘编自章太炎《章太炎全集:太炎文录初稿》阅读材料,就你对“中国”的认识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二)选考题:共12分。请考生从19~21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5材料 明初,江南地区以不到全国6%的土地,提供了全国23%的税粮。永乐迁都后,运粮路线大大加长,民众亲自运粮,往返需一年时间。京师官员需持俸帖往南京支领俸米,有时俸帖领取七八石米,仅易银一两。太仓州1391年造册时有8986户,到1432年造册时只有1569户。周忱任江南巡抚后进行了赋役改革:他用折色的银和布折纳一部分税粮,允许贫难人户用银一两抵米四石,用阔白棉布一匹准平米一石,不再要求以实物缴纳税粮。这一改革取得了“民出甚少,而官俸常足”的实效。他规定粮长在征收税粮时还要用“拈间”的方式抽取随行人员,将征得的余米划归地方政府,还建立了以济农仓为中心的地方财政体系,并用济农仓余米补贴农民生活。但将粮长征收、储存、解运税粮的权力收归地方政府后,地方政府经常把征得的税粮挪为私用。——摘编自唐文基《明代赋役制度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忱赋役改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周忱赋役改革。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39年,苏联在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后对德政策发生变化,但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入侵苏联,德军以“闪电战”迅迷深入苏联领土,苏联红军的防线很快崩潰,死伤枕籍。同年9月.德耳集中兵力开始向苏联首都莫斯科发动进攻。苏联最高统帅部采取了各种紧急措施来保卫首都,重用朱可夫大将;组建新的西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莫斯科市民也被动员起来。围绕莫斯科城修筑起三道防御工事。处于防御状态的莫斯科城,被街垒、工事严密地封锁起来,食品严重短缺。苏联红军对德军优势兵力进行了颓强抵抗。同年11月7日红场阅兵后,苏军发起反攻,虽然伤亡重大。但成功解放了罗加切沃等一系列地区与城市。德军在莫斯科战投损失兵力30多万。丢失坦克、火地以及其他技术装备不计其数。德军的失败,标志着希特勒“冈电战”的彻底破产。这是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大失败。苏联红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苏联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信心。——摘编自【英】诺曼·斯通《二战简史:黑暗时代》(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苏德战争爆发初期苏联红军失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历史影响。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任新民(1915—2017),安徽省宁国市人,航天技术与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1945年,任新民赴美国留学,始终坚守“不唯书、不唯洋、不唯上”的座右铭。为了建设新中国,1949年他放弃高薪毅然回国,供职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炮兵工程系教授、火箭武器教授会主任等职。他关爱学生,所带学生大部分都成为我国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英才。20世纪60年代初在政府推动下,他主持中近程导弹发射并获得成功,之后又开始了液体中程弹道导弹的研制工作,他亲自进行分析计算,经过百余次的试验后才取得成功。他是发射中国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技术负责人。1984年,任新民就提出了对载人航天技术进行论证和规划的建议,并在花甲之年亲自主持关于空间站问题的研讨会,晚年还撰写了诸多有关航空航天的科学著作,不断谱写中国航天事业新篇章。——摘编自谭邦治《任新民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任新民为新中国做出的重大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任新民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品质。
6邯郸市2022届高三年级一模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第I卷(选择题共45分)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题答案】【答案】B【2题答案】【答案】D【3题答案】【答案】C【4题答案】【答案】C【5题答案】【答案】A【6题答案】【答案】C【7题答案】【答案】B【8题答案】【答案】D【9题答案】
7【答案】A【10题答案】【答案】C【11题答案】【答案】D【12题答案】【答案】B【13题答案】【答案】D【14题答案】【答案】B【15题答案】【答案】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本卷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第16~18题为必做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9~21题为选做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3分。【16~17题答案】【答案】(1)历史现象:白银入超。原因:华侨海外汇款;外国军民在中国的费用。(2)原因:外国借款;外国人在中国资本输出(办厂和修筑铁路等);金本位制,金贵银贱。【18~20题答案】【答案】(1)特点:阶级性明显;制度比较健全和完善;实行权力制约平衡的政治体制;确立联邦制下的双轨制国家结构;两党轮流坐庄;“原则与要协”下的利益多元化;民主运作过程复杂。问题:缺少人民权利保障;种族歧视严重;权力制衡体系下效率较低。(2)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3分,答出三点即可)影响:促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了我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增强了制度自信;提升了人民获得感;有利于实现和巩固人民当家作主。(3)认识:民主观念是人类共同价值观;民主的形式视各国国情而定,并没有唯一形式;提高民众民主素质应提高民众的公民素质;应大力发展经济、社会和文化。
8【21题答案】【答案】示例:论题:“中国”一词的内涵随时代变迁而不断丰富。阐述:“中国”原本是一个地域概念,指的是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因生活在中原地区的华夏族较早进入文明时代,“中国”也成为华夏族的代称之一,与“四夷”相对立。从春秋战国一直到清中叶,随着民族交融及民族政权的封建化,华夏认同不断发展,“中国”逐渐作为一种政治实体和“正统”的象征为中原汉族政权及周边少数民族政权所接受。近代以来,随着列强侵略以及西方近代地理知识、民族观念的传播,人们对“中国”的认识逐渐趋于客观理性,将“中国”作为“中华民族”长期生存和繁衍的政治依托的信念逐渐强烈,“中国”一词的内涵得到进一步的丰富。综上所述,“中国”既是一个地域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政治概念。“中国”一词内涵的变化,折射出社会转型和时代变迁的诸多特征。(“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二)选考题:共12分。请考生从19~21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2~23题答案】【答案】(1)原因:江南承担的赋税比较重;民众承担沉重的赋役;农户逃亡现象严重;国家税源减少。(2)评价:积极:减轻了民众的负担;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了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消极:加剧了地方政府的贪污。【24~25题答案】【答案】(1)原因:苏联对德政策转变;苏军战略部署失误;德军“闪电战”的战术;苏联国内“大清洗”的负面作用;德国单独毁约,发起突然袭击;德国控制西欧和北欧,解除了后顾之忧。(2)影响: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即二战转折奠定了基础;极大提升了苏联在军事、政治方面的国际地位;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鼓舞了苏联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信心。【26~27题答案】【答案】(1)贡献:推动了中国导弹技术的艰难起步和创新发展;奠定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基础,并促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巨大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优秀科技人才;编写了诸多优秀的科研著作。(2)品质:心系国家,热爱祖国;勇于创新以及对科技的执着追求;坚韧不屈和迎难而上的开拓精神;崇高的道德风尚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